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计量出液壶。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膳食指导意见,我国居民饮食普遍需要减少油、盐的摄入量,如何使烹饪过程中油、酱油、醋等液体调料的使用定量,尚未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目前在售产品的定量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减小油嘴截面积,从而降低出液、出酱油等液体调料量,但未起到定量作用;另一套方案是在壶身标定刻度,使用者通过计算刻度差得到用量。上述两个方案中用量都不易控制,倒出来的均匀程度不易掌握,用量过多或者过少。
现有技术中,还有定量壶从底部出液,如申请号为201620750293.X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提供可调液体定量壶,其出液嘴出液壶体底部,这就要求壶体底部开孔,才能让油进入出液管道内,因此壶体的上开需要开设倒油的口,底部要开设出液口,导致壶体加工工序复杂,尤其是玻璃壶体,加工难度更大。另外,日常生活中,提瓶倒油的惯有思维是油从瓶口出,上述专利的油从壶体的底部出,与人们正常使用习惯相违背,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计量出液壶,在满足人们使用习惯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壶计量功能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计量出液壶,包括壶体和盖在壶体上口的盖体;所述盖体上固定有移液泵、出液嘴、吸管;所述出液嘴与移液泵以及吸管通过三通单向阀连通;所述吸管伸入壶体内;所述移液泵设置计量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盖体具有空腔,所述出液嘴与移液泵以及吸管通过三通单向阀、在空腔内连通。
优选的,所述移液泵包括活塞筒、活塞杆、按钮、弹簧底座、弹簧;所述活塞筒底壁具有出口,通过所述三通单向阀与出液嘴连通;所述弹簧底座固定在活塞筒筒口处,活塞杆的顶端与按钮固定连接,且活塞杆的底端穿过弹簧底座处于活塞筒内,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且限位在弹簧底座和按钮之间。
优选的,弹簧的具体限位结构为:
按钮具有开口向下的上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的中心为圆柱腔,活塞杆的上端插接固定在圆柱腔内;弹簧底座包括环形底壁以及在环形底壁的外圈和内圈沿环形底壁轴线延伸的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同轴;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下环形限位槽,弹簧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限位在上环形限位槽和下环形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计量调节机构包括沿活塞杆轴向方向设置在活塞杆表面的长滑槽和短滑槽,以及与长滑槽或短滑槽配合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为环形底壁内圈向环形底壁圆心方向延伸出的凸起结构;所述长滑槽和短滑槽的底端通过环形滑道连通,滑块与环形滑道抵接。
优选的,在所述活塞杆的表面分别设置两条长滑槽和两条短滑槽,长滑槽和短滑槽间隔均匀布置,相对应的,在环形底壁的内圈延伸出两个滑块,两个滑块处于环形底壁中间圆形空腔。
优选的,相邻的长滑槽和短滑槽之间的活塞杆壁底壁为圆弧状,圆弧顶端朝下;相匹配的,所述滑块与环形滑道抵接的一端也为圆弧状,弧顶朝向环形滑道的圆心。
优选的,所述长滑槽和短滑槽的截面为与滑块端部吻合的弧形。
优选的,所述盖体与出液嘴相对的一侧安装有把手,移液泵处于手持把手时拇指轻易触碰按压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盖体底壁为上表面中心下沉伸入壶口内、下表面四周上沉形成与壶体上口螺合固定的环形固定腔;所述环形固定腔的外圈底部与盖体侧壁底部连接固定;所述盖体底壁的下沉底上开设有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上端与所述三通单向阀连接,下端与吸管插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盖体上设置移液泵和出液嘴,在吸管和三通单向阀的配合下,将油抽入移液泵中,再通过三通单向阀从出液嘴出液,出液位置处于出液壶的上方,适应大众使用习惯;且因为计量调节机构的应用,使得出液计量更加准确;
2.通过件盖体设置的中空结构,使得移液泵、出液嘴以及吸管的连接结构处于空腔内,结构合理紧凑,不易被液体污染,使用寿命长;
3.通过在活塞杆上设置长滑槽和短滑槽与设置在弹簧底座上的滑块配合,实现不同计量的调节,且通过环形滑道的设计,仅需要转动按钮,即可实现不同长度滑槽的选择,操作简便快捷;
4.通过滑块端部弧形及圆角设计,以及配合长、短滑槽之间活塞杆壁体底端的弧形及圆角设计,滑块与环形滑道之间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使得转动活塞杆更加顺畅;
5.盖体底壁的内嵌式设计,使得盖体高度适中,外观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量出液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计量出液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盖体、出液嘴、移液泵、三通单向阀的连接关系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移液泵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移液泵中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弹簧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按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图1、图2所述,一种计量出液壶,包括壶体和盖在壶体1上口的盖体2;盖体2具有空腔21,空腔21底壁与壶体1上口螺合固定,顶壁开设有用于安装移液泵3的第一安装孔,侧壁开设有用于安装出液嘴4的第二安装孔。盖体2与出液嘴4相对的一侧安装有把手22。把手22根据手持时的人体工学设计,使用时更加顺畅。且移液泵3的安装位置处于手持出液壶时拇指轻松按压的位置。
在第二安装孔口出,固定有挡板,挡板与第一安装孔口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卡接。
如图3所示,盖体2底壁23为上表面中心下沉伸入壶口内、下表面四周上沉形成与壶体1上口螺合固定的环形固定腔231;环形固定腔231的外圈底部与盖体2侧壁底部连接固定;盖体2底壁23的下沉底232上开设有出液通道24,出液嘴4与移液泵3通过三通单向阀6、管道5在盖体2空腔21内连通,如此设计,可以减小盖体2的高度,使出液壶整体外观更加精致美观。
三通单向阀6具有一个进液单向阀61和出液单向阀62,进液单向阀61和出液单向阀 62方向相反,出液单向阀62的进口与出液通道24的上端在空气21内连接,出液单向阀 62的出口与出液嘴4连通。下端处于壶体1内与吸管7插接固定。出液通道24下端处于壶体1内与吸管7插接固定。
如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移液泵3包括活塞筒31、活塞杆32、按钮33、弹簧底座34、弹簧35;活塞筒31通过第一安装孔固定在盖体2上,固定方式可以为螺合,或者卡接。弹簧底座34固定在活塞筒31筒口处,活塞杆32的顶端与按钮33固定连接,且活塞杆32的底端穿过弹簧底座34处于活塞筒31内,活塞杆32底部固定有硅胶塞36,硅胶塞36的外周固定有多道密封圈37。弹簧35套设在活塞杆32上且限位在弹簧底座34 和按钮33之间。弹簧35的具体限位结构为:
如图按钮33具有开口向下的上环形限位槽331,上环形限位槽331的中心为圆柱腔,活塞杆32的上端插接固定在圆柱腔内。弹簧底座34包括环形底壁以及在环形底壁的外圈和内圈沿环形底壁轴线延伸的外筒和内筒,外筒和内筒同轴;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下环形限位槽342,弹簧35的顶端和底端分别限位在上环形限位槽和下环形限位槽342内。
活塞杆32底部具有直径大于环形底壁中心孔直径的盘状活塞头,自由状态下,活塞头与环形底壁抵接。
移液泵3设置有计量调节机构,包括沿活塞杆32轴向方向设置在活塞杆32表面的长滑槽321和短滑槽322,以及与长滑槽321或短滑槽322配合滑动的滑块341;滑块341为环形底壁内圈向环形底壁圆心方向延伸出的凸起结构;长滑槽321和短滑槽322的底端通过环形滑道323连通,环形滑道323的深度与长滑槽321、短滑槽322的深度相同。
本实施例中,在活塞杆32的表面分别设置两条长滑槽321和两条短滑槽322,长滑槽 321和短滑槽322间隔均匀布置,相对应的,在环形底壁的内圈延伸出两个滑块341,两个滑块341处于环形底壁一条直径的两端。
相邻的长滑槽321和短滑槽322之间的活塞杆32壁底端为圆弧状,圆弧顶端朝下,且外围轮廓为圆角。相匹配的,滑块341与环形滑道抵接的一端也为圆弧状,弧顶朝向环形滑道的圆心,且外围轮廓为圆角。所述长滑槽321和短滑槽322的截面为与滑块341端部吻合的弧形。弧形和圆角设计,可以减小滑块341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滑动过程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中,
具体工作原理为:
非使用状态下,滑块341处于环形滑道323内。使用时,根据用量需求,转动按钮33,带动活塞杆32转动,滑块341在环形滑道内滑动,本实施例给出的按钮33可以采用透明材质制作,便于观察滑块341是否滑道所需位置。也可以在按钮33上标记长滑槽321和短滑槽322的位置,在以及在活塞筒31的相应位置标记滑块341的位置,便于对准。待滑块 341滑道所需位置(长滑槽321或短滑槽322位置)后,按压按钮33,弹簧35受压,同时驱动活塞杆32运动,压迫活塞筒31内气体经过管道5从出液嘴4喷出,在压力作用下,进液单向阀61关闭,出液单向阀62打开,使活塞筒31和三通单向阀6内液体从出液单向阀62流出(首次使用排出的是气体),完成出液动作。然后松动按钮33,在弹簧35复位作用力下,按钮33复位到初始位置,复位过程中,活塞筒31和三通单向阀6接近真空,在压力作用下,进液单向阀61打开进液,出液单向阀62关闭,液体进入活塞筒31内,完成吸液动作。然后再按压按钮33,根据用量需求,重复上述动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