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无级调节结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9042发布日期:2019-10-13 00:27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枕头无级调节结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调节结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市面上可调节枕头高度的座椅通常采用等级式调节结构,枕头只能调节至设定好的特定几个高度,不能由用户自由设置。另外,枕头必须在按下调节按钮后才能进行高度调节,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枕头无级调节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枕头无级调节结构,包括:

外壳;

沿竖向穿过外壳的活动条;

固定在活动条顶端的枕头托架;

通过一内孔套设在活动条上并与活动条适配的第一卡扣,第一卡扣的一端与外壳铰接,其另一端下垂,以使得第一卡扣与水平面形成倾斜角;

铰接在外壳上并能够与第一卡扣相关联的按钮;

上述部件配置成:

当按钮未按下时,第一卡扣凭借其内孔与活动条锁紧,以使得活动条的向下运动被阻止;

当按钮被按下时,第一卡扣由倾斜位置向水平位置运动,使倾斜角减小,第一卡扣的内孔与活动条松开,以使得活动条可相对于第一卡扣上下运动;按钮被松开时,第一卡扣重新回到倾斜位置。

由此,在按钮未被按下时,活动条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无需对按钮进行操作即可将枕头托架的高度上调,操作更为方便,同时阻止了这种状态下枕头托架下降,使用户失衡跌倒等危险情况发生;在按钮被按下后,活动条可自由上下调节,以实现枕头托架的高度调整;通过第一卡扣的内孔和活动条之间的锁紧和松开,实现活动条的高度的无级调节,方便用户按照自己喜好自由设置枕头托架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通过一内孔套设在活动条上并与活动条适配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扣,其位于第一卡扣下方;

至少一个连接片,第一卡扣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通过连接片相互铰接,以使其首尾依次相接地形成S型卡扣链条;

按钮位于与最末端的第二卡扣相关联;

上述部件配置成:

当按钮未按下时,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凭借其内孔与活动条锁紧,以使得活动条的向下运动被阻止;

当按钮被按下时,第一卡扣以及第二卡扣由倾斜位置向水平位置运动,使其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减小,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内孔与活动条松开,以使得活动条可相对于卡扣链条上下运动。

由此,通过第一卡扣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扣形成卡扣链条,增加卡扣与活动条之间的摩擦力,使枕头托架更为稳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弹簧,其设置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上,或仅设置于第二卡扣上,弹簧配置成,在按钮被松开时使第一卡扣以及第二卡扣与水平面的倾斜角恢复。

由此,能够通过弹簧的回复力,在按钮被松开时将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自动复位,使用更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簧为依次将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首尾勾连的蛇形弹簧。

由此,蛇形弹簧能够以较为均匀的回复力同时作用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间距和角度更为均匀,有利于卡扣链条的平稳工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动条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内孔为与活动条适配的长方形内孔。

由此,能够保证活动条与内孔间以线接触的形式实现锁紧,进一步增加锁紧的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

椅背;

设置在椅背内的上述枕头无极调节结构;

固定在枕头托架上的枕头。

由此,在按钮未被按下时,活动条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无需对按钮进行操作即可将枕头的高度上调,操作更为方便,同时阻止了这种状态下枕头下降,使用户失衡跌倒等危险情况发生;在按钮被按下后,活动条可自由上下调节,以实现枕头的高度调整;通过第一卡扣的内孔和活动条之间的锁紧和松开,实现活动条的高度的无级调节,方便用户按照自己喜好自由设置枕头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枕头无级调节结构的立体图,对应按钮未按下的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枕头无级调节结构的立体图,对应按钮被按下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座椅,包括椅背、椅座、枕头和枕头无级调节结构。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枕头无级调节结构,其包括外壳1、活动条2、枕头托架3、按钮4、卡扣链条、连接片6和弹簧。

该外壳1用于与椅背固定。

该活动条2沿竖向穿过外壳1,其顶端与枕头托架3固定,该枕头固定在枕头托架3上。

该按钮4与外壳1铰接,其形成一伸出臂41,当按钮4被按下时,可通过伸出臂41向上压缩卡扣链条。

该卡扣链条包括至少有一个卡扣5,本实施例中有四个,其依次上下套设在活动条2上。如图3所示,每个卡扣5中形成有一长方形内孔53,其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活动条2的形状和尺寸适配。每个卡扣5由两个平行的轴条54和分别连接两个轴条54首尾两端的两个连接条55组成,该两个轴条54和两个连接条55之间形成长方形内孔53,该轴条54的内侧用于与活动条2的外壁接触卡紧。该卡扣5包括第一卡扣51和第二卡扣52,其形状大小一致,不同之处仅在于安装方式和位置。其中,位于最顶端的卡扣为第一卡扣51,其一端与外壳1铰接,另一端自然下垂,位于第一卡扣51下方的为三个第二卡扣52,其通过连接片6依次首尾连接,以形成S型卡扣链条。具体地,连接片6共有三个,第一个连接片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扣51的下端和第一个第二卡扣52的上端铰接,第二个连接片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个第二卡扣52的下端和第二个第二卡扣52的上端铰接,第三个连接片6分别与第二个第二卡扣52的下端和第三个第二卡扣52的上端铰接,第三个第三卡扣(即位于最下方的第二卡扣52)的下端自由下垂。每个卡扣还通过一蛇形弹簧7首尾勾连。

卡扣的内孔53的尺寸略大于活动条2横截面的尺寸,当卡扣处于水平位置,或其倾斜角较小时,内孔53相对于活动条2松动,活动条2可穿过卡扣上下滑动,当卡扣的倾斜角较大时,内孔53的尺寸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减小,因此与活动条2卡死,若此时活动条2向下运动,则要将卡扣链条向下拉扯,进一步加大倾斜角,导致卡扣与活动条2锁紧,阻止活动条2向下运动;若此时活动条2向上运动,则要将卡扣链条向上折叠,减小倾斜角,导致卡扣与活动条2松开,因此活动条2能够向上继续运动。

如图1所示,当按钮4未被按下时,卡扣与水平面的倾斜角最大,其内孔53均与活动条2锁紧,活动条2的向下运动被阻止,但仍然可以向上运动,以使得活动条2顶端固定的枕头托架3和枕头只能向上不能向下运动;如图2所示,当按钮4被按下时,位于最下方的第二卡扣52被抬起,进而使整个卡扣链条向上折叠,导致每个卡扣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减小,其内孔53与活动条2松开,使活动条2可相对于卡扣链条上下运动,以使得活动条2顶端固定的枕头托架3和枕头可以上下运动,进而对枕头的高度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松开按钮4,则卡扣链条在蛇形弹簧7的作用力下使卡扣链条重新张开,卡扣的倾斜角恢复,重新锁紧活动条2,枕头仍然可以上调高度,但不能下调高度,防止枕头突然下降,使用户失衡跌倒等危险情况发生。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卡扣52的数量可以减少,也可以增加,数量增加时,可以增加卡扣与活动条2之间的摩擦力,枕头更为稳固,数量减少时,卡扣和活动条2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枕头更为灵活,甚至第二卡扣52可以完全省去,只设置一个第一卡扣51,按钮4的伸出臂41直接对第一卡扣51的倾斜角进行调节,以锁紧或松开活动条2。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活动条2横截面形状和卡扣内孔53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形状,只要能够通过角度改变实现活动条2的锁紧和松开即可。该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弹簧,可采用普通弹簧而非蛇形弹簧与卡扣链条连接,此时弹簧可以仅设置在第二卡扣上,例如将弹簧一端和外壳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最末端的第二卡扣连接,通过推动最末端的第二卡扣使整个卡扣链条向上复位,或者采用其他安装方式,只要能够在按钮4松开时使卡扣恢复至原来较大的倾斜角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或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自由组合,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