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3563发布日期:2019-07-10 09:4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电磁加热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壶。



背景技术:

电水壶是一种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由于其具有烧水快、安全可靠、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人们居家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家用电器,使用的场景也扩大到汽车、火车以及飞机等交通移动平台上。其中,电磁加热壶作为电水壶中的一种,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的加热方式进行壶身加热,具有环保、热转化率高且安全性能佳的特点。

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加热壶虽然具有上述的优点,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加热壶的瓷板与加热器具之间没有散热装置,在电磁加热壶工作时,加热板的温度会通过瓷板传递到底座内,容易导致底座内的器件损坏。现有的办法通常是在底座内和瓷板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加热板降低功率或者暂停工作,造成用户的休验感差,存在电磁加热壶使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电磁加热壶使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壶,包括:

壶身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

加热座组件,与所述壶身组件对应配合,且所述壶身组件与所述加热座组件之间设有间隙;

散热组件,与所述间隙对应配合,并设置成驱动所述间隙处的空气流动;

其中,所述间隙通过所述散热孔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座组件包括:

基座;

第一电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壶身组件包括:

壶身本体,所述间隙设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壶身本体之间;

第二电连接座,连接在所述壶身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座定位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第一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基座内,并设置成驱动所述基座内的空气流动;

至少一个导风口,与所述间隙连通。

其中,所述导风口设置在所述基座或者所述第一电连接座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

导流罩,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导流罩设置成空腔结构;

所述导风口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导流罩的一个开口端与所述导风口连通,另一个开口端朝向所述间隙内输送气流。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第一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基座内,并设置成驱动所述基座内的空气流动;

第二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基座外,并设置成驱动所述间隙处的空气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连接座包括:

第一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第一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座内;

所述第二电连接座包括:

第二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壶身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定位配合;

第二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座内;

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设置成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导风口设置在所述基座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座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

温度监测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内,所述温度监测件设置成监测所述基座上的瓷板温度;

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基座内;

所述温度监测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所述控制器和散热组件依次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

第一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基座内,并设置成驱动所述基座内的空气流动;

第二散热件,设置在所述基座外,并设置成驱动所述间隙处的空气流动;

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壶身组件还包括:

固定座,连接在所述壶身本体上;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基座限位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孔呈周向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间隙与每个所述散热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壶,该电磁加热壶包括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的壶身组件、与壶身组件之间设有间隙的加热座组件和与间隙对应配合的散热组件,其中,加热座组件与壶身组件对应配合,散热组件设置成驱动间隙处的空气流动,并且,间隙通过散热孔与外界连通。该电磁加热壶进行工作时,由于在壶身组件与加热座组件之间的间隙处设有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设置成驱动间隙处的空气流动,因此,壶身组件与加热座之间的热量能够随着流动的空气流至外界,进而实现间隙处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以降低壶身组件与加热座组件之间的热量,保障该电磁加热壶的加热温度始终保持在安全的温度内,无需通过控制加热板降低功率或者暂停工作的方式降低加热板的工作温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具有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风口设置在第一连接座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磁加热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壶身组件;

11-壶身本体;

12-第二电连接座;

121-第二连接座;

122-第二电连接件;

13-固定座;

131-散热孔;

2-加热座组件;

21-基座;

22-第一电连接座;

221-第一连接座;

222-第一电连接件;

3-散热组件;

31-第一散热件;

32-导风口;

33-第二散热件;

4-间隙;

5-导流罩;

6-温度监测件;

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壶,该电磁加热壶包括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131的壶身组件1、与壶身组件1之间设有间隙4的加热座组件2和与间隙4对应配合的散热组件3,其中,加热座组件2与壶身组件1对应配合,散热组件3设置成驱动间隙4处的空气流动,并且,间隙4通过散热孔131与外界连通。该电磁加热壶进行工作时,由于在壶身组件1与加热座组件2之间的间隙4处设有散热组件3,散热组件3设置成驱动间隙4处的空气流动,因此,壶身组件1与加热座之间的热量能够随着流动的空气流至外界,进而实现间隙4处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以降低壶身组件1与加热座组件2之间的热量,保障该电磁加热壶的加热温度始终保持在安全的温度内,无需通过控制加热板降低功率或者暂停工作的方式降低加热板的工作温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感。

如图1所示,其中,电磁加热壶的壶身可以直接放置在加热板上进行加热,为提高电磁加热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加热座组件2包括基座21和设置在基座21上的第一电连接座22,壶身组件1包括壶身本体11和连接在壶身本体11上的第二电连接座12,其中,间隙4设置在基座21与壶身本体11之间,第二电连接座12与第一电连接座22定位配合,这种结构设计,在使用电磁加热壶时,使用者将第一电连接座22与第二电连接座12彼此对应配合并电连接,以实现基座21对壶身本体11进行加热,保障该电磁加热壶正常工作;在第一电连接座22与第二电连接座12彼此分开时即实现了该电磁加热壶的断电,同时,通过第一电连接座22与第二电连接座12彼此定位配合,还保障了壶身本体11加热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该电磁加热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其中,第一电连接座22与第二电连接座12定位配合的方式可以是插接、卡接等多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一电连接座22与第二电连接座12两者的定位配合方式作具体限定。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散热组件3包括设置在基座21内的第一散热件31和至少一个导风口32,第一散热件31设置成驱动基座21内的空气流动,且导风口32与间隙4连通,其中,导风口32设置在基座21或者第一电连接座22上,当第一电连接座22与第二电连接座12电连接后,基座21内的电磁加热盘开始对壶身本体11进行加热,同时,基座21内的第一散热件31开始工作,由于第一散热件31设置成驱动基座21内的空气流动,并且在基座21或者第一电连接座22上设有导风口32,因此,第一散热件31在基座21内形成的流动空气由导风口32处流向间隙4处,进而实现降低基座21与壶身本体11间的温度,其中,流入间隙4处的空气再经由散热孔131流入外界中。

除此之外,导风口32可以设置在基座2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电连接座22上,当导风口32设置在第一电连接座22上时,导风口32可以被壶身本体11挡住,因此,提高了电磁加热壶的美观程度,同时第一电连接座22自身的壳体也可以作为导风口32的风道,便于空气的引流。

其中,第一散热件31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者螺钉固定等多种方式连接在基座21内,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一散热件31与基座21的连接方式作具体限定。同时,第一散热件31在基座21内形成的流动空气也能够对基座21内的元器件进行散热,进而降低基座21内的工作温度,防止基座21内的元器件损坏。

如图2所示,其中,导风口32可以直接设置在基座21上,当导风口32设置在基座21上时,为能够保障基座21内第一散热件31形成的流动空气尽可能多的都流入壶身本体11与基座21的间隙4处,在本实施例中,该电磁加热壶还包括连接在基座21上的导流罩5,导流罩5设置成空腔结构,其中,导风口32设置在基座21上时,导流罩5的一个开口端与导风口32连通,另一个开口端朝向间隙4内输送气流,导流罩5能够将流出导风口32处的空气引流到间隙4处,进而保障该电磁加热壶的散热效果。

导风罩与基座21可以通过粘接、卡接等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导风罩与基座21连接的强度,优选地,导风罩与基座21一体成型。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电磁加热壶的散热方式,具体的,散热组件3包括设置在基座21内的第一散热件31和设置在基座21外的第二散热件33,其中,第一散热件31设置成驱动基座21内的空气流动,第二散热件33设置成驱动间隙4处的空气流动,这种结构设计,设置在基座21内的第一散热件31对基座21内的元器件进行单独散热,设置在基座21外的第二散热件33能够对壶身本体11与基座21间的热量进行单独散热,同时,由于第二散热件33设置在基座21外,即第二散热件33形成的是自然风,避免了从基座21内出来的风具有一定温度的情况,进而提高了该电磁加热壶工作时的散热效果,更好了保障了该电磁加热壶的工作温度。

其中,第一散热件31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者螺钉固定等多种方式连接在基座21内,第二散热件33可以通过粘接、卡接或者螺钉固定等多种方式连接在基座21外,在本实施例中,不对第一散热件31与基座21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散热件33与基座21的连接方式作具体限定。

其中,第二散热件33可以直接设置在基座21外,为提高吹向间隙4处的气流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基座21上也可以设有开口朝向间隙4处的导流罩5,其中,第二散热件33设置在导流罩5内。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具体的,第一电连接座22包括设置在基座21上的第一连接座221和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21内第一电连接件222;第二电连接座12包括设置在壶身本体11上的第二连接座121和设置在第二连接座121内第二电连接件122,其中,第一连接座221与第二连接座121定位配合,第一电连接件222设置成与第二电连接件122电连接,通过第一连接座221与第二连接座121定位配合提高了壶身本体11与基座21间的稳定性,其中,导风口32设置在第一连接座221或者基座21上;同时,在第一电连接件222与第二电连接件122电连接后该电磁加热壶才进行工作,进而提高了该电磁加热壶的安全性。

请继续参照图2、图3和图4,具体的,该电磁加热壶还包括连接在第二连接座121内的温度监测件6和连接在基座21内的控制器7,其中,温度监测件6设置成监测基座21上的瓷板温度,温度监测件6、第二电连接件122、第一电连接件222和控制器7依次电连接,温度检测器能够将基座21上瓷板的实际温度的电信号传送至控制器7,控制器7在将接收的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反映给使用者,进一步提高该电磁加热壶的功能性。

同时,温度监测器还可以检测壶身本体11内的水温,温度检测器能够将壶身本体11内的实际水温的电信号传送至控制器7,控制器7在将接收的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反映给使用者。

其中,为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电磁加热壶的功能性,具体的,散热组件3包括设置在基座21内的第一散热件31和设置在基座21外的第二散热件33,其中,第一散热件31设置成驱动基座21内的空气流动,第二散热件33设置成驱动间隙4处的空气流动,并且,第二散热件33与控制器7电连接,由于控制器7与第二散热件33电连接,因此,控制器7可以根据温度监测件6监测到瓷板的实际温度控制散热组件3的工作功率。

具体的,为能够在保障电磁加热壶正常工作的同时,可以根据壶身本体11与基座21间的实际温度控制第二散热件33的工作功率,在本实施中,第二散热件33与控制器7电连接。

其中,第一散热件31和第二散热件33可以为鼓风机,在本实施例中,为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保障能够形成流动的气流,优选地,第一散热件31和第二散热件33均为风扇。

其中,为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壶身本体11与基座21件的稳定性,保障电磁加热壶使用时的安全,壶身组件1还包括连接在壶身本体11上的固定座12,固定座12与基座21限位配合。

其中,固定座12与壶身本体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卡接或者螺栓连接,为能够提高固定座12与壶身本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本实施中,优选地,固定座12与壶身本体11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其中,散热孔131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为能够及时的将壶身本体11与基座21两者间隙4处的热量交换至外界环境中,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131为多个,多个散热孔131呈周向设置在固定座12上,间隙4与每个散热孔131连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