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姿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4297发布日期:2019-11-25 21:2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姿矫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姿矫正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坐姿矫正器。



背景技术:

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每天都有大量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在桌子前养成了弯腰低头看书的毛病,从而引起近视、腰椎弯曲和驼背的一些症状,为了让孩子们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市场上出线了各式各样的矫正器,但是大部分结构复杂,制作工艺繁琐,安装和使用不方便,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坐姿矫正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坐姿矫正器,包括支架、固定块和底座,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一孔槽,所述滑板顶部设置有下巴托,所述支架一侧还设置有等间距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通过通孔插入到第一孔槽中;所述支架底部至少设置有2个立柱;所述固定块一侧的顶部至少设置有2个第二孔槽,所述立柱插入第二孔槽中,所述固定块另一侧设置有胸托,所述固定块一侧与设置有等间距通孔的支架一侧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底座由顶板、竖板和底板组成,所述竖板顶部连接于顶板一端,底部连接于底板一端,所述底座呈u字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块一端部固定设置在顶板顶部的中部位置,另一端部凸出竖板所在的竖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中心处设置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顶部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设置在顶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钢板平行于顶板和底板。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坐姿矫正器,卡扣通过通孔插入到第一孔槽的方式,即可实现下巴托到人下巴的距离,方便操作,另一方面,支架底部设置有立柱,立柱可以呈可拆卸的直接插入到固定块上的第二孔槽内,这种可拆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占有空间,同时,在调节下巴托的距离时,可以直接取下,更加方便调节距离,在底座上设置有钢板,在夹紧桌面的时候,增大了接触桌面的面积,防止滑动,从而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附图说明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上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和第二槽孔连接结构示意图。

1-下巴托;2-支架;3-卡扣;4-通孔;5-胸托;6-固定块;7-顶板;8-钢板;9-竖板;10-底板;11-调节螺钉;12-滑板;13-第一孔槽;14-滑槽;15-立柱;16-第二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所示,一种坐姿矫正器,包括支架2、固定块6和底座,所述支架2上设置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设置有滑板12,所述滑板12上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一孔槽13,所述滑板12顶部设置有下巴托1,所述支架2一侧还设置有等间距的通孔4,所述通孔4内设置有卡扣3,所述卡扣3通过通孔4插入到第一孔槽13中;所述支架2底部至少设置有2个立柱15;所述固定块6一侧的顶部至少设置有2个第二孔槽16,所述立柱15插入第二孔槽16中,所述固定块6另一侧设置有胸托5,所述固定块6一侧与设置有等间距通孔4的支架2一侧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底座由顶板7、竖板9和底板10组成,所述竖板9顶部连接于顶板7一端,底部连接于底板10一端,所述底座呈u字状;所述固定块6一端部固定设置在顶板7顶部的中部位置,另一端部凸出竖板9所在的竖直平面;所述底板10中心处设置有调节螺钉11,所述调节螺钉11的顶部设置有钢板8,所述钢板8设置在顶板7和底板10之间,所述钢板8平行于顶板7和底板10。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通过调节螺钉11的旋转,使钢板8和顶板7将桌面紧紧的夹住,根据直腰时,下巴到下巴托1的距离,调节滑板12插入到滑槽14的深度,用卡扣3固定,同时人体的胸部位置靠近胸托5,让整个身体保持直立状态即可,如果在使用时,想更加方便的使用,可以将支架2从固定块6上拿下,待安装好底座或者调节好下巴到下巴托1的距离后,再将支架2插入到固定块6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坐姿矫正器,卡扣3通过通孔4插入到第一孔槽13的方式,即可实现下巴托1到人下巴的距离,方便操作,另一方面,支架2底部设置有立柱15,立柱15可以呈可拆卸的直接插入到固定块6上的第二孔槽16内,这种可拆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占有空间,同时,在调节下巴托1的距离时,可以直接取下,更加方便调节距离,在底座上设置有钢板8,在夹紧桌面的时候,增大了接触桌面的面积,防止滑动,从而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