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排骨架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7351发布日期:2018-12-05 19:0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排骨架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排骨架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家居生活的舒适性,越来越多的家庭青睐于智能床。

市场上的智能床,能够依据用户的不同喜欢进行不同的设置。但是,在对智能床进行设置时,需要使用自带的遥控器或者附带的APP才可以对床体进行调节,此种操作方式复杂,对遥控器或手机的依赖性强,无法实现智能床针对不同体型以及体重的用户自动调整床体结构。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化调节的电动排骨架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排骨架床,在日常使用中能够实现床体的自动调节,提高床体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排骨架床,包括床架、靠背、驱动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床架与所述靠背成角度设置,所述床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各所述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感应人体压力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且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压力传感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工作。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呈等间距排状分布。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马达升降机,且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靠背具有远离所述床架弯曲的弧度。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靠背两侧边上的拾音部件,所述拾音部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靠背与所述床架的连接处,且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PM2.5值传感器,所述PM2.5值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靠背与所述床架的连接处,且所述PM2.5值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优选地,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设置于所述靠背与所述床架的连接处,且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包括床架、靠背、驱动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床架与靠背成角度设置,床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各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各支撑板的底部与驱动装置相连,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驱动装置连接,以使驱动装置根据控制器计算结果控制支撑板升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用户在床上休息时,支撑板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受到人体的压力,进行分析计算,并将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调整支撑板组的高度以及倾斜程度,以适应人体的结构,实现智能床针对不同体型以及体重的用户自动调整床体结构的作用,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图3中:

床架—1,靠背—2,拾音部件—3,支撑板—4,驱动装置—5,压力传感器—6,控制器—7,温湿度传感器—8,PM2.5值传感器—9,通讯模块—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动排骨架床包括床架1、靠背2、驱动装置5、压力传感器6和控制器7,床架1与靠背2成角度设置,床架1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4,各支撑板4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6,且各支撑板4的底部与驱动装置5相连,压力传感器6通过控制器7与驱动装置5连接,以使驱动装置5根据控制器7计算结果控制支撑板4升降。

其中,床架1与靠背2成角度设置以形成带背部支撑的床体,床架1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4,各支撑板4的底部与驱动装置5相连,支撑板4底部的压力传感器6受到人体的压力,压力传感器6通过控制器7与驱动装置5连接。当用户躺在床架1上时,压力传感器6接收采集人体各支点的压力并进行计算分析,以计算出最佳支撑高度,且将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器7,使得控制器7控制驱动装置5调整支撑板4的高度以及倾斜程度,以适应人体的结构。

具体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无论采用坐姿或者平躺姿势,本实用新型都可以依据人体不同部位的不同压力,控制马达升降机运动,进而控制支撑板组形状的改变,同时保证了床体的自动调节,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性,同时免去了用户手动调节的麻烦。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精准性高的优点,如图2所示,支撑板4呈等间距排状分布,驱动装置5为马达升降机,且分别设置于支撑板4的底部。支撑板4等间距的分布以及每个支撑板均有马达升降机的设计,可以使智能床在接收到压力控制信号后,多个马达升降机可以进行不同的调节,在提高调节速度的同时,保证了调整后的床体结构与人体结构的适应性,同时提高了床体结构调整的精准性,提高了整个床体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靠背2具有远离床架1弯曲的弧度。用户在倚靠时,会受到弯曲靠背2的支撑,弯曲的靠背2能够对用户的背部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保证用户长久倚靠不会感到过度疲劳。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于靠背2两侧边上的拾音部件3,拾音部件3与控制器相连。用户只需要语音说出对床的调整要求,拾音部件3会对用户的语音进行采集并通过控制元件控制马达升降机运动,进而可以实现按摩功能与设置不同的躺卧模式等等,满足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要求。

另外,还包括有温湿度传感器8,温湿度传感器8设置于靠背2与床架1的连接处,且温湿度传感器8与控制器7相连。用户在睡觉时或者进入卧室之前,可以依据温湿度传感器8采集的数据,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空调移机加湿器的启闭,从而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使用户睡眠更加舒适。

此外,还包括有PM2.5值传感器9,PM2.5值传感器9设置于靠背2与床架1的连接处。用户在睡觉时或者进入卧室之前,可以依据PM2.5值传感器9采集的数据,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空气净化器的启闭,从而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与此同时,还包括通讯模块10,通讯模块10设置于靠背2与床架1的连接处,且通讯模块10与控制器7相连。通讯模块10的设计,可以使用户连接移动终端,在休息浏览手机的同时随时可以调整智能床的模式以及角度,并且能保存用户的设置参数,通过语音或者手机就可直接调用已保存的参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用户能享受到更加舒适的感觉。

总体上来说,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设置一个主要控制作用的控制器7,然后围绕控制器7进行优化,控制器7分别连接至驱动装置5、压力传感器6、拾音部件3、温湿度传感器8、PM2.5值传感器9以及通讯模块10,驱动装置5和压力传感器6配合,压力传感器6接收人体与床接触部位的压力,将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器7,控制器7根据算法得出人体最舒适的床架角度,可以随时调整床架的角度,保证用户睡姿舒适;拾音部件3实现了人床交互功能,可以使用户在休息的同时更加方便地调整符合自己身体结构形状的床架模式,且语音功能的设计使用户使用过程更加方便;温湿度传感器8预先设定有温湿度范围,时刻采集室内以及床的温湿度,将采集到的温湿度信息传递至控制器7,控制器7判断当前温湿度是否符合人体睡眠最佳状态,可以随时控制外围加热器或者加湿器调整室内以及床架温湿度,保证用户睡眠最佳环境;PM2.5值传感器9的设计,可以即时采集室内环境的优良状态,当控制器7接受到PM2.5值传感器9采集到的数据不适合人体睡眠环境时,开启空气净化器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保证用户睡眠舒适;通讯模块10的设计,可以使用户通过手机蓝牙或者其他方式连接至智能床,在休闲之余,可以通过手机手动调节智能床的各种功能模式,使用户在任何使用本智能床的时间的感觉都是自己最舒适的感觉,同时避免了手动搬动床架的麻烦,操作简单,效果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可以在用户休息或者睡眠时同时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具体情况要看各个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是否符合人体舒适度的设定。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排骨架床,包括床架、靠背、驱动装置、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床架与靠背成角度设置,床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各支撑板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各支撑板的底部与驱动装置相连,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驱动装置连接,以使驱动装置根据控制器计算结果控制支撑板升降。在应用时,床架与靠背成角度设置以形成带背部支撑的床体,床架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板,各支撑板的底部与驱动装置相连,支撑板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受到人体的压力,压力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驱动装置连接。当用户躺在床架上时,压力传感器接收采集人体各支点的压力并进行计算分析,以计算出最佳支撑高度,且将调节指令发送至控制器,使得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调整支撑板的高度以及倾斜程度,以适应人体的结构,实现智能床针对不同体型以及体重的用户自动调整床体结构的作用,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