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祛湿的健康床垫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27298发布日期:2020-02-04 12:00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祛湿的健康床垫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床垫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祛湿的健康床垫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床垫作为一个陪伴人们三分之一生命产品,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床垫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床垫对舒适度展开了无休止的追求,为了获得舒适感大量使用弹簧和海绵以及乳胶等产品,如市场上出现的海绵床垫、乳胶床垫、弹簧床垫等,从舒适度的直接感官上吸引人们的购买欲。对选材料时只看正面的优点,却忽略材料的缺点,使用海绵和乳胶制作床垫其透气性不好,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人体在睡眠时一晚上有1公升左右的水汽排出,传统床垫大量使用不透气和不吸水的材料,使人体排出的水汽吸附在床垫的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床垫的湿度大于身体的湿度时,水汽又转移到人体上形成湿气,而湿气又是身体淤堵的根源,因此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伤害,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湿气过重处于亚健康状态。

因此,开发祛湿床垫,让床垫具备祛湿功能成为未来床垫发展的方向。市场上床垫品类丰富如:弹簧,乳胶,山棕丝、竹丝、棕榈丝、麻纤维等制造床垫材料的案例,但这种床垫的结构组成和材料上的原因,其透气性差容易产生湿气而不利于人体健康。为了克服以上床垫对睡眠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能祛湿的健康床垫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在现有的床垫结构上和选材以及材料制作工艺进行大量的改进和提升,形成独特的祛湿理论,改进提供一种能祛湿的健康床垫,解决现有床垫透气性差容易形成湿气对人体产生健康影响的缺点。

一种能祛湿的健康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包括舒适上层和支撑层,所述舒适上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含麻的棉麻布层、有机棉层、有氧棉层以及防磨布层,所述支撑层两面采用2-3cm厚的麻板,中间括多个并列排布的第一支撑单元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单元外围的第二支撑单元,中间层外轮廓与上下层麻板的轮廓一致,所述第一支撑单元间隔设置,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均为多层结构,每层为麻板切割成型后再粘结而成多层。

优选的,所述棉麻布层中的含麻量大于40%。

优选的,所述中间层对称设置有圆柱状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设置有弧形缺口,圆柱状支撑结构适配于该弧形缺口中。

优选的,所述的有机棉层为多层结构,包括复合纤维表层及含苎麻、亚麻纤维的里层进行热压而成,有机面层不仅能有效抗菌,还能有效防止纤维外钻。

优选的,所述有氧棉层包括黄麻、红麻经针刺工艺制成,有氧棉层为粗纤维层不仅强度高而且弹性好,能较好替代海绵或乳胶制品。

上述床垫通过以下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a)舒适上层制作:选择含麻量大于40%以上的棉麻面料作为棉麻布层,再依次往下布置制作好的有机棉层、有氧棉层以及防磨布层,通过绗缝完成舒适上层,舒适上层的面料通过有机棉和有氧棉与麻纤维的链接,往下通过与支撑层的麻板形成一个整体,具备强大的吸湿和散湿能力,能有效将人体呼出的水汽吸收和导出;

b)支撑层的制作:中间层包括上下支撑层和中间支撑层,中间支撑层的制作包括:第一支撑单元的切割:选择1-20公分厚的麻板切割后,进行粘制作成为所需要的高度,第二支撑单元的切割:根据间隔并列排布后的第一支撑单元的距离,同样选择1-20公分厚的麻板切割出,并在需要的地方设置出弧形缺口,适配圆柱状支撑结构,有效防止床垫四角因密度较小容易产生沉塌的缺点;选用2-3公分厚度的麻板作为中间支撑层的上下两面,使用热熔胶或环保胶与中间支撑层粘结成型,并可以对应高度的pk棉进行围边保持美观,其目的为床垫的支撑和吸湿产生作用;

c)床垫的制作:将a)中制作好的舒适上层,和b)制作好的支撑层按需求的尺寸裁好,用围边机进行围边,或采用缝纫技术将a)制成套用拉链进行套装,完成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以麻类纤维为主要材料,吸湿和散湿快,质量轻,无甲醛,防螨抑菌效果好;

2)利用切割技术可以麻板上切割所需形状,采用热熔胶的工艺,使制作简单;

3)采用嵌入圆柱支撑体的方法,解决传统床垫因无弹簧而容易沉塌的问题;

4)改变床垫结构,通过本发明可以制作无弹簧厚床垫,本发明的无弹簧厚床垫不笨重,舒适,透气。

5)利用天然植物纤维的自然功效,通过改进结构增加舒适度,利用物理平衡方法,达到睡出健康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有氧棉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底板,2-竖档粘合条单元,3-横档粘合条单元,4-圆柱支撑体,5-空隙,6-面板,7-上层结构,71-麻面料层,72-有机棉层,73-有氧棉层,74-防磨布。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床垫为常规的长方体规格形状,包括床垫本体,所述床垫本体包括舒适上层结构7和支撑层,舒适上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含麻的麻面料层71、有机棉层72、有氧棉层73以及防磨布层74,所述支撑层两面采用2-3cm厚的麻板(为图中的底板1和面板6),中间括多个并列排布的第一支撑单元和设置在第一支撑单元外围的第二支撑单元,中间层外轮廓与上下层麻板的轮廓一致,所述第一支撑单元间设置空隙5,第一支撑单元和第二支撑单元均为多层结构,每层为麻板切割成型后再粘结而成多层。

所述棉麻布层中的含麻量大于40%。

所述支撑层对称设置有圆柱支撑体4。

所述支撑层四角设置有弧形缺口,圆柱支撑体适配于该弧形缺口中。

所述的有机棉层为多层结构,包括复合纤维表层及含麻纤维的里层进行热压而成,复合纤维表层不仅能有效抗菌,还能有效防止纤维外钻。

所述有氧棉层包括麻纤维和中空涤纶纤维混合经针刺工艺制成,有氧棉层为粗纤维层不仅强度高而且弹性好,能较好替代海绵或乳胶制品。

本实施例床垫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用1.48*1.98米*3厘米的麻板一张作为支撑层底板1;

b)在底板上粘合出支撑层,将麻板用刀切割出长方体,长方条用热熔胶粘结形成一定高度如12厘米的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竖档粘合条单元2、横档粘合条单元3,将竖档粘合条单元在底板上间隔排布一定的宽度,间隔的空隙5距离保持8厘米左右,将同宽度同高度的横档粘合条单元设置在竖档粘合条单元的两端;

c)支撑单元的四角上切出弧形缺口,嵌入圆柱支撑体4,用热熔胶粘合;

d)选用1.48*1.98米*3厘米的麻板一张作为面板6,将底板、面板、和支撑粘合形成完整的支撑体;

e)舒适上层结构7的制作:将麻面料71,有机棉层72,有氧棉层73,防磨布74由上至下按顺序摆放,选用合理的花型和图案用无梭绗缝机进行绗缝制作。

f)床垫的制作:将d)中制作好的支撑层,和e)制作好的舒适层按需求的尺寸裁好,用围边机进行围边,或采用缝纫技术将d)制成套用拉链进行套装,完成制造,本实施例尺寸为1.5*2.0*21cm。

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有机棉层72为多层结构,包括复合纤维表层及含麻纤维的里层进行热压而成,复合纤维表层不仅能有效抗菌,还能有效防止纤维外钻,本实施例的复合纤维表层为1.5dtex以下涤纶纤维、低熔点涤纶4080纤维以及1.5dtex以下es纤维的混合纤维体,按重量百分比为40%1.5dtex以下涤纶纤维、10%低熔点涤纶4080纤维以及50%1.5dtex以下es纤维。本实施例的里层为麻纤维、4080纤维以及中空涤纶纤维复合,按重量百分比为60%麻纤维、10%4080纤维以及30%中空涤纶纤维.

本实施例的有氧棉层为黄麻、红麻、中空涤纶纤维混合,本实施例按重量百分比含60%黄麻、红麻混合、40%中空涤纶纤维,经针刺工艺制成,有氧棉层含粗纤维层不仅强度高而且弹性好,能较好替代海绵或乳胶制品。

本发明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不同形状床垫的制作,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利用切割的麻板作为床垫的支撑体,其上设置现有材料组成多层结构,使制得的床垫透气性、轻便性、吸湿和散湿、抗菌防螨性能优良。

将实施例进行吸湿和散湿(将进行吸湿试验后的样品进行室内自然干燥)、抑菌性及强度试验,其中抑菌实验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z2801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沉塌实验采用qb/t1952.2-2011软体家具弹簧软床垫的标准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见下表。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结构的床垫,基于麻材料制作,由于麻纤维独特的空腔结构,透气性好,水份或汗液经麻纤维的管壁导入空腔内部,又能随空气的流通能迅速挥发而保持表面干爽,有效抗菌和抗螨,支持层采用间隔设置不仅减轻床垫的又能增加透气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