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站两用减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9931发布日期:2019-08-03 16: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站两用减重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坐站两用减重支架。



背景技术:

医生在手术时往往需要站立良久,容易导致腰椎疾病以及负重关节的损伤,而很多辅助科室如超声科则需要长时间保持坐姿,也容易造成腰肌劳损等不适。但目前并没有针对医生久站或久坐造成损伤的有效提拉减重措施。有些医生还需要在工作时踩踏多个不同功能的踏板,而踩踏的时候常因寻找踏板及绕线问题而耗费大量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站两用减重支架,用以解决现有的手术过程中长期站立会给医生的身体带来各种伤病以及手术过程中医生因为需要控制多个踏板而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此外,医生如果长期久坐可能导致臀部皮肤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坐站两用减重支架,所述坐站两用减重支架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

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所述牵引装置用于给用户身体施加一个向上的牵引力,以减小用户腰椎及膝关节的负重;

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牵引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牵引装置输出牵引力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两个转向滑轮、第一伺服电机、减重吊带和两个缠绕有牵引绳的绕线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两个所述绕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转轴连接,两个所述转向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两个所述绕线轮上的牵引绳分别绕过两个所述转向滑轮后分别与所述减重吊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牵引绳通过挂钩与所述减重吊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包括主控模块、第一伺服控制器、控制按键、显示屏和至少一个测力计,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一伺服控制器、控制按键、显示屏及测力计电连接,所述第一伺服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测力计设置于所述牵引绳上用于实时测量牵引绳的拉力值,并将拉力值转化成电信号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所述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坐站两用减重支架还包括可调节座椅,所述可调节座椅包括两个滑轨、座椅固定件、座椅、丝杆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主控制器还包括第二伺服控制器,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中部,所述座椅固定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座椅固定件通过所述卡槽可滑动地卡设于两个所述滑轨上,所述座椅通过销轴与所述座椅固定件的下部铰接,所述座椅固定件的上部设置有靠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所述第二伺服控制器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座椅固定件与套设于所述丝杆上的螺母连接。

优选的,所述坐站两用减重支架还包括搁置板,所述搁置板包括固定板和抽拉板,所述固定板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撑架的下部铰接,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有卡槽,所述抽拉板可滑动设置在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抽拉板的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铰接的支脚,在收起状态下,所述支脚平行于所述抽拉板,在打开状态下,所述支脚的一端与所述抽拉板的底部铰接,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所述支脚为可伸缩支脚。

优选的,所述搁置板上设有用于卡止脚踏板的限位块,所述搁置板的前端向上弯折,弯折处设有若干线槽。

优选的,所述座椅内部填充高弹力海绵,所述座椅中部设置有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站两用减重支架可通过提拉减少医生腰椎及膝关节的负重,坐位时占用空间少,站立时可将座椅及搁置板收起,站立及坐位切换模式方便;通过设置搁置板医生可以毫不费力的看见自己脚下踏板的位置,自己控制电凝、电切、附送水脚踏板等,将大大减少手术的配合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通过在座椅的内部填充高弹力海绵,增加舒适度,减少久坐时的疲惫感;座椅的中空设计,使座椅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有效减少因久坐而导致的臀部皮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坐站两用减重支架使用一种减重吊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坐站两用减重支架使用另外一种减重吊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控制器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腿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坐站两用减重支架包括支撑架1、牵引装置2、主控制器3、可调节座椅4和搁置板5。

支撑架1的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11,万向轮11可方便医生对支撑架1进行移动,进一步的,万向轮11上设置有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与现有办公椅上的锁定装置相同,待手术或坐定时则可锁定万向轮,便于工作及手术开展。

牵引装置2用于给医生的身体施加一个向上的牵引力,以减小用户腰椎及膝关节的负重。牵引装置2包括两个转向滑轮21、第一伺服电机22、减重吊带23和两个绕线轮25,第一伺服电机2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的上部,两个绕线轮25分别同轴套设于第一伺服电机22的转轴,两个转向滑轮21通过固定座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撑架1的上部,两个绕线轮25上分别缠绕有牵引绳24,两根牵引绳24分别绕过两个转向滑轮21后分别通过挂钩26与减重吊带23连接,本实施例中,每根牵引绳24上均安装有一个测力计,当然,也可只在其中一根牵引绳24上安装测力计。减重吊带23分为两款,如图1所示,该款减重吊带23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调节尺寸的调节扣231,该款减重吊带23可有效预防腰椎疾病及负重关节的损伤,既可以对站立的医生进行辅助提拉,减少负重,又可以用于久坐的医生调整坐姿,减少医生职业病的发生。如图2所示,该款减重吊带23上除了设置卡口外,还设置有控制阀和多个气缸232,使用时通过给气缸232供气,活塞杆带动减重吊带23对医生的腰部进行支撑,当减重吊带23上半部分达到舒适的高度后,可锁紧控制阀,活塞杆停止运动,该款减重吊带23主要用于已有腰部问题的医生进行腰椎牵拉,整体减重的同时还可对腰椎进行针对性的减压。

如图3所示,主控制器3用于控制牵引装置2输出牵引力的大小,主控制器3包括主控模块31、第一伺服控制器32、第二伺服控制器37、控制按键33、显示屏34和两个测力计35,主控模块31分别与第一伺服控制器32、第二伺服控制器37、控制按键33、显示屏34及测力计35电连接,第一伺服控制器32与第一伺服电机22电连接。测力计35用于实时测量牵引绳24的拉力值,并将拉力值转化成电信号发送给主控模块31。主控模块31用于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并驱动显示屏34进行显示,用户可通过显示屏34查看牵引装置2输出的牵引力,并通过控制按键33调整牵引力的大小,使医生处于最舒适的状态进行手术。

可调节座椅4包括两个滑轨41、座椅固定件42、座椅43、丝杆44和第二伺服电机45,滑轨41设置于支撑架1的中部,座椅固定件4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座椅固定件42通过卡槽可滑动地卡设于两个滑轨41上,滑轨41和座椅固定件4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46,当座椅43的高度达到合适的高度时,可通过向定位孔46中插入定位销,将座椅固定件42锁死,防止座椅固定件42出现滑动。座椅43通过销轴与座椅固定件42的下部铰接,座椅固定件42设置有定位块,当座椅43转动至水平方向时,定位块可阻挡座椅43继续转动,此时,座椅43呈展开状态,座椅固定件42的上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靠背47。当医生需要坐着进行手术时,可将座椅43向下转动,使座椅43处于展开状态;当不需要座椅43时可将座椅43向上收起,以减小占用的空间,避免对手术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座椅43的内部填充高弹力海绵,增加舒适度,减少久坐时的疲惫感;座椅43的中部设置有透气孔,中空设计可使座椅43具有很好的透气性,有效减少因久坐而导致的臀部皮肤问题。第二伺服电机45与第二伺服控制器37电连接,第二伺服电机45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丝杆44与第二伺服电机45的转轴连接,座椅固定件42与套设于丝杆44上的螺母连接。当第二伺服电机45转动时,通过螺母与丝杆44的配合,可使座椅固定件42沿滑轨41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对座椅43的高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第一伺服电机22与第二伺服电机45的外周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既能保护伺服电机,又可增加减重支架的美感。

如图4和5所示,搁置板5用于放置内镜下手术专用脚踏板,所述内镜下手术专用脚踏板包括电凝、电切、附送水脚踏板等。搁置板5包括固定板51和抽拉板52,固定板51通过销轴与支撑架1的下部铰接,固定板51的两侧设有卡槽,抽拉板52可滑动设置在卡槽内。进一步的,抽拉板52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铰接的支脚12,在收起状态下,支脚平行于抽拉板52,在打开状态下,支脚12的一端与抽拉板52的底部铰接,另一端支撑在地面上,支脚12为可伸缩支脚12,伸缩处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使用时,可将搁置板5放下,并将抽拉板52抽出,将内镜下手术专用脚踏板依次放置于搁置板5上,医生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将双脚置于三个踏板间,熟悉方位后便能够快速确认踏板所在位置,而不需要再低头寻找脚踏板。使用完毕后取下脚踏板,将抽拉板52推入固定板51内,再将固定板51向上收起,以减小占用的空间,便于收纳,也便于医生立位时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器3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36,无线通讯模块36与主控模块31电连接,无线通讯模块36用于实现主控模块31与手持终端进行通讯,无线通讯模块36在本实施例中为WIFI模块,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使用时,主控制器3还可通过WIFI模块与手持终端连接,通过手持终端进行控制座椅43的升降,以及调节牵引装置2输出牵引力的大小,手持终端为遥控器、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使用手持终端对整套设备进行控制,可大大减小医生的操控难度,提高手术效率。此外,为了防止内镜下手术专用脚踏板在使用中出现滑动,本实施例中搁置板5上设有用于卡住脚踏板的限位块54,限位块54为条形块,同时搁置板5的前端向上弯折,弯折处设有若干线槽55。使用时,将每个脚踏板卡在限位块54与弯折处之间,可有效防止脚踏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同时将脚踏板的连线卡在线槽55内,可有效防止连线缠绕的问题。

使用方法,使用前通过电源给支架设备进行供电,站立使用时,将座椅43向上收起,打开减重吊带23上的调节扣231,将减重吊带23穿戴于胸部或腰部,扣住调节扣231,并将减重吊带23调整至舒适的位置,通过挂钩26将牵引绳24与减重吊带23连接,通过手持终端控制第一伺服电机22正向转动,第一伺服电机22驱动减重吊带23向上运动,将医生身体向上提拉至舒适的位置后锁住第一伺服电机22,使医生身体既保持站立的稳定性,又可以最大范围的减少负重,记住此时显示屏34上的拉力值,作为下次调节牵引力的参考值,避免多次调节。当医生需要坐着进行手术或工作时,首先通过手持终端控制第一伺服电机22反向转动,使牵引绳24处于松弛状态,抽拉板52抽出后,将脚踏板卡在限位块54与弯折处之间,通过手持终端调节座椅43至合适的高度,待医生坐稳之后,再通过手持终端控制第一伺服电机22正向转动,将医生身体向上进行提拉至舒适的位置后锁住第一伺服电机22,便可继续进行手术。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