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花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2786发布日期:2019-08-13 20:4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花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花瓶,尤其涉及一种陶瓷花瓶。



背景技术:

陶瓷花瓶大多是摆放于室内用于观赏,而花瓶内的鲜花需要经常换水,保证鲜花的存活时间,避免鲜花过早凋落,而陶瓷花瓶大多口径小瓶身大,水渍污染花瓶内壁极难清理,会残留异味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延长鲜花的存活寿命,往往会在水中添加营养物质,供鲜花吸收,在添加过程中会出现营养物洒落到花瓶口或鲜花上,给清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花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花瓶,包括花瓶、顶口、底口、底座、存水杯、存料筒、推槽、开关槽、推进体、弹簧、顶料柱、下料筒,所述花瓶为陶瓷材质,且上下分别设有顶口和底口,所述底座为圆柄形结构,所述底座顶面中部固定有圆柱形存水杯,所述花瓶底口穿过存水杯置于底座顶面,所述存水杯中部设有内部中空的存料筒,圆台中部横向开有矩形推槽,所述推槽与存料筒内部相通,所述推槽至底座外壁开有开关槽,所述推进体设于推槽和开关槽内且连接有弹簧,所述顶料柱设于存料筒内,且与存料筒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存料筒顶部设有下料筒,所述下料筒与存料筒螺纹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顶料柱底部设有圆台座,所述顶料柱与圆台座一体成型。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推进体包括推板、斜边、开关板、弹簧导柱,所述推板一端设有斜边,另一端与开关板一体成型,所述推板与开关板分别与推槽和开关槽滑动连接,所述开关板与推板连接端两侧和开关槽内端两侧分别固定有弹簧导柱,所述两对应弹簧导柱分别固定有弹簧。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存料筒内部的顶料柱顶部放置有营养颗粒,所述营养颗粒直径小于漏料孔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花瓶与水分离,避免了花瓶内壁受水渍污染不易清理的情况,且存水杯内部便于换水及清理,存料槽内的营养颗粒能够手动式添加到存水杯中,大大加大了鲜花的存活时间,且方便快捷,避免了营养颗粒洒落至存水杯以外区域,造成打扫困难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与花瓶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与存水杯内部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横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料柱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推进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料筒主视图。

图中:1、花瓶,2、顶口,3、底口,4、底座,5、存水杯,6、存料筒,7、推槽,8、开关槽,9、推进体,10、弹簧,11、顶料柱,12、下料筒,13、圆台座,14、推板,15、斜边,16、开关板,17、弹簧导柱,18、漏料孔,19、圆锥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8所示,一种陶瓷花瓶,包括花瓶1、顶口2、底口3、底座4、存水杯5、存料筒6、推槽7、开关槽8、推进体9、弹簧10、顶料柱11、下料筒12,所述花瓶1为陶瓷材质,且上下分别设有顶口2和底口3,所述底座4为圆柄形结构,所述底座4顶面中部固定有圆柱形存水杯5,所述花瓶1底口3穿过存水杯5置于底座4顶面,所述存水杯5中部设有内部中空的存料筒6,圆台中部横向开有矩形推槽7,所述推槽7与存料筒6内部相通,所述推槽7至底座4外壁开有开关槽8,所述推进体9设于推槽7和开关槽8内且连接有弹簧10,所述顶料柱11设于存料筒6内,且与存料筒6内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存料筒6顶部设有下料筒12,所述下料筒12与存料筒6螺纹连接。

所述顶料柱11底部设有圆台座13,所述顶料柱11与圆台座13一体成型。

所述推进体9包括推板14、斜边15、开关板16、弹簧导柱17,所述推板14一端设有斜边15,另一端与开关板16一体成型,所述推板14与开关板16分别与推槽7和开关槽8滑动连接,所述开关板16与推板14连接端两侧和开关槽8内端两侧分别固定有弹簧导柱17,所述两对应弹簧导柱17分别固定有弹簧10。

所述下料筒12外壁分布有角度等分的漏料孔18,所述下料筒12顶部设有圆锥帽19,避免鲜花插入存水杯5时受到阻碍。

所述存料筒6内部的顶料柱11顶部放置有营养颗粒,所述营养颗粒直径小于漏料孔18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鲜花插入存有水的存水杯5中,推动开关板16使推板14的斜边15顶起圆台座13,使顶料柱11将存料筒6内的营养颗粒从下料筒12的漏料孔18落进存水杯5中,供鲜花吸收,松开推进体9顶料柱11受重力下落,剩余营养颗粒继续存于存料筒6内,供下次使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