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8996发布日期:2019-07-31 20:09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外出工作或旅游机会越来越多,许多充气产品,如充气玩具、游泳圈、充气枕头、充气床垫等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不使用时都会将产品中的气放空,以减小体积从而方便携带、收纳。而在需要使用时,就需要对产品的气囊进行充气,最原始的充气方式是通过人嘴对着产品上的进气嘴来吹气,但是这样费时费力,同时也不卫生,因此现有的充气产品上,例如公布号为CN104279137B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按压式的充气装置,由此可通过手动按压来给气囊来进行充气。

但现有的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遇到体积稍大的气囊时,需要通过充放气装置充入较多的空气,因而充气效率相对较低,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充气效率较低,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用于充气产品中,包括囊体和压合于所述囊体上的充放气装置,所述充放气装置内设有开关组件,以使囊体与外界连通或隔离,所述囊体内设置有具备自回弹性的填充物。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海绵、记忆棉、乳胶或高分子中空管。

优选地,所述填充物回弹后的体积介于所述囊体充气后体积的1/3至2/3之间。

优选地,所述囊体由聚氯乙烯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充放气装置设有按压部,所述开关组件具有逆止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点按时可自动卡止,以使囊体与外界保持连通状态。

具体地,所述充气产品为U型枕头或方型枕头。

具体地,所述充气产品为游泳圈、充气玩具、或充气床垫。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充放气装置的气囊,通过在气囊的囊体上设置充放气装置,并在囊体内填充一定体积的具备自回弹性的填充物,当囊体完全放气后,压缩囊体使填充物也得到压缩,关闭开关组件使囊体内部与外界隔离,从而方便进行收纳;需要充气时,打开开关组件,使囊体内重新与外界连通,压缩状态的填充物得以重新恢复体积,从而使囊体也得以自动膨胀,提高了气囊的充气效率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气囊的一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气囊的一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气囊,20-充放气装置,21-开关组件,22-按压部,30-囊体,40-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带充放气装置20的气囊10,用于U型枕充气产品中。该气囊10包括囊体30和压合于囊体30上的充放气装置20,充放气装置20内设有开关组件21,以使囊体30与外界连通或隔离,囊体30内设置有具备自回弹性的填充物4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充放气装置20的气囊10,通过在气囊10的囊体30上设置充放气装置20,并在囊体30内填充一定体积的具备自回弹性的填充物40,当囊体30完全放气后,压缩囊体30使填充物40也得到压缩,此时再关闭开关组件21使囊体30内部与外界隔离,从而方便进行收纳;需要充气时,则打开开关组件21,使囊体30内重新与外界连通,压缩状态的填充物40得以重新恢复体积,从而使囊体30也得以自动膨胀,因而提高了气囊10在使用过程中的充气效率和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将上述包括开关组件21的充放气装置20使用于充气产品中,以更好地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放气,于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属于常用技术手段,因此此处不再赘述其详细内部结构。

如图1所示,在使用过程中,若囊体30自动膨胀后,气囊10内的气压仍然不满足使用需要的话,可以通过充放气装置20进行补充充气。当然,若气囊10内的气压过高的话,则可通过充放气装置20内的开关组件21使气囊10与外界连通,以适当降低气囊10内的气压,从而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如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气囊10内填充物40具备自回弹性,可以为海绵、记忆棉、乳胶或高分子中空管等。本实施例中的填充物40优选为乳胶,具有使用方便,回弹率高的优点,该填充物40可以固定或者非固定的方式放置在囊体30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充放气装置20的气囊10在重新连通外界空气,从而恢复其原状的过程中,位于囊体30内部的填充物40回弹后的体积介于囊体30充气后体积的1/3至2/3之间。由此,气囊10在完全放气后需要存储时,体积不会过大,可以方便携带;而在充气过程中,由于囊体30内的填充物40的自弹性比较强,且自由状态下体积较大,因而囊体30可以较快地自动恢复体积,从而大大减少气囊10的充气时间。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充放气装置20的气囊10中,囊体30由聚氯乙烯(PVC)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组成,具有成本低廉、材质弹性较好的特点。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方便用户进行充气,本实施例提供的带充放气装置20的气囊10,一般在充放气装置20上设有按压部22。该按压部22的外形往往呈球状体,部分外露突出设置在囊体30表面,可以方便手部进行按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手动按压充放气装置20上的按压部22时,其中的开关组件21必须具有逆止功能,否则将无法进行按压充气,上述充气原理这是本领域所熟知的技术手段。具体而言,往往通过在开关组件21内设置一个或多个逆止阀(未图示),压缩按压部22时,通过该逆止阀可以保证外界大气正常流入囊体30内;而松开按压部22时,逆止阀则处于关闭状态,因而囊体30内的气体不会异常流出,从而保证其正常充气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囊中,其中充放气装置20内的开关组件21,在用户轻轻点按时即可自动卡止在某一位置上,从而使开关组件21保持打开状态,进而使囊体30与外界保持连通。因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必持续抵压在开关组件21上,该类产品在放气时具有方便迅速的特点。上述开关组件内的卡止结构(未图示)也在充气类产品中广泛使用,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带充放气装置20的气囊10可用于适用于人体生理学构造的方型枕头中。该实施例中除囊体30的外形与上述实施例存在一定区别外,其他结构组件,例如按压部22、开关组件21、气囊10以及设于气囊10内的可自回弹的填充物40,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其充放气原理也完全相同。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囊10,还可以广泛用于其他类充气产品中,例如游泳圈、充气玩具、或充气床垫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