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8495发布日期:2019-03-19 21:10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



背景技术: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腿部力量逐渐退化,在久坐之后会出现起立困难,如厕的时候尤为明显,下肢力量的不足容易导致老年人如厕的时候失去平衡,发生危险。现有的辅助起立座椅的动力系统会和马桶发生位置干涉,无法发挥辅助老年人如厕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了动力系统与马桶的干涉并且受力均匀的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包括缠绕杆(1)、电机(2)、传动绳(3)、下滑轮(4)、上滑轮(6)、下连杆(7)、上连杆(8)、转轴(9)、底座(10)和坐垫(11);所述底座(10)包括底板和立柱,所述底板形成能够容纳马桶的开口,所述底板的前侧设有两根立柱;所述坐垫(11)的前侧转动连接在位于底板前侧的两根立柱上,所述坐垫(11)的中间设有与马桶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电机(2)固定在所述底板前侧的中间,所述缠绕杆(1)连接所述电机(2),所述缠绕杆(1)竖直设置;

两条支链对称设置,每条支链分别包括传动绳(3)、下滑轮(4)、上滑轮(6)、下连杆(7)、上连杆(8)和转轴(9);

左支链中,所述下滑轮(4)、上滑轮(6)从下到上依次设在位于所述底板前侧左边的立柱上,所述下滑轮(4)、上滑轮(6)均竖直设置,所述下滑轮(4)与所述上滑轮(6)的中心线形成夹角;所述下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左侧,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8)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9)形成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坐垫(11)的左侧;所述传动绳(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缠绕杆(1)上,所述传动绳(3)的中部依次绕过所述缠绕杆(1)、下滑轮(4)、上滑轮(6),所述传动绳(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9)上;

右支链中,所述下滑轮(4)、上滑轮(6)从下到上依次设在位于所述底板前侧右边的立柱上,所述下滑轮(4)、上滑轮(6)均竖直设置,所述下滑轮(4)与所述上滑轮(6)的中心线形成夹角;所述下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右侧,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8)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9)形成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坐垫(11)的右侧;所述传动绳(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缠绕杆(1)上,所述传动绳(3)的中部依次绕过所述缠绕杆(1)、下滑轮(4)、上滑轮(6),所述传动绳(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转轴(9)上。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由三块条形板组成长方形的三条边,三块条形板分别位于底板的前侧和左右两侧。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四角下方分别安装有移动轮。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10)包括四根立柱,四根立柱分别竖直固定在所述底板的四角上方,所述坐垫(11)的后部搭接在位于底板后侧的两根立柱的顶端。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坐垫(11)的前侧通过转动轴连接在位于底板前侧的两根立柱上。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坐垫(1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扶手。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缠绕杆(1)通过减速机连接所述电机(2)。通过减速机提高缠绕杆的转矩。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各支链中,所述下滑轮(4)与所述上滑轮(6)的中心线形成90°夹角。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左支链中,所述下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左侧边缘中间,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8)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9)形成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坐垫(11)的左侧边缘中间;右支链中,所述下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右侧边缘中间,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8)的一端通过所述转轴(9)形成转动连接,所述上连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坐垫(11)的右侧边缘中间。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每条支链还分别包括导向管(5),各支链中,所述导向管(5)竖直设在所述下滑轮(4)与所述上滑轮(6)之间,所述传动绳(3)的中部依次绕过所述缠绕杆(1)、绕过所述下滑轮(4)、穿过所述导向管(5)再绕过所述上滑轮(6)。通过导向管将传动绳的一部分固定在竖直方向,减小传动绳因为经过两个滑轮而产生的转向而导致的侧向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动力系统与马桶的干涉;通过两条并联的支链在坐垫的两侧同时发力,坐垫受力均匀不变形;由于是绳传动,坐垫与人接触的过程存在力的缓冲,能够辅助使用者平稳地起立与坐下,用户体验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与马桶配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包括缠绕杆1、电机2、传动绳3、下滑轮4、导向管5、上滑轮6、下连杆7、上连杆8、转轴9、底座10和坐垫11。

底座10包括底板和立柱,底板由三块条形板组成长方形的三条边,三块条形板分别位于底板的前侧和左右两侧,底板的四角下方分别安装有移动轮,四根立柱分别竖直固定在底板的四角上方。

坐垫11的前侧通过转动轴连接在位于底板前侧的两根立柱上,坐垫11的后部搭接在位于底板后侧的两根立柱的顶端,坐垫11的中间设有与马桶相对应的开口。

电机2固定在位于底板前侧的条形板的中间,缠绕杆1通过减速机连接电机2,缠绕杆1竖直设置。

两条支链对称设置,每条支链分别包括传动绳3、下滑轮4、导向管5、上滑轮6、下连杆7、上连杆8和转轴9。

左支链中,下滑轮4、导向管5、上滑轮6从下到上依次设在位于底板前侧左边的立柱上,下滑轮4、导向管5、上滑轮6均竖直设置,下滑轮4与上滑轮6的中心线形成90°夹角;下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底板左侧的条形板的中间,另一端与上连杆8的一端通过转轴9形成转动连接,上连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坐垫11的左侧边缘中间;传动绳3的一端固定在缠绕杆1上,传动绳3的中部依次绕过缠绕杆1、绕过下滑轮4、穿过导向管5再绕过上滑轮6,传动绳3的另一端系在转轴9上。

右支链中,下滑轮4、导向管5、上滑轮6从下到上依次设在位于底板前侧右边的立柱上,下滑轮4、导向管5、上滑轮6均竖直设置,下滑轮4与上滑轮6的中心线形成90°夹角;下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底板右侧的条形板的中间,另一端与上连杆8的一端通过转轴9形成转动连接,上连杆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坐垫11的右侧边缘中间;传动绳3的一端固定在缠绕杆1上,传动绳3的中部依次绕过缠绕杆1、绕过下滑轮4、穿过导向管5再绕过上滑轮6,传动绳3的另一端系在转轴9上。

本实用新型卫生间辅助起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者控制电机2工作,经过减速机构减速后,缠绕杆1输出较大的扭矩,通过缠绕杆1的旋转将两条支链的传动绳3逐渐缠绕在自身上,通过传动绳3拉动转轴9,最终使坐垫11在两侧的下连杆7、上连杆8的作用下绕转动轴旋转抬起,发挥辅助使用者起立的效果。在使用者坐下的过程中,使用者上身的重力为驱动力,电机2向相反方向转动,释放传动绳3,坐垫11逐渐转动回到水平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