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档案管理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9064发布日期:2019-06-13 15:14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档案管理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档案柜,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档案管理柜。



背景技术:

档案管理工作是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

但是随着市场上档案管理需求的日益更新,现有的档案储存室均是普遍配备电子管理系统,然而现有的管理系统存在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的档案管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档案管理装置存在结构复杂,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档案管理柜,包括长方体形的柜体,所述柜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柜体内的中部竖直设有一道扫描门,所述扫描门将所述柜体内分割成归档区和出档区,所述归档区对应所述入口,所述出档区对应所述出口,所述柜体内水平设有多层滑道,且每个所述滑道的中部都穿过所述扫描门,每层所述滑道上分别对应设有档案的容纳空间,所述归档区和出档区内分别竖直设有一条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由伺服电机驱动沿所述滑道水平移动,每条所述移动导轨上分别滑动设有一个万向机械臂,所述移动导轨的两侧外壁面上分别设有齿条,所述万向机械臂上设有可夹持在所述移动导轨两侧并沿所述齿条竖直滑动的齿轮组,所述扫描门内设有自动控制系统和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的中部竖直开设有一条滑槽,所述扫描装置沿所述滑槽滑动布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归档区和出档区内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万向监控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归档区和出档区、以及所述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可互相对调。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柜体外设有报警灯。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转动设有一个旋转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全程无需人工操作,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并且内部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换,大大提高了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档案管理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并且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中使用的科学和技术名词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档案管理柜,包括长方体形的柜体1,柜体1底部设有驱动轮可自由移动,柜体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入口和出口,柜体1内的中部竖直设有一道扫描门2,扫描门2将柜体1内分割成归档区3和出档区4,归档区对应档案的入口,出档区对应档案的出口,入口和出口处分别转动设有一个旋转门14,旋转门14由控制系统控制自动打开或者关闭,这样档案进入入口后,自动由机器运送到归档区3,由扫描门2进行信息扫描后归档存放,当需要调取档案时,档案被设备自动调取然后送出出口,实际使用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将归档区3和出档区4、以及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可互相对调,增强了档案管理灵活变通能力。

进一步优选的,归档区和出档区内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万向监控器12,柜体1外设有报警灯13,万向监控器12可以旋转观察到柜体1内的任何位置的工况,万向监控器12可以远程连接至操作人员的电脑上,进行远程检测,一旦发生火灾等异常,报警灯13随时启动并提示险情。

柜体1内水平设有多层滑道5,每个滑道5的中部都穿过扫描门2内,每层滑道5上分别对应设有档案的容纳空间,档案沿各个滑道5被输送到相应的存档位置上或者被调取走。

归档区和出档区内分别竖直设有一条移动导轨6,移动导轨6由伺服电机驱动沿滑道5水平移动,每条移动导轨6上分别滑动设有一个可以抓取档案的万向机械臂7,移动导轨6的两侧外壁面上分别设有齿条8,万向机械臂7上设有可夹持在移动导轨6的两侧并沿齿条8竖直滑动的齿轮组9,齿轮组9由另一组伺服电机驱动即可沿齿条8竖直自动滑动,再配合上移动导轨6的水平移动,万向机械臂7可以移动到任意的档案存放位置进行取档和归档操作,可对归档区3和出档区4全覆盖,全程无需人工操作。

扫描门2内设有自动控制系统和扫描装置10,自动控制系统与上述各部分零件控制连接,档案上预置存档信息(如二维码等),当档案穿过扫描装置10即可在控制系统内记录存档或者出档信息,扫描装置10的中部竖直开设有一条滑槽11,扫描装置10沿滑槽11滑动布置,这样可以对每层的档案都实现扫描覆盖。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全程无需人工操作,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并且内部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换,大大提高了使用功能的多样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