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嘴和嵌入式净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0383发布日期:2019-05-07 21:0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出水嘴和嵌入式净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出水嘴和嵌入式净饮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嵌入式净饮机由于能够完全嵌入橱柜或墙体内并与整体厨房形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普及。其中,来自外部的原水(如自来水)直接通入净饮机中,而后通过净饮机内的滤芯过滤掉原水中的污染物进而得到可供用户直饮的纯水,制得的纯水从净饮机的出水嘴流入用户的盛液杯体中。

在传统的嵌入式净饮机中,出水嘴的管腔通常沿出水方向等管径布置,如此,当具有一定压力的沸水经该出水嘴底部的出水口流出时,会由于压力突然变小而在该出水口处产生汽液分离,分离出的高温液体向下流入盛液杯体中,而分离出的高温水汽则会在出水口处形成大量的白色雾气并向上飘移,这样,不仅影响用户操作时的感官体验,而且也较容易出现高温水汽烫伤用户的情形,给用户带去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嘴和嵌入式净饮机,该出水嘴能够有效避免大量高温水汽出现从出水嘴的出水口飘出的情形,这样,在提升了用户操作时的感官体验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飘出的高温水汽烫伤用户,能够大幅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水嘴,该出水嘴包括:顶管,形成有沿出水方向扩径的顶管管腔;底管,与顶管底端相连且底管底端形成有出水口;以及汇流管,内置于底管管腔中并形成有沿所述出水方向缩径的汇流管腔。

优选地,所述汇流管为多级阶梯管,上下间隔的所述汇流管的顶端与所述顶管底端之间形成有溢流间隙,径向间隔的所述汇流管的外周壁与所述底管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环向溢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底管的底部形成为由上至下渐缩的锥台状,所述底管的底部内周壁设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道竖向引流筋。

优选地,所述底管的底部周壁设有镂空的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汇流管的底端出口对齐且高于所述底管底端的所述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底管的底管顶端与所述顶管底端之间形成密封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管包括横向布置的初始进水管和竖向布置的汽液分离管,所述初始进水管连接于所述汽液分离管的顶部周壁,所述初始进水管的管径小于所述汽液分离管的管径。

优选地,所述汽液分离管的管径与所述初始进水管的管径之间的比值不小于2且不大于4。

优选地,所述汽液分离管的竖向高度不小于4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嵌入式净饮机,该嵌入式净饮机至少设有沸水出水管和常温水出水管,其中,所述嵌入式净饮机还包括出水嘴,所述沸水出水管和所述常温水出水管均连接至所述出水嘴的顶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嘴中,包括顶管、底管以及内置于底管管腔内的汇流管,且顶管管腔设为沿出水方向扩径,如此,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从顶管的入水口先通入较小管径的顶管管腔中,而后再流入较大管径的顶管管腔中,使得液体压力在该顶管管腔的扩径处突然变小,进而实现汽液分离,经汽液分离后得到的分离水汽可在顶管管腔内形成湍流并可来回多次地撞击顶管管腔的内周壁,使得分离水汽能够在顶管管腔的内周壁上冷凝积聚,进而沿着顶管管腔的内周壁向下流入汇流管腔中,而后从出水口流出,这样,有利于避免在出水嘴的出水口处形成大量白色雾气并向上飘移,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用户操作时的感官体验,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飘出的高温水汽烫伤用户,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嵌入式净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嵌入式净饮机的结构框图,其中,水处理模块仅图示了水箱;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出水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图3的整体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A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0 水处理模块 500 制热模块

900 出水嘴

210 水箱 510 即热装置

520 恒温热罐 530 常温抽水泵

540 热罐抽水泵 910 顶管

911 初始进水管 912 汽液分离管

913 入水口 920 底管

921 出水口 922 竖向引流筋

923 排气口 930 汇流管

931 底端出口

CW 常温流道 RG 热罐流道

X 溢流间隙 Y 环向溢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嘴900,参照图3至图5,该出水嘴900包括:顶管910,形成有沿出水方向扩径的顶管管腔;底管920,与顶管底端相连且底管底端形成有出水口921;以及汇流管930,内置于底管管腔中并形成有沿出水方向缩径的汇流管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嵌入式净饮机,参照图1至图3,该嵌入式净饮机至少设有沸水出水管和常温水出水管,其中,嵌入式净饮机还包括出水嘴 900,沸水出水管和常温水出水管均连接至出水嘴900的顶管910。

在本技术方案中,带有一定压力的液体(如沸水、常温水等)流入出水嘴900的顶管910中,且顶管管腔设置为沿出水方向扩径,如此,液体从顶管910的入水口913先通入较小管径的顶管管腔中,而后再流入较大管径的顶管管腔中,使得液体压力在该顶管管腔的扩径处突然变小,即由于顶管管腔的扩径设计,能够使流入出水嘴900的液体在该顶管管腔的扩径处泄压,进而进行汽液分离;其中,经汽液分离后得到的分离水汽可在顶管管腔内形成湍流并可来回多次地撞击顶管管腔的内周壁,使得分离水汽能够在顶管管腔的内周壁上冷凝积聚,进而沿着顶管管腔的内周壁向下流入汇流管腔中,这样,有利于避免在出水嘴900的出水口921处形成大量白色雾气并向上飘移,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用户操作时的感官体验,而且还能够有效防止飘出的水汽(如沸水经汽液分离后得到的高温分离水汽)烫伤用户,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时的安全系数,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经汽液分离后得到的分离液体也可来回多次地撞击顶管管腔的内周壁,而后沿着顶管管腔的内周壁较为平稳地向下流入汇流管腔中,使得顶管管腔还兼具有稳流的作用。

具体地,来自外部的原水(如自来水)通入嵌入式净饮机内,经滤芯层层过滤后制成可供用户直饮的常温纯水。其中,在嵌入式净饮机中增设制热模块500,参照图2,就可使嵌入式净饮机能够向用户供应沸水乃至温水;而在嵌入式净饮机中增设制冷模块,还可使嵌入式净饮机能够向用户供应低温冷水;此外,为使嵌入式净饮机能够制作出苏打水以供用户饮用,也可在整机内增设制苏打模块等,不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出水嘴900,虽然主要用户向用户输出沸水、温水等带有一定液温的液体,但也可用于输出常温液体,当然,低温冷水以及苏打水等液体也可经该出水嘴900 流出。

优选地,参照图3至图5,顶管910包括横向布置的初始进水管911和竖向布置的汽液分离管912,初始进水管911连接于汽液分离管912的顶部周壁,初始进水管911的管径小于汽液分离管912的管径,如此设置,当带有一定压力的液体经初始进水管911流入汽液分离管912时,液体能够在汽液分离管912内泄压,进而进行汽液分离。当然,顶管910除了可以为上述的结构之外,还可以为其它多种适当的结构,只要顶管管腔形成为沿出水方向的扩径结构即可。

进一步地,汽液分离管912的管径与初始进水管911的管径之间的比值应不小于2且不大于4。可以理解地,该比值参数优选在此范围之内,不仅能够使得通入汽液分离管912的液体具有较好的汽液分离效果,而且还可使得顶管910的结构也较为小巧。具体地,初始进水管911的管径优选为3mm~7mm,且汽液分离管912的管径优选为10mm~20mm。其中,上述的汽液分离管912的管径与初始进水管911的管径均指的是其内腔直径。

另外,参照图5,汽液分离管912的竖向高度不小于40mm,优选为不小于50mm且不大于80mm。具体地,汽液分离管912的竖向高度越高,则分离水汽在顶管管腔内停留的时间就会越长,该分离水汽撞击顶管管腔的次数也会越多,也就越有利于分离水汽在顶管管腔的内周壁上冷凝积聚,即从出水嘴900的出水口921溢出的水汽也就越少;但考虑到整机的轴向高度,该汽液分离管912的竖向高度也不宜设置得过高。

优选地,嵌入式净饮机还包括水箱210,参照图1和图2,这样,就可将经滤芯层层过滤后制得的纯水先存储于水箱210中以满足用户的大通量的需求。具体地,为便于用户取用水箱210内存储的常温纯水,在水箱210的出口与出水嘴900的入水口913之间通常设有常温供水管线,且在该常温供水管线内还设有抽水泵和电磁阀,其中,抽水泵用于将水箱210内的常温纯水输送至出水嘴900,而电磁阀则用于连通或切断该常温供水管线。在嵌入式净饮机中,出水嘴900的出水口921其优选水平设置位置是不变的,因此,增高汽液分离管912的竖向高度,也即提高了出水嘴900的入水口913的水平设置位置,促使出水嘴900的入水口913的水平设置位置不低于水箱210 的最高液位的水平设置高度,这样,当常温液体经初始进水管911流入汽液分离管912时,汽液分离管912内的空气能够打断水流,从而达到防虹吸的作用。此外,出水嘴900还兼具有防虹吸的功能,则在该常温供水管线上就不需再设置电磁阀以用于切断水路,有利于降本。

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汇流管腔设置为沿出水方向缩径的结构,这样,使得汇流管930能够汇聚从顶管管腔流入的液体,有利于减小水流冲击,最终使得液体经汇流管930的底端出口931平稳且顺畅地流出。

优选地,汇流管930为多级阶梯管,参照图4至图6,上下间隔的汇流管930的顶端与顶管底端之间形成有溢流间隙X,径向间隔的汇流管930的外周壁与底管920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环向溢流通道Y。具体地,当流入出水嘴900的液体流量较大时,会出现液体来不及从汇流管930的底端出口931 流出的情形,因此,通过设置溢流间隙X以及环向溢流通道Y,使得积聚于顶管管腔和汇流管腔内的液体能够经溢流间隙X溢出并流入环向溢流通道 Y,进而从出水嘴900的出水口921流出。

另外,底管920的底管顶端与顶管底端之间形成密封法兰连接,这样,通入出水嘴900的液体就不会从底管920与顶管910之间的连接处漏出,而仅能从出水嘴900的出水口921流出。为使底管920与顶管910连接得较为稳固,优选地,底管920的顶端与顶管910的底端通过超声波焊接的形式形成环面密封。

具体地,底管920的底部形成为由上至下渐缩的锥台状,底管920的底部内周壁设有沿周向间隔布置的多道竖向引流筋922,参照图3至图5,这样,便于汇流管930的外周壁与底管920的内周壁之间的液体沿着竖向引流筋922聚流至底管底端的出水口921,进而从出水口921向下流落至用户的盛液杯体中。

优选地,参照图5,汇流管930的底端出口931对齐且高于底管底端的出水口921,这样,从汇流管930的底端出口931流出的偏流液体,能够先流向底管920的底部内周壁,而后再下流至出水口921,进而从该出水口921 流出。当然,如此设置,还可使得从汇流管930的底端出口931溢出的水汽顺畅地向上飘入环向溢流通道Y内进行冷凝,而后再经底管920的竖向引流筋922聚流至出水口921而流出,有利于减少溢出出水嘴900的水汽量。此外,为分散从汇流管930的底端出口931溢出的水汽,参照图3至图5,底管920的底部周壁优选地设有镂空的排气口92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嵌入式净饮机中,参照图1和图2,嵌入式净饮机包括:

水处理模块200;

制热模块500,包括用于对液体即时加热的即热装置510和用于将液体加热至预设热温值并恒温保护的恒温热罐520,水处理模块200的纯水出水口与即热装置510的即热进水口之间连接有并列设置的常温流道CW和热罐流道RG,常温流道CW中设有常温抽水泵530,热罐流道RG中设有恒温热罐520和介于恒温热罐520与即热装置510之间的热罐抽水泵540;以及

加热控制器,配置为:

先将水处理模块200的常温液体导入恒温热罐520以将常温液体加热至预设热温值并恒温保存;

接收目标液体温度,将目标液体温度分别与预设常温值、预设热温值比较,并根据比较信号选择制热模块500的相应加热工作模式;

其中,在目标液体温度等于预设常温值时,选择第一加热工作模式,控制常温抽水泵530工作以将水处理模块200的常温液体通过常温流道CW输出;或者

在目标液体温度介于预设常温值与预设热温值之间时,选择第二加热工作模式,控制常温抽水泵530工作以将水处理模块200的常温液体通过常温流道CW输送至即热装置510,同时控制即热装置510工作以将常温液体加热至目标液体温度后流出;或者

在目标液体温度等于预设热温值时,选择第三加热工作模式,控制热罐抽水泵540工作以将恒温热罐520中保存的恒温液体通过热罐流道RG输出;或者

在目标液体温度高于预设热温值时,选择第四加热工作模式,控制热罐抽水泵540工作以将恒温热罐520的恒温液体通过热罐流道RG输送至即热装置510,同时控制即热装置510工作以将恒温液体加热至目标液体温度后流出。

具体地,在水处理模块200的纯水出水口与即热装置510的即热进水口之间设有并列的常温流道CW和热罐流道RG,且恒温热罐520设置于热罐流道RG中,如此,当用户需取用常温液体时,净饮机能够将水处理模块200 的常温液体通过常温流道CW直接输出;当用户所需的液体温度介于预设常温值与预设热温值之间时,净饮机能够将水处理模块200的常温液体通过常温流道CW输送至即热装置510,而后经即热装置510加热至目标液体温度后流出;当用户所需的液体温度为预设热温值时,净饮机能够将恒温热罐520 中保存的恒温液体通过热罐流道RG输出;当用户需取用的液体温度大于预设热温值时,净饮机能够将恒温热罐520的恒温液体通过热罐流道RG输送至即热装置510,而后经即热装置510加热至目标液体温度后流出。如此,在较为精准地输出不同温度的液体的同时,还能够使得输出的液体具有较为适宜的流速,这样,便于用户的使用操作,可极大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即热装置510的即热出水口与出水嘴900的入水口相连。

具体地,采用本技术方案,能够使得净饮机的出水流速不小于600ml/min。进一步地,净饮机的出水流速还可达到不小于700ml/min。如此,使得净饮机输出的液体流速较为适宜,使用户接水时具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另外,采用本技术方案,还可使得给出目标液体温度的给出时间节点与净饮机的出水嘴流出目标液体温度的液体的出水时间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大于1秒,这样,便于用户即时取用具有目标液体温度的液体,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预设热温值应不小于45℃且不大于65℃。可以理解地,将预设热温值优选在此范围之内,无论是在目标液体温度介于预设常温值与预设热温值之间时,还是在目标液体温度高于预设热温值时,都能够使得即热装置510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足量的液体,从而使得从净饮机输出的液体流速较为适宜,更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将预设热温值设置为介于45℃至65℃之间,不仅能够较为迅速地泡开冲泡介质(例如蜂蜜),而且也不会破坏冲泡介质内的有益成分,是一个用户较为常用的使用温度,因此,将预设热温值设置为不小于45℃且不大于65℃,也便于用户使用操作。

另外,热罐抽水泵540和常温抽水泵530为变功率抽水泵。并且/或者,即热装置510为恒功率加热装置,即热装置510中的即热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不小于1500W且不大于2500W。优选地,即热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应介于1600W至2000W之间。当然,在净饮机中也可设置为热罐抽水泵540和常温抽水泵530均为恒功率抽水泵,而即热装置510为变功率加热装置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嵌入式净饮机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