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圆转换桌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5119发布日期:2019-12-17 21:01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圆转换桌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圆转换桌面板。



背景技术:

在我国以三大水系为中心的广大农村家庭,大多数还沿用着传统的家用八仙桌或叫堂厅桌(以下统称八仙桌)。八仙桌是吃饭、宴客兼装饰的必需品,其桌面为方形,共设八个座位,平时正常家庭使用足矣;但当来客、宴请或节日相聚时,八个座位的八仙桌便满足不了使用要求,针对此种情况,主要解决办法是另外分加桌,或借来饭店使用的活动大圆桌面,具有诸多不便。

目前,市面上也有能扩大桌面使用面积的功能性八仙桌,其造价较高,属于高档消费品,对于广大的农村消费者而言,通常无力购买,其家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八仙桌,在超过八个人用餐的情况下,仍具有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圆转换桌面板,直接覆盖在现有的八仙桌的桌面上,且具有方圆转换的功能,在需要时,为用户提供较大的桌面使用面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圆转换桌面板,应用于八仙桌的桌面上,包括一主面板,该主面板呈正方形,其尺寸与八仙桌的桌面尺寸适配;四个弓形板,各弓形板的弦边分别铰接在所述主面板的四个边部,该弓形板可在一竖直位置和一水平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弓形板位于竖直位置时,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当所述弓形板位于水平位置时,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且该圆形面的边界由各弓形板的弧边限定;在所述方圆转换桌面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凸台,该凸台的内周形成了一方形凹槽的边界,该方形凹槽的形状尺寸与所述主面板的形状尺寸一致,且该方形凹槽的边界与所述主面板的相应边部之间呈45°夹角;其中,所述弓形板通过主面板的水平转动实现其竖直位置和水平位置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方圆转换桌面板是与八仙桌配套使用的,八仙桌的桌面为正方形,本实用新型的方圆转换桌面板则是由一个正方形的主面板和四个弓形板组成,在平时即就餐人数不超过8人时,主面板覆盖在八仙桌的桌面上,四个弓形板处于竖直位置,围设在八仙桌的四周,此时的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其桌面使用面积即主面板的表面积;在就餐人数超过8人时,可将主面板绕其中心水平转动45°,此时,方形凹槽的边界与八仙桌的桌面相应边平行,且各凸台的内周抵接在八仙桌的桌面外周,此时,四个弓形板均处于水平位置,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增加了桌面的使用面积。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方圆转换桌面板可以与八仙桌配套使用,使得家用八仙桌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就餐场景,且与功能性八仙桌相比,方圆转换桌面板的造价较低,能满足更多农村家庭的购买需求,此外,由于方形凹槽与主面板之间有45°的夹角,即方形凹槽与弓形板部分重合,则在转动45°后,弓形板与方形凹槽重合的部分搭接在八仙桌的桌面上,从而无需使用闩销等结构来维持弓形板的水平位置,使得方圆转换桌面板的操作更加简便。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在所述主面板的四个角部均设置有一个该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所述主面板的相邻两个边部齐平,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的斜边形成所述方形凹槽的边界。

优选地,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的高度为5-10mm。

优选地,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的直角边的长度为所述主面板的边长的三分之一。

在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时,上述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的底部搭接在八仙桌的桌面上,使得主面板的底部与八仙桌的桌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该缝隙即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的高度;在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时,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的斜边抵接在八仙桌的桌面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凸台为类扇形凸台,在所述弓形板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类扇形凸台;所述类扇形凸台的弧边和第一弦边与所述弓形板的边界齐平,所述类扇形凸台的第二弦边形成所述方形凹槽的边界。

优选地,所述类扇形凸台的高度为5-10mm。

优选地,所述类扇形凸台的弧边的长度为所述弓形板的弧边的长度的二分之一,且所述第一弦边的长度为所述弓形板的弦边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在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时,主面板的底部紧密搭接在八仙桌的桌面上,设有类扇形凸台的弓形板自然下垂;在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时,类扇形凸台的第二弦边抵接在八仙桌的桌面外周,此外,类扇形凸台的弧边和第一弦边的长度设计,使得同一个弓形板上的两个类扇形凸台的的第二弦边相互垂直,包覆在八仙桌的角部外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方圆转换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方圆转换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方圆转换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方圆转换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1-主面板;2-弓形板;3-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4-八仙桌;5-类扇形凸台;

51-第二弦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方圆转换桌面板,与八仙桌配套使用,八仙桌的桌面为正方形,如图1所示为该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方圆转换桌面板包括主面板1和四个弓形板2,主面板1呈正方形,其尺寸与八仙桌的桌面尺寸适配,各弓形板2的弦边分别铰接在主面板1的四个边部,且该弓形板2可在一竖直位置和一水平位置之间切换,当弓形板2位于竖直位置时,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当弓形板2位于水平位置时,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且该圆形面的边界由各弓形板2的弧边限定。

在上述方圆转换桌面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凸台,该凸台的内周形成了一方形凹槽的边界,该方形凹槽的形状尺寸与主面板1的形状尺寸一致,且该方形凹槽的边界与主面板1的相应边部之间呈45°夹角。

具体地,上述凸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3,在主面板1的四个角部均设置有一个该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3,该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3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与主面板1的相邻两个边部齐平,且该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3的斜边形成上述方形凹槽的边界。

在就餐人数不超过8人时,主面板1覆盖在八仙桌的桌面上,四个弓形板处于竖直位置,围设在八仙桌的四周,此时的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其桌面使用面积即主面板1的表面积;在就餐人数超过8人时,可将主面板1绕其中心水平转动45°,在主面板1转动到位后,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3的斜边抵接在八仙桌4的桌面外周中部三分之一处,且弓形板2从竖直位置切换到水平位置,搭接在八仙桌4的四个角部上,此时,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增加了桌面的使用面积。

本实施例中,在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时,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3的斜边抵接在八仙桌的桌面外周,限定了方圆转换桌面板的周向位置,可有效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方圆转换桌面板转动的情况;在实际中,可以将上述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的高度设计为5-10mm;此外,为了保证方形凹槽可以顺利卡接在八仙桌的桌面外周,在加工时,需要保证等腰直角三角形凸台3的直角边的长度为主面板1的边长的三分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八仙桌的桌面边长一般为90-100cm,其尺寸为行业内的标准尺寸,故在实际中,可以针对不同尺寸的八仙桌设计一款相应尺寸的方圆转换桌面板,以便于用户选择性购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弓形板2与主面板1的铰接方式不限,只要能满足弓形板2在其竖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间切换即可,如通过合页铰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方圆转换桌面板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凸台的形状和设置位置不同,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施例的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和圆形面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凸台为类扇形凸台5,在弓形板2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该类扇形凸台5,该类扇形凸台5的弧边和第一弦边与弓形板2的边界齐平,类扇形凸台5的第二弦边51形成实施例1中的方形凹槽的边界。

本实施例中,在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圆形面时,类扇形凸台5的第二弦边51抵接在八仙桌4的桌面外周,限定了方圆转换桌面板的周向位置,可有效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方圆转换桌面板转动的情况;在实际中,可以将上述;类扇形凸台5的高度设计为5-10mm;此外,为了保证方形凹槽可以顺利卡接在八仙桌的桌面外周,在加工时,需要保证类扇形凸台5的弧边的长度为弓形板2的弧边的长度的二分之一,且第一弦边的长度为弓形板的弦边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3仅是展示了方圆转换桌面板形成方形面的展开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此时的弓形板2应处于竖直状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