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厨师机的智能操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6072发布日期:2019-07-24 09:21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厨师机的智能操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料理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多功能厨师机的智能操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物料理机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其操作模式局限了用户的体验,以及,其整个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也关系到食物料理过程的精准控制,直接影响到食物料理效果;因此,现有的食物料理机存在用户使用体验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及难以实现对食物料理过程的精准可靠控制等不足。

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厨师机的智能操控系统,其智能化程度高,用户使用体验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厨师机的智能操控系统,包括具有搅拌和加热功能的烹饪锅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多功能厨师机上的触发式微电脑;所述烹饪锅包括有锅体和对锅体加热的加热单元;还包括有电路板、显示屏、搅拌电机,所述电路板、显示屏、搅拌电机、加热单元分别连接于前述触发式微电脑;还包括有用于检测烹饪锅内的实时温度的NTC感温器,NTC感温器连接于触发式微电脑;还包括有用于感测多功能厨师机的重量变化的称重模块,称重模块连接于触发式微电脑。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功能厨师机具有机身,烹饪锅设置于机身上,触发式微电脑安装于机身上;所述机身包括有壳体和装设于壳体内的固定板、支撑架;前述电路板、称重模块分别位于壳体内;称重模块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板上,称重模块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上,固定板连接于壳体的底壁上方;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让位孔;支撑架的底端穿过相应让位孔向壳体底部伸出,或者,支撑架的底端连接有脚垫,脚垫对应相应让位孔凸露于壳体底部下方;壳体、固定板均与支撑架保持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间隙;所述壳体底壁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锅体具有底壁和连接于底壁上的周侧壁,其底壁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加热单元为膜发热板,膜发热板的上表面对应周缘处凹设有用于与锅体焊接的环形台阶面,环形台阶面与膜发热板的上表面之间衔接有环形连接侧面;所述锅体的底壁焊接固定于膜发热板的环形台阶面上,底壁的上表面与膜发热板的上表面保持齐平,安装口的内环面与环形连接侧面相拼合适配,膜发热板封住安装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电机为单向转动式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电机为可正反向转动的双向转动式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电机驱动连接有搅拌刀具,所述搅拌刀具包括有刀具和用于安装刀具的传动轴,传动轴连接于搅拌电机;

其中,所述刀具包括有刀片和刀片固定架;所述刀片固定架具有贯通两端的导向孔,导向孔内一端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凸设于导向孔的内侧;

所述传动轴具有伸入段、凸设于伸入段一端外侧的耳位、连接于伸入段另一端的联动段、凹设于联动段外侧表面的导向槽,以及,衔接于导向槽与伸入段之间的滑落弧线;所述耳位对应导向槽设置;

所述刀具的导向孔沿传动轴装入,当导向块碰到滑落弧线时,导向块沿滑落弧线旋转落入到导向槽中,耳位随之相对刀具产生旋转位移,耳位受到刀片固定架上对应导向槽一端的外表面的止挡;

于导向槽内侧壁往周向凹设有防脱定位槽,所述防脱定位槽分别凹设于导向槽的两对侧的内侧壁,防脱定位槽的内侧面作为传动轴对导向块的驱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智能化程度高,用户使用体验好;其多功能厨师机的整个系统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加热、感温、称重等控制十分精准,有利于确保食物料理过程的可靠控制,提高了食物料理效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显示控制面板的第一种情形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控制面板的第二种情形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控制面板的第三种情形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分解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局部分解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图6中A-A处的截面示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固定板、支撑架、称重模块及脚垫的结构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支撑架的结构示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局部分解示图(密封圈式设计);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图(密封圈式设计);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图(焊接式设计);

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示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易安装防脱落的搅拌刀具的分解结构示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易安装防脱落的搅拌刀具的另一分解结构示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刀具装入传动轴时的第一状态(导向块在滑落弧线上方);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刀具装入传动轴时的第二状态(导向块滑入导向槽内);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刀具装入传动轴时的第三状态(耳位伸入限位孔内);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刀具装入传动轴时的第四状态(此时,耳位完全穿过限位孔,耳位相对刀具产生旋转位移,耳位受到刀片固定架上对应导向槽上端的外表面的止挡,刀具在工作状态时一直保持此状态)。

附图标识说明:

1101、加料图示 1102、称重图示

1103、无线连接图标 1104、刀具图示

1105、程序图示 1106、反转图示

1107、闭合/断开图示 1108、时间值图示

1109、温度值图示 1110、速度值及程序代码图示

1111、实时温度值 1112、程序系列号

1113、警告图示 1114、控制面板

1115、烹饪锅 1116、机身

100、刀具

101、刀片 102、刀片固定架

103、抓手位 104、轴体

105、轴套 106、导向块

107、导向孔 108、限位孔

109、耳位 110、滑落弧线

111、导向槽 112、防脱定位槽

113、驱动面

301、称重模块 302、固定板

303、支撑架 304、减震垫

305、上壳体 306、下壳体

307、称重突台 308、防过重突台

309、食物容器 310、脚垫

311、电机

C、第一间隙 D、第二间隙

501、锅体 502、膜发热板

503、底壁 504、周侧壁

505、安装口 506、环形台阶面

507、环形连接侧面 508、刀具安装孔

509、保护罩 510、外环部

511、内环部 512、第一密封圈

513、第二密封圈 514、保护罩

515、外环部 516、内环部

517、第一环形翻边 518、第二环形翻边

519、连接柱 520、感温结构

601、刀具 602、开关联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9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多功能厨师机的智能操控方法,所述多功能厨师机包括具有搅拌和加热功能的烹饪锅1115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多功能厨师机上的触发式微电脑,所述方法包括:

当用户制作食物对应多功能厨师机的食谱时,操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根据制作食物所对应的食谱,启动触屏并触发机器中的微电脑,然后根据食谱中所载名的程序,在微电脑中选择相应的程序,例如P01、P02......;

步骤2:依照所对应的食谱的指导进行食物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微电脑会自动设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并且每个阶段会自动设定所需要时间、温度及转速,在一个程序阶段或制作步骤结束,程序会自动提示下一阶段所需要更换的刀具,并自动提醒是否需要增加食材,每个阶段结束均会有语音或提示音进行提示;在启用该对应菜谱中的程序时,中途可以根据需要对机器默认的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改变其中的一项、两项或多项。

当用户不根据食谱进行食物制作,触发式微电脑的控制面板以及显示屏则会提供一个基本界面给到用户,进行设定时间、温度、转速,并在用户的设定过程中会自动提醒所能适应的刀具供用户选择。

实际操控时,并不局限于直接在多功能厨师机上操作的模式,也可以通过多功能厨师机上设置有无线接收器,实现触发式微电脑与无线网络的通信;通过触发式微电脑在网络上与所配套的App联系,在App下载更多的食谱及操作程序,并按App上的操作程序对多功能厨师机进行操作和控制,完成食物制作,并且也可以将相应的程序下载到微电脑中,使得微电脑中的程序得到更新。前述APP可以指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中的App,这样可以远程控制,也可以连接到智能家居控制装置上,对多功能厨师机的控制变得十分方便。

所述多功能厨师机具有电路板,多功能厨师机的机身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电路板分别连接于前述触发式微电脑;显示屏上将会根据程序的要求,显示不同的提示符号以用于分别代表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之数值。在多功能厨师机内设置有检测烹饪锅内的实时温度的NTC感温器,NTC感温器连接于触发式微电脑,实时温度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当触发式微电脑检测到烹饪锅内的温度超过60度时,显示屏上会显示警告符号或者提示音,警示用户的操作。当设定的转速超过一定值时,显示屏上会显示警告符号或者提示音,警示用户的操作。启用在特定条件下,机器会不给予工作,以防止产生意外。在多功能厨师机内设置有用于感测多功能厨师机的重量变化的称重模块,称重模块连接于触发式微电脑。

一种多功能厨师机的智能操控系统,包括具有搅拌和加热功能的烹饪锅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多功能厨师机上的触发式微电脑;所述烹饪锅包括有锅体和对锅体加热的加热单元;还包括有电路板、显示屏、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为单向转动式电机或者可正反向转动的双向转动式电机;优选可正反向转动的双向转动式电机;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刀具在双向转动式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刀具可以正向或反向转动,考虑到刀具在转动时的稳定性以及拆装、清洗的方便性,发明人也针对刀具的安装提出了创新方案,详见后述关于刀具安装的文字描述部分。所述电路板、显示屏、搅拌电机、加热单元分别连接于前述触发式微电脑;还包括有用于检测烹饪锅内的实时温度的NTC感温器,NTC感温器连接于触发式微电脑;还包括有用于感测多功能厨师机的重量变化的称重模块,称重模块连接于触发式微电脑。

本实施例中,对多功能厨师机的称重结构设计十分巧妙,具体而言:

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多功能厨师机具有机身1116,烹饪锅1115设置于机身1116上,触发式微电脑安装于机身1116上,触发式微电脑连接有触控式控制面板1114;所述机身包括有壳体和装设于壳体内的固定板、支撑架;前述电路板、称重模块分别位于壳体内;称重模块301的一端连接于固定板302上,称重模块301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303上,固定板302连接于壳体的底壁上方;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让位孔;支撑架303的底端穿过相应让位孔向壳体底部伸出,或者,支撑架303的底端连接有脚垫310,脚垫310对应相应让位孔凸露于壳体底部下方;壳体、固定板302均与支撑架303保持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间隙C;以及,所述芯片分别连接于电路板、称重模块301。

所述壳体底壁与固定板302之间设置有减震垫304。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有上下组装的上壳体305、下壳体306,前述减震垫304设置于下壳体306与固定板302之间,前述固定板302连接于下壳体306。所述固定板302上装设有电机311,前述减震垫304的设置,有利于减少固定板302上电机311的震动对主机其它部件的影响,例如:可以减少称重模块301因震动带来的影响。

所述称重模块301为上下变形式称重模块301,称重模块301产生相应变形量反馈至芯片。在实际使用时,食物容器内盛放食物,食物的重量经上壳体305传到下壳体306,再到固定板302,最后称重模块301产生相应的变形,经过芯片处理,反应到预设的电路板中,从而表现出来相应的重量。

所述支撑架303上设置有防过重突台308,所述防过重突台308位于固定板302的下方,防过重突台308与固定板302之间保持有竖直方向上的第二间隙D,第二间隙D为称重模块301的最大变形量。所述支撑架303包括有支撑柱和连接于支撑柱外侧的称重突台307,前述称重模块301的另一端连接于称重突台307上;前述防过重突台308连接于支撑柱的内侧;以及,固定板302位于支撑架303的内侧区域。

本实施例中,对多功能厨师机的加热、感温结构设计十分巧妙,具体而言:

如图10至13图所示,所述锅体501具有底壁503和连接于底壁503上的周侧壁504,其底壁503上开设有安装口505;所述加热单元为膜发热板,所述膜发热板502的上表面对应周缘处凹设有用于与锅体501焊接的环形台阶面506,环形台阶面506与膜发热板502的上表面之间衔接有环形连接侧面507;所述锅体501的底壁503焊接固定于膜发热板502的环形台阶面506上,底壁503的上表面与膜发热板502的上表面保持齐平,安装口505的内环面与环形连接侧面507相拼合适配,膜发热板502封住安装口505。

通常,所述锅体501和膜发热板502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膜发热板502作为锅体501的底壁的一部分与锅体501的环形底壁503焊接固定在一起,以形成整体底壁。所述安装口505的内环面与环形连接侧面507相焊接固定。台阶式拼合焊接固定技术,提高了膜发热板502与锅体501之间的焊接牢固度,不易生锈漏水,提高了制程良率;当然,底壁503的上表面与膜发热板502的上表面保持齐平,制程中对焊接处的表面处理更好操作,后续使用时清洁操作也更加方便。

为了防止用户触及到内部的导电体,本实施例中,增加了保护罩来对膜发热板502进行保护,具体而言:所述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连接有保护罩(如图示509、514),保护罩的上端周缘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环形密封连接位;环形台阶面的向下投影区域位于保护罩的外侧;这样,万一膜发热板502与锅体501之间的焊接部位出现漏水,其渗水被止挡在保护罩的外部,不会进入内部影响电子元件。如图1、图2及图13所示,其显示了除膜发热板502以外的部分电子元件,即:其还显示了膜发热板502上装设的感温结构520大致情形。在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装有NTC感温探头以用于感测锅体内的温度,在组装时,是利用位于膜发热板502下方的压板(例如陶瓷压板)将NTC感温探头压在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以确保感测温度的精准性,同时,利用压片将温控器、保险丝压在膜发热板502下方的表面上,以起到保护作用;压片连接于压板的下侧,压片具有第一压持臂、第二压持臂,其第一压持臂压住保险丝,其第二压持臂压住温控器。前述接电位设计为触点406,压板将电源导线压在导电电阻层403的两个触点406上,接通电源后,使得膜发热板502进行均匀发热。

因此,感温结构520也被保护在保护罩内,感温结构是位于保护罩的内环部与外环部之间。

此处,所述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凸设有连接柱519,所述保护罩内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519伸入相应的连接孔内以达成保护罩和膜发热板502的连接固定。可以在连接柱519内部设置螺孔,连接柱519伸入相应的连接孔内之后,在保护罩的底部利用螺丝连接于螺孔。

本文中,是以带刀具的食物料理机为例作说明,因此,所述膜发热板502上开设有刀具安装孔508;所述保护罩具有外环部和内环部,其外环部的上端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密封连接位,其内环部的上端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密封连接位;所述第二环形密封连接位围绕刀具安装孔的外周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密封连接位围绕第二环形密封连接位的外围设置,所述环形台阶面的向下投影区域位于第二环形密封连接位的外侧。这样,锅体501与膜发热板502的焊接部位、刀具安装孔所在部位均进行了很好地防水处理,不会对内部电子部分造成不良影响。

请参照图10至图11所示,其显示了保护罩509的第一种设计情形;

还包括有第一密封圈512、第二密封圈513;第一密封圈512垫设于外环部510的上端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之间以形成第一环形密封连接位,第二密封圈垫设于内环部511的上端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之间以形成第二环形密封连接位。此处,第一密封圈51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凸凹纹,以提高第一密封圈512的上端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的接触密封性及稳固度;外环部510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凸凹纹,利用第二凸凹纹挤压第一密封圈512的下端,以提高第一密封圈512的下端与外环部510的上端的接触密封性及稳固度。第一密封圈512的内环面一体连接有胶套部,以供前述连接柱219穿过。第二密封圈513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凸凹纹,以提高第二密封圈513的上端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的接触密封性及稳固度;第二密封圈513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凸条,相应地,在内环部511的顶端凹设有环形嵌槽,利用环形凸条卡入环形嵌槽内,提高第二密封圈513与内环部511的顶端之间的接触密封性及稳固度。

请参照图12至图13所示,其显示了保护罩514的第二种设计情形;

所述保护罩514的外环部515的上端周缘、内环部516的上端周缘分别焊接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以形成相应的第一环形密封连接位、第二环形密封连接位。所述外环部515的上端周缘连接有向外翻折的第一环形翻边517,第一环形翻边517焊接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内环部516的上端周缘连接有向内翻折的第二环形翻边518,第二环形翻边518焊接于膜发热板502的下表面;第二环形翻边518位于刀具安装孔508所在位置的外围。

请参照图14至图19所示,其显示了本实施例的易安装防脱落的搅拌刀具的结构;

其主要是通过对传动轴及刀具的安装结构进行改良设计,实现对刀具的简易安装,方便对刀具的更换与清洗,以及,食物倒出时,刀具不会随食物倒出,具有较强实用性;尤其是,在刀具工作时,不会出现松脱现象,不论刀具正向或反向转动,均能确保转动稳定,有效提高了厨师机的运行控制精准性及食物料理质量可控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是将刀具100从上往下安装,传动轴是上下延伸设置的,在安装刀具100时可以利用刀具自身重力,沿滑落弧线110自由落入导向槽111中,滑落弧线110在设计时,有一定的弧度和角度,以确保刀具100能够自由落下;实际设计时,也并不局限于全靠刀具重力作为动力的情形,可以借助手持刀具向下压的作用力,甚至可以将传动轴的方向作改变设计,这样,在安装时部分或全部利用手动组装力量。

具体而言:一种易安装防脱落的搅拌刀具,包括有刀具100和用于安装刀具100的传动轴;其中,所述刀具100包括有刀片101和刀片固定架102;所述刀片固定架102具有贯通上、下端的导向孔107,导向孔107内下端设置有导向块106,导向块106凸设于导向孔107的内侧。此处,所述刀片固定架102镶嵌成型式固定住刀片101,所述刀片101自刀片固定架102的外周侧伸出,当然,也刀片与刀片固定架之间也可以采用其它安装固定方式。此处,在刀片固定架102的上端设置有抓手位103,以便于刀具100的安装及更换。

所述传动轴具有伸入段、凸设于伸入段上端外侧的耳位109、位于伸入段下方的联动段、凹设于联动段外侧表面的导向槽111,以及,衔接于导向槽111与伸入段之间的滑落弧线110;所述耳位109对应位于导向槽11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耳位109设置有两个,两个耳位109分别凸设于伸入段的两对侧位置;以及,所述导向槽111也相应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槽111分别位于联动段外侧表面的两对侧位置;当然,在实际设计时,导向槽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导向槽至少为一个,优选设计数量为两个以上,例如:两个、三个或者更多。

如图4至图7所示,安装刀具100时,所述刀具100的导向孔107沿传动轴向下装入,当导向块106碰到滑落弧线110时,导向块106在重力作用下,沿滑落弧线110自由旋转落入到导向槽111中,耳位109随之相对刀具100产生旋转位移,耳位109受到刀片固定架102上对应导向槽111上端的外表面的止挡。此处,所述刀片固定架102的顶端开设有限位孔108,所述限位孔108贯通导向槽111的上端,所述限位孔108的横向截面小于导向孔107的横向截面;所述限位孔108为非圆形孔。

本实施例中,于导向槽111内侧壁往周向凹设的防脱定位槽112;此处,所述传动轴包括有轴体104和设置于轴体104外周的轴套105,所述耳位109、导向槽111、滑落弧线110形成于轴套105上。前述防脱定位槽112的内侧面作为传动轴对导向块106的驱动面113。优选地,所述防脱定位槽112分别凹设于导向槽111的两对侧的内侧壁,所述防脱定位槽112及导向槽111构成倒T形槽结构。两侧设置的防脱定位槽112,确保电机带动刀具正向或反向旋转的时候都不会脱出。刀具100在工作时,刀具100随传动轴而转动,刀具100的导向块106与传动轴上驱动面113相配,从而驱动刀具100,确保刀具100不会被甩出,同时,传动轴上的耳位109偏离限位孔108受限于刀片固定架102,也起到了防止刀具100被甩出的作用。

在倒出食物时,通常整个容器倒转过来,刀具100上的导向块106沿传动轴上的导向槽111向下移动,直到刀具100上的导向块106碰到传动轴上的耳位109的下表面,耳位109对刀具100的导向块106起到止挡作用,刀具100不会在重力作用下脱离传动轴,这样,食材可以倒出,而刀具100不会脱落。

需要取出刀具100时(例如需要对刀具100作清洗、更换时),先将刀具100向上沿竖向位移,直至刀具100的导向块106碰到传动轴的耳位109的下表面时,再转动刀具100,使刀具100的导向块106偏离传动轴的耳位109,从而,退出传动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操控触发式微电脑,选择相应的程序完成食物的制作,也可以自行设定相应的参数,完成食物的制作;其智能化程度高,用户使用体验好;以及,其多功能厨师机的整个系统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加热、感温、称重等控制十分精准,有利于确保食物料理过程的可靠控制,提高了食物料理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