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1709发布日期:2020-01-24 10:57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是我们学习工作中重要的使用工具,一般学生或者办公室工作者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办公椅上,所以需要一种更为舒适的椅子,而对椅子的大量需求,又需要生产者快速生产安装,对生产安装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一体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

一种一体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包括:

一体式设计的座椅支撑部和覆于所述座椅支撑部上的网面接触层,所述网面接触层通过网面支撑龙骨与所述座椅支撑部连接,所述网面支撑龙骨包括远离所述座椅支撑部的网面贴合面;

所述网面接触层边缘处包裹住所述网面贴合面并向所述网面贴合面背面折进;

所述座椅支撑部边缘处设置有向所述网面贴合面凹进的卡扣槽。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体式的设计座椅支撑部、覆于所述座椅支撑部上的网面接触层,用于连接所述网面接触层与所述座椅支撑部的网面支撑龙骨,并通过卡扣槽具体的连接,所述网面支撑龙骨卡扣在所述卡扣槽中,将所述网面接触层夹于所述座椅支撑部与所述网面支撑龙骨之间,使得所述网面接触层夹于其中,并被紧绷,产生预应力,给予坐在上面的使用者支撑,网面布料透气舒适,且一体化设计,安装方面,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卡扣槽边缘设置有卡扣包裹部,所述卡扣包裹部与部分所述网面贴合面背面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网面支撑龙骨上部设置向下弯曲的弧形段。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状况数据和所述电能质量数据均为模拟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段两端最高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弧形段最低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弧形段最低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到所述座椅支撑部的靠背部上任意一处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小于所述弧形段两端最高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到所述座椅支撑部的靠背部上任意一处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如此设计,使得所述网面接触层2在所述弧形段4处具有一个折弯形状,该折弯形状的一面可在使用者将上身的重力靠在靠背处时,给予人体上背部柔性支持,无硬物支撑,有效保护颈椎。

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支撑部包括向下弯曲的支撑弧形段,所述支撑弧形段上的所述卡扣包裹部与处于所述弧形段上的所述网面贴合面连接。该折弯形状的另一面与所述座椅支撑部1用于使得整个上部结构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网面接触层包括背部支撑网面部、臀部支撑网面部,所述背部支撑网面部与所述臀部支撑网面部连接一体化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臀部支撑网面部前部包裹有大腿后侧支撑垫。

作为优选,所述座椅支撑部还包括位于底部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所述支撑弧形段之间通过加强龙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两侧设置有可调节的支撑扶手,所述支撑扶手装置在所述支撑座两侧的安装槽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网面支撑龙骨卡扣在所述卡扣槽中,将所述网面接触层夹于所述座椅支撑部与所述网面支撑龙骨之间,使得所述网面接触层夹于其中,并被紧绷,产生预应力,给予坐在上面的使用者支撑,网面布料透气舒适。

2、一体化设计,安装方面,提高生产效率。

3、在所述网面支撑龙骨上部设计向下弯曲的弧形段,相应的在座椅支撑部设计向下弯曲的支撑弧形段,得失在该椅子的椅背上部的中部为纯网面接触层的网面材料支撑,使用体验更好,纯网面接触层无网面支撑龙骨,触感更为柔软,同时网面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缓解背部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网面接触层与网面支撑龙骨组合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支撑部与网面支撑龙骨扣合时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常用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和本公开内容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本公开将被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并且不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特定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的流程图。

一种一体式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包括:

一体式设计的座椅支撑部1和覆于所述座椅支撑部1上的网面接触层2,所述网面接触层2通过网面支撑龙骨3与所述座椅支撑部1连接,所述网面支撑龙骨3包括远离所述座椅支撑部1的网面贴合面31;

所述网面接触层2边缘处包裹住所述网面贴合面31并向所述网面贴合面31背面折进;

所述座椅支撑部1边缘处设置有向所述网面贴合面31凹进的卡扣槽11。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体式的设计座椅支撑部1、覆于所述座椅支撑部上的网面接触层2,用于连接所述网面接触层2与所述座椅支撑部1的网面支撑龙骨3,并通过卡扣槽11具体的连接,所述网面支撑龙骨3卡扣在所述卡扣槽11中,将所述网面接触层2夹于所述座椅支撑部1与所述网面支撑龙骨3之间,使得所述网面接触层1夹于其中,并被紧绷,产生预应力,给予坐在上面的使用者支撑,网面布料透气舒适,且一体化设计,安装方面,提高生产效率。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卡扣槽11边缘设置有卡扣包裹部111,所述卡扣包裹部111与部分所述网面贴合面31背面连接。

所述网面支撑龙骨3上部设置向下弯曲的弧形段4。

所述弧形段4两端最高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弧形段4最低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不重合。

所述弧形段4最低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到所述座椅支撑部1的靠背部12上任意一处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小于所述弧形段4两端最高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到所述座椅支撑部1的靠背部12上任意一处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如此设计,使得所述网面接触层2在所述弧形段4处具有一个折弯形状,该折弯形状的一面可在使用者将上身的重力靠在靠背处时,给予人体上背部柔性支持,无硬物支撑,有效保护颈椎,另一面与所述座椅支撑部1用于使得整个上部结构稳定。

所述座椅支撑部1包括向下弯曲的支撑弧形段5,所述支撑弧形段5上的所述卡扣包裹部111与处于所述弧形段4上的所述网面贴合面31连接。

所述网面接触层2包括背部支撑网面部21、臀部支撑网面部22,所述背部支撑网面部21与所述臀部支撑网面部22连接一体化设置。

所述臀部支撑网面部22前部包裹有大腿后侧支撑垫9。

所述座椅支撑部1还包括位于底部的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与所述支撑弧形段5之间通过加强龙骨7连接。

所述支撑座6两侧设置有可调节的支撑扶手8,所述支撑扶手8通过螺母装置在所述支撑座6两侧的安装槽61中,可根据实际使用者的身形情况调节螺母来所述移动支撑扶手8在所述安装槽61中的位置,从而调节所述移动支撑扶手8的位置,使得使用更舒适。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