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断桥铝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6787发布日期:2018-11-09 21:0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断桥铝门窗。



背景技术:

如今,在固定建筑物上采用铝合金、塑料或塑钢等各种材质的门窗已非常普遍。其中采用铝合金材质的门窗框架由于其具备相当的强度和美观性,同时具备质轻、价廉的优点而运用最广。

由于铝合金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因此,将其用作房屋的门窗框架时需要充分优化其结构,使铝合金门窗框架在具备固有特性和优点的同时能够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现在业界普遍的做法是在门窗上的移动板材组件和固定板材组件之间设置由隔热材料组成的隔热层,阻断热桥,降低传热效率,从而优化保温、隔热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层通常为实心结构,不具有充足的弹性,并且移动板材组件和固定板材组件处于扣合状态时,移动板材组件和固定板材组件之间容易漏风,影响保温性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的隔热断桥铝门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断桥铝门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门窗保温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热断桥铝门窗,包括移动板材组件和固定板材组件,所述移动板材组件包括内移动板材和外移动板材,所述固定板材组件包括内固定板材和外固定板材,还包括:

用于连接所述内移动板材与所述外移动板材的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一隔热条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

用于连接所述内固定板材与所述外固定板材的第二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隔热条上设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三通孔,当所述移动板材组件和所述固定板材组件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密封条与所述第一隔热条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内固定板材朝向室内的一侧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内移动板材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密封胶条,所述第一密封胶条用于与所述凹槽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内固定板材远离室内的一侧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挡板,所述内移动板材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二密封胶条,所述第二密封胶条用于与所述挡板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条背离所述密封条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热条背离所述密封条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条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支撑部和用于与所述第一隔热条面接触的凸部,其中: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隔热条连接;

所述支撑部具有多个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凸部为实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凸部具有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固定板材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移动板材接触的防尘条。

进一步地,所述内移动板材的顶部、所述外移动板材的顶部分别与窗户玻璃之间通过玻璃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移动板材的顶部设有阻隔片,所述阻隔片与所述窗户玻璃之间通过玻璃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断桥铝门窗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上述隔热断桥铝门窗时,第一隔热条能够将内移动板材与外移动板材之间隔开,减少内移动板材与外移动板材之间的热传递,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内移动板材与外移动板材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第一隔热条具有的多个第一通孔使得第一隔热条仍然能够稳定的设于内移动板材与外移动板材之间,第二隔热条能够将内固定板材与外固定板材之间隔开,减少内固定板材与外固定板材之间的热传递,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内固定板材与外固定板材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第二隔热条具有的多个第二通孔使得第二隔热条仍然能够稳定的设于内固定板材与外固定板材之间,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于固定板材组件上时,密封条与第一隔热条面接触,以防止室外的风进入室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断桥铝门窗中第一隔热条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二隔热条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二通孔,使得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具有充足的弹性,同时增强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的强度和隔热性能,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并且使用时,密封条与第一隔热条之间为面接触,能够有效的对风进行阻隔,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热断桥铝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1-内移动板材;11-第一密封胶条;12-第二密封胶条;13-阻隔片;2-外移动板材;3-内固定板材;31-凹槽;32-挡板;4-外固定板材;41-防尘条;5-第一隔热条;51-第一通孔;52-第一加强筋;6-第二隔热条;61-第二通孔;62-第二加强筋;7-密封条;71-第三通孔;72-连接部;73-支撑部;74-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热断桥铝门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断桥铝门窗,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移动板材组件和固定板材组件,所述移动板材组件包括内移动板材1和外移动板材2,固定板材组件包括内固定板材3和外固定板材4,还包括:

用于连接内移动板材1与外移动板材2的第一隔热条5,第一隔热条5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51;

用于连接内固定板材3与外固定板材4的第二隔热条,第二隔热条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二通孔61;

第二隔热条上设有密封条7,密封条7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三通孔71,当移动板材组件和固定板材组件处于扣合状态时,密封条7与第一隔热条5面接触。

在使用上述隔热断桥铝门窗时,第一隔热条5能够将内移动板材1与外移动板材2之间隔开,减少内移动板材1与外移动板材2之间的热传递,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内移动板材1与外移动板材2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第一隔热条5具有的多个第一通孔51使得第一隔热条5仍然能够稳定的设于内移动板材1与外移动板材2之间,第二隔热条6能够将内固定板材3与外固定板材4之间隔开,减少内固定板材3与外固定板材4之间的热传递,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当内固定板材3与外固定板材4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第二隔热条6具有的多个第二通孔61使得第二隔热条6仍然能够稳定的设于内固定板材3与外固定板材4之间,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于固定板材组件上时,密封条7与第一隔热条5面接触,以防止室外的风进入室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断桥铝门窗中第一隔热条5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51、第二隔热条6具有多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二通孔61,使得第一隔热条5和第二隔热条6具有充足的弹性,同时增强第一隔热条5和第二隔热条6的强度和隔热性能,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并且使用时,密封条7与第一隔热条5之间为面接触,能够有效的对风进行阻隔,进一步提高了保温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内固定板材3朝向室内一侧的端面为室内门窗框端面,内移动板材1朝向室内的端面为室内门窗扇端面。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室内门窗框端面与室内门窗扇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固定板材3朝向室内的一侧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凹槽31,内移动板材1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密封胶条11,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在固定板材组件上时,第一密封胶条11能够与凹槽31相抵,此时,室内门窗扇端面与室内门窗框端面共面,第一密封胶条11被隐藏在凹槽31内,不会轻易受损。同时,由于使用者可直接观察到室内门窗扇端面与室内门窗框端面,室内门窗扇端面与室内门窗框端面共面可使本隔热断桥铝门窗外形更为美观,并且第一密封胶条11能够起到挡风的作用,能够使得本隔热断桥铝门窗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胶条11包括第一胶塞和第一弹片,内移动板材1上设有第一卡槽,第一胶塞可以卡入第一卡槽中,第一弹片呈圆弧状结构,第一弹片的一端与第一胶塞连接,第一弹片的另一端悬空。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在固定板材组件上时,第一弹片能够与凹槽31相抵。

为了方便第一胶塞和第一弹片的生产与加工,第一胶塞和第一弹片具有一体式结构。第一密封胶条11可以采用挤出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内固定板材3远离室内的一侧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挡板32,内移动板材1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二密封胶条12,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在固定板材组件上时,第二密封胶条12与挡板32相抵。第二密封胶条12同样能够起到挡风的作用,密封条7、第一密封胶条11和第二密封胶条12共同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止室外的冷风进入室内,保证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断桥铝门窗的保温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密封胶条12包括第二胶塞和第二弹片,内移动板材1上设有第二卡槽,第二胶塞可以卡入第二卡槽中,第二弹片呈圆弧状结构,第二弹片的一端与第二胶塞连接,第二弹片的另一端悬空。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在固定板材组件上时,第二弹片能够与挡板32相抵。

为了方便第二胶塞和第二弹片的生产与加工,第二胶塞和第二弹片具有一体式结构。第二密封胶条12可以采用挤出成型。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隔热条5具有三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通孔51。第二隔热条6具有三个沿着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二通孔61。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加强第一隔热条5的结构,第一隔热条5背离密封条7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加强筋52。由于第一隔热条5形成第一通孔51的部分强度较弱,两个第一加强筋52的设置能够加强第一隔热条5薄弱处的强度,保证第一隔热条5能够稳定的设于内移动板材1与外移动板材2之间。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52沿着第一隔热条5的纵向延伸,且第一加强筋52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第二隔热条6的结构,第二隔热条6背离所述密封条7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加强筋62。由于第二隔热条6形成几个第二通孔61的部分强度较弱,两个第二加强筋62的设置能够加强第二隔热条6薄弱处的强度,保证第二隔热条6能够稳定的设于内固定板材3与外固定板材4之间。

具体地,第二加强筋62沿着第二隔热条6的纵向延伸,且第二加强筋62竖直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密封条7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72、支撑部73和用于与第一隔热条5面接触的凸部74,其中:连接部72与第二隔热条6连接;支撑部73具有多个第三通孔71;凸部74为实心结构。连接部72能够保证密封条7与第二隔热条6稳定的连接,支撑部73所具有的多个第三通孔71能够增强密封条7的弹性和隔热性能,凸部74呈实心结构能够使得移动板材组件扣合在固定板材组件上时,凸部74能够紧紧的与第一隔热条5接触,保证本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断桥铝门窗的保温性能。

具体地,为了方便连接部72与第二隔热条6之间的连接,连接部72上设有多个第三卡槽,第二隔热条6上设有多个用于卡入卡槽的凸起。

具体地,如图2所示,支撑部73具有三个沿着密封条7纵向延伸的第三通孔71。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密封条7的生产与加工,连接部72、支撑部73和凸部74具有一体式结构。密封条7可以采用挤出成型。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外界的灰尘进入移动板材组件和固定板材组件之间,外固定板材4上设有用于与外移动板材2接触的防尘条41。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在固定板材组件上时,防尘条41与外移动板材2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外固定板材4朝向室外一侧的端面为室外门窗框端面,外移动板材2朝向室外的端面为室外门窗扇端面。

具体地,为了使得室外门窗框端面与室外门窗扇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外移动板材2朝向室外的一侧设有沿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在固定板材组件上时,防尘条41能够与第一凹槽相抵,此时,室外门窗扇端面与室外门窗框端面共面,防尘条41被隐藏在第一凹槽内,不会轻易受损。同时,由于外部人员可直接观察到室外门窗扇端面与室外门窗框端面,室外门窗扇端面与室外门窗框端面共面可使本隔热断桥铝门窗外形更为美观。

具体地,防尘条41包括第三胶塞和压片,外固定板材4上设有第四卡槽,第一胶塞可以卡入第四卡槽中,压片呈竖直设置,压片的一侧与第三胶塞连接,当移动板材组件扣合在固定板材组件上时,压片的另一侧能够与第一凹槽相抵。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窗户玻璃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内移动板材1的顶部和外移动板材2上,内移动板材1的顶部、外移动板材2的顶部分别与窗户玻璃之间通过玻璃胶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加强窗户玻璃与内移动板材1之间的连接,同时阻隔窗户玻璃上的部分温度传递至内移动板材1上,内移动板材1的顶部设有阻隔片13,阻隔片13与窗户玻璃之间通过玻璃胶连接。

具体地,阻隔片13包括卡接部和连接部,卡接部卡接于内移动板材1上,连接部呈长条状结构,一端与卡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窗户玻璃之间通过玻璃胶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