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洗的直饮杯盖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3001发布日期:2019-06-21 23:36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洗的直饮杯盖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子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洗的直饮杯盖子。



背景技术:

一般的直饮杯盖子结构都比较复杂,清理死角也多,并且不可拆洗,久而久之必定藏污纳垢、滋养细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便于清洗的直饮杯盖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拆洗的直饮杯盖子,包括上盖、下盖及与上下盖可拆卸连接的开关组件,上盖与下盖扣合连接,开关组件包括旋钮组件、按键帽复位组件及按键帽组件,按键帽复位组件设置于旋钮组件上端,旋钮组件螺纹旋入所述下盖内,按键帽组件设置于上盖内。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组件包括旋钮和旋钮套,旋钮插套于旋钮套内,旋钮套与所述下盖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设置有凸起定位块,所述旋钮套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定位块相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与所述旋钮套均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帽组件包括按键帽、半圆活动卡扣和弹性卡扣紧箍圈,半圆活动卡扣设置于按键帽的导轨槽内,并与设置于按键帽上的半圆形固定卡扣形成一个圆形卡扣,弹性卡扣紧箍圈套设于圆形卡扣外圈上。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帽组件还包括按键警示帽和辅助复位弹簧,按键警示帽设置于所述按键帽的尾部,并通过辅助复位弹簧凸出或平齐于按键帽上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帽复位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于所述旋钮上的圆柱形回转体上的上复位件、下复位件、中心复位弹簧、弹簧垫圈、中心密封圈,上复位件通过卡簧限位,圆柱形回转体顶端设置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圆形卡扣内圈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复位件包括圆柱形本体及均布于圆柱形本体上的上凸起块,圆柱形本体的底部均布有斜齿槽,下复位件包括圆柱形本体及均布于圆柱形本体上的下凸起块,下凸起块上部设置有斜齿,所述上盖设置有与上复位件外形相匹配的十字形孔位,孔位下方为二级斜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开关组件与上盖、下盖可拆卸,使整个盖子无清理死角,方便用户日常清洗,防止盖子藏污纳垢、滋养细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洗的直饮杯盖子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钮组件示意图;

图3为图2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拆洗的直饮杯盖子剖视图;

图5为图4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下复位件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盖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盖仰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按键帽组件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安装按键帽组件后的示意图。

其中:1-上盖,11-十字形孔位,12-二级斜齿,2-下盖,3-旋钮组件,31-旋钮,311-圆柱形回转体,312-卡位,313-卡簧,32-旋钮密封圈,33-旋钮套,331-外螺纹,34-旋钮套密封圈,4-按键帽复位组件,41-卡簧,42-上复位件,421-斜齿槽,43-下复位件,431-斜齿,44-中心复位弹簧,45-弹簧垫圈,46-中心密封圈,5-按键帽组件,51-按键帽,511-半圆形固定卡扣,512-导轨槽,52-半圆活动卡扣,53-弹性卡扣紧箍圈,54-按键警示帽,55-辅助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拆洗的直饮杯盖子,包括上盖1、下盖2及开关组件,上盖1与下盖2扣合连接,开关组件设置于上下盖内,并与上下盖可拆卸连接。开关组件包括旋钮组件3(包括旋钮31、旋钮密封圈32、旋钮套33、旋钮套密封圈34)、按键帽复位组件4(包括卡簧41、上复位件42、下复位件43、中心复位弹簧44、弹簧垫圈45、中心密封圈46)和按键帽组件5(包括按键帽51、半圆活动卡扣52、弹性卡扣紧箍圈53、按键警示帽54、辅助复位弹簧55),按键帽复位组件4设置于旋钮组件3上端,旋钮组件3螺纹旋入下盖2内,按键帽组件5(按键帽51、半圆活动卡扣52、弹性卡扣紧箍圈53、按键警示帽54、辅助复位弹簧55)设置于上盖1内并通过作用于按键帽复位组件4实现上下运动。

如图1、4所示,上复位件42、下复位件43、中心复位弹簧44、弹簧垫圈45、中心密封圈46全部穿套在旋钮31的圆柱形回转体311上,并通过设置在卡位312上的卡簧41的进行限位。

如图1、2、3、4所示,旋钮31上部为圆筒形,四周均布环绕四个凸起定位块。由A-A截面可以看到,旋钮套33具有一个可以与上述凸起定位块构造相匹配的凹槽位,对旋钮31起限位作用。旋钮套33外圈为外螺纹331,与下盖2中心内圈的内螺纹匹配。旋钮31、旋钮套33外圈分别配置有旋钮密封圈32、旋钮套密封圈34。

如图6、7、8、9所示,上复位件42包括圆柱形本体及均布于圆柱形本体上的四个上凸起块,圆柱形本体底部均布有八个斜齿槽421。下复位件43包括圆柱形本体及均布于圆柱形本体上的四个下凸起块,下凸起块上部设置有斜齿431。上盖1中心处有一处于上述上复位件42外形相匹配的十字形孔位11,孔位11下方为二级斜齿12。由于中心复位弹簧44的弹力作用,当向下压按键帽51时上复位件42的斜齿槽421与下复位件43的斜齿431相互挤压,使下复位件43最终脱离十字形孔位11而产生转动,转动一定转度后会被十字形孔位11下方的二级斜齿12卡住(上复位件42始终处于十字形孔位11里面所以不会转动)。再次按压后经过相同的配合作用后,二级斜齿12与下复位件43的斜齿431相互挤压,使下复位件43转动一定角度后脱离二级斜齿12的卡扣,按键帽51也得以复位。

如图1、9所示,按键帽51底部前端为一半圆形固定卡扣511,右端为一导轨槽512。导轨槽512处安装有另一块半圆形活动卡扣52,组成一个圆形卡扣,圆形卡扣外圈套置一卡扣紧箍圈53,该紧箍圈为软性材料制作,具有弹性,方便拆卸。旋钮31的圆柱形回转体311顶端拥有一圈外凸的卡位312,此卡位312可卡住上述半圆形卡扣,从而固定按键帽51。由剖视图可以看到拆卸按键帽51时半圆形活动卡扣52可向右滑行,从而使圆形卡扣脱离卡位312。

如图1、10所示,按键帽51尾端安装一按键警示帽54,当下压按键帽51后,此按键警示帽54会凸出高于按键帽51上平面,提醒使用者杯盖已开启。其脚部还安装有辅助复位弹簧55,辅助按键帽51复位。

结合以上说明,此杯盖的拆卸步骤为:转动旋钮31使旋钮套33外螺纹331脱离下盖2的内螺纹,再次用力向下拉旋钮31,使凸起卡位312挤压按键帽51上的圆形卡扣,同时半圆形活动卡扣52产生位移,使圆形卡扣脱离卡位312。至此整个开关组件可拆下。

安装步骤为先将旋钮31扭入下盖2,再将按键帽组件5(包括装配好的按键帽51、半圆形活动卡扣52、弹性卡扣紧箍圈53、按键警示帽54、按键警示帽55)从上往下压入上盖1的安装槽位,完成整个盖子的装配。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但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