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7031发布日期:2020-02-21 19:02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扫地机,尤其涉及一种集尘盒和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集尘盒一般包括集尘盒及风机组成,集尘盒与风机的进风口之间一般设置滤材用于过滤灰尘。而在现有技术中,风机主要根据扫地机内部的空间进行调整,有些设置于集尘盒的顶部,有些设置于集尘盒的侧部,并通过一系列零部件(滤芯)与后抽式尘盒相连,结构复杂,空间布置不合理,这样会增大风机进风的阻力,也就是降低吸风力,导致吸尘质量差,同时会增加能耗,导致生产成本过高;还有一些集尘盒中,由于风道路径过长,风机与后抽式尘盒易接触不牢靠,极易造成吸力损失,导致扫地机的故障多,维修率高,寿命短,从而影响清洁效率,影响用户体验。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201720168083.4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尘装置,该吸尘装置通过将集尘盒、滤芯室及风机室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构成一体结构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但是,滤芯室中的滤芯的一侧抵于集尘盒的清尘口上,与滤芯室相互连通的风机室内的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罩设于所述滤芯的另一侧上,这样一来,吸尘装置在使用时,风机组件吸气,灰尘通过进尘口吸入至集尘盒内,灰尘通过滤芯挡住,灰尘被阻拦于集尘盒内,滤芯则起到过滤作用,吸尘时间长久后,集尘盒的清尘口(即滤芯的集尘盒一侧)的灰尘积攒变多,以致于堵住集尘盒的清尘口,进而减小滤芯的过滤面积,降低滤芯的过滤效率,降低用户体验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缺陷进行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结构,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尘盒,包括导风道,该导风道包括集尘腔、集尘盒侧壳、集尘盒上壳、相互连通的过滤腔和风机腔,导风道的进风口是集尘盒侧壳上设有的进尘口,导风道的排气口是风机腔的排气口;集尘腔设置在集尘盒侧壳的进尘口一侧,过滤腔包括网盖和滤网,滤网插设于集尘腔的清尘口垂直上方的过滤腔的进风口处;网盖设置在滤网的上方,并扣接于过滤腔的出风口;风机腔包括风机,风机倾斜地设置在风机腔内,风机的吸风口连通至过滤腔的出风口,风机腔的排气口是集尘盒侧壳上设有的透气孔。其中,滤网插设于集尘腔的清尘口垂直上方,有利于灰尘的沉降,提高导风道的吸尘效率和吸尘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倾斜地设置于所述风机腔的装配卡位上,并通过螺丝固定于集尘盒上壳,既能节约空间,还能使于风机组件的安装。也避免由于风机与后抽式尘盒易接触不牢靠而造成吸力损失。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腔设于所述滤芯腔的左侧面,从而保证风机所吸的风全部都要通过网盖和滤网,使灰尘不会漏出,保证所述集尘盒的洁净度。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的吸风口连通至所述网盖和所述滤网之间的气流通道。所述集尘盒将过滤腔和风机腔构成一体化的气流通道结构,缩短所述导风道的长度。

一种清洁机器人,装配有所述集尘盒。

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盒通过一个安装槽插设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其中,所述风机与安装槽的导电片存在电气连接关系,用于通过弹性接触驱动所述风机。本技术方案将风机内置于所述集尘盒内,与清洁机器人的主控板或传感器装置线路分离,使得所述集尘盒漏出的灰尘不会对清洁机器人本身造成任何影响,降低了机器的维修率,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集尘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集尘盒中的导电片107所在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风机101、网盖102、滤网103、集尘腔104、集尘盒上壳105、集尘盒侧壳106、导电片107、螺丝108、进尘口10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尘盒,包括导风道,参见图1至图3所示,该导风道包括集尘腔104、集尘盒侧壳106、集尘盒上壳105、相互连通的过滤腔和风机腔,导风道的进风口是集尘盒侧壳106上设有的进尘口109,导风道的排气口是风机腔的排气口。具体地,图3是图1的a-a截面的剖视图,图3的集尘盒侧壳106上设有一个进尘口109,集尘腔104设置在集尘盒侧壳106的进尘口109一侧,从而防止出现风机与后抽式尘盒易接触不牢靠的问题,避免造成吸力损失。

在本实施例下,图2是图1的b-b截面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腔包括网盖102和滤网103,滤网103插设于集尘腔104的清尘口垂直上方的过滤腔的进风口处;网盖102设置在滤网103的上方,并扣接于过滤腔的出风口。所述集尘盒将集尘腔104、过滤腔和风机腔构成一体化结构,增加了所述集尘盒的过滤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吸尘工作时,由于滤网103插设于集尘腔的清尘口垂直上方,有利于灰尘的沉降,提高导风道的吸尘效率和吸尘质量,在确保导风道的进风口的负压,提高所述集尘盒的吸尘效率和吸尘质量。

在本实施例下,风机腔包括风机101,风机101倾斜地设置在风机腔内,风机101的吸风口连通至所述过滤腔的出风口,风机腔的排气口是集尘盒侧壳106上设有的透气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风机101装配在集尘盒的内部,减少了空间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吸力,进而提高了所述集尘盒的清洁效果。

优选地,所述风机101倾斜设置于所述导风道的装配卡位上,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101通过螺丝108固定于所述集尘盒上壳105,所述风机101的右侧抵于所述风机腔右侧壁的底部,所述风机101的左侧抵于所述风机腔左侧壁的顶部,通过将风机倾斜设置,既能节约空间,还能防止风机腔的排气口处的风力将地面灰尘以及纸屑吹走,也能避免由于风机101与后抽式尘盒易接触不牢靠而造成吸力损失。具体地,集尘盒上壳105的密封性有利于提高导风道吸风时的真空度。在所述导风道内,所述风机101的吸风口用于接收进尘口109处的空气及灰尘,所述风机101的排风口设在集尘盒侧壳106上设置的透气孔对应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风机室设于所述过滤腔的左侧面,其中,所述风机101的吸风口设置于滤网103的左侧面上,所述风机101的吸风口用于接收所述导风道吸入的空气,使得所述风机101所吸的风全部都要通过网盖102和滤网103,使灰尘不会漏出,保证所述集尘盒的洁净度。

优选地,所述风机101的吸风口连通至所述网盖102和所述滤网103之间的气流通道。本实施例将所述过滤腔直接与所述风机101的吸风口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导风道吸风时的真空度,减小空阻及空扰,提高吸风效率及吸风质量。

一种清洁机器人,装配有所述集尘盒。其中,所述集尘盒通过一个安装槽插设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其中,所述风机101与安装槽的导电片107存在电气连接关系,用于通过弹性接触驱动所述风机101。在本实施例中,图4是所述集尘盒对应的安装槽截面剖视图,所述集尘盒经该安装槽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外缘面相连,其中,导电片107通过弹针与所述清洁机器人的电源接口机构紧密接触,通过电连接带动所述风机101工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所述风机101内置于所述集尘盒内,与清洁机器人的主控板或传感器装置线路分离,使得所述集尘盒漏出的灰尘不会对清洁机器人本身造成任何影响,降低了机器的维修率,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清洁机器人启动时,所述风机101通过所述导电片107接通电源,所述风机101的电机高速旋转吸气,通过在所述集尘盒侧壳106的进尘口109处形成负压,将所述清洁机器人走过地方的灰尘进行吸附,如图3的箭头所示,空气以及灰尘通过所述进尘口109吸入至所述集尘盒,然后,如图2的箭头所示,空气以及灰尘被所述滤网103和所述网盖102挡住,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于所述集尘腔104内。所述滤网103的一侧扣接于所述过滤腔的进风口;所述网盖102设置在所述滤网103的上方,并与所述过滤腔的清尘口扣接相连。其中,所述过滤腔起到过滤作用,通过所述滤网103的过滤作用,灰尘沉积在所述集尘腔104中,从而防止灰尘被吸入所述风机101内,避免对清洁机器人本身造成破坏。接着,经过过滤作用的空气被吸入所述风机101中,最后所述风机101通过所述集尘盒的透气孔将气体排出,从而保证所述风机101的正常运行,也保证所述清洁机器人工作的洁净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