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加湿器的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6116发布日期:2019-12-17 21:0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带有加湿器的沙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加湿器的沙发。



背景技术:

当人在家里休息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沙发上度过的,如坐在沙发上聊天、喝茶、看报纸、看电视等。在炎热的夏季和异常干燥的冬季,空气中的水分较少,导致人的皮肤水分过度流失,加速生命的衰老,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广泛使用,进一步导致了空气干燥,而使人在坐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出现皮肤紧绷、口舌干燥的感觉,甚至出现咳嗽感冒等病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加湿器的沙发,其具有为空气进行增湿,从而缓解人因空气干燥所出现的皮肤紧绷、口干舌燥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加湿器的沙发,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座椅、第二座椅以及位于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之间的隔台,隔台的顶端表面设置有顶端带有喷汽口的加湿器,加湿器通过固定架固定在隔台上,固定架包括顶端带有开口的架体,加湿器放置在架体的内部,架体的顶端设置有与架体可拆卸相连的顶盖,顶盖的表面与加湿器的喷气口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出汽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隔台上设置加湿器,从而通过加湿器喷出水汽来为空气中补充水,使坐在沙发的人处于一个较为湿润的环境中,从而缓解空气干燥所产生的皮肤紧绷、口干舌燥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加湿器位于隔台靠近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后侧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将手放置在隔台上的时候,加湿器不会对人的手造成阻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隔台的表面位于固定架的下方设置有顶端带有开口的容纳腔,架体伸入到容纳腔的内部并与容纳腔滑动相连,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推动固定架从而使固定架自容纳腔的顶端开口伸出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加湿器的时候,通过驱动件将加湿器藏在容纳腔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件为竖直设置的电动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电动推杆的长度即可实现加湿器自容纳腔的开口伸出或将加湿器收纳在容纳腔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距离隔台顶端表面的距离与固定架的高度尺寸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架的底端与限位块相抵接时,固定架的顶端表面与隔台的顶端表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架体与顶盖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加湿器进行更换或加水的时候,将顶盖与架体分开即可将加湿器取出进行更换或加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容纳腔的顶端开口处设置有向内伸出的收口,架体的本体与收口的内孔形状相匹配,固定架的底端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架不能完全从容纳腔中伸出,从而避免固定架与隔台之间出现分离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架体朝向沙发前侧的一侧为开口侧,加湿器的控制面板自架体的开口侧露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控制加湿器启动或关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隔台的顶端表面开设有放置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水杯放置在放置孔中,从而防止水杯出现倾倒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座椅和第二座椅远离隔台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人们手臂的放置,使人在坐在沙发的时候舒适度增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隔台上设置加湿器,从而通过加湿器喷出水汽来为空气中补充水,使坐在沙发的人处于一个较为湿润的环境中,从而缓解空气干燥所产生的皮肤紧绷、口干舌燥的现象;

2.通过在隔台上开设容纳腔,在不使用加湿器的时候;能够将加湿器收纳在容纳腔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加湿器的沙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隔台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固定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容纳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座椅;11、第一扶手;2、第二座椅;21、第二扶手;3、隔台;31、容纳腔;311、收口;312、限位块;32、放置孔;4、加湿器;5、固定架;51、架体;511、底座;512、侧板;513、凸台;514、螺纹孔;52、顶盖;521、出汽口;522、沉头孔;6、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加湿器的沙发,包括带有靠背的第一座椅1、带有靠背的第二座椅2以及位于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之间的隔台3,其中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相对隔台3镜像相对。在第一座椅1远离隔台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扶手11。在第二座椅2远离隔台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扶手21,第一座椅1上的第一扶手11与第二座椅2上的第二扶手21相对隔台3镜像相对。第一座椅1、隔台3以及第二座椅2并排排列设置。第一座椅1、第二座椅2与隔台3相对的一侧分别贴合在隔台3的侧面上。

隔台3的本体呈矩形,且隔台3靠近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的靠背的一端与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靠背的后侧面齐平。在隔台3的顶端表面,位于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的靠背之间的位置设置有顶端带有喷汽口的加湿器4,其中加湿器4通过固定架5放置在隔台3上。

参照图2,固定架5为矩形的框架。在隔台3的内部位于固定架5的下方开设有顶端带有开口的且能够使固定架5伸入到内部的容纳腔31。容纳腔31的整体形状呈矩形体状,其中容纳腔31的高度相较固定架5的高度高。固定架5的底端伸入到容纳腔31的内部并与容纳腔31滑动相连。位于容纳腔3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推动固定架5在容纳腔31中进行竖直方向移动的电动推杆6,电动推杆6竖直固定在容纳腔31的底端。电动推杆6的顶端与固定架5的底端固定相连。

参照图3,固定架5包括顶端带有带有开口的架体51以及位于架体51的顶端的顶盖52。加湿器4放置在架体51的内部且加湿器4的喷汽口朝向架体51的顶端。顶盖52覆盖在架体51的顶端并与架体5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从而将加湿器4限制在架体51的内部。在顶盖52的表面,与加湿器4的喷汽口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出汽口521,通过出汽口521从而使加湿器4喷出的水汽自出汽口521喷出。

在架体51的顶端四角处开设有螺纹孔514,在顶盖52与螺纹孔514相对的位置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沉头孔522,螺栓穿过顶盖52上的沉头孔522从而与架体51的螺纹孔514相配合,从而将架体51与顶盖52固定相连。当需要对加湿器4进行更换的时候,拆掉螺栓,从而将顶盖52与架体51分开,从而将加湿器4从架体51中取出。

架体51包括水平设置的呈矩形的底座511,其中底座511的形状与容纳腔3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在底座511的上表面,底座511的其中三边上设置有向上伸出的侧板512,侧板512铆接固定在底座511上。由于底座511的其中三个边上设置有侧板512,则剩与的一边为架体51的开口侧。加湿器4的控制面板与架体51的开口侧相对,从而使加湿器4的面板通过架体51的开口侧露出。结合图1,在架体51安装到隔台3上的时候,架体51的开口侧朝向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的前侧。

参照图4,侧板512的外侧表面与底座511的边缘之间留有间隔,从而使底座511的边缘处形成伸出侧板512外侧表面的凸台513。在容纳腔31的顶端开口处,容纳腔31的顶端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向内伸出的收口311,收口311与隔台3的顶端表面一体成型。收口311的内孔形状与架体51上的侧板512所围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使架体51的侧板512自收口311的内孔中伸出。架体51的底座由于收口311以及凸台513的配合从而不能自收口311的内孔中伸出。

在容纳腔3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312,限位块312为两块并分别固定在容纳腔31内部相对的侧壁上。限位块312距离隔台3顶端表面的距离与固定架5的高度尺寸相同。当固定架5的底端与限位块312相抵接时,固定架5的顶端表面与隔台3的顶端表面齐平。

参照图1,在隔台3的顶端表面,其位于第一座椅1和第二座椅2前侧的一端开设有并排设置的放置孔32,通过放置孔32,可以将水杯放置在放置孔32中,从而避免水杯出现倾倒的现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