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修用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0214发布日期:2018-11-07 21:1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修用折叠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修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修用折叠梯。



背景技术:

折叠梯,是装修用工具,协助工作人员在工地上高落低,有如活动楼梯。折梯用时打开,用完折合起来,方便转移。折叠梯子要求做工必须坚实牢固,折叠梯子被广泛用于各种土建工程,装修工程,折叠梯子的方便两用性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室内装修用的折叠梯要求便捷、小巧,便于搬运,同时其牢固性也同样需要得到保证,给装修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保证其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修用折叠梯,以提供一种便捷、小巧并且可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折叠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修用折叠梯,包括支撑杆、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连接筋;其中,所述第一阶梯的两侧设有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阶梯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阶梯;所述第一阶梯的前端通过连接筋活动连接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阶梯的末端;相邻的所述第二阶梯之间,处于上层的所述第二阶梯的前端通过连接筋,与处于下层的所述第二阶梯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底面的前端均设有用于防止阶梯发生角度偏移的限位件。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一阶梯呈大于90度的预定角度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支撑套筒、坐管夹和插管;所述支撑套筒的顶端套设有所述坐管夹,所述插管穿过所述坐管夹插入所述支撑套筒内;所述插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阶梯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挂钩,最下端的所述第二阶梯上设有与所述挂钩相配合的挂扣。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套设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套。

优选的,处于梯子最下端的所述第二阶梯的底端设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阶梯和所述第二阶梯前端与所述连接筋的连接节点处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之间设有一内置有槽轨限位杆;所述凸起在所述槽轨内实现上下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梯打开为楼梯的模式,施工人员上梯时,脚与地面的受力面积大,保证了施工人员上梯时的稳定度,并且爬梯时,可以解放双手。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梯至采用单面支撑杆的设计,比较于传统的折叠梯,更加的轻便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装修用折叠梯的展开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装修用折叠梯的收缩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装修用折叠梯的展开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装修用折叠梯的收缩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修用折叠梯,包括支撑杆1、第一阶梯2、第二阶梯3和连接筋4。其中,第一阶梯2的两侧设有支撑杆1。第一阶梯2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阶梯3,第一阶梯2的前端通过连接筋4活动连接于与其相邻的第二阶梯3的末端,相邻的第二阶梯3之间,处于上层的第二阶梯3的前端通过连接筋4,与处于下层的第二阶梯3的末端活动连接,第一阶梯2、第二阶梯3底面的前端均设有用于防止阶梯发生角度偏移的限位件5。

在本实施例中,当梯子打开时,逐层的第二阶梯3依次向外排布开来,与支撑杆1形成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限位件5用于控制第二阶梯3的与支撑杆1之间的张开角度,并且防止阶梯发生角度偏移,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当梯子收拢后,阶梯全部靠向支撑杆1,收拢方便灵活。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与第一阶梯2呈大于90度的预定角度设置,为了保证其工作时的稳定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包括支撑套筒11、坐管夹12和插管13,支撑套筒11的顶端套设有坐管夹12,插管13穿过坐管夹12插入支撑套筒11内,插管13的顶端与第一阶梯2相连接,支撑杆通过插管13的滑动来控制其长度,从而控制梯子相应的高度,当其伸长后,可以适当增加第二阶梯3的节数,当其缩短后,可以适当减少第二阶梯3的节数。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上设有挂钩14,最下端的第二阶梯3上设有与挂钩14相配合的挂扣15,方便折叠梯的收拢。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的底端套设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套,处于梯子最下端的第二阶梯3的底端设有用于防滑的橡胶层。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技术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其区别技术特征在于,第一阶梯2和第二阶梯3前端与连接筋4的连接节点处设有凸起6,凸起6之间设有一内置有槽轨的限位杆7,凸起6在所述槽轨内实现上下滑动,限位杆7保证了梯子的稳定性,避免其坍塌。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