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3633发布日期:2019-10-19 03:0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烧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加热供饮用或泡茶用水的烧水装置。



背景技术:

烧水装置或俗称的烧水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常见的烧水壶有不带电加热的普通烧水壶和带电加热的烧水壶,普通烧水壶通常由壶身、进水口、壶盖、出出嘴以及提手或把手组成,带电加热的烧水壶在普通烧水壶的基础上,在壶身下方还设有电加热装置。目前常见的无论是普通烧水壶还是电加热的烧水壶,其出水口(出水嘴)一般都设于壶身上方或壶身的中上部的一侧,且出水口(出水嘴)一般为敞开式或在出水端口上设有可活动盖板的结构。目前常见的烧水壶不能适应从壶身下方出水的应用场合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烧水装置,其通过结构的改进,能够实现从烧水容器的下方可控地出水,以满足应用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烧水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烧水容器和用于对所述烧水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烧水容器设有进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烧水装置还包括阀门,所述烧水容器的下端开口,所述阀门密封设于所述烧水容器的下端开口部位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阀门包括阀体和密封堵头,所述阀体为下端开口、上部设有通液空隙且内部设有密封对接端的中空构件;阀体内的中空部位构成阀体的过液通道;密封堵头为大小和形状与阀体的密封对接端相配合的构件,密封堵头可活动地设于阀体内且位于阀体的密封对接端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阀体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为下端开口的中空构件,连接部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构件,连接部由其上部与主体部的下端开口处一体或固定连接,且连接部的中空部位与主体部的中空部位相通并共同构成所述阀体的过液通道,连接部与主体部连接处与阀体的过液通道相邻的部位构成所述阀体的密封对接端;所述阀体的通液空隙设于主体部上,所述阀体的通液空隙与阀体的过液通道相通;所述阀门由其阀体的主体部和连接部相连接部位的外周与所述烧水容器的下端开口部位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密封堵头为球体件。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阀门还包括设于所述阀体内用于辅助所述密封堵头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阀门还包括设于所述阀体的密封对接端上的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阀门还包括配套构件,所述配套构件包括阀壳、第二密封堵头、电磁线圈、限位支撑座和支顶件,所述阀壳为上下两端开口且内部设有密封对接端的中空构件,阀壳中下部的中空部位构成过液通道,阀壳的下端开口构成出液口;电磁线圈设于阀壳的外周中上部;限位支撑座为设有通液空隙的构件,限位支撑座设于阀壳内且与阀壳一体连接或固定连接;第二密封堵头为大小和形状与阀壳的密封对接端相配合的构件,第二密封堵头可活动地设于阀壳的密封对接端上且位于限位支撑座的下方;支顶件由其下端与限位支撑座的上端一体或固定连接;

所述阀门由其阀体与配套构件的阀壳密封连接,配套构件的支顶件的上端与阀门的密封堵头的下端相抵接并使得密封堵头脱离与阀门的密封对接端的接触从而打开阀门的过液通道,从而由所述阀门和配套构件构成1个电磁阀。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配套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阀壳内用于辅助所述第二密封堵头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支撑座和第二密封堵头相抵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配套构件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设置在所述阀壳的密封对接端上,或者固定设置在第二密封堵头上且位于不通液状态时第二密封堵头与阀壳的密封对接端相接处。

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阀门及配套构件中的第二密封堵头、限位支撑座和支顶件在使用时与液体接触的表面上均设有防结垢层。

进一步的方案还有:还包括设于所述烧水容器上或烧水容器内且可向外输出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烧水装置,其通过在烧水容器的下方开口,并在下方开口部位上设置与烧水容器密封连接的阀门,从而可实现烧水容器从下方可控制地出水,满足生活中需要烧水装置从下方可控出水的应用场合(例如设计自动泡茶装置)需要。(2)本实用新型的烧水装置,其通过将阀门设计成电磁阀,在使用时可方便地实现阀门开闭的自动控制,使其应用更加方便。(3)本实用新型的烧水装置,通过在阀门的各相关接触水的构件上设置防结垢层,可防止阀门构件上结垢从而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保证水质。(4)本实用新型的烧水装置,其通过在烧水容器上配设可向外输出温度信号的温度传感器,使其在使用时能够方便地向配套的控制装置输出温度信号,实现烧水温度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阀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与图1中阀门相配合的配套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阀门与图3中的配套构件组装成的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将图1中的阀门组装成电磁阀后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烧水容器100,器身100-1,第一进水口100-1-1,底座100-2,上盖100-3,把手100-4;加热装置110;阀门120,阀体3,主体部31,第一通液空隙31-1,弹簧限位突起31-2,连接部32,过液通道33,密封堵头6,第一复位弹簧81,第一密封圈91;

温度传感器130;

阀壳1,第二连接部11,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出液部13,第二过液通道14,出液口15;电磁线圈2;限位支撑座4,第二通液空隙41;第二密封堵头5;支顶件7,第三通液空隙71;第二复位弹簧82,第二密封圈92,第三密封圈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烧水装置,其主要由烧水容器100、加热装置110和阀门120组成。

烧水容器100主要由器身100-1和底座100-2组成,器身100-1为设有进水口的中空构件,进水口可仅设1个,由图1中的第一进水口100-1-1构成,使用时第一进水口100-1-1通过配套的进水管向器身100-1内注水;进水口也可设置2个,除第一进水口100-1-1外,另1个进水口由器身100-1的上方开口构成,器身100-1上方开口构成的进水口可用于手动注水,相应地,器身100-1上方开口构成的进水口上设置上盖100-3;器身100-1的下方设有开口作为阀门安装口;作为优选方式,器身100-1上还设有把手100-4。底座100-2设于器身100-1的下方。

加热装置110设于底座100-2上,用于通电后对器身100-1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装置为现有技术,加热装置可采用电阻式加热装置、电磁式加热装置、即热式加热装置。

阀门120密封设于烧水容器100的器身100-1的阀门安装口部位上。

参见图2,阀门120主要由阀体3和密封堵头6组成。阀体3为下端开口、上部设有通液空隙且内部设有密封对接端的中空构件,阀体3的中空部位构成过液通道33。本实施例中,阀体3由主体部31和连接部32组成,主体部31为下端开口的中空构件,主体部31上设有1个以上的第一通液空隙31-1;连接部32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构件,连接部32由其上部与主体部31的下端开口处一体或固定连接,且连接部32的中空部位与主体部31的中空部位相通并共同构成前述阀体3的过液通道33,连接部32与主体部31连接处与阀体3的过液通道33相邻的部位构成阀体3的密封对接端。本实施例中,主体部31优选由上板、下板以及设于上板和下板之间并与上板和下板一体连接的壁板组成,下板为中间开口的板体,从而由上板、下板和壁板构成一个下端开口的中空构件;上板和/或壁板上分别设有1个以上的通孔,作为前述阀体3的第一通液空隙31-1。连接部32由其上部与主体部31的下板的开口处一体或固定连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主体部31的整体形状优选圆柱体形,连接部32优选采用中空的圆柱体。

密封堵头6为大小和形状与阀体3的密封对接端相配合的构件,本实施例中,密封堵头6优选采用球体件。优选地,阀体3和密封堵头6使用时能够与液体相接触部位的表面上设有防结垢材料层,防结垢材料层可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PEP)或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EP)构成,优选采用聚四氟乙烯构成。

作为优选方式,阀门120还包括设于阀体3内用于辅助密封堵头6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81,通过设置第一复位弹簧81,可使得密封堵头6的复位动作更加快速,从而使得停止出液的动作响应更为快速并可使得不出液状态时密封堵头6与阀体3的密封对接端相接更为紧密漏水。

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是,在阀体3的主体部31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复位弹簧81的上部进行限位的弹簧限位突起31-2。

作为优选方式,阀门120还包括用于增强密封效果的第一密封圈91,第一密封圈91固定设于阀体3的密封对接端上,或者固定设于密封堵头6上且位于不通液状态时密封堵头6与阀体3的密封对接端相接处。

温度传感器130设于烧水容器100的器身100-1上或者器身100-1内,使用时温度传感器130用于监测烧水的温度,并可向外传输温度监测信号,以方便诸如用于构建自动茶具等应用场合。

阀门120由其阀体3的主体部31和连接部32相连接部位的外周与所述烧水容器100的器身100-1下端开口部位即阀门安装口部位密封连接。

参见图3,前述的阀门120还设有用于和阀门120相配合构成电磁阀的配套构件,配套构件主要包括阀壳1、电磁线圈2、限位支撑座4、第二密封堵头5和支顶件7。

阀壳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构件,阀壳1由位于上方的第二连接部11、位于中部的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和位于下方的出液部13组成,阀壳1的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和出液部13的中空部位构成第二过液通道14;阀壳1的下端开口也即出液部13的下端开口构成阀壳1的出液口15;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和出液部13相接处与阀壳1的第二过液通道14相邻的端面构成阀壳1的密封对接端。阀壳1的材质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可采用陶瓷、铜、不锈钢等材料,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陶瓷材料;本实施例中,阀壳1的第二连接部11和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优选采用外径相同且轴心线相同的中空圆柱体,出液部13优选采用与第二连接部11和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同轴心线的中空倒圆台体(即上端外径大于下端外径),以方便收口出液。

电磁线圈2设于阀壳1中上部的外周;电磁线圈2为带有铁芯的电磁线圈。

限位支撑座4设于阀壳1内,且位于阀壳1的第二连接部11与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连接处,限位支撑座4与阀壳1一体连接或固定连接;限位支撑座4上设有1个以上的上下向通液的第二通液空隙41,优选地,限位支撑座4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以加快第二密封堵头5通液时的响应速度;限位支撑座4整体形状优选采用圆形。

第二密封堵头5为形状和大小与阀壳1的密封对接端相配合的构件,第二密封堵头5设于阀壳1的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的中空部位内,在电磁线圈2不通电时,第二密封堵头5与阀壳1的密封对接端密封对接,将阀壳1的第一出液通道14阻断,从而不能通液。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堵头5优选由球体件构成。第二密封堵头5的材质为整体采用铁磁性材料,或者第二密封堵头5的材质为局部(如下部)采用非铁磁性材料,局部(如上部)采用铁磁性材料。

支顶件7为竖向设置的构件,支顶件可采用中空的一体件,也可采用杆体件,优选地,支顶件7的下部设有1个以上的第三通液空隙71;本实施例中,支顶件7优选采用中空的圆柱体。支顶件7由其下端与限位支撑座4的上端一体或固定连接。

优选地,阀壳1、限位支撑座4、第二密封堵头5和支顶件7使用时能够与液体相接触部位的表面上均设有防结垢材料层,防结垢材料层可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PEP)或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EP)构成,优选采用聚四氟乙烯构成。

参见图4和图5,前述阀门120与配套构件组装成1个电磁阀时,由阀门120的阀体3的连接部32与阀壳1的第二连接部11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方式优选密封插接;此时支顶件7向上顶起阀门120的密封堵头6使得密封堵头6与阀体3的密封对接端间产生通液空隙,也即阀体3的过液通道33被打开,能够通液,但在电磁线圈2未通电时,第二密封堵头5将阀壳1的第二过液通道14关闭,整体仍然不能通液。

使用时,电磁线圈2通电后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于第二密封堵头5,使得第二密封堵头5向上运动,第二密封堵头5脱离与阀壳1的密封对接端的密封接触向上运动形成通液空隙,从而器身100-1内的水由阀体3的第一通液空隙31-1、阀体3的过液通道33、限位支撑座4的第二通液空隙41、第二密封堵头5与阀壳1的密封对接端之间形成的通液空隙、阀壳1的第二过液通道14最后从出液口15流出。需要停止出水时,将电磁线圈2断电,第二密封堵头5复位关闭阀壳1的第二过液通道14,停止出液。

作为优选方式,配套构件还包括设于阀壳1的第二密封堵头安装部12内用于辅助第二密封堵头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82,第二复位弹簧8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限位支撑座4的下端以及第二密封堵头5的上部相抵接。通过设置第二复位弹簧82,可使得第二密封堵头5的复位动作更加快速,从而使得停止出液的动作响应更为快速。

作为优选方式,配套构件还包括用于增强密封效果的第二密封圈92,第二密封圈92固定设置在阀壳1的密封对接端上,或者第二密封圈92固定设置在第二密封堵头5上且位于不通液状态时第二密封堵头5与阀壳1的密封对接端相接处。

作为优选方式,配套构件还包括第三密封圈93,第三密封圈93嵌入式固定设于阀体3的连接部32的外周壁上或者嵌入式固定设于阀壳1的第二连接部11的内壁上,用于增强阀体3与阀壳1的密封连接效果。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