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封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6376发布日期:2019-11-25 23:1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封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门,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封门。



背景技术:

防护密闭门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防护设备,主要用于阻挡冲击波和隔绝有毒气,遇到突发事故关闭防护密闭门可以起到防护作用保障人员安全。

如公开号为cn205370359u的中国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结构活门槛防护密封门,包括固定在建筑物上的门框、铰接在门框上的门扇和与门框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活门槛,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活门槛与门扇转动连接,门扇上固接有固定组件,活门槛通过固定组件固定在门扇上。

上述防护密封门能够实现正常的使用,但是当情况较为紧急时,人群容易在门前发生拥堵,无法有秩序的穿过防护密封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封门,能够在开启后方便人群的有序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封门,包括门框、设置在门框内部的将门框封闭的两扇门扇以及设置在门框一侧与门扇相抵的升降门槛,所述升降门槛下方设置有驱动升降门槛进行升降的驱动装置,所述门框中间间隔设置有两根定位柱,两所述门扇均通过一定位套铰接套设在定位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框中间间隔设置有两定位柱,在正常使用时,将升降门槛下降,门扇通过定位套沿着定位柱进行旋转,能够形成三个通道供人行走,同时能够方便人群排队通过;在需要关闭时,只需要将门扇关闭并使升降门槛上升,升降门槛与门扇相抵从而避免门扇的打开。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柱以两门扇的对接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定位套设置在门扇的中轴线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定位套设置在门扇的中轴线位置,能够使得两门扇无需向同一方向打开就可以保持两门扇的一致性。

作为优选,所述门扇的两侧均为半圆形结构,且门扇的一侧与门框相抵,另一侧与另一门扇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门扇的两侧设置为半圆形结构,在门扇打开的过程中,能够不会与门框之间发生干涉。

作为优选,所述门扇的两侧均包覆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门扇的两侧包覆有橡胶垫,能够增强门扇之间的密封性,同时增强门扇与门框之间的密封性。

作为优选,所述门扇朝向升降门槛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门槛设置在门内侧,通过使得把手设置在门扇朝向升降门槛的一侧面,能够避免把手设置在门外侧造成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设置在门扇远离门框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同时拉动两把手。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与门扇形成环形结构,并在两把手内部穿设有闭门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穿设有闭门销,能够在升降门槛损坏时仍旧可以对门扇进行关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门框中间间隔设置有两定位柱,在正常使用时,将升降门槛下降,门扇通过定位套沿着定位柱进行旋转,能够形成三个通道供人行走,同时能够方便人群排队通过;

在需要关闭时,只需要将门扇关闭并使升降门槛上升,升降门槛与门扇相抵就可以避免门扇的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护密封门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防护密封门闭合时的剖视图;

图3为防护密封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框;11、定位柱;2、门扇;21、定位套;22、橡胶垫;23、把手;24、闭门销;3、升降门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封门,包括门框1、设置在门框1内部将门框1封闭的两扇门扇2以及设置在门框1内侧与门扇2相抵的升降门槛3,其中升降门槛3下方设置有驱动升降门槛3进行升降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参照图1和图2,门框1内部以两门扇2的对接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定位柱11,定位柱11与门框1侧边之间的距离与定位柱11与两门扇2对接线的距离相同,两门扇2均通过一定位套21铰接套设在定位柱11上。

门扇2呈长方形结构,其中门扇2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为半圆形结构,并于外侧包覆有橡胶垫22,门扇2的两侧分别与门框1以及另一门扇2相抵。

门扇2朝向升降门槛3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将把手23,把手23设置在门扇2远离门框1的一侧,且把手23与门扇2之间形成环形结构,并于两把手23内部穿设有闭门销24。

使用方法:

参照图1和图3,在需要打开防护密封门时,先将闭门销24从把手23中抽出,随后使升降门槛3下降,就可以打开门扇2从而形成三个通道供人群有序行走;

在需要关闭时,只需要将门扇2关闭,再使升降门槛3上升,最后将闭门销24插入把手23内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