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鼠养殖舍内用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2079发布日期:2019-05-17 19:5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鼠养殖舍内用的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竹鼠养殖舍内用的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竹鼠是属竹鼠科、竹鼠属的一种动物,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竹鼠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毛皮绒厚柔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在中国已被大规模养殖,已成为具有经济效益的养殖产业之一。

现有的养殖舍基本都是在一个120*100cm的钢板上四周竖直焊接高度为60~65cm的钢板将其围城一个舍体,其中竹鼠在养殖舍内啃食竹子后经过消化会排出呈粉末状的竹粉,而工人一般会将该类竹粉铲除用于农产品的沤肥,但是以往都是通过手拿不锈钢或塑料簸箕(不带木柄的)并前倾到养殖舍内正上方将竹粉铲出并倾倒至箩筐内储存,但是以往的簸箕存在如下问题:1、工人在拿住簸箕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四个手指伸入簸箕底部,而其大拇指则扣在簸箕宽度方向的侧板顶部上,假如该侧板较高(高度大于工人手指张开后,此时食指与拇指之间的间距),那么工人就很难将手指将簸箕拿住,因为将四个手指伸入簸箕底部,那大拇指则够不到簸箕宽度方向的侧板顶部,反之亦然,同时在将手伸入簸箕底部铲物料时,手指背部很容易与地面发生摩擦,从而将手背划伤,同时一般簸箕的存放都是水平堆积在地面上,但是经常不经意间会踢到簸箕,使得簸箕撞击到其他物体,假如它所撞击到的是某些易碎物品,则很容易将其损坏。2、在将簸箕放入养殖舍内铲料时,只有正对于簸箕中宽度方向敞开端的竹粉才能顺利的铲入簸箕内,位于其敞开端两侧的竹粉因会被簸箕中长度方向的侧壁顶端挡住而不能顺利进入簸箕中,从而导致簸箕的装料速度有所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竹鼠养殖舍内用的清理装置,方便工人操作的同时还便于存放。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竹鼠养殖舍内用的清理装置,包括底板、竖板及两块侧板,其中底板为长方形,且竖板竖直设置在底板顶部宽度方向的一端上,其中两块侧壁分别设置在底板顶部长度方向的两端上,所述侧板呈直角梯形状,且侧板下底端与竖板焊接固定,其中侧板的直角腰边端与底板顶部焊接固定,侧板的上底端还向外弯折有延伸至底板外侧的弧形引导部,所述竖板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设置有拇指孔,且位于竖板的背部还焊接有位于拇指孔正下方的把手。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裸露棱角边设置有斜角。

优选的,所述侧板顶端与竖板顶端平齐。

优选的,所述拇指孔两端的棱角边上均设置有倒圆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当工人需要对养殖舍内的物料进行铲除时,用手抓住把手,而把手底部与底板之间的间距足够容纳手背的厚度,所以在铲料时抓在把手上的手背不会与养殖舍内底部接触,从而减小手背被划伤的几率,同时当工人四只手指抓把手时,其大拇指可插入拇指孔内,使得工人能将簸箕抓的更牢。并且还便于将其悬挂在墙体上防止工人无意踢到它而撞击到其他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存放时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存放时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竖板,3、侧板,4、弧形引导部,5、拇指孔,6、把手,7、斜角, 8、墙体,9、挂钩,10、悬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竹鼠养殖舍内用的清理装置,包括不锈钢的底板1、竖板2及两块侧板3,其中底板 1横向放置而长15~20cm、宽10~15cm,竖板2竖直设置在底板1顶部右端上,两者焊接固定,并且竖板2的高度为10cm,而两块侧板3分别横向设置在底板1顶部前后两端上,两者焊接固定,并且侧板3呈直角梯形状,其中侧板3下底端与竖板2焊接固定、直角腰边端与底板1顶部焊接固定,同时侧板3的下底长度与竖板2高度相等,而侧板3的上底长度为5cm,如图1所示,侧板3左端还向外弯折有延伸至底板外侧的弧形引导部4,而弧形弯折部4最左端与底板1左端之间的间距为2cm,那么在装料时当底板1与养殖舍底部相贴并向左推动底板1、竖板2及两块侧板3所组成簸箕,那么养殖舍内的物料会从两块侧板3左端之间所构成的开口进入簸箕内,其中弧形引导部4能引导靠近底板1左端前后两侧的物料滑入两块侧板3之间(此时簸箕是在向左移动的),当然为了加速将物料导入簸箕内,也可用手将物料拨入簸箕内。

其中为了物料能更容易的滑入底板1、竖板2及两块侧板3之间所构成的簸箕内,在底板1顶部的裸露棱角边设置有与水平面呈45度夹角的斜角7,在推动簸箕时该斜角7有利于引导物料顺着其斜面滑入底板1顶部。

并且为了解决以往工人用四个手指伸入簸箕底部,而其大拇指则扣在簸箕宽度方向侧板顶部上的拿取方式所导致的问题,如:将手指伸入簸箕底部铲物料时,手指背部很容易与地面发生摩擦,从而将手背划伤,所以本实施例中在竖板2背部前后的中间处水平焊接有把手 6,该把手6与底板1底部之间的间距为4cm,当工人需要对养殖舍内的物料进行铲除时,用手抓住把手6,而把手6底部与底板1之间的间距足够容纳手背的厚度,所以在铲料时抓在把手6上的手背不会与养殖舍内底部接触,从而减小手背被划伤的几率。同时由于有些人会觉得只抓住把手6稳固性不强,所以需要将大拇指扣在竖板2顶部以此加强手与簸箕之间的稳固性,但是由于此时拇指够不到竖板2顶部,那么本实施例在把手6正上方的3~5cm处开设有直径为2.5~3cm的拇指孔5,当工人四只手指抓把手6时,其大拇指可插入拇指孔5内,使得工人能将簸箕抓的更牢,并且为了防止拇指孔5的棱角边划伤手指,所以拇指孔5两端的棱角边上均采用过渡圆角设计。

如图4所示,当簸箕在不使用时可将其悬挂在墙体8上的挂钩9上,其中挂钩9的一端插入墙体8内并由水泥浇筑固定,而簸箕的上底端与墙体8相贴,挂钩9的钩部穿过拇指孔 5将簸箕悬空挂在墙体8上,防止将其存放在地面上,但是经常不经意间会踢到簸箕,使得簸箕撞击到其他物体,假如它所撞击到的是某些易碎物品,则很容易将其损坏的问题。

如图5所示,当簸箕在不使用时可将其悬挂在墙体8上的悬挂杆10上,其中悬挂杆10 的一端插入墙体8内并由水泥浇筑固定,而簸箕的下底端与墙体8相贴,悬挂杆10的穿过把手6将其悬空挂在墙体8上,防止将其存放在地面上,但是经常不经意间会踢到簸箕,使得簸箕撞击到其他物体,假如它所撞击到的是某些易碎物品,则很容易将其损坏的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