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间歇旋转的展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2834发布日期:2019-12-27 14:3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间歇旋转的展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展柜,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间歇旋转的展柜。



背景技术:

在展示厅、商场或是博物馆中,为保护展品不受损坏或者氧化,会将展品摆设于展柜内,现有的大部分展柜中,展品相对展柜静止,导致人们需要绕着展柜去观察展品,如此容易造成人群之间的碰撞,且有的展柜并排紧挨设置或是靠墙设置,这都造成展品无法充分展示给人们;在商场中,人们往往会要求售货员将展柜中的物品取出,这容易造成物品受污,并加重售货员的工作负担;即使现有中出现了一些可以让展品旋转的展柜,但是该类展柜展品一直处于转动状态,观赏的人很可能因为展品处于运动状态而无法细致观赏展品的某些细节,影响了观赏性;有个别展柜内通过编程的方式或是增设计时器来控制电机的启停,从而实现展品转动一定角度后再停下供人观赏,但依旧存在缺陷,我们都知道,电机启动时所需的电压相比电机运动时所需的电压要大得多,多次启停电机会造成用电量大,电机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间歇旋转展品且能耗低的展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间歇旋转的展柜,包括柜体和玻璃罩,所述玻璃罩盖合于柜体上,所述柜体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柜体的上表面上可旋转设置有用于摆放展品的托盘,所述空腔内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有转轴、从动件、驱动盘,所述驱动盘可相对柜体旋转,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托盘上,另一端与从动件连接,所述从动件以转轴的轴线为中心的侧壁上延伸出若干组凸齿,若干组所述凸齿均匀分布于同一个圆周上,所述驱动盘的端面上延伸出圆环体,所述圆环体上设置有与凸齿相互啮合的齿槽,所述从动件的端面上延伸出与若干组凸齿一一对应的受力杆,所述驱动盘的端面上延伸出一根高出圆环体的驱动杆,初始状态下,凸齿未与齿槽啮合且与圆环体的端面相抵触,当驱动盘转动且驱动杆推动受力杆转动时,从动件随受力杆一起转动,同时其中一组凸齿与齿槽啮合,驱动杆与受力杆分离,并随着凸齿与齿槽由啮合到分离,从动件转过一个角度,直至驱动杆再次推动受力杆重复以上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盘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定位于柜体的内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杆位于圆环体所围成的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若干个能相对柜体转动且与托盘相抵触的滚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驱动盘上设置驱动杆和带有齿槽的圆环体,并在从动件上设置有与齿槽相匹配的若干组凸齿以及能够与驱动杆相抵的受力杆,通过驱动盘转动一圈使得从动件带动托盘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实现托盘的间歇转动,如此设计实现了展品能够转动的功能,使人不变换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展品整体;且相比于现有中直接将电机的输出轴与托盘相连来实现展品转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展品的间歇式转动,即展品转动后能够留有充足时间给人去欣赏展品新的一面,提高了展品的欣赏价值以及客户的体验感;相比于通过将电机间隔启动来实现展品转动到停止的情况,能够减少对电机的损伤,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避免电机多次启停而容易烧坏内部保险丝的现象,提高了实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柜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1、柜体;11、空腔;12、托盘;2、玻璃罩;3、旋转组件;31、转轴;32、从动件;33、驱动盘;34、凸齿;35、圆环体;36、齿槽;37、受力杆;38、驱动杆;4、电机;5、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间歇旋转的展柜,包括柜体1和玻璃罩2,玻璃罩2盖合于柜体1上,柜体1内开设有空腔11空腔11内设置有旋转组件3,旋转组件3包括有转轴31、从动件32、驱动盘33,在柜体1朝上的端面上开设一个沉头孔,该沉头孔直径较小的一端与空腔11连通且能够供转轴31穿过,转轴31与托盘12可通过焊接或是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将转轴31穿过沉头孔并伸入空腔11内直至托盘12容纳于沉头孔直径较大的孔内,在托盘12上加盖一个圆环状的盖片,盖片固定连接于柜体1的上表面上,同时托盘12被限位于柜体1的上端面内,展品可放置于托盘12未被盖片遮挡住的面上,从动件32的雏形是一个齿轮,该齿轮上的齿每隔相同数量的齿就剔除一部分齿,所剩下来的齿称为凸齿34,且凸齿34分为若干组且均布于同一个圆周上,每组凸齿34的数量一致,将从动件32卡接于转轴31位于空腔11内的端部上,驱动盘33为一个圆盘并相对柜体1底面垂直设置,驱动盘33朝向从动件32的面上延伸出圆环体35,圆环体35是截面为圆环的柱体,在圆环体35的环壁上开设一组齿槽36,该组齿槽36与每组凸齿34的数量相等,且齿槽36能与凸齿34啮合,圆环体35的设计相比于直接将驱动盘33做厚并在外圈上开设齿槽36的情况能够减轻驱动盘33整体的重量,节约用料;受力杆37可与从动件32一体成型或是通过焊接或卡接的方式定位于从动件32上,受力杆37为多根且与若干组凸齿34一一对应,驱动杆38与圆环体35均位于驱动盘33同一个端面上,驱动杆38与受力杆37均相对所在端面偏心设置,驱动盘33能够相对柜体1转动,即可在柜体1内设置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与驱动盘33固定连接,且圆环体35与电机4的输出轴同轴设置,电机4相对柜体1静止,即驱动盘33可在电机4的驱动下转动;亦或者以圆环体35的中心为准,在驱动盘33上延伸出轴,该轴能穿过柜体1的侧壁,并将该轴定位于柜体1的侧壁上,通过拨动该轴转动来控制驱动盘33转动,两种方式中前者是电动,后者是可以根据人的意愿进行手动调整,不过为了展厅秩序以及便捷的管理和操作,这里选用电动的方式更好;

初始状态下,凸齿34未与齿槽36啮合且相邻的两组凸齿34均与圆环体35的端面相抵触,即从动件32无法转动,这是为了保证受力杆37的位置稳定,便于驱动杆38能与受力杆37相抵并推动受力杆37,当电机4带动驱动盘33转动时,驱动杆38随驱动盘33运动,直至驱动杆38与运动方向上最近的受力杆37相抵,齿槽36与凸齿34临近,驱动杆38随着驱动盘33继续运动的同时推动受力杆37,从动件32被受力杆37带动,凸齿34逐步啮合入齿槽36,在后续驱动盘33继续转动的过程中,驱动杆38与受力杆37分离,从动件32能通过凸齿34与齿槽36之间的传动而继续转动,直至进入齿槽36内的凸齿34又从齿槽36内脱离出来,新的一组凸齿34摆动至圆环体35的端面处,则从动件32又在两组凸齿34同时与圆环体35端面相抵触的情况下停止转动,且与新的一组凸齿34对应的受力杆37就位,以备下一次驱动杆38推动,从动件32转动的同时会带动托盘12一起转动,即托盘12上的展品会随托盘12转动一定角度后停止,驱动盘33转动一圈,托盘12相应转动一定角度,即托盘12转动一周需要驱动盘33转动好几周,驱动盘33转动的圈数与凸齿34的组数成正比关系,以图2所示为例,凸齿34有四组,即从动件32每次转动角度为90度,驱动盘33需要转动四圈,托盘12才会转动一圈;

如此设计实现了展品能够转动的功能,使人不变换位置的情况下,能够观察展品整体;且相比于现有中直接将电机4的输出轴与托盘12相连来实现展品转动的情况,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展品的间歇式转动,即展品转动后能够留有充足时间给人去欣赏展品新的一面,提高了展品的欣赏价值以及客户的体验感;相比于通过将电机4间隔启动来实现展品转动到停止的情况,能够减少对电机4的损伤,延长电机4的使用寿命,避免电机4多次启停而容易烧坏内部保险丝的现象,提高了实用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优化,参照图2所示,在保证驱动盘33和从动件32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在驱动盘33和从动件32上镂空几个空洞出来,减轻驱动盘33和从动件32的重量,还能节约用料。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所示,驱动杆38位于圆环体35所围成的空间内,如此设计相比将驱动杆38设置于圆环体35的壁外,能够减少驱动盘33的盘面面积,节约驱动盘33的用料,进一步减轻驱动盘33的质量,驱动盘33的轮廓可与圆环体35的轮廓一致;且驱动杆38被圆环体35所包围,在零部件运输或是安装过程中,能够降低驱动杆38被磕碰而从驱动盘33上掉落的可能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结合第一条实施例,托盘12与柜体1上的沉头孔的阶梯面相抵触,在该阶梯面上开设若干个球槽,并在若干个球槽内一一置入滚珠5,再相应设计一个轮廓尺寸与阶梯面的轮廓尺寸相同的珠盖,珠盖上开设有直径比滚珠5的球径小的圆孔,珠盖可通过粘连的方式定位于柜体1的沉头孔内,并对滚珠5进行了限位,滚珠5局部凸出于珠盖外并与托盘12相抵触,滚珠5的设计是将托盘12与柜体1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托盘12与柜体1之间的摩擦,便于托盘12被从动件32带动而相对柜体1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