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面角度可调的学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7587发布日期:2019-05-31 20:52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桌面角度可调的学习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学习桌,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桌面角度可调的学习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桌面可调节的桌子一般都是通过合页连接活动桌板,在需要使用时将桌面翻起。但是现有的桌面角度可调的桌子一般会存在下述两个缺点:

1、翻板的合页外置,位于翻板下方连接处,影响整体外观,使桌板在外观上一致性差,不美观、不协调;

2、翻板下降时,翻板与位于其下方的支撑框架的横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有夹手的重大隐患,使用者如果稍有疏忽就容易造成手指夹伤,无法完全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现有桌面可调桌子的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创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面角度可调的学习桌,其可使翻转合页机构隐藏于桌面支撑架的内侧,使产品外观简洁、一致,同时解决了学习桌翻板操作时的夹手隐患,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桌面角度可调的学习桌,包括在桌板下方连接桌面支撑框架,桌面支撑框架下方连接有桌脚,桌板包括固定桌板和可活动翻起的翻板,桌面支撑框架包括有前横梁、后横梁及位于前、后横梁之间的竖梁,翻板通过合页铰接在前横梁上,前横梁的外侧形成呈半圆体的前圆弧部,前横梁的内侧中设有至少一连接槽,连接槽中固定有合页固定件,合页固定件中设有的转轴孔位于前圆弧部的圆心处,合页的一端与合页固定件中的转轴形成铰接,合页中与转轴相对的一端固定至翻板,翻板围绕着前横梁的前圆弧部中的圆心转动。

进一步,合页固定件中设有转轴孔位于前圆弧部的圆心处,转轴穿过转轴孔形成活动铆接。

进一步,前横梁形成前圆后方,截面呈D形的管体。

进一步,前横梁的高度低于竖梁0mm至5mm。

进一步,翻板与前横梁之间的间距为0mm至5mm。

进一步,连接槽左右两侧中分别设有一供合页固定件固定的紧固螺丝孔。

进一步,翻板下方连接有阻尼器组件。

进一步,翻板下方连接有档位调节组件。

进一步,桌面支撑框架包括有前横梁、中横梁、后横梁以及三根竖梁焊接形成,翻板和前横梁之间连接有阻尼器组件,中横梁与翻板之间连接有档位调节组件。

进一步,固定桌板呈L型。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桌面支撑框架中的前横梁采用D型的异型管,并在翻板中形成可隐藏的翻转合页,翻板以前横梁中的一圆心为轴芯,并在前横梁弧形的外侧面转动,从而极大的改进了合页裸露在外的外观整体性问题,同时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夹手点等重大隐患,进而提升了学习桌设计、使用层面的整体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板翻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中合页与合页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板及桌面支撑框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桌面角度可调的学习桌,学习桌包括有桌板10和桌脚20,在桌板10的下方可连接桌面支撑框架,桌面支撑框架下方连接桌脚30。其中,桌板10包括固定桌板11和可活动翻起的翻板12,固定桌板11可为L型,而翻板12为矩形,翻板12位于固定桌板11前侧,两者互补拼合形成一方形的桌板。位于桌板下方的桌面支撑框架包括有前横梁21、后横梁22及位于前、后横梁之间的竖梁31。本实施例中,桌面支撑框架包括有前横梁21、中横梁22、后横梁23以及三根竖梁31焊接形成。竖梁31外侧还可设有装饰盖板32。

翻板12通过合页4铰接在前横梁21上,本实用新中,结合图2、图3所示,前横梁21的外侧形成呈半圆体的前圆弧部211,以使前横梁21形成前圆后方,截面呈D形的一管体。在前横梁21内侧中设有至少一内凹的连接槽212,连接槽212中固定有合页固定件41,连接槽212左右两侧中各有一供合页固定件41固定的紧固螺丝孔411,通过紧固螺丝合页固定件41固定在连接槽212中。合页固定件41中设有转轴412位于前圆弧部211的圆心A处,合页4的一端与合页固定件中的转轴412形成铰接,合页4中与转轴相对的一端固定至翻板12,从而翻板12可围绕着前横梁21的前圆弧部211中的圆心A转动,从而合页4带动翻板12可立起或是放平。如图3所示,在合页固定件41中可设有转轴孔(图中未示出)位于前圆弧部211的圆心A处,转轴412穿过转轴孔形成活动铆接。

当学习桌中的翻板12被使用者操作时,上下翻转调节最佳使用角度时,翻板12实质上在围绕着前横梁21的前圆弧部211中的圆心A转动,可在前圆弧部211的外侧圆弧面上顺势转动,在此过程中,从使用者视野角度完全不可见转动的合页部分,令桌面整体外观简洁明了。进一步,可令前横梁21的高度低于竖梁31的高度大致2mm,使翻板12底面转动轨迹实质是与前横梁21中的前圆弧部211形成同心圆关系,翻板12与前横梁21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在2mm。当然,此处不特指2mm,也可以是在0mm至5mm之间,只要一定的高度差在翻板12转动时与前横梁21之间形成一小间隙范围即可。

在翻板12下方连接有阻尼器组件5和档位调节组件6。阻尼组件5连接在翻板12下方,另端可连接在前横梁21上,而档位调节组件6可连接在中横梁22与翻板12之间。阻尼器组件5可在翻板12自动下降时起到阻尼缓冲作用,避免翻板12与固定桌板11内侧边之间的间隙造成的夹手隐患,桌面下降时形成阻尼缓冲。而档位调节器组件6主要起到翻板12随意停止在各个角度档位的作用。如图5所示,在档位调节器组件6的作用下,当使用者拉起翻板12时,其可以停止在各个档位上,以满足使用者最佳的学习角度体验,当需要放平可调角度桌面的翻板12时,则需要将其拉至最高处,在档位调节器组件6的作用下,可调角度的翻板12顺利缓缓下降直至水平。在此过程中,可调角度的翻板12与桌面支撑框架的前横梁21之间的间距可始终保持在大致2mm或0-5mm之间的某一特定间隙范围,手指在翻转处无法伸入,避免了夹手点的产生,从而消灭了夹手的重大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桌面角度可调的学习桌,在桌面支撑框架中的前横梁采用D型的异型管,并在翻板中形成可隐藏的翻转合页,翻板以前横梁中的一圆心为轴芯,并在前横梁弧形的外侧面转动,从而极大的改进了合页裸露在外的外观整体性问题,同时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夹手点等重大隐患,进而提升了学习桌设计、使用层面的整体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