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升降茶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1555发布日期:2019-04-20 02:43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折叠升降茶几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折叠升降茶几桌。



背景技术:

升降茶几,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茶几,具体升降折叠功能,可以一物多用。它颠覆了传统家具给人的感觉,不管是从外观上还是功能上,都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当它降低时,可以当做茶几,相反升高时,它可以做电脑桌,餐桌等。现有的升降茶几都是通过连杆实现折叠和升降功能,但是其连杆都是呈裸露状的,导致升降茶几外观不美观,而且连杆折叠的时候也很容易夹到用户的手,导致用户手部受伤,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市场上的升降茶几由于其折叠连杆裸露导致其外观不美观、容易很容易夹到用户的手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折叠连杆、外观美观、使用安全的折叠升降茶几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折叠升降茶几桌,包括桌体、桌板以及用于折叠或抬升桌板的桌板升降机构,所述桌板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杆、装饰盖、上支架、下支架、前折叠连杆、后折叠连杆以及装饰盖,所述桌体的上表面设有容纳凹腔,所述升降气杆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容纳凹腔的内侧壁上,升降气杆的活动端与其中一折叠连杆转动连接,所述后折叠连杆的下端和前折叠连杆的下端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在容纳凹腔的内侧壁上,所述后折叠连杆的上端和前折叠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桌板的底面,所述前折叠连杆和后折叠连杆均位于装饰盖内,其中一折叠连杆与装饰盖连接,所述升降气杆与容纳凹腔的内壁相离设置,以在升降气杆与容纳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装饰盖让位空间,桌板折叠时,所述装饰盖折叠在装饰盖让位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升降气杆与容纳凹腔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装饰盖的厚度。

所述前、后折叠连杆一前一后转动设置在容纳凹腔的内侧壁上。

所述桌板升降机构位于容纳凹腔内,因此桌板折叠后,桌板升降机构也隐藏在容纳凹腔内,从而避免桌板升降机构影响茶几桌的美观性。

所述桌板升降机构还包括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位于后折叠连杆的下方,所述连接架往前折叠连杆方向延伸出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容纳凹腔内侧壁相离设置,所述前折叠连杆的下端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与容纳凹腔的内侧壁相离设置,所述前折叠连杆的下端位于容纳凹腔的内侧壁与连接板之间。

所述连接架也位于装饰盖内。从而使得桌板升降机构的大部分部件隐藏在装饰盖内,避免它们影响茶几桌的外观美观。

所述前折叠连杆和后折叠连杆设于容纳凹腔的后侧,所述升降气杆的固定端设于容纳凹腔的前侧,升降气杆与后折叠连杆倾斜连接。

所述桌板设于上支架上,所述前、后折叠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于上支架,所述下支架设于容纳凹腔的内侧壁上,所述升降气杆、连接架以及后折叠连杆均设于下支架上。从而方便桌板升降机构一体安装、安装十分方便,简单。

所述装饰盖包括外装饰盖和内装饰盖,外装饰盖和内装饰盖左右合拢,并固定连接,从而围成装饰盖内腔,本实用新型的装饰盖结构合理,方便在其内安装前、后折叠连杆。

所述桌板的两侧设有桌板升降机构,两桌板升降机构之间设有同步联动杆,从而保证桌板折叠或展开之后,桌板的表面都能保持水平,不倾斜。

所述装饰盖的上下两端呈敞开状,所述上支架伸入装饰盖的上端,所述前折叠连杆和后折叠连杆的上端与上支架转动连接,所述后折叠连杆、前折叠连杆的下端均伸出装饰盖的下端。

所述容纳凹腔的形状与桌板的形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前、后折叠连杆隐藏在装饰盖内,同时装饰盖可随着前、后折叠连杆转动折叠在桌体的容纳凹腔内,从而避免裸露的前、后折叠连杆影响茶几桌的美观性以及使用安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美观、使用安全性高。

(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气杆与容纳凹腔的内壁相离设置,以在升降气杆与容纳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装饰盖让位空间,桌板折叠时,所述装饰盖折叠在装饰盖让位空间内,因此前、后折叠连杆、装饰盖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升降茶几桌(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升降茶几桌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升降茶几桌的省略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折叠升降茶几桌,包括桌体1、桌板2以及用于折叠或抬升桌板2的桌板升降机构3,所述桌板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气杆30、连接架36、上支架37、下支架38、前折叠连杆32、后折叠连杆31以及装饰盖33,所述桌体1的上表面设有容纳凹腔11,所述升降气杆30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容纳凹腔11的内侧壁上,升降气杆30的活动端与后折叠连杆31转动连接,所述后折叠连杆31的下端和前折叠连杆32的下端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在容纳凹腔11的内侧壁上,所述后折叠连杆31的上端和前折叠连杆32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桌板2的底面,所述前折叠连杆32和后折叠连杆31均位于装饰盖33内,后折叠连杆32与装饰盖33连接,所述升降气杆30与容纳凹腔11的内壁相离设置,以在升降气杆30与容纳凹腔11的内壁之间形成装饰盖让位空间39,桌板2折叠时,所述装饰盖33折叠在装饰盖让位空间39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所述升降气杆30与容纳凹腔11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装饰盖33的厚度。

所述前、后折叠连杆32、31一前一后转动设置在容纳凹腔11的内侧壁上。

所述桌板升降机构3位于容纳凹腔11内,因此桌板折叠后,桌板升降机构也隐藏在容纳凹腔11内,从而避免桌板升降机构影响茶几桌的美观性。

所述连接架36位于后折叠连杆31的下方,所述连接架36往前折叠连杆32方向延伸出连接板361,所述连接板361与容纳凹腔11内侧壁相离设置,所述前折叠连杆32的下端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在连接板361上,所述连接板361与容纳凹腔11的内侧壁相离设置,所述前折叠连杆32的下端位于容纳凹腔11的内侧壁与连接板361之间。

所述连接架36也位于装饰盖33内,从而使得桌板升降机构3的大部分部件隐藏在装饰盖33内,避免它们影响茶几桌的外观美观。

所述前折叠连杆32和后折叠连杆31设于容纳凹腔11的后侧,所述升降气杆30的固定端设于容纳凹腔11的前侧,升降气杆30与后折叠连杆31倾斜连接。

所述桌板2设于上支架37上,所述前、后折叠连杆32、31的上端转动连接于上支架37,所述下支架38设于容纳凹腔11的内侧壁上,所述升降气杆30、连接架36以及后折叠连杆31均设于下支架38上。从而方便桌板升降机构3一体安装、安装十分方便,简单。

所述装饰盖33包括外装饰盖34和内装饰盖35,外装饰盖34和内装饰盖35左右合拢,并固定连接,从而围成装饰盖内腔330,本实用新型的装饰盖33结构合理,方便在其内安装前、后折叠连杆32、31。

所述桌板2的两侧设有桌板升降机构3,两桌板升降机构3之间设有同步联动杆,从而保证桌板2折叠或展开之后,桌板2的表面都能保持水平,不倾斜。

所述装饰盖33的上下两端呈敞开状,所述上支架37伸入装饰盖33的上端,所述前折叠连杆32和后折叠连杆31的上端与上支架37转动连接,所述后折叠连杆31、前折叠连杆32的下端均伸出装饰盖33的下端。

所述容纳凹腔11的形状与桌板2的形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的桌板2抬升时,升降气杆30驱动后折叠连杆31向上转动,从而带动装饰盖33和前折叠连杆32一起向上转动,桌板2逐渐升出容纳凹腔11同时往后移动,装饰盖33、前、后折叠连杆32、31逐渐变成直立状。

相反,本实用新型的桌板2折叠时,升降气杆30驱动后折叠连杆31向下转动,从而带动装饰盖33和前折叠连杆32一起向下转动,桌板2逐渐往前移动同时逐渐下降到容纳凹腔11内,装饰盖33、前、后折叠连杆32、31也一起折叠到容纳凹腔11内。本实用新型的装饰盖33、前、后折叠连杆32、31转动时,三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