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9343发布日期:2021-04-06 12:0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以多种形态悬挂对象物的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公开了一种能够悬挂各种物品的悬挂装置。悬挂装置具有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的物品悬挂用板和设置于物品悬挂用板的物品悬挂用支架。

使用者能够相对于物品悬挂用支架将如计算机用的监视器这样的物品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368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的悬挂装置中,由于物品悬挂用支架始终暴露,因此会唤起生活感,其结果是,存在悬挂装置的质感显著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若利用遮蔽用的其他构件来覆盖物品悬挂用支架等,则存在相对于物品悬挂用支架难以悬挂物品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损害装置的质感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物品的悬挂便利性的悬挂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本发明来解决。即,本发明(1)的悬挂装置具有:

基部,其具有能够悬挂物品的1个以上的第1挂钩;

覆盖构件,其能够覆盖所述基部;以及

连结部,其设于所述基部与所述覆盖构件之间,以所述覆盖构件能够在所述覆盖构件覆盖所述基部的第1位置与所述覆盖构件退避而使所述基部暴露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将所述基部和所述覆盖构件连结起来。

另外,本发明(2)的悬挂装置为(1)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覆盖构件在从沿着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的直线上的远位点看时,具有与所述基部重叠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3)的悬挂装置为(1)或(2)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1个以上的第1挂钩具有能够与位于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覆盖构件抵接的第1抵接面。

另外,本发明(4)的悬挂装置为(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基部具有平板状的基部主体和设于所述基部主体的所述1个以上的第1挂钩,

所述1个以上的第1挂钩具有在所述基部主体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基部主体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另外,本发明(5)的悬挂装置为(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覆盖构件具有能够悬挂物品的1个以上的第2挂钩,

所述1个以上的第2挂钩各自与所述连结部之间的距离与所述1个以上的第1挂钩各自与所述连结部之间的距离不同。

另外,本发明(6)的悬挂装置为(5)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1个以上的第2挂钩具有在所述覆盖构件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能够与所述基部抵接的第2抵接面。

另外,本发明(7)的悬挂装置为(5)或(6)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覆盖构件具有平板状的覆盖构件主体和设于所述覆盖构件主体的所述1个以上的第2挂钩,

所述1个以上的第2挂钩具有在所述覆盖构件主体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覆盖构件主体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另外,本发明(8)的悬挂装置为(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连结部具有:

第1轴,其沿着所述基部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以所述覆盖构件能够绕所述高度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覆盖构件;以及

第2轴,其沿着所述覆盖构件的厚度方向延伸,且以所述覆盖构件能够绕所述厚度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覆盖构件。

另外,本发明(9)的悬挂装置为(8)所述的悬挂装置,悬挂装置具有转动阻止部,其能够与位于所述第2位置所含的预定的位置的所述覆盖构件抵接,阻止位于所述预定的位置的所述覆盖构件超过所述预定的位置地绕所述第1轴转动。

另外,本发明(10)的悬挂装置为(9)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预定的位置为所述基部与所述覆盖构件大致平行并且所述1个以上的第1挂钩与所述1个以上的第2挂钩横向排列的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会损害装置的质感并且能够良好地维持物品的悬挂便利性的悬挂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示出实施方式的悬挂装置的主视图,且是从沿着基部的厚度方向的直线上的远位点观察的主视图。

图2是从前方示出图1所示的悬挂装置,且是覆盖构件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下的悬挂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悬挂装置中,覆盖构件位于第2位置(中间状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悬挂装置中,覆盖构件位于第2位置(全开状态)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图3、图4所示的悬挂装置中,使位于第2位置的覆盖构件回到第1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图3所示的悬挂装置中,位于第2位置(中间状态)的覆盖构件转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说明在图3所示的悬挂装置中,设于基座内的空洞部的转动片以及覆盖构件主体的动作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悬挂装置;12、基部;13、覆盖构件;14、连结部;15、转动阻止部;15a、抵接部;a、远位点;p1、第1位置;p2、第2位置;p2a、中间状态;p2b、全开状态;21、基部主体;22、第1挂钩;22a、第1抵接面;23、固定部;23a、遮蔽盖;24、物品;25、覆盖构件主体;25a、端面;26、第2挂钩;26a、第2抵接面;27、第1轴;27a、第1部分;27b、第2部分;28、第2轴;31、臂构件;32、基座;32a、梯形部;32b、突出部;33、通孔;3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悬挂装置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悬挂装置设置于住宅或酒店等的房间(起居室、餐厅、厨房、洗面室、厕所、玄关、走廊、楼梯等)的纵壁、固定式的家具等,能够将多种物品悬挂保持。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悬挂装置不仅能够紧凑地折叠,还思考了对策以防止在使用时和未使用时损害室内的氛围。

如图1、图2所示,悬挂装置11具有方形厚板状的基部12、以覆盖基部12的方式设置的方形薄板状的覆盖构件13、将基部12和覆盖构件13连结起来的连结部14以及与连结部14相邻地设置的转动阻止部15。

在从沿着图2所示的基部12的厚度方向t1的直线上的远位点a,即从正面看基部12和覆盖构件13时,如图1所示,覆盖构件13具有与基部12重叠或者与基部12大致重叠的形状。覆盖构件13能够在连结部14的作用下,在如图2所示那样覆盖基部12的第1位置p1与如图3、图4、图6所示那样使基部12暴露的第2位置p2之间转动。第2位置p2包括图3所示的中间状态p2a和图4所示的全开状态p2b。

如图2、图3所示,基部12形成为在高度方向h上较短且在横向l1上细长的方形(长方形)。基部12在厚度方向t1上较厚地形成。

基部12具有方形的平板状(方形的厚板状)的基部主体21、在基部主体21上彼此空开间隔地设置的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以及用于将基部主体21固定于房间的纵壁、固定式的家具等的多个固定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挂钩22设有两个,但第1挂钩2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第1挂钩22的数量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基部主体21和第1挂钩2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

第1挂钩22的一者配置于基部主体21的与同连结部14相邻的端部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附近。第1挂钩22的另一者配置于基部12的长边方向(横向l1)上的中间部附近。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分别形成为在基部12的高度方向h上细长地延伸。第1挂钩22具有在基部主体21的高度方向h上与基部主体21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第1挂钩22可以在与覆盖构件13相对的位置具有第1抵接面22a。第1抵接面22a构成得较平坦。也可以在第1抵接面22a设置呈圆盘状且橡胶制的垫圈29。在设置了橡胶制的垫圈29的情况下,第1挂钩22能够借助第1抵接面22a(橡胶制的垫圈29)抵接于位于第1位置p1的覆盖构件13的覆盖构件主体25。相对于第1挂钩22能够悬挂1个以上的物品2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挂钩22中省略了垫圈29,仅在后述的第2挂钩26设置有垫圈29。

多个固定部23分别具有未图示的螺栓和遮蔽螺栓的头部的遮蔽盖23a。螺栓贯通被设为贯通基部主体21的通孔(省略图示),并固定于房间的纵壁、固定式的家具等。多个固定部23配置于连结部14的附近。因此,在第1挂钩22和位于全开状态p2b的覆盖构件13的第2挂钩26这两者悬挂物品24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位于中间位置附近的多个固定部23取得平衡,能够防止对多个固定部23施加较大的负载(力的力矩)。此外,也可以是,固定部12在连结部14的附近以外的位置配置多个,例如在两个第1挂钩22之间或除此之外的部位配置多个。

如图2、图3所示,覆盖构件13形成为在高度方向h上较短且在横向l2上细长地延伸的方形(长方形)。覆盖构件13在厚度方向t2上形成为比基部12薄。

覆盖构件13具有方形的平板状(方形的薄板状)的覆盖构件主体25和设于覆盖构件主体25上的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挂钩26设有1个。第2挂钩26的数量并不限定于此。第2挂钩26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覆盖构件主体25和第2挂钩26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

第2挂钩26配置于覆盖构件主体25的与同连结部14相邻的端部相反的那一侧的端部附近。如图3所示,第2挂钩26和连结部14(第1轴27)之间的距离d2与第1挂钩22的一者和连结部14(第1轴27)之间的距离d1a不同,与第1挂钩22的另一者和连结部14(第1轴27)之间的距离d1b也不同。

第2挂钩26形成为在覆盖构件13的高度方向t上细长地延伸。第2挂钩26具有在覆盖构件主体25的高度方向h上与覆盖构件主体25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第2挂钩26可以在与基部12相对的位置具有第2抵接面26a。第2抵接面26a构成得较平坦。优选在第2抵接面26a设有呈圆盘状且橡胶制的垫圈29。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1位置p1时,第2挂钩26能够经由第2抵接面26a(橡胶制的垫圈29)抵接于基部主体21。相对于第2挂钩26,能够悬挂1个以上的物品24。此外,在第1抵接面22a设有橡胶制的垫圈29的情况下,能够省略第2抵接面26a的垫圈29。

如图3~图6所示,连结部14设于基部12与覆盖构件13之间。连结部14具有沿着基部12的高度方向h延伸的第1轴27、相对于第1轴27独立地设置并沿着覆盖构件13的厚度方向t2延伸的第2轴28(参照图6)、以第1轴27能够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双臂式支承的一对臂构件31、与第1轴27一体地设置并且由第2轴28贯通的基座32、设于基座32并供第2轴28穿过的通孔33(参照图6)、设于基座32的内部的空洞部35以及与第2轴28一体地设置并在空洞部35内转动的转动片36。第1轴27、第2轴28、一对臂构件31、基座32以及转动片36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利用连结部14的第1轴27和第2轴28实现了用于使处于第2位置p2的中间状态p2a的覆盖构件13退避的安全机构。

基座32具有截面呈梯形的梯形部32a和从梯形部32a朝向基部12沿横向l2突出的突出部32b。如图6、图7所示,在基座32的梯形部32a的内部设有通孔33和空洞部35。通孔33与空洞部35相连通。梯形部32a经由第2轴28与覆盖构件13相连结。

如图3~图6所示,第1轴27形成为圆柱形状。第1轴27设置为沿上下方向贯通基座32的突出部32b。突出部32b具有供第1轴27穿过的圆形的通孔。第1轴27相对于该通孔插入并相对于突出部32b固定。此时,第1轴27的上端插入在位于上侧的臂构件31设置的孔部31a,被孔部31a支承为该第1轴27能够旋转。第1轴27的下端插入在位于下侧的臂构件31设置的孔部31a,被孔部31a支承为该第1轴27能够旋转。因此,第1轴27能够以覆盖构件13能够绕高度方向h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覆盖构件13。第1轴27利用在与该第1轴27平行的方向上紧固的未图示的螺钉来固定相对于基座32的位置。

如图6所示,第2轴28形成为圆筒形状,与覆盖构件13的覆盖构件主体25一体地设置。第2轴28借助螺钉34和介于螺钉34与第2轴28之间的圆筒形的未图示的轴构件(垫圈),相对于基座32的梯形部32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因此,第2轴28能够以覆盖构件13能够绕厚度方向t2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覆盖构件13。

如图7所示,转动片36与第2轴28和覆盖构件主体25设置为一体。转动片36具有第1边36a和与第1边36a相对的第2边36b。在使覆盖构件13(覆盖构件主体25)以第2轴28为中心旋转时,转动片36在空洞部35内与覆盖构件13一同转动。在覆盖构件13(覆盖构件主体25)配置为沿横向延伸的情况下,第1边36a抵接于空洞部35的内表面。在覆盖构件13(覆盖构件主体25)配置为沿纵向延伸的情况下,第1边36b抵接于空洞部35的内表面。因而,覆盖构件13的绕第2轴28的旋转角度被转动片36和空洞部35的内表面规定。覆盖构件13的绕第2轴28的旋转角度例如为约90°。此外,覆盖构件13的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为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他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例如从水平方向朝向下方去的旋转方向)。

一对臂构件31与基部主体21的一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一对臂构件31设为从基部主体21的一侧的端部向横向l1突出。

转动阻止部15能够阻止处于第2位置p2且为全开状态p2b的覆盖构件13转动到超过全开状态p2b的角度。在该全开状态p2b下,处于基部12和覆盖构件13大致平行,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和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横向排列的位置。因而,转动阻止部15能够将覆盖构件13的以基部12为基准的旋转角限制在180°以下。此外,本发明所说的预定的位置是指覆盖构件13处于第2位置p2且为全开状态p2b的位置,但预定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覆盖构件13的预定的位置也可以是第2位置p2且为中间状态p2a。

如图3、图4所示,转动阻止部15由一对抵接部15a构成,一对抵接部15a设为在一对臂构件31的背部以阶梯状凹陷。也可以在一对抵接部15a设有橡胶制的缓冲件。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2位置p2且基部12与覆盖构件13大致平行并且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和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横向排列的位置时,即覆盖构件13位于图4所示的位置(全开状态p2b)时,覆盖构件主体25抵接于一对抵接部15a(缓冲件)。这时,覆盖构件主体25的设有第2挂钩26的面抵接于一对抵接部15a(缓冲件)。由此,转动阻止部15能够阻止覆盖构件13向超过全开状态p2b的角度转动。

此外,转动阻止部15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设于基板主体21的端面的抵接部来构成转动阻止部15。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该抵接部设有橡胶制的缓冲件。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2位置p2且基部12与覆盖构件13大致平行并且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和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横向排列的位置时,即覆盖构件13位于图4所示的位置(全开状态p2b)时,覆盖构件主体25的端面抵接于抵接部(缓冲件)。利用这样构成的转动阻止部15也能够阻止覆盖构件13向超过全开状态p2b的角度转动。

接着,参照图1~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悬挂装置11的作用。悬挂装置11安装于房间的纵壁、固定式的家具等来使用。如图1、图2所示,处于未使用状态的悬挂装置11利用覆盖构件13覆盖了基部12,因此,第1挂钩22和第2挂钩26处于被遮蔽起来的状态。因此,在未使用状态下,不会因第1挂钩22和第2挂钩26唤起生活感。

使用者通过使覆盖构件13从第1位置p1向第2位置p2移动,能够使悬挂装置11处于能够使用的状态。此时,使用者能够选择图3所示的中间状态p2a和图4所示的全开状态p2b中的任一使用形态。

在处于图3所示的中间状态p2a的使用形态中,不仅能够在基部12的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分别悬挂物品24,还能够在覆盖构件13的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分别悬挂物品24。此外,在中间状态p2a下,覆盖构件13处于从房间的纵壁、固定式的家具较大程度地突出的状态,因此,有可能妨碍经过附近的人的通行或妨碍在附近进行操作的人的操作。因此,中间状态p2a是设想短时间悬挂比较轻量的物品24这种暂时的使用的状态,而不是设想恒久且长时间使用的状态。

另外,在处于中间状态p2a的使用形态中,附近的人有可能与覆盖构件13碰撞,但在此时,由第1轴27和第2轴28构成的安全机构进行工作。在假设附近的人相对于位于图3的位置的覆盖构件13沿着厚度方向t2碰撞的情况下,覆盖构件13在第1轴27的作用下绕基部12的高度方向h转动。由此,覆盖构件13能够退避为图4或图5所示的状态。由此,能够极力防止与覆盖构件13碰撞的附近的人受伤。

同样地,在附近的人相对于位于图3的位置的覆盖构件13沿着高度方向h碰撞的情况下,覆盖构件13在第2轴28的作用下绕厚度方向t2转动。由此,覆盖构件13能够退避为例如图6所示的状态等。此外,在图6中,示出了覆盖构件13从图3所示的状态以第2轴28为中心向上方转动了的情况,但覆盖构件13转动的方向并不限定于上方。覆盖构件13也能够采用与图6所示的方向相反的那一侧,即以第2轴28为中心向下方转动并退避的结构。

在处于图4所示的全开状态p2b的使用形态中,利用设于一对臂构件31的背部的转动阻止部15,能够阻止覆盖构件13绕第1轴27向超过全开状态p2b的角度转动。另外,在处于全开状态p2b的使用中,覆盖构件13与基部12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覆盖构件13不会像上述中间状态p2a那样向室内突出,不会成为附近的人的妨碍。因此,这样的意义上,作为悬挂装置11的恒久的使用形态也很优异。

另外,转动阻止部15的抵接部15a限制覆盖构件13的进一步的转动。因此,使用者在将手放在覆盖构件13上,使之从图2所示的第1位置p1向图4所示的全开状态p2b转动时,不必困扰于覆盖构件13的转动角度,只要使覆盖构件转动到覆盖构件13抵接于转动阻止部15的位置为止即可。因而,对于使用者而言便于使用。

另外,也能够根据需要使覆盖构件13从图3所示的中间状态p2a或图4所示的全开状态p2b向图5所示的第1位置p1转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保持在第1挂钩22和第2挂钩26上悬挂着物品24的状态下进行转动。这样,在闭合状态的第1位置p1也能够将物品24悬挂并保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悬挂装置11的便利性较高。另外,在第1位置p1,不会从外部看到第1挂钩22和第2挂钩26,因此不会唤起生活感。

根据本实施方式,言及以下的内容。悬挂装置11具有:基部12,其具有能够悬挂物品24的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覆盖构件13,其能够覆盖基部12;以及连结部14,其设于基部12与覆盖构件13之间,以覆盖构件13能够在覆盖构件13覆盖基部12的第1位置p1与覆盖构件13退避而使基部12暴露的第2位置p2之间转动的方式,将基部12和覆盖构件13连结起来。

根据该结构,在第1位置p1,能够利用覆盖构件13将第1挂钩22遮蔽起来。因此,不会因暴露的第1挂钩22唤起生活感,能够提高悬挂装置11的质感。另外,能够防止因悬挂装置11的第1挂钩22损害室内的氛围。

在该情况下,覆盖构件13在从沿着基部12的厚度方向t1的直线上的远位点a观察时,具有与基部12重叠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在从该远位点a看时,能够将覆盖构件13的形状设为与基部12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能够使覆盖构件13具有使第1挂钩22不会被周围的人看到的所需最低限度的大小。由此,覆盖构件13不会过大,能够防止因覆盖构件13损害室内的氛围。

在该情况下,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具有能够与位于第1位置p1的覆盖构件13抵接的第1抵接面22a。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1挂钩22用作位于第1位置p1的覆盖构件13与基部12之间的间隔物,与另外设置间隔物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另外,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1位置p1时,间隔物不会暴露,能够防止因间隔物导致悬挂装置11的质感下降,并且也能够防止因间隔物损害室内的氛围。

在该情况下,基部12具有平板状的基部主体21和设于基部主体21的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具有在基部主体21的高度方向h上与基部主体21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1挂钩22的外观融入基部主体21的外观。由此,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2位置p2并且第1挂钩22暴露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1挂钩22不显眼。由此,能够极力防止因第1挂钩22唤起生活感,能够提高悬挂装置11的质感。另外,也能够防止因第1挂钩22损害室内的氛围。

在该情况下,覆盖构件13具有能够悬挂物品24的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各自与连结部14之间的距离与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各自与连结部14之间的距离不同。

根据该结构,在将覆盖构件13配置于第1位置p1的情况下,第1挂钩22和第2挂钩26彼此错位,第1挂钩22和第2挂钩26不会彼此干扰。因此,在将覆盖构件13设于第1位置p1时,能够将其紧凑地折叠以减小悬挂装置11的厚度尺寸。由此,能够提高悬挂装置11的质感,并且能够防止因悬挂装置11损害室内的氛围。

在该情况下,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具有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1位置p1时能够与基部12抵接的第2抵接面26a。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2挂钩26用作基部12与位于第1位置p1的覆盖构件13之间的间隔物,与另外设置间隔物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另外,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1位置p1时,间隔物不会暴露,能够防止因间隔物导致悬挂装置11的质感下降。同样地,也能够防止因间隔物损害室内的氛围。

在该情况下,覆盖构件13具有平板状的覆盖构件主体25和设于覆盖构件主体25的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具有在覆盖构件主体25的高度方向h上与覆盖构件主体25的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2挂钩26的外观融入覆盖构件主体25的外观。由此,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2位置p2并且第2挂钩26暴露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2挂钩26不显眼。由此,能够极力防止因第2挂钩26唤起生活感,能够提高悬挂装置11的质感。另外,也能够防止因第2挂钩26损害室内的氛围。

在该情况下,连结部14具有:第1轴27,其沿着基部12的高度方向h延伸,且以覆盖构件13能够绕高度方向h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覆盖构件13;以及第2轴28,其沿着覆盖构件13的厚度方向t2延伸,且以覆盖构件13能够绕厚度方向t2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覆盖构件13。

根据该结构,利用借助第1轴27和第2轴28形成的多关节结构,能够使覆盖构件13以较高的自由度转动。因此,在覆盖构件13位于第2位置p2时,即使在周围的人无意地与覆盖构件13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覆盖构件13绕第1轴27或者绕第2轴28转动来退避。由此,不必担忧因位于第2位置p2的覆盖构件13导致周围的人受伤。

在该情况下,悬挂装置11具有转动阻止部15,其能够与位于第2位置p2所含的预定的位置的覆盖构件13抵接,阻止覆盖构件13超过所述预定的位置地绕第1轴27转动。

根据该结构,使用者不必在意旋转角度,通过使覆盖构件13移动到全开位置为止,就能够将覆盖构件13设于第2位置p2所含的预定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该情况下,所述预定的位置为基部12与覆盖构件13大致平行并且1个以上的第1挂钩22与1个以上的第2挂钩26横向排列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基部12与覆盖构件13大致平行并且将第2挂钩26配置为与第1挂钩22横向排列的位置,能够利用转动阻止部15限制覆盖构件13绕第1轴27的旋转。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使用者的便利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施加多种替换、变形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