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正练习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2645发布日期:2019-08-20 23:53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矫正练习筷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矫正练习筷子。



背景技术:

筷子,一种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筷子作为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如何正确拿筷,不仅年幼的孩子学习困难,难以掌握,就是很多成年人的拿筷姿势也是五花八门,更别说习惯使用刀叉的外国人,学习正确的拿筷姿势,不仅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基本技能,也对推广筷子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现时代的意义。

正确的拿筷方式是:手握筷子前,要先将两根筷尖对齐。然后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3根手指头轻轻将筷子拿住。这时,就要注意握筷子的技巧了。其中,拇指要放在食指的指甲旁边,筷子后部要留有1厘米长的距离,无名指的指甲垫在筷子下面,拇指和食指的中间夹住筷子以将其固定住。

现有的一些用于矫正握筷姿势的筷子,其一端通过铰链结构绑在一起,两根筷子只能相互开合,开合的时候食指端的筷子不能自转,但是正确的使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时候,两根筷子之间不仅有开合,食指端的筷子可以自转同时还可以有左右方向的移动,普通的矫正筷子一头通过铰链固定在一起,只能开合不能自转,不能左右移动,并不能真正的锻炼到握筷的标准姿势。

于是,一种筷体开合时能使食指端的筷子可以自转同时又能左右移动的矫正练习筷子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矫正练习筷子,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矫正筷子只能模拟筷子间开合动作不能模拟左右移动和自转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矫正练习筷子,包括第二筷体和可相对所述第二筷体左右移动及自转的第一筷体,所述第一筷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的前侧壁设有第一侧槽,所述沉槽的后侧壁设有第二侧槽,所述第二筷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所述第二筷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卡接于所述沉槽内且其两端分别活动插接于所述第一侧槽及所述第二侧槽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连接块呈扁平状,所述沉槽为矩形沉槽,所述矩形沉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个扁平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筷体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成劣弧,所述连接杆、第二连接块和所述第二筷体一体成形。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C字型指环,所述C字型指环铰接在所述第一筷体中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C字型指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C字型指环沿所述第一筷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月牙形环,所述月牙形环设置在所述第二筷体中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C字型指环和所述月牙形环上均裹覆有硅胶保护膜。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防错位结构,所述第一防错位结构包括第一卡槽和与所述第一卡槽可拆卸卡接的第一卡齿,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所述第二筷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卡齿设置在所述劣弧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防错位结构,所述第二防错位结构包括第二卡槽和与所述第二卡槽可拆卸卡接的第二卡齿,所述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筷体前端并与所述第一卡槽开口同向,所述第二卡齿设置在所述第二筷体前端并与所述第一卡齿同向。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C字型指环为由半柔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矫正练习筷子,包括第二筷体和可相对第二筷体左右移动和自转的第一筷体,第一筷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上设有沉槽,沉槽的前侧壁设有第一侧槽,沉槽的后侧壁设有第二侧槽,第二筷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端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活动插接于第一侧槽及第二侧槽内,采用该结构,第二筷体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在第一筷体的沉槽内,使第一筷体可以连接杆为自转轴绕第二筷体旋转,并且连接杆可沿着第一侧槽及第二侧槽左右移动,即第一筷体可实现相对于第二筷体的左右移动和自转,从而模拟出标准握筷姿势下夹取东西时筷子的运动轨迹,长期使用本实用新型矫正练习,便能快速并正确的上手普通筷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矫正练习筷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二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杆插接在第一连接块中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筷体的左视图。

图中:

1-第一筷体;11-第一连接块;111-沉槽;112-第一侧槽;113-第二侧槽;2-第二筷体;21-第二连接块;211-连接杆;212-劣弧;3-C字型指环;4-月牙形环;5-第一防错位结构;51-第一卡槽;52-第一卡齿;6-第二防错位结构;61-第二卡槽;62-第二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后、左、右方位概念以附图1中所示的前、后、左、右方位概念为准,具体地,附图1中所示左侧为前,附图1中所示右侧为后,附图1中所示下侧为左,附图1中所示上侧为右。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一种矫正练习筷子,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第二筷体2和可相对上述第二筷体2左右移动的第一筷体1,上述第一筷体1上设有第一连接块11,上述第一连接块11上设有沉槽111,上述沉槽111的前侧壁设有第一侧槽112,上述沉槽111的后侧壁设有第二侧槽113,上述第二筷体2上设有第二连接块21,上述第二连接块21的端部设有连接杆211,上述连接杆211的两端分别活动插接于上述第一侧槽112及上述第二侧槽113内,采用该结构,上述第二筷体2通过上述连接杆211活动连接在上述第一筷体1的沉槽111内,使上述第一筷体1可以上述连接杆211为自转轴绕上述第二筷体2旋转,并且上述连接杆211可沿着上述第一侧槽112及上述第二侧槽113左右移动,即上述第一筷体1可实现相对于上述第二筷体2左右移动和自转,从而模拟出标准握筷姿势下夹取东西时筷子的运动轨迹,长期使用本实用新型矫正练习,便能快速并正确的上手普通筷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更强。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第一连接块11呈扁平状,上述沉槽111为矩形沉槽,上述矩形沉槽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块11的其中一个扁平面上,同时,如图2所示,上述第二连接块21靠近上述连接杆211的一端设置成劣弧212,当上述连接杆211插接在上述第一侧槽112及上述第二侧槽113内时,上述劣弧212与上述第一连接块11的扁平结构位置对应,上述第一筷体1以连接杆211为自转轴的旋转时,上述劣弧212的弧形空间为上述第一筷体1的扁平结构的旋转提供了空间,也就不会干涉到第一筷体1的自旋转动作,作为优化,上述第二连接块21设置在上述第二筷体2中部偏后的位置,并且第二连接块21延伸的方向垂直于第二筷体2的长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侧槽112和上述第二侧槽113平行设置,以便上述连接杆211沿其槽内空间可左右移动,上述连接杆211优选为圆杆,并且第一侧槽112和第二侧槽113的高度大于连接杆211的直径,以便连接杆211可在第一侧槽112和第二侧槽113的槽内空间顺利的旋转。

作为优化,上述第一连接块11与上述第一筷体1一体成形,且上述连接杆211、上述第二连接块21和上述第二筷体2也一体成形,结构更牢不易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筷体1和第二筷体2的前端均可设置安装孔用于可拆卸插接木质或其他材质的加长棒,可拆卸的加长棒可随用随取,保证筷子的卫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用于放置食指或中指的C字型指环3,上述C字型指环3铰接在上述第一筷体1中部,从而可以绕其铰接端旋转,具体的,上述C字型指环3一侧设有圆环,上述第一筷体1中部设有环槽,上述圆环套接在上述环槽内,从而使得上述C字型指环3可以在上述环槽内绕着上述第一筷体1旋转,方便套住约束使用者的手指方向,并且上述C字型指环3的开口朝向侧方向,使得开合或旋转第一筷体1的时候手指可被C字型指环3挡住,手指不会从其开口处掉出来,从而模拟出标准握筷姿势中食指或中指的正确放置位置,C字型的结构方便手指从其开口处插入到指环内,佩戴更加方便,作为优化,上述C字型指环3由半柔性材料制成,从而可以根据使用者手指的粗细情况来调节C字型指环3的直径大小以适配使用者的手指,防掉性能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C字型指环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述C字型指环3沿上述第一筷体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并且两个上述C字型指环3在上述第一筷体1的径向方向可旋转,一个C字型指环3用于放置中指,另一个C字型指环3用于放置食指,从而约束规定中指和食指所处的的位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月牙形环4,上述月牙形环4设置在上述第二筷体2中部用于规范并指示无名指的放置位置,将无名指搭在上述月牙形环4的凹槽内以托起上述第二筷体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月牙形环4的开口朝向远离上述第一筷体1的一侧。

作为优化,上述C字型指环3和上述月牙形环4上均裹覆有硅胶保护膜,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感,并且在上述第一筷体1和第二筷体2的尾端也可以裹覆硅胶保护膜,柔性接触可避免使用时硬性磕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第一防错位结构5,上述第一防错位结构5包括第一卡槽51和与上述第一卡槽51可拆卸卡接的第一卡齿52,其中,上述第一卡槽51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块11靠近第二筷体2的一侧,上述第一卡齿52设置在上述劣弧212远离连接杆211的一端,使用本实用新型夹取食物时,上述第一卡齿52刚好卡接在上述第一卡槽51内,使得上述第一筷体1和第二筷体2的前端夹紧,不会错位或者交叉而夹不起来食物,这也是初学者学习使用筷子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更优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防错位结构6,上述第二防错位结构6包括第二卡槽61和与第二卡槽61可拆卸卡接的第二卡齿62,其中,上述第二卡槽61设置在上述第一筷体1前端并与上述第一卡槽51同向,上述第二卡齿62设置在上述第二筷体2前端并与上述第一卡齿52同向,当第二卡齿62卡接在第二卡槽61内时,可进一步防止两根筷子发生错位或交叉。上述第二筷体2上的连接杆211可以在第一筷体1上的矩形沉槽内左右移动,连接杆211向左移动到矩形沉槽的极限位置时,上述第二卡齿62刚好卡入到第二卡槽61内,此时第一筷体1和第二筷体2处于合紧关闭状态以夹紧食物;当连接杆211在矩形沉槽内向右移动时,上述第二卡齿62便脱离第二卡槽61,使第一筷体1和第二筷体2处于打开状态,方便夹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