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通风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5478发布日期:2019-09-13 22:28阅读:9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通风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通风井。



背景技术:

在工程设计中,如防空地下室、地下车库等地下建筑,会根据需要设置通风排气设施,其原因在于:由于地层中散发出的水蒸气及其它有害气体、易爆气体、工作人员呼吸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大量积聚,形成不安全因素,通风井便是通风排气设施中的一种。

现有公告号为CN2072450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采光通风井道,包括井道本体,所述井道本体设置有延伸至地面上的周边梁,所述周边梁围成采光通风井口,所述周边梁上端面设置有若干支撑方柱、安装于相邻支撑方柱之间的防雨百叶以及安装于支撑方柱上的玻璃顶组件,所述支撑方柱上端面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玻璃顶组件包括采光玻璃以及固定于采光玻璃下端且能够插入限位孔中的导向柱,玻璃组件和支撑方柱可拆卸,从而方便定期对玻璃组件和防雨百叶进行清理。

但是,这种地下室采光通风井仅通过防雨百叶窗的间隙实现通风效果,在对通风要求较高的时候,如光照较强温度较高的夏季 ,通风效果无法很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通风井,其具有更好通风效果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通风井,包括井墙,固定在井墙四周的防雨百叶以及设置在井墙上方的盖板,所述井墙相对内侧壁设置有驱动气缸,两个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同轴固定有水平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由驱动气缸驱使沿所述井墙的长度方向运动;

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通过驱动气缸控制盖板的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天气较热或日照时间较长需要通风井加大通风量时,控制驱动气缸促使传动杆运动,从而带动转动组件转动,控制盖板从井墙上抬起一段距离,提高通风效果。当通风一段时间,通风井内温度下降,则反向控制气缸促使传动杆归位,从而带动转动组件转动,盖板再次覆盖在井墙上方,使得空气中的杂质或垃圾不易进入通风井中,通风井通过防雨百叶实现通风。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定位销和转动板,所述定位销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杆上;

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于所述井墙侧壁内,所述转动板的一侧与所述盖板抵接,另一侧开设有供定位销滑动的腰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杆左右移动时,能够带动定位销在腰型孔内滑移,从而带动转动板进行上下翻转,进而带动盖板从井墙上升起,以及通风结束后下降覆盖至井墙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与所述盖板接触处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板转动至将盖板升起时,橡胶垫的设置能够增大转动板与盖板接触处的摩擦力,使盖板升起时更稳固,不易发生滑移。

进一步地,所述井墙内壁设置有两个用于控制两个所述驱动气缸气路通断的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磁阀起到换向作用,电磁阀通电时将驱动气缸推出,电磁阀断电时驱动气缸回到原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井墙内壁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电磁阀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风井内的温度超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设置的温度时,电磁阀通电,推动驱动气缸,促使传动杆运动,从而带动转动组件转动,控制盖板从井墙上抬起一段距离,提高通风效果;当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的温度时,电磁阀断电,驱动气缸归位。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且太阳能电池板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板将盖板接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无需为电连接额外提供电源,清洁环保。

进一步地,所述井墙两侧壁连接处竖直方向设置有灯柱,所述灯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柱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为夜间提供照明,并能够使通风井更美观。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景观槽,所述景观槽内设置有营养土层,所述景观槽周围设置有若干引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景观槽内营养土层的设置可对下落到盖板上的雨水进行收集,引水槽的设置可将落在景观槽周围的雨水引流至景观槽内,做到对雨水的充分利用,为种植在景观槽内的植物提供水分,并增加了通风井的观赏性。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透明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解决地下室大部分光线昏暗的问题,透明的盖板可增大光的照进量,从而使整个地下室的采光更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传动杆与驱动气缸同轴固定控制转动组件转动,从而产生盖板可升降的效果;

2、采用了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从而产生根据温度状态自动控制盖板升降的效果;

3、采用了设置在盖板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起到给电磁阀提供电源,节能环保的效果;

4、采用了景观槽和灯柱,从而起到将通风井融入景观中,增加景致,提高观赏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井墙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墙;11、灯柱;12、防雨百叶;2、盖板;21、太阳能电池板;22、景观槽;221、营养土层;222、引水槽;3、驱动气缸;31、传动杆;4、转动组件;41、定位销;42、转动板;421、腰型孔;422、橡胶垫;5、电磁阀;6、第一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

一种地下室通风井,如图1所示,其包括井墙1和覆盖在井墙1上方并且面积大于井墙1上端开口的盖板2,盖板2由透明材质制成,盖板2上表面的中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1,围绕太阳能电池板21设置有景观槽22,景观槽22可用于种植景观植物,提升地下室通风井的美观程度,景观槽22内设置有营养土层221,营养土层221具有保水保肥的优势;盖板2上位于景观槽22的四角设置有与其连通的引水槽222,引水槽222可将落在盖板2上的雨水引流至景观槽22内;井墙1的两侧壁连接处沿竖直方向均设置有灯柱11,灯柱11与太阳能电池板21相连,可为夜间提供照明,并且使整个地下室通风井具有更好的观赏性;井墙1四周均设置有防雨百叶12,在一般情况下可通过防雨百叶12叶扇之间的缝隙进行通风。

如图2所示,井墙1两相对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电磁阀5和驱动气缸3,电磁阀5与驱动气缸3相连控制其气路的通断,驱动气缸3的活塞杆上同轴固定有传动杆31,传动杆31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在传动杆31上设置有转动组件4,当传动杆31进行左右滑移时,转动组件4可将覆盖在井墙1上方盖板2(参见图1)顶起或使其回落;井墙1侧壁偏上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与电磁阀5之间均为电连接,当通风井内温度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6时,电磁阀5打开,驱动气缸3活塞伸出,当通风井内温度大于第一温度传感器6时,电磁阀5关闭,驱动气缸3气路中断,驱动气缸3活塞缩回。

如图2和3所示,该转动组件4包括定位销41和转动板42,定位销41沿传动杆3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转动板42转动连接于井墙1侧壁上,转动板42的一侧开设有供定位销41滑动的腰型孔421,另一侧设置有橡胶垫422。初始状态时,转动板42的一侧竖直向下,定位销41位于腰型孔421的最上端,转动板42的另一侧倾斜向上,橡胶垫422与井墙1底壁抵接,此时盖板2(参见图1)盖住井墙1的开口。工作原理如下:当通风井内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的温度时,盖板2覆盖在井墙1上方,通风井通过防雨百叶12进行通风;当通风井内温度高于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置的温度时,第一温度传感器6向电磁阀5发出信号,电磁阀5打开,与电磁阀5连接的驱动气缸3气路导通,驱动气缸3的活塞杆伸出,带动传动杆31向左运动,转动板42设置有腰型孔421的一侧从竖直方向发生转动,使定位销41从腰型孔421最上端滑移至末端,转动板42与盖板2抵接的一侧由倾斜状态转动至竖直,将盖板2抬起,使通风效果加强。

通风一段时间后,通风井内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7设置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7向电磁阀5发出信号,电磁阀5关闭,与电磁阀5连接的驱动气缸3气路断开,驱动气缸3的活塞杆缩回,带动传动杆31向后运动,转动板42设置有腰型孔421的一侧转动至竖直状态,使定位销41从腰型孔421末端滑移至最上端,转动板42与盖板2抵接的一侧转动至倾斜装置,盖板2下降,覆盖至井墙1上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