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粘稠液体调料的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2756发布日期:2019-04-20 02:5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粘稠液体调料的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炒菜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粘稠液体调料的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炒菜机凭借其自动化程度高,炒菜方便、快捷,味道可口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炒菜时,需要添加一些液体调料,其中,液体调料中存在一些粘稠液体调料,如蜂蜜、耗油等,其流动性差,无法利用其自身的流动性添加,使得其只能依靠人工手动添加,从而使得其自动化程度低,下料精度无法很好地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粘稠液体调料的下料机构,其可以对粘稠液体调料进行精确地下料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粘稠液体调料的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安装盘、用于储存调料的调料盒,所述的安装盘套设在调料盒外,所述的调料盒绕其轴向与安装盘转动配合,所述的调料盒内绕其轴向分隔设置有若干个储料腔,储料腔内设有隔板,隔板与储料腔的底部之间形成密闭腔,密闭腔内设有膜片,膜片的周边与密闭腔内壁连接,密闭腔内设有导磁体,导磁体与膜片的中部连接,膜片将密闭腔分隔成内腔体、外腔体,内腔体的底部设有出料口,隔板上设有与内腔体导通的进料口,安装盘上设有用于吸附导磁体的电磁铁,密闭腔内还设有用于复位导磁体的复位装置,进料口处设有用于在电磁铁吸附导磁体拉动膜片变形时自动打开且能自动关闭的第一控制阀,出料口处设有用于在复位装置将导磁体复位时自动打开且能自动关闭的第二控制阀,还包括有用于控制调料盒转动的控制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炒菜需要加入其中一种粘稠性液体调料时,由控制装置控制调料盒转动,使得装有该粘稠性液体调料的储料腔转动至对应电磁铁位置,电磁铁吸附该储料腔内的导磁体,从而带动膜片中部产生变形,此时第一控制阀打开,粘稠性液体调料从进料口进入内腔体内,然后,由复位装置将导磁体复位,此时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内腔体内的粘稠性液体调料即可落入锅体内。由于粘稠性液体流动性差,单纯依靠其流动性无法达到添加调料的目的,而依靠膜片的变形改变内腔体的容积从而改变其内部压力,实现粘稠性液体调料的吸入、挤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有电机,电机安装在安装盘上,所述的调料盒沿其周向设有齿盘,所述的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齿轮,齿轮与齿盘啮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由电机经齿轮带动齿盘转动,从而带动调料盒的转动,结构简单,转动精度高,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齿盘与安装盘相对设置,齿盘与安装盘之间绕调料盒的周向设有若干个滚动件。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通过在齿盘与安装盘之间设置的滚动件实现调料盒绕其轴向与安装盘的转动配合,结构简单,转动稳定性好,不会出现卡住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第一控制阀包括有第一阀体,第一阀体内设有第一阀芯、第一阀腔,第一阀芯呈锥形设置,第一阀腔内壁与第一阀芯相匹配,第一阀芯与第一阀腔内壁密封设置,第一阀芯与第一阀腔下侧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复位第一阀芯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二控制阀的结构与第一控制阀相同。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在内腔体内的容积增大时,第一阀芯逐渐脱离第一阀腔内壁,此时,隔板上方的粘稠性液体调料从第一阀芯与第一阀腔内壁之间被吸入密闭腔内,第一阀芯锥形设置,可以精确地控制液体调料的下料精度;复位装置将导磁体复位,内腔体内的容积减小,第二控制阀的工作方式与第一控制阀类似。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复位装置包括有定位柱,定位柱固定在内腔体内,导磁体套设在定位柱上,导磁体与定位柱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通过第二复位弹簧实现对应的导磁体的复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隔板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密闭腔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复位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滚动件安装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粘稠液体调料的下料机构,包括有安装盘1、用于储存调料的调料盒2,所述的安装盘1套设在调料盒2外,所述的调料盒2绕其轴向与安装盘1转动配合,所述的调料盒2内绕其轴向分隔设置有若干个储料腔21,储料腔21内设有隔板3,隔板3与储料腔21的底部之间形成密闭腔4,密闭腔4内设有膜片5,膜片5的周边与密闭腔4内壁固定连接,密闭腔4内设有导磁体6,导磁体6为铁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钴、镍等制成,导磁体6与膜片5的中部连接,膜片5将密闭腔4分隔成内腔体41、外腔体42,内腔体4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411,隔板3上设有与内腔体41导通的进料口31,安装盘1上设有用于吸附导磁体6的电磁铁7,密闭腔4内还设有用于复位导磁体6的复位装置8,进料口31处设有用于在电磁铁7吸附导磁体6拉动膜片5变形时自动打开且能自动关闭的第一控制阀9,出料口411处设有用于在复位装置8将导磁体6复位时自动打开且能自动关闭的第二控制阀10,还包括有用于控制调料盒2转动的控制装置20,所述的控制装置20包括有电机201,电机201安装在安装盘1上,所述的调料盒2沿其周向设有齿盘202,所述的电机201的输出端设有齿轮203,齿轮203与齿盘202啮合,由电机201经齿轮203带动齿盘202转动,从而带动调料盒2的转动,结构简单,转动精度高,稳定性好,当然,控制装置20也可以采用气缸与齿条、齿盘202的配合或气缸与连杆组件配合实现,该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再做详细阐述;所述的齿盘202与安装盘1相对设置,齿盘202与安装盘1之间绕调料盒2的周向设有若干个滚动件204,滚动件为球体或圆柱体,通过在齿盘202与安装盘1之间设置的滚动件204实现调料盒2绕其轴向与安装盘1的转动配合,结构简单,转动稳定性好,不会出现卡住现象。

其中,第一控制阀9包括有第一阀体91,第一阀体91内设有第一阀芯92、第一阀腔93,第一阀芯92呈锥形设置,第一阀腔93内壁与第一阀芯92相匹配,第一阀芯92与第一阀腔93内壁密封设置,第一阀芯92与第一阀腔93下侧内壁之间设有用于复位第一阀芯92的第一复位弹簧94;第二控制阀10的结构与第一控制阀9相同。这样在内腔体41内的容积增大时,第一阀芯92逐渐脱离第一阀腔93内壁,此时,隔板3上方的粘稠性液体调料从第一阀芯92与第一阀腔93内壁之间被吸入密闭腔4内,第一阀芯92锥形设置,可以精确地控制液体调料的下料精度;复位装置8将导磁体6复位,内腔体41内的容积减小,第二控制阀10的工作方式与第一控制阀9类似。当然,第一控制阀9、第二控制阀10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单向阀等实现。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复位装置8包括有定位柱81,定位柱81固定在内腔体41内,导磁体6套设在定位柱81上,导磁体6与定位柱81之间连接有第二复位弹簧82。

当炒菜需要加入其中一种粘稠性液体调料时,由控制装置20控制调料盒2转动,使得装有该粘稠性液体调料的储料腔21转动至对应电磁铁7位置,电磁铁7吸附该储料腔21内的导磁体6,从而带动膜片5中部产生变形,此时第一控制阀9打开,粘稠性液体调料从进料口31进入内腔体41内,然后,由复位装置8将导磁体6复位,此时第二控制阀10打开、第一控制阀9关闭,内腔体41内的粘稠性液体调料即可落入锅体内。由于粘稠性液体流动性差,单纯依靠其流动性无法达到添加调料的目的,而依靠膜片5的变形改变内腔体41的容积从而改变其内部压力,实现粘稠性液体调料的吸入、挤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