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座椅的弹性提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6374发布日期:2020-02-18 12:4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座椅的弹性提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设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座椅的弹性提供装置。



背景技术:

座椅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种家具,通常包含底座、靠背、支撑结构、扶手等部件,为了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带来更加舒适和健康的使用体验,座椅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的改进。在用户使用座椅时,往往是依靠底座和靠背来支撑自己的臀部和背部,而腰部的支撑相对就比较弱,人体腰背部的肌肉和脊椎骨就会承受人体上部重量的压力,长此以往会发生腰肌劳损和脊椎骨病变,给人们带来学习、生活、工作上的不便。

近年来,为了给腰部提供支撑力,带有腰托的座椅正在市场上出现,在底座或者靠背上连接腰托,对用户的腰部提供很好的支撑力,使其坐姿挺拔,对腰椎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然而,现有的腰托座椅存在腰托与人体贴合不紧密的缺陷,即当用户的坐姿发生调整,如前倾,此时腰托往往无法随着人体的动作而伸缩调整,无法继续有效贴合人体承托腰部,腰托的使用效果较为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座椅的弹性提供装置。用户在座椅上前后移动时,腰托能够紧贴人体腰背部作出同步移动,对腰部实时贴合,增加对人体腰部位置的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座椅的弹性提供装置,包含主体,包含两套与所述主体连接的旋转总成,每套所述旋转总成包含与所述主体转动连接的连接臂和与所述连接臂连接的支撑体,两套所述旋转总成之间依靠弹性连接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弹性连接体为弹力带、弹力圈或弹性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弹性连接体为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撑体为靠背或腰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连接臂通过主轴与所述主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撑体通过副转轴与所述连接臂转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支撑体能进行转动,从而适应人体坐姿,及时的承托腰部。

2、使用了弹性连接体作为弹性部件,结构简单,利于实施,整个座椅的成本可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支撑体部分回弹回位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1部分可以是椅架,椅架部分可以是热塑材料也可以是刚材料。在主体1的两侧,一左一右各装有一套旋转总成,具体的,连接臂3的一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转动部件,例如转轴、轴承等,转动连接在主体1上,连接臂3的另一端上设有支撑体4。支撑体4可以为支撑用户背部的背板,也可以是支撑用户腰部的腰靠,原理都是一样。支撑体4也是通过副转轴6与连接臂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为了提升支撑体4的复位性,可以在副转轴6上套设扭簧之类的弹性部件。

在本案中,为了让支撑体4能随着用户腰背的移动而移动,在两个支撑体4之间设了弹性连接体5加以连接。弹性连接体5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如弹簧、弹性牛皮筋,弹性橡胶圈、弹性面料制成的布、弹性条等。当用户的背往后方移动,即图1的时候,连接臂3向后摆动,两个支撑体4之间的间距被拉开,弹性连接体5被拉开。当用户的背和腰往前移动时,出现图2的状态。弹性连接体5由于自身的弹力回缩,拉近两个支撑体4之间的距离,使得连接臂3摆动,两个支撑体4向前移动,再次贴合人体的腰背。

本案的技术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支撑体4能一直贴合人体腰背,提供实时的贴合效果,另一方面是减少部件,减少结构,使得使用最小的经济成本实现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