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的框梃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7981发布日期:2019-01-18 19:0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的框梃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的框梃型材。



背景技术:

框梃型材是安装在窗框的内部中的固结件,框梃型材可起到固定窗框整体结构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框梃型材是一体式结构,所以在窗框内的特定区域中缺少框梃型材不能进行组装,只有匹配到对应结构的框梃型材才能完成安装,这会降低框梃型材的互换性,同时增加了框梃型材不同结构的总数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多用途的框梃型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多用途的框梃型材,包括框梃型材,所述框梃型材包括第一框梃单元、第二框梃单元、第三框梃单元,第一框梃单元的一侧端面与第二框梃单元的一侧端面插接固定在一起,第二框梃单元的另一侧端面与第三框梃单元的一侧端面插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框梃单元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三燕尾槽结构,第三框梃单元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四燕尾槽结构,第二框梃单元的两端形成有T形卡头,两端的T形卡头分别插入固定在第三燕尾槽结构和第四燕尾槽结构中。

所述第一框梃单元的另一端侧向面上形成有挂钩,挂钩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挂钩呈镜像对称分布,第一框梃单元的另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一长挂钩。

所述第二框梃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框梃单元的整体呈弓形弯曲结构,第二框梃单元由弯曲段与平直段构成,弯曲段为两段;且分布在平直段的两端上,弯曲段与平直段之间的弯曲角度呈120°,弯曲段的另一端上与T形卡头固定形成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三框梃单元的的另一端侧向面上形成有第二长挂钩,第二长挂钩的两端形成有向内弯曲的凸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多用途的框梃型材通过改进内部的整体结构,将整体分成为第一框梃单元、第二框梃单元和第三框梃单元三个单元,第一框梃单元与第三框梃单元通过第二框梃单元插接固定,这样每个单元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顺序和位置,增加了框梃型材的外形结构变化,框梃型材可安装到更多的窗框位置上,提高了框梃型材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多用途的框梃型材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第二框梃单元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一种多用途的框梃型材,包括框梃型材3,框梃型材3包括第一框梃单元31、第二框梃单元32、第三框梃单元33,第一框梃单元31的一侧端面与第二框梃单元32的一侧端面插接固定在一起,第二框梃单元32的另一侧端面与第三框梃单元33的一侧端面插接固定在一起。

第一框梃单元31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三燕尾槽结构311,第三框梃单元33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四燕尾槽结构331,第二框梃单元32的两端形成有T形卡头321,两端的T形卡头321分别插入固定在第三燕尾槽结构311和第四燕尾槽结构331中,框梃型材3的整体结构形成稳定的状态,提高了框梃型材3的抗压强度。

第一框梃单元31的另一端侧向面上形成有挂钩312,挂钩3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挂钩312呈镜像对称分布,挂钩312用于挂接配套的窗扇型材,通过挂钩312可挂接住窗扇型材的卡槽(图未示),这样框梃型材3能与窗扇型材配合固定为稳定的一体结构,第一框梃单元31的另一侧端面上形成有第一长挂钩313,第一长挂钩313用于插接一端的固定密封胶条(图未示),从而可将框梃型材3密封固定在一起,提高了框梃型材3的气密性。

第二框梃单元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框梃单元32的整体呈弓形弯曲结构,第二框梃单元32由弯曲段322与平直段323构成,弯曲段322为两段;且分布在平直段323的两端上,弯曲段322与平直段323之间的弯曲角度呈120°,弯曲段322的另一端上与T形卡头321固定形成为一体结构,第二框梃单元32的T形卡头321受到挤压后,会将冲击力传递到弯曲段322上,弯曲段322会以平直段323为基点向内弯曲收缩,这样第二框梃单元32会缩短整体长度,即可缩短框梃型材3的整体长度,利于框梃型材3方便插接固定在密封胶条中。

第三框梃单元33的的另一端侧向面上形成有第二长挂钩332,第二长挂钩332的两端形成有向内弯曲的凸起(图未标),凸起用于挂接另一端的固定密封胶条,从而可将框梃型材3的整体密封固定在一起,提高了框梃型材3的整体气密性。

多用途的框梃型材通过改进内部的整体结构,将整体分成为第一框梃单元31、第二框梃单元32和第三框梃单元33三个单元,第一框梃单元31与第三框梃单元33通过第二框梃单元32插接固定,这样每个单元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顺序和位置,增加了框梃型材的外形结构变化,框梃型材可安装到更多的窗框位置上,提高了框梃型材使用范围。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