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4646发布日期:2019-09-29 15:0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区别于原有通过热油油炸的方式,空气炸锅使用空气作为热量传递载体,有效降低食材的含油量,为人们提供健康的饮食。现有的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方设有导风罩和热风组件,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上壳体内设有驱动风扇的电机,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导风罩上方,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顶部设有敞口,腔体内设有炸锅组件,在使用时,上壳体盖合在敞口上形成烹饪腔,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流向炸锅组件以烹饪食物。由于现有的空气炸锅对烹饪腔进行非密封设计,围合形成烹饪腔的各部件间存在缝隙,热风会通过缝隙向外泄露,既增加了热风损耗,减慢了食材烹饪速度,影响烹饪效果,还会因热风泄露导致空气炸锅内的电器元件长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缩短了使用寿命,又会因热风外泄导致空气炸锅表面及缝隙外端口区域的温度上升,存在烫伤使用者的安全隐患,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空气炸锅,通过在密封的烹饪腔上设置微压排气结构,既防止热风通过部件间缝隙向外泄漏并造成热量损耗或烫伤使用者的情况,还有效确保食材烹饪品质,保证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方设有导风罩、导风罩支架和热风组件,所述导风罩支架围绕导风罩设置并与上壳体内壁连接,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和发热管,上壳体内设有驱动风扇旋转的电机,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导风罩上方,所述下壳体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顶部设有敞口,腔体内设有炸锅组件,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流向炸锅组件以烹饪食物,所述上壳体盖合在敞口上并与下壳体围合形成密封的烹饪腔,所述空气炸锅设有微压排气结构,所述微压排气结构包括设于导风罩支架上的排气孔、可形变的排气塞以及设于上壳体侧壁上的出风口,排气孔与出风口间通过排气通道通连,排气通道位于上壳体内部后侧,排气塞密封盖合所述排气孔的上端口,并在烹饪腔内气体的压力大于3Kpa时打开排气孔。将烹饪腔改进为密封结构,并在烹饪腔的壁面上开设微压排气结构,在烹饪腔内形成微压环境,有效防止热量向外泄漏,缩短食材加热时间,提高烹饪效率,既确保使用者不会因接触热风而出现烫伤的情况,还确保电器元件不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在增设微压排气结构后,确保烹饪腔内维持预设压力值,既能提高烹饪品质,还能防止烹饪腔因压力过大而出现爆裂等安全隐患。微压排气结构可以在烹饪腔内压力超过预设值时切换至排气状态,确保烹饪腔安全,并在烹饪腔内压力回落至预设值以下时恢复至密封状态,确保烹饪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罩支架为环形透明视窗,所述排气孔开设在所述透明视窗的后部,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上壳体的后侧壁上。使用者能通过导风罩支架直接观察烹饪腔内食材的情况,进而为烹饪操作提供依据。由于上壳体上设有为方便使用者直视导风罩支架的线性通道,将排气孔开设在导风罩支架的后部,线性通道形成排气通道,既方便热风向外排出,还通过在上壳体后部排放热风来避免使用者烫伤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支架的后部开设竖向贯通的散热孔,所述排气通道穿越所述散热孔。从排气孔散出的热风可以通过散热孔向外流动,有效提高散热效率,防止上壳体内因热量积聚而影响电器元件正常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孔的侧部开设安装孔,所述排气塞底面中部向下延伸形成连接杆,连接杆自上而下插置固接在安装孔内,以使排气塞密封盖合排气孔。连接杆插置固接在安装孔中,确保排气塞与排气孔上端口密封贴合,排气塞利用自身结构强度封堵排气孔的上端口,既方便在密封的烹饪腔内形成微压环境,还确保排气塞上方具有形变开启排气孔的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底端设有限位环,所述连接杆自上而下穿越安装孔,以使限位环顶面抵触在安装孔下端口的周缘上。限位环通过与安装口下端口搭接来起到限制连接杆脱离安装孔的作用,进而确保排气塞与排气孔密封贴合。

作为优选,导风罩上设有通孔,所述电机的转轴与通孔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接在通孔下端口上的环形油封、夹设在转轴与通孔间的轴套以及套置在转轴上的密封垫,轴套穿越通孔并密封插置在所述油封内,转轴向下依次穿越轴套和密封垫,以使密封垫的顶面密封贴合在轴套的底面上。 油封起到密封轴套和通孔间缝隙的作用,密封垫起到密封轴套和转轴间缝隙的作用,既确保转轴自由转动,还确保热风不会从转轴与通孔间向外泄露。

作为优选,所述油封通过固定件固接在通孔的下端口处。油封可拆卸地安装在通孔下端口处,方便更换维护,油封与通孔的下端口周缘密封贴合,油封的内侧壁与轴套密封连接,提升轴套和通孔间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罩包括顶板以及环绕顶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底缘向外弯折形成供导风罩支架内缘搭接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导风罩支架内缘间夹设截面呈L形的内置密封圈。内置密封圈用于封堵翻边与导风罩支架内缘间的缝隙,防止热风从侧板与导风罩支架间向外泄露。导风罩支架内缘、内置密封圈以及翻边均呈环形,且尺寸匹配,方便依次叠置并贴合密封。内置密封圈截面呈L形,可与侧板以及翻边匹配贴合,还可与导风罩支架内缘底面以及内侧壁匹配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的底面周缘设有环形内衬,所述内衬包括横部,所述横部下方设有固定块,所述导风罩支架的外缘上套置有截面呈C形的外置密封圈,所述横部和固定块配合夹持所述外置密封圈,以使导风罩支架与内衬密封连接。外置密封圈用于封堵内衬与导风罩支架外缘间的缝隙,防止热风从内衬与导风罩支架间向外泄露。外置密封圈呈C形,可包裹可视玻璃的外缘部,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提高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包括竖部,所述固定块外侧壁与竖部内侧壁间夹持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底部下凸于所述竖部的底面,上壳体盖合到位后,所述密封环的底面与所述敞口周缘密封贴合。固定块与竖部夹持固定密封环,使得密封环的底部可密封搭接在敞口的周缘上,在上壳体盖合到位后,防止热风从上壳体和下壳体间的缝隙向外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可视玻璃与导风罩间、内衬与可视玻璃间以及上壳体与下壳体间增设密封结构,使得烹饪腔变为有效防止热风向外泄露的密封结构,缩短食材加热时间,提高烹饪效率,在烹饪腔的壁面上开设微压排气结构,既确保使用者不会因接触热风而出现烫伤的情况,还确保电器元件不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工作,延长使用寿命,此外,确保烹饪腔内维持预设压力值,既能提高烹饪品质,还能防止烹饪腔因压力过大而出现爆裂等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二所述微压排气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 为实施例二所述轴套装配结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二所述轴套装配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 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实施例二所述内置密封圈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7 为实施例二所述外置密封圈、密封环的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11、导风罩,111、油封,112、固定件,113、翻边,12、风扇,13、发热管,14、电机,141、转轴,142、轴套,15、透明视窗,151、安装孔,16、电机支架,161、散热孔,17、内衬,18、固定块,19、出风口,2、下壳体,3、炸锅组件,4、微压排气结构,41、排气孔,42、排气塞,421、连接杆,422、限位环,5、内置密封圈,6、外置密封圈,7、密封环,8、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如图1所示的空气炸锅,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所述上壳体1下方设有导风罩11、导风罩支架和热风组件,导风罩支架围绕导风罩11设置并与上壳体1内壁连接,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12和发热管13,上壳体1内设有驱动风扇12旋转的电机14,电机14通过电机支架16安装在导风罩11上方,所述下壳体2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顶部设有敞口,腔体内设有炸锅组件3,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流向炸锅组件3以烹饪食物,所述上壳体1盖合在敞口上并与下壳体2围合形成密封的烹饪腔,所述空炸炸锅设有微压排气结构4,所述微压排气结构4包括设于导风罩支架上的排气孔41、可形变的排气塞42以及设于上壳体侧壁上的出风口19,排气孔41与出风口19间通过排气通道通连,排气通道位于上壳体1内部后侧,排气塞42密封盖合所述排气孔41的上端口,并在烹饪腔内气体的压力大于3Kpa时打开排气孔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罩11具有朝下设置的开口,导风罩11的开口处设有防护板,所述热风组件安装在所述导风罩11和防护板围合形成的安装腔内,导风罩11既起到隔绝热量向上传递的作用,还起到引导气流流动的作用。防护板起到隔离外界空间和热风组件的作用,既确保使用者不会因触碰热风组件而发生烫伤的情况,还确保热风组件不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损坏。所述热风组件包括风扇12以及设置在风扇12下方的发热管13,由风扇12带动的空气吹向发热管13并形成热风,热风在导风罩11的作用下流向烹饪腔以烹饪炸锅组件3内的食物。在使用时,首先将装有食材的炸锅组件3放入腔体内,之后,将上壳体1盖合在下壳体2上,使得烹饪腔与外界空间密封隔绝;最后,热风组件产生热流并对食材进行加热烹饪。

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2内设有供炸锅组件3放置的腔体,上壳体1盖合到位后,腔体和安装腔互为通连并形成密封的烹饪腔,通过封堵烹饪腔壁面上的缝隙来防止热风外泄,缩短食材加热时间,提高烹饪效率,有效防止空气炸锅表面或电器元件因与热风接触而出现温度升高的情况,既确保使用者不会因触碰空气炸锅或外泄的热风而出现烫伤的情况,还有效防止电器元件因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运行而发生故障,延长电器元件使用寿命,此外,密闭的烹饪腔能起到储存压力的作用,使得食材在高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状态下被烹饪,有效提升烹饪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内设有微压排气结构4,微压排气结构4起到控制烹饪腔内压力的作用。所述微压排气结构4包括设于导风罩支架上的排气孔41、可形变的排气塞42以及设于上壳体侧壁上的出风口19,排气孔41与出风口19间通过排气通道通连,排气塞42密封盖合所述排气孔41的上端口。在使用时,排气塞42在未收到外力作用时密封贴合在排气孔41的上端口上,当排气塞42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与排气孔41的上端口脱离,使得烹饪腔与外界空间通连。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腔内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排气塞42会在气流作用下与排气孔41上端口脱离。所述预设值为3Kpa,既确保食材具有较好的口感,还防止烹饪腔因压力过大而出现安全隐患。当烹饪腔内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排气塞42受到热风推力并发生形变,使得排气塞42脱离排气孔41上端口,烹饪腔内压力因气体外排而降低,当烹饪腔内压力回落并小于预设压力值时,排气塞42因自身弹性而恢复形变,使得排气塞42再次与排气孔41上端口密封贴合,确保烹饪腔内压力始终维持在预设压力值。

可以理解地,所述预设值还可以为2Kpa、2.5 Kpa、3.5 Kpa、4 Kpa等,只要同时满足提升食材烹饪口感以及确保烹饪腔安全的要求即可。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空气炸锅结构。

如图2所示,导风罩支架为透明视窗15,所述排气孔41开设在所述透明视窗15的后部,所述出风口19开设在所述上壳体1的后侧壁上。所述电机支架16的后部开设竖向贯通的散热孔161,所述排气通道穿越所述散热孔161。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视窗15呈环状,为玻璃视窗,且设置在内衬17与导风罩11之间,在透明视窗15后部开设排气孔41,有效避开位于空气炸锅前方进行操作的使用者,防止出现烫伤的情况。排气通道穿越电机支架16上的散热孔161,使得从烹饪腔内流出的热风能通过散热孔161外泄至外界空间,提升热风的外排效率,防止上壳体1内因积聚过多热量和湿气而影响电器元件正常运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41的侧部开设安装孔151,所述排气塞42底面中部向下延伸形成连接杆421,连接杆421自上而下插置固接在安装孔151内,以使排气塞42密封盖合排气孔41。所述安装孔151开设在透明视窗15上,且与排气孔41毗邻设置,排气塞42通过连接杆421插置固接在安装孔151内,安装孔151和排气孔41均由透明视窗15一体式制成,安装孔151和排气孔41的相对位置不可变,使得排气孔41始终在排气塞42的覆盖范围内,确保微压排气结构4正常使用。所述连接杆421底端设有限位环422,所述连接杆421自上而下穿越安装孔151,以使限位环422顶面抵触在安装孔151下端口的周缘上。连接杆421在向下穿越安装孔151时,限位环422通过自身形变来缩小体积并在穿越安装孔151后恢复形变,完成安装后,限位环422的顶面搭接在安装孔151下端口周缘上,排气塞42牢固固接在安装孔151上端口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由多个部件拼合形成,包括导风罩11、透明视窗15、内衬17以及下壳体2等,通过改善相邻部件间的密封性能来形成密封的烹饪腔。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罩11上设有通孔,所述电机14的转轴141与通孔间设有密封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接在通孔下端口上的环形油封111、夹设在转轴141与通孔间的轴套142以及套置在转轴141上的密封垫8,轴套142穿越通孔并密封插置在所述油封111内,转轴141向下依次穿越轴套142和密封垫8,以使密封垫8的顶面密封贴合在轴套142的底面上。所述油封111通过固定件112固接在通孔的下端口处。在装配时,风扇12、轴套142以及密封垫8依次套置在电机14转轴141上并通过螺母定位,密封垫8密封封堵轴套142与转轴141间缝隙,所述油封111通过固定件112固接在通孔的下端口处,将电机14安装在电机支架16上,使得轴套142穿越通孔并以以过盈配合方式插接在油封111中,油封111密封封堵轴套142与通孔间缝隙,通过油封111、轴套142以及密封垫8间配合作用实现转轴141与通孔间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油封111与轴套142间的过瘾量为A(如图4所示),A=0.3mm,既确保两者间密封效果,还保证轴套142能顺利穿越油封111。所述密封垫8的厚度为D,D=1.5mm,既确保密封垫8具有固定压缩量,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还通过限制厚度来节省原料。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风罩11包括顶板以及环绕顶板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底缘向外弯折形成供透明视窗15内缘搭接的翻边113,所述翻边113与所述透明视窗15内缘间夹设截面呈L形的内置密封圈5。在安装时,内置密封圈5被夹持在透明视窗15内缘和翻边113之间,所述内置密封圈5的竖置区域被密封夹持在侧板和透明视窗15内侧壁间,横置区域被密封夹持在翻边113和透明视窗15底面内缘间,所述内置密封圈5横置区域的宽度为I(如图6所示),I=7mm,既确保横置区域与透明视窗15或翻边113间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升密封效果,还通过限制宽度来方便内置密封圈5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的底面周缘设有环形内衬17,所述内衬17包括横部,所述横部下方设有固定块18,所述透明视窗15的外缘上套置有截面呈C形的外置密封圈6,所述横部和固定块18配合夹持所述外置密封圈6,以使透明视窗15与内衬17密封连接。C形的外置密封圈6包括上横部、中竖部以及下横部,在安装时,透明视窗15的外缘插置在所述外置密封圈6的侧部凹槽内,内衬17与固定块18配合实现竖向夹持外置密封圈6,在完成安装后,上横部被夹持在内衬17与外置密封圈6外缘顶面间,下横部被夹持在外置密封圈6外缘底面与固定块18间,中竖部与外置密封圈6的外侧壁贴合,确保上横部和下横部精确定位。所述外置密封圈6的上横部厚度和下横部厚度均为H(如图7所示),H=1.5mm,既确保其具有固定压缩量,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还通过限制厚度来节省原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17包括竖部,所述固定块18外侧壁与竖部内侧壁间夹持有密封环7,所述密封环7的底部下凸于所述竖部的底面,上壳体1盖合到位后,所述密封环7的底面与所述敞口周缘密封贴合。内衬17和固定块18配合安装并横向夹持密封环7,对密封环7起到竖向定位作用,确保密封环7的底部始终下凸于竖部的底面,进而保证密封环7的底部能密封搭接在敞口的周缘上。所述外置密封圈6的上横部厚度和下横部厚度均为G,G=1.5mm,既确保其具有固定压缩量,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还通过限制厚度来节省原料。

可以理解地,参数A还可以为0.1mm、0.2mm、0.5mm、0.7mm、1mm等,只要符合 0.1mm≤A≤1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D还可以为0.4mm、1mm、1.4mm、1.6mm、2mm、3mm等,只要符合 0.4mm≤D≤3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I还可以为3mm、5mm、6mm、8mm、9mm、10mm等,只要符合3mm≤I≤10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H还可以为0.5mm、1mm、1.4mm、1.6mm、2mm、4mm等,只要符合0.5mm≤H≤4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G还可以为0.5mm、1mm、1.4mm、1.6mm、2mm、4mm等,只要符合0.5mm≤G≤4mm的要求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