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锅巴烹饪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7884发布日期:2019-09-06 19:52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稻香锅巴烹饪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稻香锅巴烹饪锅具。



背景技术:

锅具是用于烹煮食物或烧水的各种器具,如电饭煲、炒锅、电压力锅、煎锅等,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锅具的结构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以满足人们对烹饪多种不同食物的要求。锅具通常包括锅体和盖合在锅体上的锅盖。锅体用于食物烹饪,锅盖的延伸边与锅体的延伸边相贴合,起到密封作用,避免锅内的热量逸散。然而,锅盖的延伸边与锅体的延伸边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间隙,从而导致现有锅具的密封性较差,在加热食物过程中,会有大量热量散失,并且锅体的壁厚通常在1mm左右,烹饪锅巴时,易出现食物烧焦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稻香锅巴烹饪锅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稻香锅巴烹饪锅具,包括位于上方的锅盖和位于下方的锅体,所述锅体为复合层,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和不沾层,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厚度为0.5-0.7mm,所述第二导热层的厚度为2.8-3.3mm,所述不沾层的厚度为0.3-0.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不沾层由铁素体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导热层由铜板、铝板或铝合金板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由430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热层由铝板制成,所述不沾层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的厚度为0.6mm,所述第二导热层的厚度为3mm,所述不沾层的厚度为0.4mm。

优选地,所述锅盖的外缘覆有包边,所述包边包括沿锅盖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的上延伸边,所述锅体的外缘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下延伸边,所述上延伸边与下延伸边之间具有夹角α,且0°<α≤9°。

优选地,所述下延伸边从锅体开口处向外延伸的距离L为5.5-7mm。

优选地,所述包边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锅体开口处配合的下限位部,所述包边的外侧向外翻转抵接在所述锅盖的外表面形成上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上限位部、所述锅盖和所述上延伸边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嵌设有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锅体上安装有一对把手,所述把手固接在所述锅体上。

优选地,所述把手上包覆有防烫层。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稻香锅巴烹饪锅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锅体为第一导热层、第二导热层和不沾层组成的复合层,复合层采用包边工艺,锅边没有接缝,将复合层设置成合理的壁厚,可以烹饪传统土灶的稻香锅巴,避免烧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锅盖

11 包边

111 上延伸边

112 下限位部

113 上限位部

12 盖柄

121 固定螺丝

122 上垫片

123 下垫片

124 上密封垫

125 下密封垫

13 密封圈

2 锅体

21 第一导热层

22 第二导热层

23 不沾层

24 下延伸边

25 把手

251 防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稻香锅巴烹饪锅具,包括位于上方的锅盖1和位于下方的锅体2,所述锅体2为复合层,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热层21、第二导热层22和不沾层23,所述第一导热层21的厚度为0.5-0.7mm,所述第二导热层22的厚度为2.8-3.3mm,所述不沾层23的厚度为0.3-0.5mm。所述第一导热层21和所述不沾层23由铁素体不锈钢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导热层22由铜板、铝板或铝合金板中的至少一种制成,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层21由430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导热层22由铝板制成,所述不沾层23由304不锈钢材料制成,430不锈钢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和机械性能,设置在最外层直接和明火接触;铝材的导热性好,并且同样的体积下重量最轻,然而使用铝板极其粘锅并且不健康,所以在铝板上覆有304不锈钢;304不锈钢具有很强的韧性和耐腐蚀性能,设置在内层,避免腐蚀并且防止食物粘锅,上述三层符合采用包边工艺,锅边没有接缝。现有技术中的炒锅厚度一般为0.5-1mm,热传导速度较快炖煮锅壁厚一般为1mm左右,炖煮食材速度较快,上述锅具不能用于烹饪锅巴,否则易糊锅。本实用新型将锅体2的壁厚设置为3.6-4.5mm,使锅体2在烹饪锅巴时,热传导速度均匀,保温时间长,避免传热速度过快引起的糊锅现象。

如图1和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热层21的厚度为0.6mm,所述第二导热层22的厚度为3mm,所述不沾层23的厚度为0.4mm,锅体2的厚度为4mm,在该厚度条件下,在可以烧出传统土灶的锅巴的前提下,节约了材料成本,减轻了锅体的重量。

如图1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锅盖1的外缘覆有包边11,所述包边11包括沿锅盖1的外缘向外延伸形成的上延伸边111,所述锅体2的外缘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下延伸边24,所述上延伸边111与下延伸边24之间具有夹角α,且0°<α≤9°,所述夹角α优选为6°或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水蒸气碰触带锅盖1形成凝结水,凝结水逐渐聚集在上延伸边111与下延伸边24的夹角α之间,从而产生水膜,从利用该水膜对上延伸边111和下延伸边24之间起到有效的密封作用,避免在烹饪锅巴时大量的热量从上延伸边111和下延伸边24之间流失,影响锅巴形成的质量。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延伸边111呈弧形,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水膜形成的空间,弧形的切边与下延伸边24之间形成上述夹角α。

如图1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下延伸边24从锅体2开口处向外延伸的距离L为5.5-7mm,距离L优选为6mm,在该范围内,水膜形成的效率较高。

如图1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包边11的内侧向下延伸形成与所述锅体2开口处配合的下限位部112,所述包边11的外侧向外翻转抵接在所述锅盖1的外表面形成上限位部113,下限位部112避免锅盖1在烹饪时从锅体2上滑落。优选地,所述上限位部113、所述锅盖1和所述上延伸边111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嵌设有密封圈13,密封圈13呈黑色,利用密封圈13对锅盖1和包边11之间的缝隙密封,进一步避免热量的流失。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锅体2上安装有一对把手25,所述把手25固接在所述锅体2上。优选地,所述把手25上包覆有防烫层251,防烫层251由硅胶制成,起到隔热防烫的效果。

如图1和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锅盖1上设有盖柄12,所述盖柄12呈半环形,所述盖柄12上包覆有防烫硅胶,盖柄12的两端各通过一固定螺丝121连接在锅盖1上;所述盖柄12下端和锅盖1上端之间设有一上垫片122,锅盖1下端和固定螺丝121的螺头之间设有一下垫片123,所述锅盖1上还设有供固定螺丝121穿过的通孔;所述上垫片122和所述锅盖1之间设有上密封垫124,所述上密封垫124上可设有延伸嵌入所述通孔上半段的凸缘部,所述下垫片123和所述锅盖1之间设有下密封垫125,所述下密封垫125上可设有延伸嵌入所述通孔下半段的凸缘部,通过上述盖柄12与锅盖1的连接密封结构,既保证了盖柄12与锅盖的可靠连接,同时也避免了锅体2内的蒸汽从通孔中逸散。

以下还给出一种利用本实用新型烹饪稻香锅巴的烹饪方法的实施例:

取500g大米和500ML的水,大米洗净后与冷水置入锅内,免洗大米需多加水50ML,中火炊煮5~6min,锅内沸腾后翻捣锅内大米,避免夹生,然后盖上盖子,调小火继续炊煮8-10min,此时米粒饱满,饭香四溢;然后继续中火炊煮3-5min,见到饭粒与锅体边缘有金色锅巴粒,即可关火。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