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1779发布日期:2020-03-24 20:0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



背景技术:

办公用品主要泛指与办公室相关的设备,包括常见的打印机、复印件、办公桌、投影仪等设备,而所有办公设备均需配合办公桌进行使用,针对于不同的办公企业,所需的办公用品也存在差异。故针对于办公桌的要求也不一样。

其中针对于工厂车间而言,由于工厂一般办公时所需使用的车间零件或设备较多,一般规模较大且质量较重,当车间设备不使用时一般需要放置在专用的办公桌上,而当不使用时办公桌一般处于闲置状态,使得无法充分进行利用,且较大的办公桌既不雅观也不安全,在进行摆放时容易使得工厂布局极不协调,无法针对桌面摆放不同重量的物品而自动进行扩大或缩小面积,目前市面上所具有的折叠桌子在进行使用时,需要将不同方向的木板进行折叠,折叠过程中较为麻烦,且无法自动进行扩大,功能较为单一且不够智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具有当所放物体重量较大时自动张开,使得放置更大平稳,日常放置时更加美观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桌子依靠折叠的方式进行扩大,需要手动操作,保证了消费者在办公时使用该装置时放置物体时更加稳定,不需人工进行操作,提高装置的智能性与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当所放物体重量较大时自动张开,使得放置更大平稳,日常放置时更加美观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活动连接有主板,主板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副板,通过副板与主板的配合使得可以加大支撑面积,主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通过当主板的下方设有的凸块与第一圆盘上的凹槽配合使用,使得桌面面积变大变小的过程中可以上下移动,第一圆盘两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柱,对主板进行支撑,第一圆盘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转杆位于同一垂直线,当转轴旋转时会带动转杆同步进行转动,主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竖杆,主板受到重力超过最大限额时,会使得竖杆往下移动,转轴的表面开设有斜槽,使得转轴进行旋转,转轴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杆,转杆远离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带动副板同步移动,主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盘,支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副板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侧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竖杆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柱。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表面开设有斜槽,且该斜槽的尺寸不小于限位柱的尺寸。

优选的,所述竖杆设置有两个,两个竖杆的规格一致,且以转轴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转轴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盘的表面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的规格一致,且以第一圆盘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主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两个凸块,两个凸块以主板的中心线为参照对称分布,两个凸块的规格一致,且与凹槽的尺寸相互适配。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柱的规格一致,且以转轴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初始状态时支撑柱的尺寸与主板到转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副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副板的规格一致,且以支架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二)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通过竖杆、转轴和限位柱的配合使用,使得当重力增大时限位柱发生转动,利用重力变化而触发后续机械的运动,不需要提供外界能量,使得该装置更加的智能与环保,

2、该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通过支撑柱、主板、圆盘的配合使用,使得当主板发生转动之后往下移动,最终位于副板之间,使得扩大之后的桌面依旧位于同一水平面,保持平整且减小副板与主板之间的缝隙。

3、该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通过主板、副板和竖杆的配合使用,使得主板所受重力增大时桌子面积变大,从而使得物品放置在桌面时更加稳定,且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可进行变化,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4、该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通过圆盘、连接杆和连接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副板可以同步往两侧进行移动,从而增加桌面的使用面积,较普通桌子而言更加符合工厂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板和副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主板与副板处于重合状态;

图4为本发明固定杆、移动杆、底板和横杆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圆盘、支撑柱、转杆和主板连接结构正视图,此时各结构均处于原始状态;

图6为本发明图5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转杆进行旋转带动主板同步进行运动;

图7为本发明转轴、竖杆和主板连接结构正视图,此时各结构均处于原始状态;

图8为本发明图7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主板往下移动,带动转轴进行旋转;

图9为本发明主板、转轴、竖杆和限位柱连接结构左视图,此时各结构均处于原始状态;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主板往下移动,带动限位柱同步移动;

图11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12为本发明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支架;2、主板;3、副板;4、第一圆盘;5、支撑柱;6、转轴;7、竖杆;8、转杆;9、连接杆;10、横杆;11、第二圆盘;12、限位板;13、固定杆;14、移动杆;15、底板;16、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一种基于重力变化可自动扩大表面积的智能办公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主板2,主板2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两个凸块,两个凸块以主板2的中心线为参照对称分布,两个凸块的规格一致,且与凹槽的尺寸相互适配从而当主板2旋转时凸块与凹槽接触时往下移动,与两个副板3相互接触,避免拼接好的桌面之间存在较大缝隙或桌面不平整,主板2的两侧活动连接有副板3,副板3设置有两个,两个副板3的规格一致,且以支架1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当副板3往相册同步移动时,与主板2相互吻合,从而使得桌面增大,通过副板3与主板2的配合使得可以加大支撑面积。

主板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4,第一圆盘4的表面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的规格一致,且以第一圆盘4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通过当主板2的下方设有的凸块与第一圆盘4上的凹槽配合使用,使得桌面面积变大变小的过程中可以上下移动,第一圆盘4两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柱5,支撑柱5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柱5的规格一致,且以转轴6的中心线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初始状态时支撑柱5的尺寸与主板2到转杆8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对主板2进行支撑,且当凸块移动至凹槽处时,主板2下降,支撑柱5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弹簧,从而使得弹簧往下压缩,支撑柱5往下进行移动。

第一圆盘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轴6,转轴6的表面开设有斜槽,且该斜槽的尺寸不小于限位柱16的尺寸,转轴6与转杆8位于同一垂直线,当转轴6旋转时会带动转杆8同步进行转动,带动转轴6发生旋转,主板2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竖杆7,竖杆7设置有两个,两个竖杆7的规格一致,且以转轴6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转轴6的两侧,主板2受到重力超过最大限额时,利用重力变化带动主板2下降,竖杆7同步往下移动,会使得竖杆7往下移动,转轴6的表面开设有斜槽,使得转轴6进行旋转,且两个竖杆7使得受力更加平衡,转轴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转杆8,转杆8远离转轴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带动副板3同步移动,主板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横杆10,横杆10的上方活动连接有第二圆盘11,支架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2,使得副板3在移动时沿着限位板12进行移动,防止位置发生倾斜,副板3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侧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杆14,移动杆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5,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竖杆7的侧面活动连接有限位柱16,竖杆7移动带动限位柱16同步发生移动。

工作原理:通过将该装置放置与工厂办公室内,原始状态时主板2与副板3相互重合,桌子面积较小,初始状态时,重力势能与竖杆7下方设有的可塑性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保持静止状态,当桌面堆积的办公装置越来越多时,主板2所受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当重力势能超过最大极限时,此时大于弹簧的弹性势能,使得主板2往下进行移动,主板2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竖杆7,从而使得竖杆7同步下移,配合转轴6表面开设的斜槽,使得转轴6开始进行旋转。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7-10。

转轴6与转杆8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当转轴6旋转时,会带动转杆8进行旋转,转杆8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9,当转杆8进行旋转时会带动连接杆9同步往两侧发生移动,连接杆9远离转杆8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固定杆13,故会使得固定杆13同步进行移动,固定杆1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副板3,故会拉动副板3分别往两侧进行移动。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2-4和图11-12。

于此同时,转杆8与主板2之间活动连接有支撑柱5,当转杆8发生转动时,会带动主板2发生转动,当主板2发生转动,当转动过程中主板2下方设有的凸块与凹槽接触时,主板2往下进行移动,支撑柱5往下移动,卡接在副板3之间,从而使得在重力作用下桌子面积增大。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5-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