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座及智能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7062发布日期:2020-03-17 14:5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充电座及智能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清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全自动扫地机除了能自动完成清扫任务以外,还能在完成清扫任务后,或者在电量不足时自动返回充电座充电。扫地机充电时,需要与充电座精确对接才能实现充电。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扫地机返回充电座时,可能会撞击充电座,使充电座偏移甚至被撞倒。这样就会影响扫地机和充电座的对接。对于体积小、重量轻的充电座而言,上述情况尤为明显。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充电座及智能清洁设备,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座,充电座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中形成有安装空间;本体,本体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空间内;吸盘,吸盘和安装座连接,吸盘用于吸附在充电座的待安装位置,以将安装座固定在待安装位置。

可选地,本体上设置有封堵部,安装座上设置有和封堵部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形成连通安装空间和吸盘的吸附空间的连通通道,本体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封堵部封堵连通通道,以使安装空间和吸盘的吸附空间隔离;在第二位置,封堵部离开连通通道,以使安装空间和吸盘的吸附空间连通。

可选地,安装座上设置有使安装空间与外界连通的第二通孔。

可选地,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本体封闭第二通孔。

可选地,封堵部包括设置在封堵部的自由端的弹性连接部,本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连接部的外表面抵接连通通道的内表面、第一通孔的内开口、第一通孔的外开口与吸盘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以封堵连通通道;其中,弹性链接部的截面尺寸大于连通通道的截面尺寸。

可选地,吸盘包括环形连接部,环形连接部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环形连接部的内部形成连通通道。

可选地,封堵部设置在本体的底面,第一通孔设置在安装座的底壁。

可选地,吸盘位于安装座的底侧。

可选地,本体上设置有凹槽,安装座上设置有凸起,凸起活动地嵌合在凹槽内,以使得本体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清洁设备,智能清洁设备包括前述的充电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座,本体设置在安装座上,安装座通过吸盘固定在待安装位置,即充电座能够固定在待安装位置,这样能够避免充电座的位置变化,进而避免智能清洁设备不能和充电座连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电座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本体在第二位置;

图2为图1中充电座的仰视图;以及

图3为图1的充电座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本体在第一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10:安装座111:安装空间

112:第二通孔113:凸起

114:侧壁115:底壁

120:本体121:封堵部

121a:弹性连接部122:凹槽

130:吸盘131:环形连接部

132:吸附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清洁设备。智能清洁设备用于清洁家居环境,智能清洁设备在完成清洁任务之后或者在电量不足时,需要与充电座对接。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清洁设备可以为扫地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智能清洁设备包括充电座。智能清洁设备可以在充电座充电。充电座固定在家居环境中,例如固定在地板或墙角。

本实施方式中,充电座包括安装座110和本体120。本体120用于和智能清洁设备连接,以为智能清洁设备充电。安装座110固定设置在家居环境中,本体120设置在安装座110上,这样本体120通过安装座110固定设置在家居环境中。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110具有安装空间111。本体1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安装空间111内。这样,安装座110的安装空间111能够限定本体120的位置,避免本体120掉出安装座110。优选地,安装空间111具有朝上(图1的向上方向)的开口。安装空间111沿竖直方向延伸,本体120在安装空间111内沿上下方向可移动的设置。本体120从安装空间111的开口置入安装空间111内时,本体120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固定在安装空间111内。

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20上设置有封堵部121。安装座110上设置有和封堵部121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连通安装座110的安装空间111和外界。在一个实施例中,封堵部121可以为圆柱形状,第一通孔可以为圆孔。第一通孔中形成连通通道,连通通道为连通安装空间111和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的通道。

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20在安装空间111内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本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本体120的封堵部121封堵连通通道,此时安装空间111和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隔离,这样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和安装空间111不连通。本体120位于第二位置时,本体120的封堵部121离开连通通道,这样安装空间111和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连通,空气能够在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和安装空间111之间流通。吸盘130和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将在后文进行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封堵部121包括弹性连接部121a。弹性连接部121a由弹性材质(例如橡胶)制成。弹性连接部121a设置在封堵部121的自由端(图1中封堵部121的下端)。本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连接部121a可以抵接连通通道的内表面、第一通孔的内开口、第一通孔的外开口与吸盘130的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以封堵连通通道。本实施方式中,封堵部121伸入连通通道内,此时弹性连接部121a的外表面抵接连通通道的内表面,进而封堵连通通道。由此,弹性连接部121a能够更好的密封连通通道和弹性连接部121a之间的间隙。

在安装座110上,第一通孔的朝向安装空间的开口为内开口,第一通孔的朝向外界环境的开口为外开口。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本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部121可以位于安装空间111内,此时弹性连接部121a的外表面抵接第一通孔的内开口,进而封堵连通通道。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自上而下,弹性连接部121a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弹性连接部121a的最大截面尺寸大于封堵部121的截面尺寸。弹性连接部121a的最大截面尺寸大于连通通道的截面尺寸。

优选地,封堵部121设置在本体120的底面(图1中本体120的下端面)。第一通孔设置在安装座110的底部。具体地,如图1所示,安装座110包括侧壁114和与侧壁114的下端连接的底壁115,侧壁114和底壁115围成安装空间111,侧壁114的上端形成安装空间111的开口,第一通孔设置在安装座110的底壁115上。这样,在本体120的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本体120的封堵部121即可封堵连通通道,封堵部121封堵连通通道的操作方便。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110上设置有连通安装空间111和外界的第二通孔112。安装座110外的空气能够通过第二通孔112进入安装空间111,然后从安装空间111进入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以方便使吸盘130脱离吸盘130吸附的待安装位置。优选地,安装座110上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通孔112。如图2所示,第二通孔112为矩形孔,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2也可以为圆形孔或其他形状的孔。

优选地,本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本体120封闭第二通孔112。这样,本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够避免安装座110外的其它物体(例如昆虫)从第二通孔112进入安装空间111。具体地,第二通孔112设置在安装座110的底部,即第二通孔112设置在安装座110的底壁115上。本体120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本体120的底面盖合第二通孔112,以封闭第二通孔112。由此,依靠本体120的自身的重力的作用封闭第二通孔112,操作简单。

本体120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122。安装座110上设置有凸起113。凸起113活动地嵌合在凹槽122内。具体地,在图1的上下方向上,凸起113的尺寸小于凹槽122的尺寸。凸起113伸入凹槽122内,这样本体1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凸起113在凹槽122内移动,凹槽122的内表面限定了凸起113的移动,避免凸起113脱出凹槽122。如此,凸起113和凹槽122将本体120的至少一部分限制在安装空间111内,避免本体120脱出安装空间111,并使得本体120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110上还设置有吸盘130。吸盘130用于吸附在充电座的待安装位置,以将安装座110固定在待安装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20设置在安装座110上,安装座110通过吸盘130固定在待安装位置,即充电座能够固定在待安装位置,这样能够避免充电座的位置变化,进而避免智能清洁设备不能和充电座连接。

优选地,吸盘130包括环形连接部131。环形连接部131的内部空间连通吸附空间132。环形连接部131设置在第一通孔内。这样,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通过环形连接部131的内部空间连通安装空间111。即环形连接部131的内部空间形成连通安装空间111和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的连通通道。

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部121的弹性连接部121a伸入环形连接部131的内部空间,弹性连接部121a的外表面和环形连接部131的内表面抵接,以封堵连通通道。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吸盘130设置在安装座110外。此时,吸盘130和安装座110的外表面连接。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通过第一通孔的内部空间和安装空间111连通,此时第一通孔的内部空间构成连通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和安装空间111的连通通道。本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部121的弹性连接部121a可以穿出第一通孔,然后伸入吸盘130内。此时弹性连接部121a的外表面抵接第一通孔的外开口,进而封堵连通通道。当然,本体120位于第一位置时,封堵部121的弹性连接部121a也可以伸入第一通孔内。此时弹性连接部121a的外表面抵接第一通孔的内表面,进而封堵连通通道。

在连通通道被封堵的同时,在充电座的重力的影响下,吸盘130发生形变,从而挤压出吸附空间132内的空气,使得吸附空间132为真空。以这种方式,吸盘130被吸附在待安装位置,从而使得充电座被牢牢地固定在待安装位置,而不会由于受到清洁设设备的撞击而移动。

优选地,吸盘130由弹性材质(例如橡胶)制成。这样,吸盘130的环形连接部131能够更好的密封连通通道和封堵部121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吸盘130位于安装座110的底侧(图1中,安装座110的底壁115的远离本体120的一侧)。这样,充电座在本体120和安装座110的重力的作用下,既可使吸盘130吸附在待安装位置,操作简单。

本实施方式的充电座在使用时,将充电座放置于地面上,充电座在本体120的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封堵部121的弹性连接部121a向下移动,伸入吸盘130的环形连接部131的内部空间内,此时弹性连接部121a的外表面和吸盘130的环形连接部131的内表面抵接,以密封吸盘130的环形连接部131的内表面和弹性连接部121a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进而封堵连通通道。同时,充电座在本体120和安装座110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本体120和安装座110向下挤压吸盘130,排出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内的空气,使吸盘130与地面之间形成密闭的真空空间,进而使安装座110通过吸盘130吸附在地板上。这样充电座被牢牢地吸附在地板上。

当需要移动充电座时,在图1的上下方向上,垂直向上提起本体120,本体120的弹性连接部121a离开吸盘130的环形连接部131的内部空间。此时,由于本体120上移,安装座110外的空气可通过第二通孔112进入安装空间111,空气也可以通过本体120和安装座110之间的间隙进入安装空间111,然后进入安装空间111的空气从吸盘130的环形连接部131的内部空间进入吸盘130的吸附空间132。由于此时吸附空间132中填充有空气,这样可使吸盘130和地板分离,从而方便提起充电座。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