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2905发布日期:2019-11-01 20:5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放置货物的多层置物架,尤其涉及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



背景技术:

在货物周转过程中,置物架上设置多层层网不仅可以放置更多的货物,还可以节约占地空间;但是这些置物架,在空置时比较占位置,不方便存放;为了便于存放置物架,市面上出现了一种组合置物架,当置物架空置时,可以将置物架的各个部件拆装收纳;这样可拆装收纳的置物架虽然便于存放,当时使用时组装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所述易于拆装的置物架包括前架、后架和设于前架和后架之间的若干层用于放置物品的层网,所述前架和后架上相互对称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层网的支撑件,所述层网的宽度略大于前架和后架的宽度;

所述支撑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纵向设置于横杆两端且位于横杆下方的折弯部、设于横杆两端的连接部,横杆设于前架和后架相互靠近的一侧,折弯部设于构成前架或后架的两条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横杆的宽度与层网宽度适配,折弯部距离横杆的高度与层网的高度适配;

所述层网包括若干条横向设置的U型条和若干条纵向设置且将所有U型条连接在一起的加强筋;

所述连接部与横杆的连接处卡接与层网两端最外侧的U型条与最外侧的加强筋的连接处;所述最外侧的U型条的底部两端卡接于连接部与折弯部的连接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与横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弧拐角,所述第一弧拐角置于层网两端最外侧的U型条与最外侧的加强筋的连接处且最外侧U型条的上端位于弧型拐角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弧拐角为弧形且弧度与最外侧U型条的外形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与折弯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拐角,最外侧的U型条的底部两端置于所述第二拐角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拐角为弧形且弧度与最外侧U型条的外形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前架和后架均有上部分和下部分连接形成,所述下部分上的设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外径与上部分下端内径适配,所述衔接部上设有弹柱,所述上部分下端设有与弹柱适配的半通孔,当上部分与下部分连接时,所述衔接部伸入上部分下端,弹柱从半通孔伸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易于拆装的置物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层网挂接的挂钩组件,所述挂钩组件包括支撑线、均布于支撑线上的若干个挂钩,所述挂钩分为间隔设置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均固定在支撑线上,所述第一挂钩的尾部向后延伸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距离与第二连接线的高度与加强筋的直径适配,所述第二连接线自第一连接线的端部向后延伸且长度与相邻两条加强筋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第三连接线自第二连接线的端部向第一连接线延伸且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线的长度当挂钩组件与层网连接时,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的连接处置于层网底部最外侧的加强筋上,第二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的连接处置于与最外侧加强筋相邻的加强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拐角,所述第二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的衔接处设有第四拐角,所述第三拐角和第四拐角的弧度与加强筋的外形适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前架和后架的同侧设有套筒,所述支撑线的长度与两套筒的距离适配,支撑线的两端向下延伸轴与套筒适配的固定柱;当挂钩组件与层网连接时,支撑线两端的固定柱伸入套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至少一个层网的U型条的底部向上凸起有遮挡边,所述遮挡边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件横杆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前架和后架上相互对称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层网的支撑件,使用时直接将层网放置到前架和后架上的支撑件上,当需要收纳置物架上,将层网从支撑架上取下即可,承重好,拆卸和组装都比较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拆卸后包装尺寸小,便于存放。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连接部与横杆的连接处可以对层网左右限位的同时可以使层网挂到连接部与横杆的连接处,前架和后架的连接部与折弯部的连接处可以对层网前后限位的同时对层网起支撑作用,组装和拆卸方便,并且层网与前架和后架的连接牢固。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前架和后架上相互对称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层网的支撑件,前架和后架之间距离可以根据层网的长度调整可调,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前架或后架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前架或后架下部分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有挂钩组件的易于拆装的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挂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带有遮挡边的层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架、11.上部分、111.半通孔、12.下部分、121.衔接部、122.弹柱、123.套筒、2.后架、3.层网、31.U型条、311.遮挡边、32.加强筋、4.支撑件、41.横杆、42.折弯部、43.连接部、431.第一弧拐角、432.第二拐角、5.挂钩组件、51.支撑线、511.固定柱、52.第一挂钩、521.第一连接线、522.第二连接线、523.第三连接线、524.第三拐角、525.第四拐角、53.第二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易于拆装的置物架,所述易于拆装的置物架包括前架1、后架2和设于前架1和后架2之间的若干层用于放置物品的层网3,所述前架1和后架2上相互对称均布有若干个用于支撑层网3的支撑件4,所述层网3的宽度略大于前架1和后架2的宽度;所述支撑件4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41、纵向设置于横杆41两端且位于横杆41下方的折弯部42、设于横杆41两端的连接部43,所述横杆41和折弯部12与前架1和后架2焊接连接,横杆41设于前架1和后架2相互靠近的一侧,折弯部42设于构成前架1或后架2的两条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横杆41的宽度与层网3宽度适配,折弯部42距离横杆41的高度与层网3的高度适配;层网3包括若干条横向设置的U型条31和若干条纵向设置且将所有U型条31连接在一起的加强筋32;所述连接部43与横杆41的连接处卡接与层网3两端最外侧的U型条31与最外侧的加强筋32的连接处;最外侧的U型条31的底部两端卡接于连接部43与折弯部42的连接处。

优选地,连接部43与横杆4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弧拐角431,第一弧拐角431为弧形且弧度与最外侧U型条31的外形适配,所述第一弧拐角431置于层网3两端最外侧的U型条31与最外侧的加强筋32的连接处且最外侧U型条31的上端位于弧型拐角内侧;第一弧拐角431与最外侧U型条31的连接点构成支撑件4对层网3的限位点,使层网3与支撑件4连接稳定。

优选地,连接部43与折弯部4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拐角432,第二拐角432为弧形且弧度与最外侧U型条31的外形适配,最外侧的U型条31的底部两端置于所述第二拐角432内侧;第二拐角432与最外侧U型条31底部的连接点构成支撑件4对层网3的支撑点,使层网3与支撑件4连接稳定。

优选地,前架1和后架2均有上部分11和下部分12连接形成,所述下部分12上的设有衔接部121,所述衔接部121外径与上部分11下端内径适配,所述衔接部121上设有弹柱122,所述上部分11下端设有与弹柱122适配的半通孔111,当上部分11与下部分12连接时,所述衔接部121伸入上部分11下端,弹柱122从半通孔111伸出;可以使置物架拆卸后结构更加小,便于存放;同时弹柱122和半通孔111的配合还可以起到定位作用,使前架1和后架2的上部分11与下部分12组装在一起后,前架1和后架2上部分11和下部分12的支撑件4相互平行。

所述易于拆装的置物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层网挂接的挂钩组件5,所述挂钩组件5包括支撑线51、均布于支撑线51上的若干个挂钩,所述挂钩分为间隔设置第一挂钩52和第二挂钩53,所述第一挂钩52和第二挂钩53均固定在支撑线51上,所述第一挂钩52的尾部向后延伸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连接线521、第二连接线522和第三连接线523,所述第一连接线521和第三连接线523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522上方,所述第一连接线521和第三连接线523距离与第二连接线522的高度与加强筋32的直径适配,所述第二连接线522自第一连接线521的端部向后延伸且长度与相邻两条加强筋32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第三连接线523自第二连接线522的端部向第一连接线521延伸且长度小于第二连接线522的长度当挂钩组件与层网3连接时,第一连接线521与第二连接线522的连接处置于层网3底部最外侧的加强筋32上,第二连接线522与第三连接线523的连接处置于与最外侧加强筋32相邻的加强筋32上。

优选地,第一连接线521与第二连接线522的连接处设有第三拐角524,所述第二连接线522与第三连接线523的衔接处设有第四拐角525,所述第三拐角524和第四拐角525的弧度与加强筋32的外形适配。

优选地,前架1和后架2的同侧设有套筒123,所述支撑线51的长度与两套筒123的距离适配,支撑线51的两端向下延伸轴与套筒123适配的固定柱511;当挂钩组件5与层网3连接时,支撑线51两端的固定柱511伸入套筒123内;挂钩组件5与层网3、前架1、后架2同时连接,可以避免挂钩组件5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

优选地,至少一个U型条31的底部向上凸起有遮挡边311,所述遮挡边311的高度高于所述支撑件4横杆41的高度;放置货物时,遮挡边311可以防止货物从层网3两端掉落。

本实用新型的拆装原理为:当需要组装置物架时,先将脚塞51置入前架1和后架2的底部使脚轮5与置物架连接,然后将前架1和后架2的下部分12上端的衔接部121与前架1和后架2的上部分11底部连接,按压弹柱122,使衔接部121进入上部分11的底部,然后使弹柱122从半通孔111伸出;然后将层网3放置到前架1和后架2相互对称的两个支撑件4上,使支撑件4的第一弧拐角431置于层网3两端最外侧的U型条31与最外侧的加强筋32的连接处且最外侧U型条31的上端位于弧型拐角内侧,最外侧的U型条31的底部两端置于所述第二拐角432内侧,第一弧拐角431对层网3左右限位,第二拐角432对层网3前后限位,同时折弯部42与横杆41对层网3上下限位,层网3牢固的安装在前架1与后架2之间;但需要拆卸置物架时,先将层网3从前架1和后架2对称的两个支撑件4上取下,然后按压弹柱122将前架1和后架2的上下两部分分开,最后将脚塞51从下部分12取出使脚轮5与下部分12分离,最后将各部分叠放并存放;当需要增加挂钩组件5时,第一连接线521与第二连接线522的连接处置于层网3底部最外侧的加强筋32上,第二连接线522与第三连接线523的连接处置于与最外侧加强筋32相邻的加强筋32上,固定柱511伸入套筒123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