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金属展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4534发布日期:2019-11-08 23:1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金属展示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折叠的金属展示架。



背景技术:

展示架就是用于展示产品,能够起到使物品放置在一个适于人取用和观察的位置,多用于超市、商场之中,部分展示架也可以用于家庭里面摆放物品。但是当展示架上的商品售出后又未即使补货,展示架则会出现置空的状态,展示架便会占用位置形成空间浪费,市面上一种折叠的展示架或者折叠的桌子,在折叠收起的时候,也需要一个放置折叠后的展示架的空间,鉴于此,本案的发明人设计出一种可以隐蔽于墙体之中的折叠展示架,在不使用展示架的时候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展示架使用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折叠金属展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放置的基板、支撑板、支撑杆和活动杆;所述支撑板可上下翻折的铰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枢接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枢接部,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枢接部相枢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三枢接部相铰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部相枢接;所述金属展示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基板相垂直,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支撑板下方。

进一步的,第三枢接部为轴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活动杆相间排列枢接于所述轴杆上。

进一步的,基板上设有容置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凹槽,所述支撑板铰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上侧。

进一步的,支撑板下方设有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支撑板的上表面设有槽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金属架的快速折叠,在不需要金属架的时候直接将支撑板合上,仅留有基板的空间,可以缩减金属架的占用空间,基板可以直接安装在墙面上,在折叠后减少摆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基板;11、第一凹槽;2、支撑板;21、第二凹槽;22、槽口;3、支撑杆;4、活动杆;5、第一枢接部;6、第二枢接部;7、第三枢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折叠金属展示架,包括竖直放置的基板1、支撑板2、支撑杆3和活动杆4;所述支撑板2可上下翻折的铰接于所述基板1上,所述基板1上设有第一枢接部5,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第二枢接部6,所述支撑杆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枢接部5相枢接,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动杆4的一端通过第三枢接部7相铰接,所述活动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枢接部6相枢接;所述金属展示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基板1相垂直,所述支撑杆3的第二端抵顶于所述支撑板2下方。

本实用新型中,定义基板1与支撑板2铰接处和第一枢接部5的距离为a,支撑杆3的长度为b,活动杆4的长度为c,基板1与支撑板2铰接处和第二枢接部6的距离为d,应当满足公式:

a+b=c+d,以及a2+(d-c)2=b2

同时要求,支撑板2的重量应当远大于支撑杆3和活动杆4的重量,这样才能起到牢固的支撑效果。

采用该方案,需要支撑板2放置物品的时候,需要将支撑板2向上翻折至最大限度,支撑杆3和活动杆4之间的夹角从0°一直增大至180°后并继续运动,支撑板2开始进行回落,当支撑杆3抵顶于支撑板2下方的时候,支撑板2和基板1之间恰好处于相互垂直的状态,当支撑板2足够重的时候,由于支撑板2的重力下压下,支撑杆3和活动杆4不会下落;当不需要放置物品的时候,抬起支撑板2,直至支撑杆3和活动杆4之间的夹角变为180°再直接放下支撑板2,这样就可以盖上支撑板2使支撑板2与基板1相贴合。

同时基板1可以直接安装在墙面上或者竖直的柜台上,一个基板1上可以放置若干个支撑板2,可以直接应用在超市、商场上,在不放置东西的时候可以节省大量空间。

第三枢接部7为轴杆,所述支撑杆3与所述活动杆4相间排列枢接于所述轴杆上。支撑杆3和活动杆4之间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支撑杆3和活动杆4之间相间排列,可以使支撑板2盖上后可以紧密贴合。

基板1上设有容置所述支撑板2的第一凹槽11,所述支撑板2铰接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上侧。第一凹槽11可以用于容置支撑板2,可以实现支撑板2在盖上的时候嵌入于基板1内,具备隐蔽性,表面更加美观。

支撑板2下方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可以容纳支撑杆3和活动杆4,使得支撑板2盖上后与基板1之间贴合更加紧闭。

支撑板2的上表面设有槽口22。当支撑板2嵌入于第一凹槽11后,支撑板2将很难翻开,因此设计槽口22,可以将手指伸入槽口22便于翻开支撑板2。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