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密性能的门面装配方法及所得水密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76822发布日期:2019-10-29 03:21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水密性能的门面装配方法及所得水密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或潜水艇上的门的装配方法、及所得水密门。



背景技术:

船舰上的水密门设置在船的密闭空间或密封空间的出入口位置。船上所有的水密门在航行中均应保持关闭,因工作需要而在航行中必须开启时,要做到随时可以关闭。水密门对操作灵活性有极高的要求,公约和规范中要求任何水密门操作装置,无论是否为动力操作,均须于船舶横倾15°时能将水密门关闭。另一方面,船舰上的水密门需要极高的水密性能,要防止船体一旦破裂时可抵挡船体的浸水,确保在破裂情况出现时或在差不多紧接破裂情况出现后,分隔舱壁上的任何水密门均予有效关闭。

当前船舰上的水密门主要为静密封的密封方式,为了好的密封效果,要依靠外力把门板关紧;关门后门面和门框压得越紧,密封就越好。这样的设计使开关门操作费力,而且门的材质一般是金属,例如a-36低碳钢;多次用力开关门易导致应力破裂,对门的损耗大,门的寿命变短。现有的技术中,为了防止水漏入机舱内,还有设计附加的卡槽等部件(例如实用新型专利cn205311837u)的技术,导致装配成本的提高和船体总重的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水密性能的门面装配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出所述的门面装配方法得到的水密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出所述的水密门的应用。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水密性能的门面装配方法,包括操作:

将门正面封板、格栅板、门背面封板组装在一起构成门板,所述格栅板位于门正面封板和门背面封板之间;所述门正面封板、格栅板、门背面封板用激光切割和焊接工艺制备和组装;

所述门背面封板的尺寸大于所述门正面封板,门背面封板的外缘与对应的门正面封板外缘之间的距离为25~30mm;

在所述格栅板的外缘处安装橡胶密封条,使所述橡胶密封条的外缘超出所述门背面封板的外缘5~10mm;所述橡胶密封条为内部有空腔的密封条。

其中门正面封板、门背面封板通过高速、高精度、自动化的激光切割和焊接工艺,保证了设备精度。

其中,在所述门板上安装有铰链,铰链通过铰链螺栓固定在所述门板上;所述铰链螺栓穿过所述门正面封板和门背面封板并用盖形螺母紧固。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橡胶密封条的材质为氟橡胶或氟硅橡胶;和/或

关门时所述橡胶密封条单侧压缩量不小于2mm。

对密封条橡胶的选择是在已有橡胶中进行优选。用于密封条的橡胶中,热塑性硫化胶密封胶条具有橡胶的柔性和弹性,可用塑料加工方法进行生产,无需硫化。是性能范围较宽的材料,耐热性、耐寒性良好,但相对密度小,耐压缩永久变形和耐磨耗等不太好。本水密门面对橡胶密封条的压缩和回弹性能要求很高,因此热塑性硫化胶不宜用于本装配结构。

氟橡胶具有较好的耐油性和耐海水腐蚀性,综合性能优异,具有耐臭氧性,耐高温、低温性能,耐化学药品性,耐多种极性溶质的优点,在海水中性质稳定。含硅的橡胶进而具有耐高温的性质。

进一步地,所述门背面封板伸出的门正面封板的外缘部分的内侧安装有不等边角钢,不等边角钢的长边与所述门背面封板的外缘部分贴合,不等边角钢的短边与所述格栅板的外缘接触;所述橡胶密封条置于所述不等边角钢的内侧,优选地,所述橡胶密封条用胶粘在所述不等边角钢的内侧。

其中,所述不等边角钢的短边长度为22~25mm,所述橡胶密封条在所述不等边角钢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28~3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密封条的空腔与密封条外表面联通(开孔);优选地,空腔的体积比例为20~50%。

其中,所述门正面封板、门背面封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格栅板的材质为蜂窝铝。

其中,所述不等边角钢的长边长度为50~60mm,所述橡胶密封条在所述不等边角钢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长边短6~10mm。

本发明所述的门面装配方法得到的水密门。

本发明所述的水密门在舰艇制造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水密门装配方法,通过密封结构的特殊设计,使所得水密门具有优异的水密性能。其插入式安装工艺不仅降低了变形是风险,还因此降低了安装和维护成本。本门面装配方法及选用的材料使水密门能承受1.5倍过载;所得水密门使用寿命长,保养维护成本低。

本水密门的门正面封板、门背面封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格栅板为蜂窝铝。该结构极大地降低了门的重量,比之前的标准水密门(nswds)轻27%;而且提高了整体强度,实现了船舰的节能减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密门的正面视图。

图2为水密门的侧视图。

图3为侧视图局部放大图。

图中部件和编号的对应为:

格栅板2、门背面封板1、门正面封板3、铰链螺栓4、不等边角钢5、橡胶密封条6、空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具有水密性能的门面装配方法,包括操作:

将门正面封板3、格栅板2、门背面封板1组装在一起构成门板,所述格栅板2位于门正面封板3和门背面封板1之间;门正面封板、门背面封板的材质为不锈钢,格栅板2的材质为蜂窝铝,门正面封板3厚2mm,门背面封板1厚2mm,按本实施例尺寸装配的水密门重88kg。

所述门背面封板1的尺寸大于所述门正面封板,具体本实施例中,门背面封板的长宽为1716mm和706mm,门正面封板的长宽为1660mm和650mm,门背面封板的外缘与对应的门正面封板外缘之间的距离为28mm。门正面封板、门背面封板四角的倒角r145。

门板上安装有铰链,铰链通过铰链螺栓4固定在所述门板上;所述铰链螺栓4穿过所述门正面封板3和门背面封板1并用盖形螺母紧固。

参见图3,在所述格栅板的外缘处安装橡胶密封条6,使所述橡胶密封条的外缘超出所述门背面封板的外缘5.8mm;所述橡胶密封条为内部有空腔7的密封条。

橡胶密封条的空腔7在密封条与外表面联通;具体本实施例选用的密封条的空腔的体积比例为20%左右。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密封条6的材质为氟硅橡胶,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优异耐磨耗性,较好的耐油性,硬度可调范围宽,机械性能优越,关门时该橡胶密封条单侧压缩量不小于2mm。

所述门背面封板超出门正面封板的外缘部分的内侧安装有不等边角钢5,不等边角钢的长边与所述门背面封板的外缘部分贴合,不等边角钢的短边与所述格栅板的外缘接触;所述橡胶密封条置于该不等边角钢5的内部,橡胶密封条6用胶粘在该不等边角钢5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不等边角钢5的短边长度为24mm,橡胶密封条6在该不等边角钢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29.8mm(超出不等边角钢的短边5.8mm)。

不等边角钢的长边长度为50mm,橡胶密封条在所述不等边角钢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比角钢长边短8.7mm。

以上长短边的设计,使关门的时候密封条和门框能够贴合紧密。

本装配方法得到的水密门,具有优良的水密性能和开关灵活的特性。关门的时候橡皮密封条被向内压,空腔被挤压,使密封橡皮条往里收紧,到达关闭位置的时候停止挤压,密封橡皮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压紧在门框上。

当舰船发生险情进水时,水漫至密封橡皮上起到一个压紧密封件的压力(由于角钢包围橡皮形成的空腔结构),水压越大其压紧力也越大,密封性也越好,不像老式水密门那样要用外力压紧橡皮;本水密门密封可靠,使开启关闭操作轻松快捷。

本水密门使用寿命长,保养维护成本低。平时水密门的关键部件橡皮基本不受力(只受预压紧力),使用3年后仍完全没有泄露的情况。

本水密门的门正面封板、门背面封板的材质为304不锈钢,所述格栅板为蜂窝铝。该结构极大地降低了门的重量,而且提高了整体强度,实现了船舰的节能减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水密性能的门面装配方法,包括操作:

将门正面封板3、格栅板2、门背面封板1组装在一起构成门板,所述格栅板2位于门正面封板3和门背面封板1之间;

所述门背面封板1和门正面封板3的尺寸同实施例1;

门板上安装有铰链,铰链通过铰链螺栓4固定在所述门板上;所述铰链螺栓4穿过所述门正面封板和门背面封板并用盖形螺母紧固。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格栅板的外缘处安装橡胶密封条6,使所述橡胶密封条的外缘超出所述门背面封板的外缘5.5mm;所述橡胶密封条为内部有空腔7的密封条。

橡胶密封条的空腔7在密封条外表面开口;具体本实施例选用的密封条的空腔的体积比例为28%左右。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密封条的材质为氟橡胶,关门时所述橡胶密封条单侧压缩量不小于2mm。

所述门背面封板伸出的门正面封板的外缘部分的内侧安装有不等边角钢5,所述橡胶密封条置于所述不等边角钢5的内部,所述橡胶密封条用胶粘在所述不等边角钢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不等边角钢5的短边长度为24mm,所述橡胶密封条在所述不等边角钢的短边方向上的尺寸为29.8mm。

不等边角钢的长边长度为50mm,橡胶密封条在所述不等边角钢的长边方向上的尺寸比角钢长边短8.2mm。

本水密门使用寿命长,保养维护成本低。平时水密门的关键部件橡皮基本不受力(只受预压紧力)。使用三年也没有泄漏发生。

本实施例中,水密门的门正面封板、门背面封板的材质为304不锈钢,所述格栅板为蜂窝铝。

虽然,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做的改进、替换和变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