锅具及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5185发布日期:2019-05-15 22:3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锅具及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用具,特别涉及一种锅具及炊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目前,专利(CN201569038U)公开一种便于调节功率的电磁炉,具体公开(参见图1和图2):炉壳、炉壳内设的线圈盘和散热风机,线圈盘上方安装有耐热微晶板1,炉壳表面设有控制面板2,控制面板2与电磁炉控制主板电联接,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滚轮式编码结构,滚轮编码结构包括滚轮 3、滚轮转动轴、具有容置部的支承座和用于输出编码脉冲电子信号的编码开关4,支承座两侧设有卡槽将滚轮托起,所述滚轮可转动地置于支承座的容置部,编码开关4位于支承座侧壁的编码开关载座内,滚轮的转动带动编码开关4,当需要调整电磁炉功率大小时,转动滚轮3,滚轮3的转动带动编码开关4同心转动,编码开关4产生的编码信号与控制芯片相联接,控制芯根据滚轮3转动的角度实现功率档位的调整。滚轮3还有按键功能,改变滚轮 3上下位置时,滚轮3中心轴带动微动开关5,通过微动开关5的转动改变功能状态。

然而,上述电磁炉在烹煮时,尤其是在炒菜过程中,用户需要不同的炒菜温度时,需要转动滚轮3或者面板上的按键来调整电磁炉的功率或温度大小,但是在炒菜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握着锅具手柄以及铲子,这样导致炒菜过程中对电磁炉功率或温度的调整较为不便,使得炒菜过程中控温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电磁炉烹煮过程中功率或温度的调整极为不便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率调节方便的锅具及炊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锅体以及与所述锅体相连的手柄组件,其中:所述手柄组件上设置旋钮组件,且所述旋钮组件在所述手柄组件上转动设置;

所述手柄组件内设有可感应到所述旋钮组件旋转的控制组件,且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将感应到的所述旋钮组件的旋转信息发送给加热装置以使所述加热装置根据所述旋转信息调整加热功率。

通过在手柄组件上设置可旋转的旋钮组件,且手柄组件内设有可感应旋钮组件旋转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用于将感应到的旋钮信息发送给加热装置以使加热装置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这样在烹煮过程中,当需要对烹煮温度进行调整时,用户可以在手握手柄组件的同时可以对旋钮组件进行旋转,旋钮组件旋转过程中,控制组件感应到旋钮组件的旋转信息,并将感应到的旋钮组件的旋转信息传输给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根据旋钮组件的旋转信息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即通过旋转锅具手柄组件上的旋钮组件便实现了烹煮过程中的功率调整,使得烹煮过程中的控温更加方便,从而避免了用户在烹煮过程中手握锅铲和手柄的同时对加热装置进行功率操作而造成用户操作不便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实现了在烹煮过程易于对功率进行调整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电磁炉在烹煮过程中功率调整不方便而造成控温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的感应件,且所述感应件设在所述手柄组件内靠近所述旋钮组件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感应件为霍尔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上设有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无线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感应件感应到的所述旋转信息发送给所述加热装置。

可选的,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旋转外壳以及多个磁性件,且所述多个磁性件沿着所述旋转外壳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的,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手柄和柄帽,其中所述手柄的一端与所述锅体相连,所述手柄的另一端与所述柄帽相连,所述旋钮组件转动套设在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柄帽的一端上,且所述旋钮组件与所述手柄的中心线同轴。

可选的,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柄帽的一端外周上具有内凹的环形安装部,所述旋钮组件转动设在所述安装部中。

可选的,所述手柄与所述柄帽相连的一端外周开设外螺纹,所述柄帽上开设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或者

所述手柄与所述柄帽相连的一端上开设内螺纹,所述柄帽上开设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手柄与所述柄帽通过螺纹方式连接。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内部开设可容纳所述控制组件的容纳腔体,所述控制组件通过紧固件或卡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体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炊具,至少包括加热装置和上述所述的锅具,所述加热装置内设有可接收所述锅具发送的信号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根据接收到的所述锅具发送的信号对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进行调整。

通过包括上述锅具,使得烹煮过程中功率调整较为方便,避免了用户在烹煮过程中手握锅铲和手柄的同时还需对加热装置进行功率调整而造成用户操作不便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炊具,实现了在烹煮过程易于用户对功率进行调整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电磁炉在烹煮过程中功率调整不方便而造成控温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炊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手柄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手柄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炊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炊具中锅具手柄旋转控温的原理示意。

附图标记说明:

锅具-100;

锅体-10;

手柄组件-20;

手柄-21;

安装部-211;

外螺纹-212;

柄帽-22;

内螺纹-221;

旋钮组件-30;

旋转外壳-31;

磁性件-32;

控制组件-40;

控制单元-41;

感应件-42;

电磁炉-2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手柄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手柄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锅具中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可以在电磁炉上使用,也可以在其他带有控制模块的加热装置上使用,其中,本实施例中,通过旋转锅具手柄上的旋钮组件便可以实现功率调节的目的,使得烹煮过程中功率的调整更加方便。其中,本实施例中,锅具可以为汤锅,也可以为炒锅,或者也可以为煎锅,还可以为蒸锅。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3-6所示,锅具包括:锅体10以及与锅体10 相连的手柄组件20,其中,现有的电磁炉对锅具进行加热时,在烹煮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则需要在烹煮过程中通过旋转电磁炉面板上的滚轮或者按动面板的功率按键进行调整,但是对于烹煮方式为煎炒方式时,在煎炒过程中,用户双手需要对锅具和锅铲进行操作,这样在煎炒过程中用户对锅具和锅铲操作的同时还需对电磁炉进行操作,很容易出现双手没法对功率进行调整或者对功率调整不及时而出现糊锅现象,即现有技术中,烹煮过程中功率的调整极为不便,使得煎炒过程中的控温比较困难。

为此,为了解决烹煮过程中由于需同时对电磁炉(即加热装置)进行功率调整而造成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为使烹煮过程中功率调整更加方便,具体的,如图3-6所示,手柄组件20上设置旋钮组件30,具体的,手柄组件20的一端可以与锅体10相连,手柄组件20的另一端上设置旋钮组件30,旋钮组件30在手柄组件20上转动设置,即旋钮组件30可以在手柄组件20上进行旋转,其中,为了实现旋转旋钮组件30来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本实施例中,手柄组件20内设有可感应旋钮组件30旋转的控制组件,即当用户旋转旋钮组件30时,控制组件可以感应到旋钮组件30的旋转大小,同时,控制组件将感应到的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例如旋转角度以及旋转方向等旋转信息)发送给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根据旋转信息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使用时,当需要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时,用户直接旋转旋钮组件30,当旋钮组件30旋转一定角度时,控制组件可以获取到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并将获取到的旋转信息发送给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根据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旋转手柄的旋钮组件30而达到控温的目的,因此,本实施例中,在煎炒过程中,用户手握手柄的同时便可以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避免了在烹煮过程中用户手握锅铲和手柄的同时还需要对加热装置(如电磁炉)进行功率调整的操作,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操作滚轮来调整加热功率相比,本实施例中,烹煮过程中不需对加热装置进行操作,用户手握手柄的同时便可以旋转手柄组件20上的旋钮组件30来对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调整,使得烹煮过程中功率调整更加方便,烹煮过程中控温更加容易。

其中,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为电磁炉,即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可以在电磁炉上进行使用,或者,加热装置也可以为其他可以用于对锅具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件,例如加热底座,使用时,将锅具放置在加热底座上进行加热,其中,该加热装置内设有可接收信号的控制板,控制板根据手柄组件20 内的控制组件发送的信号对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烹煮过程只旋转手柄组件20上的旋钮组件30即可完成功率调整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在手柄组件20上套设可旋转的旋钮组件30,且手柄组件20内设有可感应旋钮组件30旋转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用于将感应到的旋钮信息发送给加热装置以使加热装置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这样在烹煮过程中,当需要对烹煮温度进行调整时,用户可以在手握手柄组件20 的同时可以对旋钮组件30进行旋转,旋钮组件30旋转过程中,控制组件感应到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并将感应到的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传输给加热装置,加热装置根据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即通过旋转锅具手柄组件20上的旋钮组件30便实现了烹煮过程中的功率调整,使得烹煮过程中的控温更加方便,从而避免了用户在烹煮过程中手握锅铲和手柄的同时对加热装置进行功率操作而造成用户操作不便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实现了在烹煮过程易于对功率进行调整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电磁炉在烹煮过程中功率调整不方便而造成控温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组件具体包括控制单元41(例如可以为单片机)以及与控制单元41相连的感应件42,其中,感应件42用于对旋钮组件30的旋转大小进行感应,因此,本实施例中,感应件42在手柄组件20内设置时,感应件42设在手柄组件20内靠近旋钮组件30的位置,具体的,旋钮组件30围在感应件42外面,这旋钮组件30旋转时,感应件 42对旋钮组件30的旋转进行感应,当感应件42感应到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时,将旋转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41,控制单元41将电信号发送给加热装置,或者本实施例中,感应件42将感应到的旋转信息直接发送给控制单元41,控制单元41将旋转信息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电信号发送给加热装置,其中,本实施例中,感应件42具体可以为可感应磁场变化的感磁件,或者也可以为可感应光的感光件,只要能感应到旋钮组件30旋转的感应件42即可。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旋钮组件30具体包括旋转外壳31以及多个磁性件32,且多个磁性件32沿着旋转外壳31内壁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即旋转外壳31的内壁上间隔设有一圈磁性件32,其中,旋转外壳31旋转时,磁性件32随着旋转外壳31进行旋转,磁性件32在旋转过程中磁力线发生变化,形成的磁场发生变化,感应件42根据磁场变化感应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本实施例中,通过磁性件32的旋转便可以实现感应件42感应旋钮组件30旋转的目的,这样避免了旋钮组件30与感应件42的连接,即旋钮组件30与感应件42之间没有连接关系便能实现感应,从而简化了手柄组件20上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旋钮组件30包括磁性件32时,感应件42具体为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为现有的器件,其结构和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当磁性件32随着旋转外壳31的旋转而转动时,磁性件32产生的磁力线形成的磁场发生变化,霍尔传感器根据磁场变化获取到旋钮组件30 的旋转信息,并件旋转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41,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1具体可以为单片机,该单片机与加热装置之间可以进行信号的无线传递。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无线信号的发送,具体的,在控制单元41 上设有无线发送模块(参见下述图8),无线发送模块用于将霍尔传感器传输的信号通过无线方式发送给加热装置,其中,无线发送模块具体可以为发送器,该发送器与控制单元41的控制模块相连,其中,本实施例中,当控制单元41上设置无线发送模块时,为了对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信号进行接收,加热装置内需设置无线接收模块,用于对无线发送模块发送过的信号进行接收。

其中,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对手柄组件20上的旋钮组件30进行旋转时,为了便于用户清楚地观察旋钮组件30的旋转方向与功率大小的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中,在旋钮组件30的外表面上设有旋转标识,旋转标识用于指示旋钮组件30旋转的方向,例如顺时针旋转旋钮组件30为加热功率增大,逆时针旋转为加热功率减少,通过该旋转标识,使得用户在烹煮过程中更容易对旋钮组件30的旋转方向进行选择,避免了烹煮过程中旋钮组件30旋转方向的混淆而导致功率调整准确的问题,确保了烹煮过程中功率的调整的准确性。

其中,本实施例中,旋转标识为开设在旋钮组件30上的环形凹槽,且凹槽的宽度沿着顺时针方向依次增大,这样即凹槽的宽度可以与功率大小进行对应,设置时,可以将顺时针旋转旋钮组件30为加热功率增大,逆时针旋转为功率降低,即通过凹槽的宽度辨识旋钮组件30旋转的旋转方向或者,旋转标识为设在旋钮组件30上的图案标识,即直接通过图案标识来指示用户对旋钮组件30旋转方向进行指示,其中,图案标识可以为图形和/或文字。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旋钮组件30在手柄组件20上进行设置,具体的,手柄组件20包括手柄21和柄帽22,其中手柄21的一端与锅体10 相连,手柄21的另一端与柄帽22相连,旋钮组件30转动套设在手柄21靠近柄帽22的一端上,具体的,如图3所示,旋钮组件30位于手柄21与柄帽 22之间,且柄帽22将旋钮组件30挡在手柄21的一端上,这样旋钮组件30 旋转过程中不易从手柄21的一端上滑出,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旋钮组件30在手柄21上旋转顺畅,具体的,且旋钮组件30与手柄21的中心线同轴,霍尔传感器具体可以位于手柄21的中心线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21与柄帽22之间为拆卸连接,具体的,手柄 21与柄帽22之间可以通过螺纹或者卡接方式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手柄 21与柄帽22相连的一端外周开设外螺纹212,柄帽22上开设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221,或者,手柄21与柄帽22相连的一端上开设内螺纹,柄帽22 上开设与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手柄21与柄帽22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安装时,首先将旋钮组件30套设在手柄21朝向柄帽22的一端上,然后将柄帽 22拧在手柄21的外螺纹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旋钮组件30进行安装,如图5所示,手柄21靠近柄帽22的一端外周上具有内凹的环形安装部211,旋钮组件30转动设在安装部211中,具体的,如图4所示,环形的安装部211与柄帽22的端面围成环形凹槽,旋钮组件转动设置在环形凹槽中。

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1和霍尔传感器均设置在手柄21内,具体的,为了便于控制单元41和霍尔传感器在手柄21内进行设置,手柄21内设有用于容纳控制单元41和霍尔传感器的容纳腔体,其中,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控制单元41和霍尔传感器本体在容纳腔体内晃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1和霍尔传感器通过紧固件(螺钉或螺栓)或卡接方式固定在容纳腔体中,且霍尔传感器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引脚插接方式进行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21的一端与锅体10进行连接时,手柄21具体通过手柄座与锅体10固定连接,具体的,手柄21与手柄座之间具体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进行连接,手柄座与锅体10之间具体可以通过铆接或者紧固螺钉进行连接,这样当需要将手柄21拆卸时,只需将手柄21从手柄座上拆卸即可。

实施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炊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炊具中锅具手柄旋转控温的原理示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炊具,如图7所示,炊具至少包括加热装置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锅具100,其中,锅具1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其中,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为图7所示的电磁炉200,还可以为加热底座,其中,加热底座可以与锅具组合为一个整体炊具,例如为电炊具,或者加热底座与锅具为分开式的,需要加热时,锅具防止在加热底座上,不需要加热时,锅具可以从底座上取下,其中,加热装置内设有设有可接收锅具发送的信号的控制板,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21内的控制单元41与加热装置内的控制板之间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具体的,控制板上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手柄21内无线发送模块发送的旋转信息,控制板根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旋转信息对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进行调整,这样在烹煮过程中,加热装置内的控制板可以接收手柄21内控制单元41发送的信号,从而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手柄21内的控制组件和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板上均具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用于对控制组件和控制板提供电源,其中,本实施例中,手柄21内的控制组件上电源模块具体可以为电池,加热装置中的控制板上的电源模块具体通过外接电源提供。

本实施例提供的炊具使用时,具体的功率调整过程如图8所示,旋钮组件30旋转,霍尔传感器感应旋钮组件30的旋转信息,并将旋转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将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41,控制单元41控制无线发送模块向控制板发送带电信号,控制板中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电信号,控制板中的单片机根据无线接收模块接收的电信号对加热功率进行调整,最终实现对锅具温度的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炊具,通过包括如上的锅具,这样烹煮过程中,只需旋转锅具手柄21上的旋钮组件30即可实现对加热功率的调整,避免了在烹煮过程中用户手握手柄和锅铲的同时还需要对加热装置(如电磁炉)进行功率调整而造成烹煮过程控温不便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炊具,实现了在烹煮过程易于对功率进行调整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电磁炉在烹煮过程中功率调整不方便而造成控温比较困难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