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8112发布日期:2019-06-14 22:29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货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货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货物周转频率高,品类繁多,数量庞大,导致各类货物入库、保管、分拣、出库等工作量繁重,目前例如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等的移动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商和物流业。此外,移动机器人在智能工厂内也逐步代替人工在车间内搬运物料。

因此,适用于移动机器人的各种货架应运而生,移动机器人通过将货架背负托起移动来实现货物的搬运,但是这样就对货架的高度和货架的载重量有限制。目前,单个货架的储货高度通常在2米左右,使用这种矮货架会影响仓库的货物容积率。为了能够提高仓库的货物容积率,货架的储货高度已增大至3-5米。但是,这种高货架带来的缺陷是使用不灵活。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货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架,包括:上层货架、下层货架和挂接装置,其中,

所述上层货架具有上层置物层,所述上层置物层上用于放置货物,所述下层货架放置在所述上层置物层下方的空间内,所述空间在所述货架的正面具有开口,以使所述下层货架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空间或从所述空间离开;

所述挂接装置设置在所述下层货架和所述上层货架之间,所述挂接装置构造为在所述下层货架被举升后能够与所述上层货架沿水平方向卡合,且在所述下层货架降落后能够与所述上层货架脱离。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货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或万向球。

示例性地,所述货架包括多个挂接装置,所述多个挂接装置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空间的两侧和/或后面。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置物层的边缘设置有限位挡边。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置物层在所述货架上的高度可调节。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货架包括:主框体,所述上层置物层设置在所述主框体上;以及挂接杆,所述挂接杆设置在所述主框体上且位于所述空间的侧面和/或后面,用于安装所述挂接装置。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货架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主框体上且位于所述空间的两侧,所述导向件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处的引导段和位于所述开口内部的限位段,所述导向件的所述引导段之间的距离朝向所述开口的外侧逐渐增大,所述限位段用于限制所述下层货架的位置。

示例性地,所述主框体包括:冂形前框;冂形后框;多个后连接筋,其连接在所述冂形后框的两个立柱之间;以及多个侧面连接筋,其在所述货架的两侧连接在所述冂形前框和所述冂形后框之间。

示例性地,所述导向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冂形前框的下部和冂形后框的下部。

示例性地,所述下层货架包括支腿以及由所述支腿支撑的下层置物层。

示例性地,所述导向件的高度低于所述挂接杆的高度,所述导向件的所述限位段用于限制所述下层货架的所述支腿的位置。

示例性地,所述挂接装置包括:引导对准组件,所述引导对准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引导对准部和第二引导对准部,所述第一引导对准部和所述第二引导对准部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上层货架上,且另一个设置在所述下层货架上,所述第一引导对准部朝向所述第二引导对准部凸出且具有减缩的尺寸,所述第二引导对准部的尺寸至少与所述第一引导对准部的大尺寸端的尺寸相适配。

示例性地,所述挂接装置还包括:挂接卡合组件,所述挂接卡合组件构造为在所述下层货架被举升后能够使所述下层货架和所述上层货架沿水平方向卡合。

示例性地,所述挂接卡合组件包括安装板和卡槽板,其中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卡槽板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上层货架上,所述第一引导对准部和所述第二引导对准部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卡槽板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下层货架上,所述卡槽板上设置有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槽口,所述槽口在所述下层货架被举升后能够使所述安装板卡合在所述槽口内。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引导对准部为锥形部或楔形部。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引导对准部为与所述第一引导对准部的大尺寸端相适配的通孔或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可分离的货架,在移动机器人的举升下,通过挂接装置使得上层货架和下层货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卡合,以使货架及其上的货物作为整体进行水平移动。当移动到位后,移动机器人将下层货架降落到地面,此时上层货架和下层货架脱离,可以进行独立牵引移动。这样,可以实现对上、下层货架空载或负载货物的单独或一体储运。因此该货架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货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货架的局部图;

图3为图1中的货架的局部图,其主要示出了挂接装置;

图4为图1中的货架的局部图,其主要示出了引导对准组件;以及

图5为图1中的货架由移动机器人牵引移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货架。该货架可以由移动机器人(特别是AGV车)牵引来搬运货物,并且可以作为存储货物的货架。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货架1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货架10进行详细描述。货架10包括上层货架100、下层货架200和挂接装置300。

上层货架100具有上层置物层110。上层置物层110上用于放置货物。示例性地,上层置物层110的边缘设置有限位挡边130。限位挡边130可以防止货物在搬运过程中移位、甚至掉落。下层货架200放置在上层置物层110下方的空间120内。可以理解的是,该空间120还能够容纳得下下层货架200上货物。空间120的大小可以根据预计放置在下层货架200上的货物的大小来设计。可选地,上层置物层110在货架10上的高度可调节,以使空间120的大小可以根据放置在其内的货物进行调节。空间120在货架100的正面具有开口,以使下层货架200通过该开口进入空间120或从空间120离开。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清楚,本文将空间120的开口所在的面定义为正面;将与该正面相对的面定义为后面;将连接在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左右两侧的面定义为侧面或两侧。

上层货架100可以设置有1个或多个上层置物层110,下层货架200放置在上层货架110的最下面一层上层置物层110下方的空间120内。

挂接装置300设置在下层货架200和上层货架100之间。挂接装置300构造为在下层货架200被举升后能够沿水平方向与上层货架100卡合。也就是说,当下层货架200被举升后与上层货架100卡合时,沿水平方向牵引下层货架200和上层货架100中的任一个时,下层货架200和上层货架100可以作为整体一起移动。此外,挂接装置300还构造为在下层货架200降落后能够与上层货架100脱离,可以独立地移动其中任一个货架。具体地,移动机器人400将下层货架200举起后,如图5所示,下层货架200可以通过挂接装置300与上层货架100在水平方向上挂接在一起。当移动机器人移动时,可以牵引下层货架200和上层货架100以及它们上的货物一起移动。当移动到位后,移动机器人将下层货架200降落到地面,此时上层货架100和下层货架200脱离,可以进行独立牵引移动。该货架可实现移动机器人对上、下两层货物的分别存储与分拣,因此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并且提高了货仓的货物容积率和货架货物的存储率。

由于高货架的储货高度可以达到3-5米,因此示例性地,上层货架100的底部可以设置有万向轮或万向球。下层货架200由移动机器人举起、通过挂接装置300与上层货架100卡合后,上层货架100可以依靠万向轮或万向球,借助移动机器人传递至上层货架100的牵引力,由移动机器人带动上、下层货架100和200一起移动。与由移动机器人将货架整体背负托起的方式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方式对移动机器人的要求较低,搬运难度较低。此外,需要对上层货架100进行配货、储货和拣货时,可以将上层货架100单独移动至固定位置(现代的仓库通常设置有两层或更多层楼梯),因此不需要另外配备升降或堆高设备来实现高货架的配货、储货和拣货。

为了使下层货架200和上层货架100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卡合受力均匀,示例性地,货架10可以包括多个挂接装置300。多个挂接装置300均匀地设置在空间120的两侧和/或后面。

示例性地,上层货架100可以包括主框体140和挂接杆150,如图1所示。上层置物层110和挂接杆150均设置在主框体140上。挂接杆150位于空间120的侧面和/或后面,用于安装挂接装置300。在图示实施例中,挂接杆150位于空间120的两侧。可选地,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空间120的后面可以设置挂接杆150。

示例性地,上层货架100还可以包括导向件160。导向件160相对地设置在主框体140上,且位于空间120的两侧。导向件160包括位于空间120的开口处的引导段162和位于该开口的内部的限位段164,如图2所示,导向件160的引导段162之间的距离朝向开口的外侧逐渐增大,以形成喇叭口状。在下层货架200进入空间120内时,可以起到引导作用。相对的导向件160的限位段164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是恒定的,并且与下层货架200的在相同高度处的宽度相适配。限位段164用于限制下层货架200的位置。限位段164可以将下层货架200限制在空间120内,这样对挂接装置300的挂接能够起到辅助作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框体140包括冂形前框142、冂形后框144、多个后连接筋146和多个侧面连接筋148,如图1所示。冂形前框142和冂形后框144均包括顶部的横梁以及连接在横梁两端的两个立柱,以形成冂形结构。多个后连接筋146连接在冂形后框144的两个立柱之间,以起到加强作用。多个后连接筋146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多个侧面连接筋148在货架10的两侧连接在冂形前框142和冂形后框144之间。侧面连接筋148将冂形前框142和冂形后框144连接起来,形成一体结构。侧面连接筋148可以如图示般倾斜设置,也可以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导向件160可以为大体上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冂形前框142和冂形后框144的下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下层货架200可以包括支腿220以及由支腿220支撑的下层置物层240。下层置物层240的边缘也可以设置有限位挡边260,如图1-2所示。下层货架200可以设置有1个或多个下层置物层240。

进一步地,导向件160的高度低于挂接杆150的高度,导向件160的限位段164用于限制下层货架200的支腿220的位置。

示例性地,挂接装置300可以包括引导对准组件。引导对准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引导对准部312和第二引导对准部314。第一引导对准部312和第二引导对准部314中的一个设置在上层货架100上,且另一个设置在下层货架200上。第一引导对准部312朝向第二引导对准部314凸出且具有减缩的尺寸。由此,在一定定位误差范围内也能实现挂接准确可靠。示例性地,第一引导对准部312可以为锥形部或楔形部。第二引导对准部314的尺寸至少与第一引导对准部312的大尺寸端的尺寸相适配。示例性地,第二引导对准部314为与第一引导对准部312的大尺寸端相适配的通孔或凹陷部。通孔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第一引导对准部312的大尺寸端相适配。凹陷部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与第一引导对准部312相适配。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引导对准部314设置在上层货架100上,例如设置在上层货架100的安装板322上。第一引导对准部312设置在下层货架200上,例如设置在下层货架200的L形板324上。在图4中为了示出下面的第一引导对准部312,已将安装板322虚化,即将安装板322做透视处理。在图4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与上层货架100的挂接杆150碰撞,第一引导对准部312可以为不完整的圆锥,例如半个圆锥。第二引导对准部314可以为与第一引导对准部312适配的半圆锥或全圆锥形的凹槽。当然,第二引导对准部314和第一引导对准部312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在对应的货架上。

进一步,虽然通过引导件的限位段164和引导对准组件,可以对上层货架100和下层货架200在水平方向上起到一定的卡合作用,但是为了确保挂接稳定、可靠,可选地,挂接装置300还包括挂接卡合组件320,如图2所示。挂接卡合组件320构造为在下层货架200被举升后能够使下层货架200和上层货架100沿水平方向卡合。

示例性地,如图2-3所示,挂接卡合组件320可以包括安装板322和卡槽板326。安装板322和卡槽板326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在上层货架100上,第一引导对准部312和第二引导对准部314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在安装板322上。此时,安装板322即起到卡合作用,又能够作为引导对准组件的支承部件。安装板322和卡槽板326中的另一个设置在下层货架200上。在图示实施例中,卡槽板326设置在下层货架200上,在此情况下,卡槽板326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槽口。当卡槽板326设置在上层货架100上时,卡槽板326上设置有开口向下的槽口。无论何种情况,槽口在下层货架200被举升后能够使安装板322卡合在该槽口内。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挂接卡合组件320可以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销轴和销孔,通过销轴和销孔的配合来实现水平方向上的卡合。挂接卡合组件320可以具有各种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本文不再对其进行一一列举。

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至少两个,在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实用新型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装置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至少两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装置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