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3548发布日期:2019-07-10 09:4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电热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日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热壶。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热器具的种类有很多,如电水壶,电茶炉,养生壶,电炖盅等。以养生壶为例,在其使用过程中,用于对养生壶内食材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通常设置在养生壶的底部,热量穿过壶底传递到壶身内的食材上,完成对食材的加热工作。但是,在养生壶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食材不同,容易出现“糊底”现象,这容易造成壶底受热不均,尤其是全玻璃材质的养生壶,更容易引起壶底开裂现象,给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热壶,以解决目前电热壶的壶底因受热不均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热壶,其包括:

壶身,所述壶身包括相连接的主体和翻边,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限位部,所述翻边向所述壶身的内侧延伸,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翻边形成卡持区;

壶底,所述壶底与所述壶身分体成型;

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为环状结构,所述壶底通过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壶身密封接合,且所述固定圈与所述壶底均设置于所述卡持区。

优选地,本申请所提供的电热壶还包括柔性密封垫,沿所述电热壶的高度方向,所述壶底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挤压设置有所述柔性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柔性密封垫包括相连接的夹持部和垫底,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垫底均为环状结构,沿所述电热壶的高度方向,所述夹持部挤压设置于所述壶底与所述限位部之间,所述垫底挤压设置于所述壶底与所述固定圈之间。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和所述垫底通过环状的连接部连接,沿所述固定圈的径向,所述连接部挤压设置于所述壶底与所述壶身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圈包括抵接部和多个卡扣部,所述抵接部为环状结构,多个所述卡扣部沿所述抵接部的周向间隔连接于所述抵接部背离所述壶底的一侧,所述卡扣部相对所述电热壶的高度方向倾斜设置,以与所述翻边卡持配合。

优选地,多个所述卡扣部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靠近所述垫底的一侧具有抵接平面,所述抵接部通过所述抵接平面与所述垫底挤压贴合。

优选地,沿所述固定圈的径向,所述垫底的周缘向内延伸至所述抵接平面外。

优选地,沿所述电热壶的高度方向,所述壶底的外缘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抵接部上。

优选地,所述壶身包括高硼硅玻璃材料,所述壶底包括微晶玻璃或石英玻璃材料。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热壶中,壶身和壶底分体成型,进而二者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制成,例如,壶底的材料可以选择如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制作,以防止在电热壶的使用过程中,壶底因受热不均而出现开裂的情况;同时,本申请所提供的电热壶中,壶身的主体上设置有限位部,且限位部与翻边之间形成卡持区,借助固定圈,壶底可以与壶身形成密封连接关系,以形成用于容纳待加热液体的容料腔;同时,通过使壶底和固定圈设置于卡持区,可以保证二者与壶身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热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热壶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热壶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示出的结构的局部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壶身;

11-主体;

111-限位部;

12-翻边;

2-壶底;

3-固定圈;

31-抵接部;

311-抵接平面;

32-卡扣部;

4-柔性密封垫;

41-垫底;

42-夹持部;

43-连接部;

5-壶盖;

6-底座;

61-面板;

62-线圈盘;

63-风扇;

64-控制板;

65-底盖;

7-导磁膜;

8-手柄;

9-温度传感器。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壶,该电热壶中的壶底2与壶身1分体成型,进一步地,二者的制作材料不同,因而壶底2可以选用如热膨胀系数相对较高的材料制作,以保证壶底2即便在受热不均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开裂的问题。壶底2可以为平板状结构,壶身1大体可以为圆柱侧面状结构,壶身1包括主体11和翻边12,翻边12向壶身1的内侧延伸,主体11上设置有向壶身1内侧凹陷的限位部111,这使得限位部111与翻边12之间能形成卡持区,以用于安装壶底2,为了实现壶底2与壶身1之间的密封连接,该电热壶还设置有固定圈3,固定圈3为环状结构,以借助固定圈3使壶底2与壶身1密封接合,从而形成容料腔。更进一步地,沿固定圈3的径向,固定圈3和壶底2均可以设置于壶身1的内侧,固定圈3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壶身1具体尺寸对应设计,且固定圈3和壶底2均夹持设置于限位部111与翻边12之间的卡持区,相应地,卡持区的尺寸与固定圈3和壶底2的尺寸相适。

为了保证在固定圈3的作用下,能实现壶身1和壶底2之间密封配合的目的,可选地,固定圈3可以由柔性材料和硬度较大的材料组合形成,这还可以进一步防止固定圈3和壶底2与壶身1分离;其中,设置于壶底2与限位部111之间的部分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从而保证壶身1和壶底2之间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而固定圈3设置于壶底2与翻边12之间的部分则可以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制作,从而使壶底2和整个固定圈3能卡持设置于限位部111与翻边12之间,以保证壶身1、壶底2与固定圈3三者之间具有满足需求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壶身可以采用成本及加工难度较低的高硼硅玻璃,壶底2可以采用金属等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如食品级不锈钢,当然,壶底2也可以采用玻璃等材料制成,如热膨胀系数较小的微晶玻璃或石英玻璃等;另外,对于加热方式不同的电热壶而言,壶底2的制作材料也对应不同,如电热壶采用电阻加热方式,则壶底2可以选用金属或玻璃等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而如果电热壶采用电磁加热方式,则壶底2可以采用玻璃等导磁能力较好的材料制成,图2示出的电热壶的加热方式即为电磁加热,该电热壶还包括盖合于壶身1上的壶盖5、用于提供电能的底座6,底座6包括用于显示电热壶工作状态及人机交互的面板61、用于进行电磁转换的线圈盘62,及用于对整个底座6进行降温的风扇63、用于控制电水壶工作状态的控制板64,以及底盖65,壶身1的一侧还设置有便于用户抓取电热壶的手柄8和测量容料腔内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9,以及设置于壶底2外侧的导磁膜7。

由上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电热壶中,壶身1和壶底2分体成型,进而二者可以采用不同材料制成,例如,壶底2的材料可以选择如热膨胀系数较小的材料制作,以防止在电热壶的使用过程中,壶底2因受热不均而出现开裂的情况;同时,本申请所提供的电热壶中,壶身1的主体11上设置有限位部111,且限位部111与翻边12之间形成卡持区,借助固定圈3,壶底2可以与壶身1形成密封连接关系,以形成用于容纳待加热液体的容料腔;同时,通过使壶底2和固定圈3设置于卡持区,可以保证二者与壶身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壶身1和壶底2之间的密封效果,以及降低该电热壶的加工及组装难度,用于密封壶身1和壶底2之间缝隙的结构可以单独设置,即该电热壶还可以包括柔性密封垫4,柔性密封垫4也可以为环状结构,其可以由耐热性能较好的食品级柔性材料制成。在电水壶的高度方向上,壶底2与限位部111之间挤压设置有柔性密封垫4,通过使柔性密封垫4产生一定的柔性变形,可以进一步提升壶身1和壶底2之间的密闭性能。可选地,柔性密封垫4可以仅靠固定圈3与壶身1之间的夹紧力固定设置于限位部111与壶底2之间;或者,也可以使柔性密封垫4与固定圈3预先形成固定连接关系,然后,再将前述组合结构和壶底2组装到壶身1的一侧,通过施加一定的挤压力,可以将固定圈3、柔性密封垫4和壶底2卡持设置于限位部111与翻边12之间;同时,即便前述多个部分的尺寸稍大于卡持区的尺寸,由于柔性密封垫4可以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因而依旧可以保证前述多个部件均能卡持设置于限位部111与翻边12之间,具体地,前述多个部分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进一步地,柔性密封垫4可以包括相连接的夹持部42和垫底41,夹持部42设置于限位部111与壶底2之间的缝隙处,以保证壶身1与壶底2之间的密封性能;固定圈3可以设置在壶底2的下侧,且壶底2与固定圈3之间可以设置有垫底41,从而在垫底41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壶底2与固定圈3之间的密封可靠性,这可以防止容料腔内的液体从壶底2与夹持部42之间漏出,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电热壶的密封性能。具体地,夹持部42和垫底41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壶身1和壶底2,以及固定圈3的实际结构和尺寸对应设计。需要说明的是,在电热壶采用电磁加热方式的情况下,壶底2的底部设置有导磁膜7,为了防止在电热壶的工作过程中,温度较高的导磁膜7烫坏柔性密封垫4,优选地,柔性密封垫4与导磁膜7之间可以设置有一定间隙,相应地,固定圈3与导磁膜7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设定间隙。

更具体地,夹持部42和垫底41可以通过连接部43连接,为了进一步提升该电水壶的密封性能,连接部43也可以为环状结构,沿固定圈3的径向,连接部43可以挤压设置于壶底2与壶身1之间。可选地,整个柔性密封垫4可以采用一体注塑的方式形成,从而提升整个柔性密封垫4的一致性,以间接提升整个加热壶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固定圈3可以包括抵接部31和多个卡扣部32,抵接部31为环状结构,以提升整个壶底2的受力均匀性,从而在柔性密封垫4的作用下,使壶底2上的各处与卡持部之间均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为了便于该电水壶组装工作的进行,卡扣部32设置有多个,多个卡扣部32沿固定圈3的周向间隔连接于抵接部31背离壶底2的一侧,从而在组装电水壶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抵接部31、壶身1和柔性密封垫4设置于卡持区内,然后再依次向多个卡扣部32施加作用力,是卡扣部32与翻边12形成卡持连接关系,进而在限位部111和翻边12的作用下,使抵接部31、柔性密封垫4和壶身1之间相互挤压,保证三者之间密封连接。具体地,卡扣部32和抵接部31可以一体成型,且可以使卡扣部32能相对抵接部31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从而便于卡扣部32的安装。

由于限位部111相对壶身1向内凹陷,因而在壶底2与壶身1均为圆形结构时,壶底2的直径略小于卡扣部32的直径,且由于卡扣部32卡持于翻边12上,而翻边12的最大尺寸又大于卡扣部32的尺寸,因而为了保证在卡扣部32的作用下,可以使壶底2与壶身1在前述高度方向上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卡扣部32可以相对前述高度方向倾斜设置,从而保证卡扣部32的下端能支撑于翻边12上,并将卡持力传递至抵接部31上,从而保证壶底2与壶身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优选地,多个卡扣部32可以均匀连接在抵接部31上,从而进一步提升固定圈3作用于壶底2各处的挤压力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壶底2与壶身1之间的密封性能。

优选地,抵接部31靠近垫底4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抵接平面311,以在抵接平面311的作用下,进一步提升抵接部31与垫底41的贴合面积,同时,借助前述抵接平面311,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抵接部31作用于垫底41的挤压效果,以间接提升壶身1与壶底2之间的密封效果;更优选地,沿固定圈3的径向,垫底41的周缘可以向内延伸至抵接平面311外,从而保证抵接平面311上的各处均有柔性密封垫4与之贴合,以防止抵接平面311与垫底41之间存在较大缝隙而对二者之间的密封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沿壶身1的高度方向,可以使壶底2的外缘的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抵接部31上,从而在该电热壶正放设置时,壶底2的大部分重量基本可以直接支撑于固定圈3上,进而支撑于翻边12,即壶身1上,从而进一步提升壶底2与壶身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具体地,壶底2的最大直径与抵接部31的最小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