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开窗专用自按式金刚网纱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3659发布日期:2018-11-23 18:47阅读:1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刚网纱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开窗专用自按式金刚网纱窗。



背景技术:

金刚网纱窗是防盗纱窗中的一种。指的是纱窗采用金刚网作为纱网的防盗纱窗。中高端金刚网又称防弹网,具有高强度、抗冲击等特性。

金刚网纱窗是采用经重型精密织机制造而成高强度不锈钢丝,且表面经过喷塑亚光处理,安装于铝材门窗上的具有防蚊蝇以及防盗功能的窗子。

与现有门窗有机复合成一体,具有强度高、简约有力、抗剪、抗撞击等优质性能,真正的体现了防盗、防虫、通风、美观、安全等优点。知名的胜金阳金刚网纱窗窗内配备的高强度五金锁具,锁上后无法从外面开启,从而起到防盗效果。

现阶段,对于金刚网纱窗的设计是比较单一的,其安装复杂,即用户很难实现自行安装,且需要利用其他的工具进行安装,费时费力;除了上述问题之外,现阶段设计的金刚网纱窗还不利于运输,即很难实现网上销售,大大降低了该金刚网纱窗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内开窗专用自按式金刚网纱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开窗专用自按式金刚网纱窗,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两个侧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金刚网,

所述下框架和两个侧框架的结构均相同,所述下框架包括第一主棱体,所述第一主棱体上设置有第一贯穿长孔,所述第一贯穿长孔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容纳金刚网的第一容纳长槽,所述第一容纳长槽内设置有第一U型下压板,所述第一贯穿长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卡位长槽,所述第一滑动卡位长槽内设置有滑动卡位件,所述第一滑动卡位长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矩形孔;

所述上框架包括第二主棱体,所述第二主棱体上设置有第二贯穿长孔,所述第二贯穿长孔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容纳金刚网的第二容纳长槽,所述第二容纳长槽内设置有第二U型下压板,所述第二贯穿长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卡位长槽,所述第二滑动卡位长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矩形孔,所述第二连接矩形孔上远离第二容纳长槽的一侧设置有上卡板。

作为优选,所述上框架、下框架以及两个侧框架之间均通过连接板连接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金刚网包括纱网主体以及设置在纱网主体四侧的直角卡位固定板。

作为优选,所述直角卡位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主棱体和第二主棱体上均设置有与安装孔配合设置的配合孔。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卡位件包括卡位板部分以及与卡位板部分配合设置的滑动部分。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部分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棱体上的滑轨以及设置在滑轨上的滑动件。

作为优选,所述卡位板部分包括与滑动件配合设置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上的U型卡位板,所述U型卡位板上设置有螺栓孔。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滑动件配合设置的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件包括与滑轨配合设置的滑板以及设置在滑板上的卡位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整体的设置,可以实现使用者自行安装,并大大提高了安装者的安装速度以及安装质量,其整体拆分的设计方案,提高了运输的便利程度,对现有技术相比,整体设计提高了其自身的通风效果,也相应的提高了该金刚网纱窗的适应性和推广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内开窗专用自按式金刚网纱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内开窗专用自按式金刚网纱窗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下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下框架的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1提供的滑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提供的上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提供的金刚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下框架;11、第一主棱体;111、配合孔;12、第一贯穿长孔;13、第一容纳长槽;14、第一滑动卡位长槽;15、第一连接矩形孔;16、滑动卡位件;161、U型卡位板;1611、螺栓孔;162、固定板;163、滑动件; 1631、滑板;1632、卡位柱;17、第一U型下压板;18、滑轨;2、上框架; 21、第二主棱体;22、第二贯穿长孔;23、第二容纳长槽;24、第二滑动卡位长槽;25、第二连接矩形孔;26、第二U型下压板;27、上卡板;3、侧框架; 4、金刚网;41、纱网主体;42、直接卡位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开窗专用自按式金刚网纱窗,名称中可以看出,该金刚网纱窗主要是用在内开窗上的,并且可以自己安装,下面具体说一下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即包括上框架、下框架、两个侧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金刚网,这里的说明,从结合图1、图2可以很明白的理解,不过这里需要对框架和金刚网进行简单的说明一下,其框架的长度大小,主要是取决于内开窗的大小,其金刚网也是同样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中,其下框架以及两个侧框架的结构是相同的,其具体的长度以及四个框架所构成的形状主要是取决于内开窗的形状。

下面具体说一下上框架、下框架、两个侧框架以及金刚网的具体设置以及构成,由于下框架以及两个侧框架的结构相同,即说一个。

如图3所示,所述下框架包括第一主棱体,所述第一主棱体上设置有第一贯穿长孔,所述第一贯穿长孔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容纳金刚网的第一容纳长槽,所述第一容纳长槽内设置有第一U型下压板,所述第一贯穿长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动卡位长槽,所述第一滑动卡位长槽内设置有滑动卡位件,所述第一滑动卡位长槽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矩形孔;上框架包括第二主棱体,所述第二主棱体上设置有第二贯穿长孔,所述第二贯穿长孔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容纳金刚网的第二容纳长槽,所述第二容纳长槽内设置有第二U型下压板,所述第二贯穿长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动卡位长槽,所述第二滑动卡位长槽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矩形孔,所述第二连接矩形孔上远离第二容纳长槽的一侧设置有上卡板。

上述对下框架和上框架的说明,进行对比的解释下框架和上框架的具体设置,

结合图6和上面的描述,可以清楚的找出,两者的不同指出,那就是下框架中含有滑动卡位件,而上框架中没有,而上框架中含有上卡板,而下框架中没有,这样设置主要是取决于内开窗的设计,而综合设置的。对于下框架中的第一主棱体、第一贯穿长孔、第一容纳长槽、第一U型下压板、第一滑动卡位长槽、第一连接矩形孔以及上框架中的第二主棱体、第二贯穿长孔、第二容纳长槽、第二U型下压板、第二滑动卡位长槽、第二连接矩形孔,其对应的各个命名,其具体设置基本上是一致的,发明人是为了在权利要求中好区别,故对其进行了第一、第二的命名。其主棱体很明显是框体的核心架构,对于材料的选用来说,一般选用一些较轻并且硬度比较强的金属或者塑料材料,其主棱体整体的设置主要得满足两点,第一点是方便安装金刚网,第二点是将整体安装到内开窗的外接结构上,其容纳长槽是用来固定金刚网的,并与其U型下压板进行配合固定,其在下框架中的滑动卡位长槽是用来盛放滑动卡位件的,而上框架中的滑动卡位长槽,则没有设置滑动卡位件,其连接矩形孔的设置则是四个框体中都设置的,其目的则是实现四个框架的连接,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四个框架的连接处,都是采用来45°的切面设置,其目的则是更好的形成一个框体。

其滑动卡位件和上卡板的设置及其作用,从图2-图5中可以看出,其上卡板是一个上折板,其折弯的角度则为90°,采用该种设置也是为了配合内开窗上外接结构而设计的,其滑动卡位件的具体设置,稍后会继续说明。

上框架、下框架以及两个侧框架之间均通过连接板连接设置,这里的意思是,在四个框架的连接处,均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该连接板并没有在图中画出来,其连接板设置设置在两个接触框架的连接矩形孔内的,继而实现两个相邻框架的连接。

发明人为了实现对金刚网的更好的固定,如图7所示,其金刚网包括纱网主体以及设置在纱网主体四侧的直角卡位固定板,其直角卡位固定板上设置了安装孔,第一主棱体和第二主棱体上均设置了与安装孔配合设置的配合孔,很明显,在具体安装的时候,将通过螺栓固定在框架上,然后再利用U型下压板进行压住即可,四个框架对该金刚网的固定,均是采用上述的方案。

其滑动卡位件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将本实用新型整体固定在内开窗的外接结构上的,如图3-图6所示,其滑动卡位件包括卡位板部分以及与卡位板部分配合设置的滑动部分,其滑动部分包括设置在第一主棱体上的滑轨以及设置在滑轨上的滑动件,卡位板部分包括与滑动件配合设置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上的U型卡位板,U型卡位板上设置有螺栓孔,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滑动件配合设置的卡槽,滑动件包括与滑轨配合设置的滑板以及设置在滑板上的卡位柱,从上述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其U型卡位板则是用来卡在内开窗的外接结构上的,然后在利用螺栓将其固定在内开窗上,而滑动件和滑轨的设置,则是与固定板进行配合,用来固定卡位板部分的,从而实现了卡位板部分和框架的连接,即形成了一个整体,这里需要对螺栓孔的设置进行简单的说明一下,从图4中可以看出,其U型卡位板上有两部分设置了螺栓孔,即均是利用螺栓对内开窗的外部结构进行固定的,其卡槽形状的设置,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其上下两部分均设置了圆形的过渡,其目的也是为了配合卡位柱进行的设计,即满足卡位柱进行双方向的对卡位板部分进行的固定。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下,其滑动卡位长槽的内部设置了与连接矩形孔垂直设置的加固肋板(不过该加固肋板在图中并没有画出来),该加固肋板的作用则是为了提高主棱体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