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窗扇的气密保温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0053发布日期:2018-11-07 21:14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层窗扇的气密保温窗。



背景技术:

现有窗的形式通用的基本为以下两种,一种是横向推移的窗体,另外一种是铰接打开的窗体。

横向推移的窗体一般都设有能推移的纱窗,但是铰接窗体却不能设置开合的纱窗,或者纱窗需要与窗体分为两道不同的主体,安装较为麻烦。

其次,现有的窗体需要在安装完以后,窗体与墙壁的连接处需要增加涂抹玻璃胶,窗体的实际密封效果是极差的;同样的,窗体的开合页密封效果也不好,当室内开空调时,与外界有热交换明显,不利用保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层窗扇的气密保温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层窗扇的气密保温窗,包括框架,框架面向墙体的面一设有密封圈,框架边缘设有固定合页,固定合页上设有竖直的转轴,转轴设在与框架面一反向的面二一侧;

设有铰接的外窗,外窗的侧边设有合页一,合页一与转轴连接;

设有铰接的内窗,其特征在于,内窗与外窗叠加,所述的内窗侧边设有合页二,对应位置的合页二与合页一共同连接在一根转轴上且能独立转动,所述的合页二设有至少一道弯折,使闭合时内窗与外窗能共同置于框架的内框中,并且内窗、外窗、框架能保持平行。

所述的合页一和合页二均包括连接部、延长部和套接部,合页一和合页二的连接部连接外窗和内窗,套接部均与转轴连接,延长部设于连接部和套接部之间,所述合页二的延长部为L形。

所述的内窗与框架可拆卸连接,合页二能从转轴上方轴向脱离。

所述的外窗面向框架一面设有胶条,所述的胶条对应于外窗与框架关闭时结合的缝隙处。

所述的外窗侧边设有第一合页定位部,第一合页定位部包括上下延伸的凹槽,在凹槽左、右两侧各设有前挡,合页一的连接部设有两个支脚,其中一个支脚卡在一道前挡上,前挡与凹槽壁之间设有斜角,所述的支脚为斜脚,支脚插在斜角中定位;另一个支脚抵触在另一道前挡上,所述的凹槽内设有垫片,垫片与支脚将前挡夹在中间,所述的连接部上穿连螺丝,所述螺丝前端又穿过垫片且与垫片螺纹连接。

所述内窗上设有第二合页定位部,第二合页定位部包括上下延伸的凹槽,在凹槽左、右两侧各设有前挡,合页二的连接部设有两个支脚,其中连接部的一个支脚卡在前挡上,该支脚为C字形卡扣;另一个支脚抵触在另一道前挡上,所述的凹槽内设有垫片,垫片与支脚将前挡夹在中间,所述的连接部上穿连螺丝,所述螺丝前端又穿过垫片且与垫片螺纹连接。

所述框架上内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凹槽,在凹槽左、右两侧各设有前挡,固定合页上设有两个支脚,其中一个支脚卡在一道前挡上,该支脚为C字形卡扣;另一个支脚抵触在另一道前挡上,所述的凹槽内设有垫片,垫片与支脚将前挡夹在中间,所述固定合页上穿连螺丝,所述螺丝前端又穿过垫片且与垫片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单窗与多窗混合搭配的设置方式,具体的,外窗为玻璃窗,内窗为纱窗,内窗、外窗可以同时以开合的形式设置在框架上,尤其是两种之间在打开时能做到不干涉,闭合时均能置放到框架的内框中,结构非常紧凑,气密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3剖切处的部分俯视图。

图中,1、外窗;2、胶条;3、框架;4、密封圈;5、内窗;6、转轴;7、合页二;8、合页一;9、固定合页;10、凹槽;11、斜角;12、前挡;13、支脚;14、螺丝;15、卡扣;16、垫片;17、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3、内窗5和外窗1,在框架3边缘上设有上下两个固定合页9,该固定合页9为L形,部分连接在框架3的内侧,部分转到框架3的后面且设有转轴6。

图3-图4所示,框架3上内侧设有上下延伸的凹槽10,在凹槽10左、右两侧各设有前挡12,固定合页9上设有两个支脚13,其中一个支脚13卡在一道前挡12上,该支脚13为C字形卡扣15;另一个支脚13抵触在另一道前挡12上,所述的凹槽10内设有垫片16,垫片16与支脚13将前挡12夹在中间,所述固定合页9上穿连螺丝14,所述螺丝14前端又穿过垫片16且与垫片16螺纹连接。

外窗1侧边设有第一合页定位部,第一合页定位部包括上下延伸的凹槽10,在凹槽10左、右两侧各设有前挡12。外窗1与合页一8连接,合页一8包括连接部17、延长部和套接部。其中连接部17设有两个支脚13,一个支脚13卡在一道前挡12上,前挡12与凹槽10壁之间设有斜角11,所述的支脚13为斜脚,支脚13插在斜角11中定位;另一个支脚13抵触在另一道前挡12上,所述的凹槽10内设有垫片16,垫片16与支脚13将前挡12夹在中间,所述的连接部17上穿连螺丝14,所述螺丝14前端又穿过垫片16且与垫片16螺纹连接。所述套接部与转轴6连接。

内窗5上设有第二合页定位部和合页二7,内窗5与合页二7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外窗1与合页一8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过多描述。内窗5的特点是合页二7为L形,当内窗5关闭时,内窗5能整体进入框架3的内框中。因此闭合时内窗5与外窗1能共同置于框架3的内框中,并且内窗5、外窗1、框架3能保持平行。所述的内窗5与框架3可拆卸连接,合页二7能从转轴6上方轴向脱离。

框架3面向墙体的面一设有密封圈4,因此在装配时与墙体之间无需再次填充玻璃胶。外窗1面向框架3一面设有胶条2,所述的胶条2对应于外窗1与框架3关闭时结合的缝隙处。所述外窗1设有玻璃,内窗5则为纱网或是铁丝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