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立式商用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2362发布日期:2020-03-06 05:4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立式商用洗碗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立式商用洗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商用洗碗机主要有以下类:揭盖式、通道式、篮传式、长龙式以及超声波洗碗机,或者是前述几种方式的组合体。这些常用的洗碗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待洗餐具需要多次转手,即收集、转运、浸泡、摆放、洗后收集、洗后转运等,这些动作都需要人工操作和参与,浪费人力和时间资源;

2、洗碗机占地面积过大,洗碗机的浸泡、除渣、收集等前处理工作需要在洗碗机周边设置专用的工作台,这些工作台具有一定的占地面积,浪费空间资源;

3、洗碗机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的营业状况,洗碗机的清洗能力与能耗成线性关系,随着营业状况的改变客户需要使用不同清洗能力的洗碗机来适应需求,尤其是营业额逐渐上升地过程中。摈弃旧的、小的洗碗机意味着成本的浪费;

4、上述洗碗机由于前处理过程较为繁琐,为了提高清洗效率需要将餐具收集后集中清洗,部分餐具由于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食物残渣干燥、固化增加清洗难度。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立式商用洗碗机,其餐具清洗方便,其可根据不同的营业状况启用相应数量的清洗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立式商用洗碗机,包括清洗主机及推车;

所述推车上设有两层以上用于存放餐具的碗篮;

所述清洗主机内设有清洗腔,清洗主机包括与碗篮层数数量相同且自上而下排列的清洗区间,清洗区间内对应碗篮设有喷臂,清洗主机前部设有连通清洗腔的进入口;

餐具清洗时,通过推车将碗篮推送入清洗主机的清洗腔内,碗篮推送入对应的清洗区间内并位于对应的喷臂下方。

所述清洗区间内对应碗篮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位于同一清洗区间喷臂的下方,支撑部包括两支处于同一高度的支撑杆,两支支撑杆分别设置在清洗腔的左右两侧面上,碗篮放置在对应的两支支撑杆上;所述最下方的清洗区间下方设有喷臂。

所述推车包括承载模块,承载模块包括升降架及与碗篮层数相同数量且自上而下排列的承载架,升降架竖直设置在推车上,承载架设置在升降架上,碗篮设置在对应的承载架上。

所述承载架和升降架之间设有90°的阻尼铰链,阻尼铰链一端设置在承载架上,阻尼铰链另一端设置在升降架上,承载架通过阻尼铰链向上转动90°达到竖直状态以及向下转动90°达到水平状态,承载架左侧边缘上设有竖直向上并用于定位碗篮的限位板。

所述推车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导轨,导轨上设有滑块,升降架设置在滑块上,推车上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架在导轨上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为推杆电机,推杆电机设置在推车上,推杆电机具有竖直向上的推杆轴,升降架左侧面下部设有定位座,推杆轴固定定位座上并位于定位座下方;

所述升降架底部设有电源,升降架上设有用于控制承载模块升降的升降按钮,推杆电机和升降按钮分别通过线路与电源电连接。

所述推车包括行走模块,承载模块位于行走模块右侧,行走模块包括竖向架及设置在竖向架底部右侧的横向架,竖向架和横向架之间构成呈l型状的推车架;

所述导轨设置在竖向架的右侧面上,推杆电机设置在竖向架底部并位于横向架上方。

所述竖向架左侧面上设有垃圾桶及位于垃圾桶上方的两个把手,两个把手处于同一高度,升降按钮设置在其中一个把手上;

所述横向架底部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脚轮;

所述清洗主机底部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地脚,清洗主机底部设有两块用于引导推车进入的引导板,两块引导板间隔设置,两块引导板之间构成用于推车横向架和脚轮进入的区间。

所述横向架上设有用于承接碗篮餐具残渣和液体的底板,底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10°,底板靠近竖向架的一侧低于底板远离竖向架的一侧。

所述清洗主机内设有电器腔,清洗腔位于左侧,电器腔位于清洗腔的右侧;

所述进入口上设有门,门关闭后,清洗腔内部构成封闭的清洗空间;

所述清洗主机内设有水池,水池位于清洗腔下方,水池上设有残渣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新型立式商用洗碗机餐具清洗方便,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的营业状况启用相应数量的清洗区间,提高洗碗机的适应性,即洗碗机可适应不同数量的餐具清洗任务,避免更换洗碗机造成的浪费,提高洗碗机的利用率。

工作人员将装载有餐具的碗篮推送到对应的清洗区间内,喷臂对餐具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工作人员再将装载有餐具的碗篮重新提放到推车上,实现餐具以及碗篮的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清洗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推车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新型立式商用洗碗机,包括清洗主机1及推车;

所述推车上设有两层以上用于存放餐具的碗篮2;

工作人员将推车推到餐桌旁边收集待清洗的餐具。

所述清洗主机1内设有清洗腔3,清洗主机1包括与碗篮2层数数量相同且自上而下排列的清洗区间,清洗区间内对应碗篮2设有喷臂5,清洗主机1前部设有连通清洗腔3的进入口4;

碗篮2与清洗区间一一对应。

餐具清洗时,通过推车将碗篮2推送入清洗主机1的清洗腔3内,碗篮2推送入对应的清洗区间内并位于对应的喷臂5下方。

本实施例中,碗篮2为三层,清洗区间为三个;

工作人员将装载有餐具的碗篮2推送到对应的清洗区间内,喷臂5对餐具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工作人员再将装载有餐具的碗篮2重新提放到推车上,实现餐具以及碗篮2的转移。

本新型立式商用洗碗机餐具清洗方便,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的营业状况启用相应数量的清洗区间,提高洗碗机的适应性,即洗碗机可适应不同数量的餐具清洗任务,避免更换洗碗机造成的浪费,提高洗碗机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区间内对应碗篮2设有支撑部,支撑部位于同一清洗区间喷臂5的下方,支撑部包括两支处于同一高度的支撑杆6,两支支撑杆6分别设置在清洗腔3的左右两侧面上,碗篮2放置在对应的两支支撑杆6上;实现碗篮2在清洗区间内的定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最下方的清洗区间下方设有喷臂5。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碗篮2是由若干纵横交错的金属支条构成的,喷臂5的总数量为四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喷臂5由一条主洗喷臂及一条漂洗喷臂组成,主洗喷臂和漂洗喷臂之间为x型布局或者十字型布局,主洗喷臂和漂洗喷臂可为单独的部件,主洗喷臂和漂洗喷臂之间采用上下层组装的方式,主洗喷臂位于漂洗喷臂上方或者主洗喷臂位于漂洗喷臂下方。

其中,最下方的喷臂5只能向上喷水,最上方的的喷臂5只能向下喷水,位于中间的喷臂5可以同时向上和向下喷水,实现餐具的立体清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推车包括承载模块,承载模块包括升降架7及与碗篮2层数相同数量且自上而下排列的承载架8,升降架7竖直设置在推车上,承载架8设置在升降架7上,碗篮2设置在对应的承载架8上。

本实施例中,承载架8的数量为三块。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架8和升降架7之间设有90°的阻尼铰链9,阻尼铰链9一端设置在承载架8上,阻尼铰链9另一端设置在升降架7上,承载架8通过阻尼铰链9向上转动90°达到竖直状态以及向下转动90°达到水平状态,承载架8左侧边缘上设有竖直向上并用于定位碗篮2的限位板10。

阻尼铰链9亦称为阻尼合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最下方的碗篮2开始收集餐具,因此,上方的承载架8可以向上转动进行收纳,待下方的碗篮2收集满后,再向下转动上一个承载架8,碗篮2跟随承载架8转动,限位板10和承载架8用于承托碗篮2,当承载架8承托有碗篮2时,碗篮2向上转动时不能到达竖直向上90°的状态,只能达到一定的倾斜状态,避免碗篮2的掉落。

承载架8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限定碗篮2的挡板,进一步限定碗篮2的位置,避免其移位和掉落。

进一步地,所述推车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导轨11,导轨11上设有滑块12,升降架7设置在滑块12上,推车上设有用于驱动升降架7在导轨11上移动的升降机构13。

升降机构13可实现升降架7在一定竖直距离上的移动。

餐具在清洗过程中由碗篮2承载并由推车转运,其中,在餐具收集时摆放和在清洗结束后收集共两次需要人手参与,减少餐具过手次数,减轻工作人员的作业强度,同时也不需要传统洗碗机后端的工作台。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13为推杆电机,推杆电机设置在推车上,推杆电机具有竖直向上的推杆轴14,升降架7左侧面下部设有定位座15,推杆轴14固定定位座15上并位于定位座15下方;

所述升降架7底部设有电源16,升降架7上设有用于控制承载模块升降的升降按钮17,推杆电机和升降按钮17分别通过线路与电源16电连接。

工作人员将装载有餐具的推车推送到清洗主机1后,按下升降按钮17,升降架7下降,碗篮2下降并置于对应的支撑杆6上,碗篮2脱离承载架8,实现碗篮2的自动放置。

餐具清洗完成后,重新将推车推送入清洗主机1内,按下升降按钮17,升降架7上升,碗篮2重新置于对应的承载架8上,实现清洗完成餐具的转移。

升降机构亦可以是电动或手动的丝杠机构、电动或手动的液压杆机构、电动或手动的气压杆机构、电动或手动的同步带驱动机构等方式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进一步地,所述推车包括行走模块,承载模块位于行走模块右侧,行走模块包括竖向架18及设置在竖向架18底部右侧的横向架19,竖向架18和横向架19之间构成呈l型状的推车架;

所述导轨11设置在竖向架18的右侧面上,推杆电机设置在竖向架18底部并位于横向架19上方。

推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即包括行走模块和承载模块,有利于推车的生产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架18左侧面上设有垃圾桶20及位于垃圾桶20上方的两个把手21,两个把手21处于同一高度,升降按钮17设置在其中一个把手21上;

工作人员在收集餐桌上的餐具时,先将餐具上的残渣和液体倾倒入垃圾桶20内,有效降低洗碗机的清洗难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升降按钮17也可设置在推车的其他位置上,只需满足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即可。

所述横向架19底部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脚轮22;实现推车的移动。

所述清洗主机1底部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地脚23,清洗主机1底部设有两块用于引导推车进入的引导板24,两块引导板24间隔设置,两块引导板24之间构成用于推车横向架19和脚轮22进入的区间,保证碗篮2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对应的清洗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架19上设有用于承接碗篮2餐具残渣和液体的底板25,底板25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10°,底板25靠近竖向架18的一侧低于底板25远离竖向架18的一侧。

餐具上始终会残留部分残渣和液体,横向架19和底板25用于接收剩余掉落的残渣和液体,避免残渣和液体掉落到其他地方,底板25的倾斜设置便于残渣和液体的集聚,便于工作人员的清洁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进入口4上设有门26,门26关闭后,清洗腔3内部构成封闭的清洗空间;

门26优选的采用了一字型自动伸缩门,伸缩门可以采用单门外开型,对门外开型,对门内开型等其他方式,门26亦可采用手动开关的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清洗主机1前表面的下部设置有开门传感器29,推车前面的下部对应开门传感器29设有反光板(图中未画出),工作人员将推车移动到清洗主机1前时,开门传感器29与反光板相对,即开门传感器29接收到推车靠近的信号,控制板接收到开门传感器29反馈的信号,驱动门26自动打开。但是,当洗碗机还处于清洗餐具的工作状态时,门26不会打开,保证洗碗机的稳定运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所述清洗主机1内设有水池27,水池27位于清洗腔3下方,水池27上设有残渣滤网28。

水池27用于接收餐具的残渣和液体,其中,残渣滤网28用于承托残渣,避免残渣落入水池27中,便于工作人员对残渣的清理。

承载架8、横向架19、竖向架18、升降架7均呈框状。

所述清洗主机1内设有电器腔,清洗腔3位于左侧,电器腔位于清洗腔3的右侧;

电器腔内设置有控制板,清洗主机1前面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用于控制洗碗机的运行,可分别控制各个清洗区间内喷臂5的运行,实现各清洗区间的运行。

清洗区间内设有用于感应碗篮2和餐具的识别传感器,当识别传感器感应到对应清洗区间有碗篮2和餐具时,识别传感器感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板,控制板控制对应清洗区间的喷臂5工作。

即可洗碗机可自动或手动对各清洗区间的喷臂5进行操作。

清洗主机1上设有蜂鸣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清洗主机1底部设有定位传感器,定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推车是否到达清洗主机1的预定位置,即碗篮2是否已经进入到清洗区间内。

所述操作面板、蜂鸣器、定位传感器、开门传感器29、识别传感器分别通过线路与与控制板电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工作人员可以实现随时收集随时清洗,减少待清洗餐具的放置时间,因此,餐具无需再进行浸泡,减小餐具清洗难度,餐具中的残渣收集在垃圾桶20及底板25中,餐具放置到碗篮2时已经完成了收集整理工作,洗碗机无需进行除渣作业,工作人员无需将单个的餐具分次放入洗碗机内,洗碗机取消了清洗餐具的前处理步骤,提高了餐具的清洗效率。

此方案洗碗机可同时清洗2-3篮餐具,为保证清洗效果和清洗效率,清洗时间可延长到传统商用洗碗机的2-3倍时间,如此就可以取消餐具前处理段和收集工作台,既可以缩减成本,又能减小洗碗机占地面积;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摆放餐具:工作人员将推车推到餐桌旁边,向上翻转上面两块承载架8,从最下面一层碗篮2开始摆放餐具,同时可以将大的残渣直接倒入随车的垃圾桶20中。按照先下后上的方式往三层碗篮2摆放餐具。

2、清洗:工作人员将摆好餐具的推车(一般10桌的餐具,一车可以装完)推至清洗主机1内,推车在接近清洗主机1的时候,开门传感器29给出信号,门26自动打开(或者采用手动的方式启闭门26),推车推入清洗主机1内,定位后定位传感器给出信号,蜂鸣器提醒工作人员摁下放下升降按钮17,碗篮2自动放在对应的支撑杆6上,工作人员拉出推车,清洗间门自动关闭,喷臂5开始按照预选的程序清洗餐具(一般为2-6分钟)。

3、清洗结束后蜂鸣器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可以取出碗篮2。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