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排气的排气阀及其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6497发布日期:2018-12-07 22:2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排气的排气阀及其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涉及一种降低排气的排气阀及其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排气阀一般底部设有连通孔,连通孔对接烹饪腔体,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会进入排气阀,然后通过上部的连通孔排出到外界,排气阀内部可能会设置一些阻挡筋或者是风轮,使得部分热气液化后又回流到烹饪腔体内,部分热气通过上部的连通孔排出到外界。但是,排气阀在长期使用后,内部可能存在米粒、食物等残渣,造成排气阀不卫生,而且排气阀的冷却效果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种降低排气的排气阀,通过在排气阀内设有冷却件,来减少油烟排出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降低排气的排气阀,包括排气阀上盖和排气阀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内设有冷却件,所述排气阀下盖上设有对应烹饪腔体的第一连通孔。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在通过第一连通孔进入排气阀内后遇到冷却件会冷却液化,从而减少了排气量,热气可以理解为烹饪器具产生的水蒸气、油烟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通孔设在排气阀底壁上,所述冷却件在排气阀底壁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连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阀的内底壁上设有围挡筋,所述围挡筋围绕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围挡筋与冷却件的间隙小于所述排气阀的内底壁与冷却件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阀下盖上还设有连通外界的第二连通孔,烹饪腔体产生的至少部分热气经过冷却件液化后经第二连通孔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阀上盖上还设有连通外界的第三连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件包括冷却容器和位于冷却容器内的冷却液。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容器上盖,冷却液位于所述容器本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容器上盖上设有注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容器本体为铝制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有内锅,锅盖与内锅密封形成烹饪腔体,所述锅盖上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为上述的排气阀,所述第一连通孔对应所述烹饪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连通烹饪腔体,排气阀内设有冷却件,使得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如油烟、水蒸气等)进入排气阀后,至少部分可以得到冷却液化,因此减少了热气的排出量,而且即使仍然存在排出的热气,其温度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因此可以降低热气烫伤用户的风险。

2、所述第一连通孔设在排气阀底壁上,所述冷却件在排气阀底壁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连通孔。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在穿过下盖的排气孔向上冲出时,就会冲到冷却件上面,一方面改变了热气流动方向,减缓了热气的流速,也使得刚冲出的热气在第一时间就与冷却件进行了接触,以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3、所述排气阀的内底壁上设有围挡筋,所述围挡筋围绕所述第一连通孔,所述围挡筋与冷却件的间隙小于所述排气阀的内底壁与冷却件的间隙。热气在经过第一连通孔流入排气阀后,冲到冷却件上后会改变方向,通过围挡筋与冷却件的间隙向四处扩散,在扩散开来之后会存在于排气阀内底壁与冷却件的间隙之间,即热气所存在的间隙空间变大,更加降低了热气的速度,围挡筋也有效避免了热气的回流。

4、所述冷却件包括冷却容器和位于冷却容器内的冷却液。通过在冷却容器中设置冷却液,得到冷却热气的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可靠,便于清洗。而且可以随时更换冷却液,确保冷却效果持续。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炒菜机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排气阀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排气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炒菜机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容器本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

锅体1,收水盒11,铰接轴12,锅盖2,上盖21,下盖22,排气孔221,内锅3,加热装置4,驱动装置5,搅拌装置6,排气阀7,排气阀上盖71,第三连通孔711,散热孔712,贯通口713,排气阀下盖72,第一连通孔721,第二连通孔722,搭沿723,密封圈724,围挡筋73,导水柱74,密封环75,密封塞76,冷却件8,容器本体81,散热筋811,容器上盖82,搭边82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降低排气的排气阀,包括排气阀上盖和排气阀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内设有冷却件,所述排气阀下盖上设有对应烹饪腔体的第一连通孔。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在通过第一连通孔进入排气阀内后遇到冷却件会冷却液化,从而减少了排气量,而且即使仍然存在排出的热气,其温度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因此可以降低热气烫伤用户的风险。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以炒菜机为例,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的炒菜机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体1内设有内锅3,所述锅盖1与所述内锅3形成烹饪腔体,本实施例的炒菜机还包括加热装置4、驱动装置5和搅拌装置6,所述加热装置4加热内锅3,所述搅拌装置6位于内锅3内,所述驱动装置5驱动所述搅拌装置6在内锅3中搅拌。具体使用时,在内锅3中放入食材,加热装置4加热内锅3,驱动装置5驱动搅拌装置6转动,搅拌装置6位于内锅3中搅拌食材,得到翻炒的目的。加热装置4可以为电磁线盘或电发热盘等,驱动装置5可以为电机等。本实施例的搅拌装置6安装在锅盖1上,锅盖1扣合后搅拌装置6延伸到内锅3中进行搅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驱动装置5设在锅体上,搅拌装置6穿过内锅3延伸到内锅3中来对内锅食材进行搅拌。或者是驱动装置位于内锅底部,通过磁吸驱动搅拌装置。

加热装置4在加热内锅3的过程中,烹饪腔体温度不断上升,使得烹饪腔体内的食用油、水分等会汽化形成热气(即油烟、水蒸气等),从烹饪腔体排出。本实施例的锅盖2上设有排气阀7,所述排气阀7上设有连通烹饪腔体的第一连通孔721,所述排气阀7内设有冷却件8,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经过第一连通孔721进入排气阀7内后,遇到冷却件8,至少部分热气会液化形成水滴,因此减少了热气的排出量。而且即使仍然存在排出的热气,其温度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速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减缓,因此可以降低热气烫伤用户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锅盖2包括上盖21和下盖22,上盖21与锅体1通过铰接轴12铰接,所述下盖22上设有与烹饪腔体连通的排气孔221,所述第一连通孔721与所述排气孔221密封连通,具体来说,所述第一连通孔721上设有密封圈724,所述密封圈724抵接所述下盖22,使得二者对接密封。所述冷却件8在下盖22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排气孔221。所述冷却件8在下盖22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排气孔221。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在穿过下盖22的排气孔221向上冲出时,就会冲到冷却件8上面,一方面改变了热气流动方向,减缓了热气的流速,也使得刚冲出的热气在第一时间就与冷却件8进行了接触,以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所述第一连通孔721设在排气阀7底壁上,所述冷却件8在排气阀底壁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连通孔721,因此热气在从第一连通孔721冲出后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冷却件8。

具体的,可参考图1-图3,所述排气阀7包括排气阀上盖71和排气阀下盖72,所述冷却件8位于排气阀上盖71和排气阀下盖72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连通孔721位于所述排气阀下盖72上。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阀7的下部设有连通外界的第二连通孔72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通孔722也是设在排气阀下盖72上,排气阀7的上部还设有连通外界的第三连通孔711。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通过第一连通孔721进入排气阀7后,遇到冷却件8后,部分热气会液化形成水滴,进而从下部的第二连通孔722排出,而还有部分热气并未液化成液态,会从第三连通孔711排出。为了方便冷却液从第二连通孔722排出,本实施例的第二连通孔722在下盖22之外的区间,而第一连通孔721在下盖22之内的区间。因为下盖22与内锅3形成烹饪腔体,烹饪腔体产生的热气在穿过下盖22上的排气孔221后进入排气阀7,而第二连通孔722位于下盖22之外的区域,避免经过第二连通孔722排出的水滴、油渍等污染下盖22,从而可以确保下盖22的清洁卫生。

为了确保冷却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连通孔721和第三连通孔711在水平方向的间距大于3厘米,而且第一连通孔721位于排气阀的下部,第三连通孔711位于排气阀的下部,使得热气在从第一连通孔7212进入排气阀7内后,有一个水平方向的运动才能从第三连通孔711排出,而且水平方向的运动轨迹大于3厘米,确保热气可以得到充分的冷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孔721靠近排气阀右侧壁,而第三连通孔711靠近排气阀左侧壁,使得排气阀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而冷却件8贴近排气阀右侧壁,冷却件8与排气阀左侧壁存在一定的空间,冷却件还与排气阀内底壁存在一定空间,使得热气在进入排气阀内后,先存在于底部空间,再存在与左侧的间隙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阀7的内底壁上设有围挡筋73,所述围挡筋73围绕所述第一连通孔721,所述围挡筋73与冷却件8的间隙小于所述排气阀的内底壁与冷却件8的间隙。热气在经过第一连通孔721流入排气阀7后,冲到冷却件8上后会改变方向,通过围挡筋73与冷却件的间隙向四处扩散,在扩散开来之后会存在于排气阀内底壁与冷却件8的间隙之间,即热气所存在的间隙空间变大,更加降低了热气的速度,围挡筋73也有效避免了热气的回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件8的下表面具有倾斜面,倾斜面使得冷却件8的下表面高度不同,而所述第一连通孔721对应冷却件8下表面的高处区域,第二连通孔722对应冷却件8下表面的低处区域。倾斜面可以理解为直面倾斜设置,也可以理解为弧面倾斜。热气在通过第一连通孔721上升遇到冷却件8后,部分热气会冷凝形成水滴吸附在冷却件8的下表面,由于冷却件8下表面为倾斜面,水滴会顺着冷却件8的下表面向低处区域流去,最终滴落离开冷却件8,而本实施例的第二连通孔722对应低处区域设置,使得水滴滴落后刚好落入第二连通孔722。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参考图5,所述锅体1上设有收水盒11,所述第二连通孔722对应所述收水盒11。具体的,所述收水盒11位于所述锅体1上表面,且位于内锅3和铰接轴12之间。如此设置,可以方便及时对收水盒11进行清理,当收水盒11内存在一定水渍后,用户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并及时清理。由于收水盒11对应第二连通孔722设置,可以收集来自排气阀7的水和油渍等。而且,收水盒11还可以收集在开盖后锅盖2侧立时从锅盖2上流下的液态水,也能收集部分从搅拌装置6上滴落的汤汁等。具体的,所述锅体1上设有安装槽,所述收水盒11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收水盒11的上边沿设有外翻边111,所述锅盖2扣合到锅体1时,所述锅盖2抵接至少部分翻边111。所以当锅盖2打开时,可以拆卸收水盒11进行清洗,当锅盖2扣合时,锅盖2可以抵接部分翻边111,避免收水盒11松动。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卡扣结构将收水盒11直接卡装在安装槽内。

为了方便收集来自排气阀7的水和油渍,所述第二连通孔722为排气阀7下部中空的导水柱74,所述导水柱74从排气阀7下底面向下延伸。可以参考图4,上盖21上设有避让孔,使得导水柱74可以伸出,所述导水柱74在锅体1上的投影位于收水盒11内,进而可以滴落到收水盒11上。

可参考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冷却件8包括冷却容器和位于冷却容器内的冷却液。所述冷却容器包括容器本体81和容器上盖82,冷却液位于所述容器本体81内。所述容器上盖82上设有注水口。较佳的,所述容器本体81为铝制材质,因此具有较好的导热效果。当然,容器本体81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比如不锈钢,铁等。通过在容器本体81内设置冷却液,热气在上升接触容器本体81后可以吸收热量,热量可以传递给容器本体81内的冷却液,冷却液可以刚好的吸收热量。冷却液可以为水、乙醇、盐水等。而且,通过设置冷却液,可以随时更换,以达到好的冷却效果。具体的,通过容器上盖82上设有注水口来更换或注入冷却液。在本实施例中,容器上盖82也为铝制材料,容器上盖82和容器本体81焊接而成,容器上盖82周沿形成有搭边821,排气阀下盖72的侧壁上部外扩形成有搭沿723,冷却容器通过搭边821搭在搭沿723上,使得冷却容器可以悬空安装在排气阀7内,因此冷却件8与排气阀7的底壁具有一定的间隙,因此方便热气流动。本实施例的排气阀7为塑料件,排气阀上盖71和排气阀下盖72之间设有密封环75,避免热气从二者的安装间隙处溢出。而且,排气阀上盖71上设有若干散热孔712,方便冷却件8的散热。另外,排气阀上盖71上也设有对应注水口的贯通口713,贯通口713上设有密封塞76,在需要注入冷却液时,可以拆卸密封塞76,直接向贯通口713注入冷却液,从而可以不用拆掉排气阀上盖71。本实施例的排气阀上盖71上设有活动卡扣714,排气阀下盖72上设有配合的卡槽724,通过活动卡扣714配合卡槽724配合将二者装配。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锅盖2在盖合到锅体1后,锅盖2与内锅3形成的烹饪腔体,加热装置4对内锅3加热后会形成有热气(比如水蒸气、油烟),热气会从下盖22上的排气孔221排出,排气孔221与第一连通孔721密封对接,热气通过第一连通孔721进入排气阀7内,在向上升的过程中会遇到冷却件8的阻挡,热气的前进方向受到改变,速度得到减缓,温度得到降低,且会有部分热气液化形成水滴吸附在冷却件8上,因此热气的量也会得到减少。冷却件8的下表面倾斜设置,第一连通孔721对应下表面的高处区域,当部分热气液化形成水滴后,会向低处区域流动,最终滴落离开冷却件8,而低处区域刚好对应第二连通孔722,而且第二连通孔722位于排气阀内底部的最低处,使得排气阀内的水滴会从第二连通孔722流出。所述第二连通孔722为排气阀7下部中空的导水柱74,所述导水柱74从排气阀7下底面向下延伸。同时,在锅体1上对应设有收水盒,使得经过导水柱74流出的水滴可以进入收水盒11。另一方便,还有部分热气在遇到冷却件8后并未液化,仍然在排气阀7内,在受到冷却件8阻挡后会改变方向,存在于冷却件8的下表面和排气阀7底壁之间的空间内,然后热气会经过冷却件8的侧壁和排气阀侧壁之间的空间,在这一过程中,热气会进一步得到冷却,而且仍然会有部分热气液化吸附在冷却件8的下表面或侧壁上,最终热气会经过第三连通孔711排出,当然,也会存在部分热气从第二连通孔722排出。热气在经过这样一段路径之后,温度得到降低,速度得到减缓,而且由于始终在冷却件和排气阀形成的空间内活动,会存在部分热气冷却液化,因此热气的量也会减少。

在其他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也可以是电饭煲或电压力煲,电饭煲的烹饪腔体产生的水蒸气进入排气阀后,遇到冷却件冷却液化,从而减少了排气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冷却件进行进一步改进,可参考图,本实施例的容器本体81内设有散热筋811,散热筋811可以横向设置、纵向设置或者是交错设置,通过在容器本体内增加散热筋,增大容器本体81与容器内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促进容器本体81与冷却液的热交换。当然,也可以在散热筋811的侧壁上开设穿孔,使得容器本体81内的冷却液可以流通。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件还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冷却件为设在排气阀内的金属块,例如,冷却件为铝块,通过铝块与热气接触来吸热使得部分热气液化。还可以是,冷却件为半导体冷却装置,其冷端对应第一连通孔设置,达到持续冷却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