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0818发布日期:2021-08-03 12:5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床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床垫。



背景技术:

床垫(外文名mattress),起源于1876年,隶属垫子系列,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床垫材质繁多,不同材料制作的床垫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睡眠效果。随着物质文明和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现代人们使用的床垫种类逐渐趋向多元化,主要有弹簧床垫、棕榈床垫、乳胶床垫、水床垫、气床垫、磁床垫等,在这些床垫中,弹簧床垫占较大的比重。

床垫的通透性能决定着人体对空气流通的需求。目前,一般性床垫通过在床垫周边设置通气孔以解决人体对空气流通的需求,改进型床垫则通过设置吹风机增加床垫内部空间的空气流转、流通,但往往因使用效果不明显,如空气流通面广、气稀,无法解决床垫局部区块方位对空气流通的特殊需求,或设计、加工、生产成本过大等原因,造成此类技术的推广面狭小,为此,床垫的通透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利于消除或杜绝人体皮肤表层在床体上极易出现湿疹、褥疮的床垫,通过吹风机冷暖风的传送与吹拂,保持床垫及床褥、床笠或床单的干燥,进而保持老、弱、病、残等长期卧床者自身皮肤的干滑、润洁,防止湿疹、褥疮的不离不弃,亦减少陪护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床垫,包括床垫主体及床垫区块垫,床垫区块垫顶层面、侧层面、底层面,床垫区块垫填充物,床垫区块垫出入口和床垫区块垫出入口开启闭合装置,床垫区块垫入风口、出风口,床垫纳风舱体,床垫纳风舱体顶层面、侧层面、底层面,床垫纳风舱体入风口、通风管、出风口,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和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开启闭合装置,床垫区块垫间连接装置,振动器,潮湿度热度监测显示器、吹风机,褥子主体和褥子通风口,床笠或床单主体和床笠或床单通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垫主体设置为床垫区块垫组合体,一个床垫主体由两个以上床垫区块垫间通过采用纵向或横向拼接、对接或连接组合而成;所述床垫区块垫均自成一体,设置有顶层面、侧层面、底层面,采用内里中空式设置,通过置入床垫区块垫填充物,或通过置入床垫纳风舱体,实现床垫区块垫的充实;所述床垫区块垫入风口设置于床垫区块垫表层面,如设置于床垫区块垫顶层面、侧层面或底层面外表层面,一个床垫区块垫设置一个以上床垫区块垫入风口;所述床垫区块垫出风口设置于床垫区块垫表层面,如设置于床垫区块垫顶层面、侧层面或底层面外表层面,一个床垫区块垫设置一组以上床垫区块垫出风口,或不设置床垫区块垫出风口;所述床垫纳风舱体设置于床垫区块垫内里,设置有床垫纳风舱体顶层面、侧层面、底层面,采用内里中空式设置,通过置入床垫区块垫填充物,实现床垫纳风舱体的充实,并实现床垫纳风舱体对床垫区块垫的支撑,一个床垫区块垫设置一个以上床垫纳风舱体,一个床垫主体设置一个以上设置有床垫纳风舱体的床垫区块垫;所述床垫区块垫间拼接、对接或连接排序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床垫主体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床垫区块垫长度、宽度、高度、材料种类、材料材质及其入、出风口大小尺寸或所占面积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床垫区块垫填充物设置于床垫区块垫内里,或设置于床垫纳风舱体内里并随床垫纳风舱体置入床垫区块垫内里,如将弹簧、海绵、乳胶类弹性材料、弹性织物作为床垫区块垫填充物,填充床垫区块垫或床垫纳风舱体,实现床垫区块垫的充实及对自然人人体的承载功能,一个床垫区块垫内里或一个床垫纳风舱体内里设置一个、一块、一组以上床垫区块垫填充物;

所述床垫区块垫填充物的材料种类、材料材质、数量、形体、重量、弹力、通风透气性能或指数及相互间连接或对接、拼接、叠加方式方法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床垫区块垫出入口设置于床垫区块垫表层面,一个床垫区块垫设置一个以上床垫区块垫出入口;所述床垫区块垫出入口开启闭合装置设置于床垫区块垫出入口边沿,用于即时实现床垫区块垫出入口的开启、闭合,如通过采用拉链、纽襻纽扣、魔术贴等开启闭合装置,实现床垫区块垫的开启、闭合,并实现床垫区块垫内里填充物的随机应需调整调控,一个床垫区块垫出入口设置一个、一组以上床垫区块垫出入口开启闭合装置;

所述床垫区块垫出入口宽度、长度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床垫纳风舱体入风口设置于床垫纳风舱体表层面,一个床垫纳风舱体设置一个以上床垫纳风舱体入风口,并与所置入床垫区块垫表层面设置的床垫区块垫入风口相互对应;所述床垫纳风舱体通风管设置于床垫纳风舱体内里,一端与床垫纳风舱体入风口对接或连接,另一端置入床垫纳风舱体内里;所述床垫纳风舱体出风口设置于床垫纳风舱体表层面,一个床垫纳风舱体设置一组以上床垫纳风舱体出风口,并与所置入床垫区块垫表层面设置的床垫区块垫出风口相互对应;

所述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设置于床垫纳风舱体表层面,一个床垫纳风舱体设置一个以上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所述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开启闭合装置设置于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边沿,用于即时实现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的开启、闭合,如通过采用纽襻纽扣、拉链、魔术贴等开启闭合装置,实现床垫纳风舱体的开启、闭合,一个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设置一个、一组以上床垫纳风舱体出入口开启闭合装置;

所述床垫纳风舱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及其材料种类、材料材质、形体结构及内里填充物种类、材料材质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床垫区块垫间连接装置设置于床垫区块垫表层面,即时应需实现床垫区块垫间的连接组合,如通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纽襻纽扣、拉链、魔术贴、挂钩挂环等连接装置,实现床垫区块垫间的连接组合,一个床垫区块垫设置一个、一组以上床垫区块垫间连接装置;

所述振动器设置于床垫区块垫表层面,一个床垫区块垫设置一个以上振动器,或者,不设置振动器;

所述振动器的材料材质、形体结构、重量及振动功能、功率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潮湿度热度监测显示器设置于床垫区块垫表层面,一个床垫区块垫设置一个以上潮湿度热度监测器,或者,不设置潮湿度热度监测器;

所述潮湿度热度监测显示器的材料材质、形体、重量及潮湿度、热度显示方式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吹风机设置于床垫区块垫表层面,采用吹风机与床垫区块垫初始一体式设置,或者,采用吹风机与床垫区块垫间应需随机组合式设置,并通过吹风机出风口与床垫区块垫入风口、床垫纳风舱体入风口、通风管对接或连接,实现吹风机向床垫纳风舱体内输送冷、热风体的功能,一个配置纳风舱体的床垫区块垫设置一个以上吹风机;

所述吹风机的材料材质、大小尺度及电压、电功率等技术指数、参数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褥子主体设置于床垫主体顶层面外表层面,即设置于床垫区块垫组合体顶层面外表层面;所述褥子通风口设置于褥子主体表层面,一条褥子主体设置一组以上褥子通风口,并与床垫区块垫出风口、床垫纳风舱体出风口相互对应,实现风体的对流,进而实现卧床休息者对冷、热风体流动的需求;

所述褥子主体的材料材质、长度、宽度、厚度及褥子通风口的大小尺度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所述床笠或床单主体设置于褥子主体顶层面外表层面;所述床笠或床单通风口设置于床笠或床单主体表层面,一张床笠或床单主体设置一组以上床笠或床单通风口,并与褥子通风口、床垫区块垫出风口、床垫纳风舱体出风口相互对应,实现风体的对流,进而实现卧床休息者对冷、热风体流动的需求;

所述床笠或床单主体的材料材质、长度、宽度、厚度及床笠或床单通风口的大小尺度不做限定但不脱离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

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区块垫应需即时调整排序方位,以满足不同卧床休息者的不同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区块垫出入口和开启闭合装置设置于床垫区块垫侧层面外表层面;

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区块垫出风口设置于床垫区块垫顶层面;所述床垫区块垫入风口设置于床垫区块垫侧层面;

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区块垫采用多个纳风舱体设置,即一个床垫区块垫内里设置两个以上纳风舱体,并通过通风管实现纳风舱体相互间的互联互通,或者,采用各自独立设置,互不互联互通;

作为优选,所述纳风舱体出风口设置于纳风舱体顶层面,并与床垫区块垫顶层面设置的出风口相互对应;所述纳风舱体入风口设置于纳风舱体侧层面,并与床垫区块垫侧层面设置的入风口相互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区块垫顶层面与纳风舱体顶层面采用初始一体式设置,即床垫区块垫顶层面与纳风舱体顶层面合二为一,设置为同一层面;所述床垫区块垫侧层面与纳风舱体侧层面采用初始一体式设置,即床垫区块垫侧层面与纳风舱体侧层面合二为一,设置为同一层面;所述床垫区块垫底层面与纳风舱体底层面采用初始一体式设置,即床垫区块垫底层面与纳风舱体底层面合二为一,设置为同一层面;

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区块垫间连接装置设置于床垫区块垫侧层面,简化床垫区块垫之间相互连接操作程序;

作为优选,所述床垫振动器设置于床垫区块垫侧层面或底层面外表层面,并通过采用现有缝合、粘贴、嵌入技术与床垫区块垫实现连接或对接;

作为优选中优选,所述床垫主体采用组合、配置一个设置一个纳风舱体的床垫区块垫,进而降低生产成本、降低购置费用;

本实用新型亦适用于铺体、炕体、机动车车体、船体、飞机机体所用的床垫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床垫主体采用床垫区块垫组合式设置,提高了人们对床垫主体搬运、移动的可操作性,同时,亦可满足不同卧床休息者对不同床垫主体的不同需求;床垫区块垫吹风机、床垫振动器、床垫潮湿度热度监测器的设置与应用,提升了人们对解决床垫主体潮湿问题的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床垫主体全视图(三个床垫区块垫组合体);

图2为床垫区块垫全视图(带有纳风舱体的床垫区块垫);

图3为床垫纳风舱体全视图;

图4为褥子全视图;

图5为床单全视图。

附图中,1为床垫主体,2为床垫区块垫,3为床垫区块垫入风口,4为床垫区块垫出风口,5为床垫区块垫顶层面,6为床垫区块垫侧层面,7为床垫区块垫底层面,8为床垫纳风舱体,9为床垫纳风舱体入风口,10为床垫纳风舱体通风管,11为床垫纳风舱体出风口,12为床垫纳风舱体顶层面,13为床垫纳风舱体侧层面,14为床垫纳风舱体底层面,15为床垫区块垫间连接装置,16为褥子主体,17为褥子通风口,18为床笠或床单主体,19为床笠或床单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5示出了一种床垫,具体包括床垫主体1及床垫区块垫2,床垫区块垫顶层面5、侧层面6、底层面7,床垫区块垫入风口3、出风口4,床垫纳风舱体8,床垫纳风舱体顶层面12、侧层面13、底层面14,床垫纳风舱体入风口9、通风管10、出风口11,床垫区块垫间连接装置15,褥子主体16和褥子通风口17,床笠或床单主体18和床笠或床单通风口19。

实施例1,将床垫主体1设置为三个床垫区块垫2组合体,通过床垫区块垫2连接装置15实现三个床垫区块垫间2的连接组合,并将三个床垫区块垫2中的一个设置为容纳床垫纳风舱体8的床垫区块垫2,同时,将床垫纳风舱体8置入该床垫区块垫2,并在该床垫区块垫2顶层面5设置一组以上床垫区块垫2出风口4、在该床垫区块垫2侧层面6设置一个床垫区块垫2入风口3,并实现床垫区块垫2出风口4与床垫纳风舱体8顶层面12设置的床垫纳风舱体8出风口11、床垫区块垫2入风口3与床垫纳风舱体8侧层面13设置的床垫纳风舱体8入风口9相互对接互通,进而通过床垫纳风舱体8通风管10实现风体的流入、通过床垫区块垫2出风口4实现风体的流出,再将褥子主体16设置的一组以上褥子通风口17、床笠或床单主体18设置的一组以上床笠或床单通风口19与所附床垫区块垫2出风口4相互对接互通,如此即实现了利用吹风机冷、热风体的流出、流动对床垫主体1、床垫区块垫2、褥子主体16、床笠或床单主体18的风干效能。

上述具体实施例,亦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