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3827发布日期:2019-11-15 21:1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婴童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儿童健康的的关注也随之提高了要求。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就餐状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障。但是,儿童的好动以及不配合,往往使儿童的就餐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事情。尤其是在外就餐时,儿童随处奔跑,更使喂其吃饭增加了难度。

为此,人们设计了餐椅,其设置有一小巧的座椅,且在座椅前部可拆卸地连接一水平设置的餐盘,餐盘上侧可供放置食物。餐盘与座椅之间围绕形成一供儿童入座的空间。座椅通过支脚的支撑,使得座椅离地一定的高度,既方便大人的喂食,也避免了儿童的脚直接落地,以地面为支撑造成座椅的侧翻。

但是,该儿童餐椅的体积往往较大,在不使用时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不利于收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婴童座椅方便收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包括呈管状的管体以及套设在管体外侧的呈管状的套管,所述套管能相对于所述管体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设置有锁定件、复位弹簧一以及解锁件,所述管体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套管上与所述通孔位置对应处具有锁定口,所述锁定件能在所述复位弹簧一的弹力作用下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且伸入所述锁定口内并锁定所述管体和套管之间的轴向位置,所述管体外侧还设置有操作件,所述操作件通过穿设在所述管体侧部的连接件与所述解锁件连接,且所述操作件能带动所述解锁件向所述锁定件靠近并带动所述锁定件克服上述复位弹簧一的弹力作用自所述锁定口中脱出。

本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使用时,管体可为座椅支脚或者与座椅支脚固定,套管用于与座椅固连。婴童座椅未收合时,套管的锁定口与管体上的通孔位置对应,锁定件在复位弹簧一的弹力作用下伸入锁定口内并锁定套管和管体之间的轴向位置,使得座椅不能相对于支脚移动,保证了婴童座椅使用时的稳定性。当需要收合时,操作管体外侧的操作件,带动解锁件向锁定件方向靠近,按压锁定件,使其克服复位弹簧一的弹力作用缩入管体内并从锁定口中脱出。套管和管体之间被解除锁定,座椅可相对于支脚发生移动,减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缩小了整个婴童座椅的体积,方便了收纳。

在上述的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中,所述管体侧部沿轴向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贯穿管体侧壁,所述连接件穿过条形孔并能沿条形孔来回移动,所述管体外侧还固定有导向块,所述操作件呈长条状且穿过所述导向块。

在上述的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中,所述解锁件和锁定件之间还设置有与管体固定的呈板状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与解锁件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二,且解锁件能在复位弹簧二的弹力作用下远离上述锁定件,所述分隔部上还贯穿开设有解锁孔,所述解锁件朝向所述分隔部的一侧具有凸出的解锁部,所述解锁部与解锁孔位置对应且解锁部能穿过解锁孔并作用在所述锁定件上。

在上述的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中,所述解锁件朝向所述分隔部的一侧具有凸出呈柱状的支撑部,所述解锁部呈桶状且套设在所述支撑部外侧,所述支撑部与解锁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三,所述解锁部能在复位弹簧三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所述锁定件上。

在上述的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中,所述解锁部上能与所述锁定件相抵靠处的侧面为平面,所述解锁孔的形状与所述解锁部的外周形状相匹配。

在上述的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中,所述解锁部的侧部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呈长条状且沿所述解锁部的轴向设置,所述支撑部上固连有插销,所述插销的一端伸入或者穿过所述滑槽。

在上述的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中,所述锁定件呈长片状,所述锁定件的一端与管体铰接,另一端朝向上述通孔的一侧具有凸出的锁定部,所述复位弹簧一设置于锁定件与锁定部相对的另一侧。

在上述的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中,所述锁定件朝向上述解锁件的一侧具有倾斜的导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能在婴童座椅不使用时,通过按压操作件来带动锁定件解除对管体和套管的锁定,方便与套管连接的座椅相对于与管体连接的支脚移动,缩小两者之间的间距,缩小了整个婴童座椅的体积,方便了收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的爆炸图。

图中,1、管体;2、套管;3、锁定件;4、复位弹簧一;5、解锁件;6、锁定口;7、操作件;8、导向块;9、分隔部;10、复位弹簧二;11、解锁部;12、复位弹簧三;13、锁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婴童座椅的收合机构位于婴童座椅的两个支脚处,包括呈管状的管体1以及套设在管体1外侧的呈管状的套管2,套管2能相对于管体1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即为婴童座椅的支脚,套管2内具有两个套接孔,一者穿设有管体1,另一者供座椅的部件穿设。

管体1内设置有呈长片状的锁定件3、复位弹簧一4以及呈块状的解锁件5,管体1侧壁上贯穿开设有通孔,套管2上与通孔位置对应处具有贯穿开设的锁定口6,锁定件3能在复位弹簧一4的弹力作用下部分穿过通孔且伸入锁定口6内并锁定管体1和套管2之间的轴向位置。管体1外侧还设置有操作件7,该操作件7通过穿设在管体1侧部的连接件与解锁件5连接,且操作件7能带动解锁件5向锁定件3靠近并带动锁定件3克服复位弹簧一4的弹力作用自锁定口6中脱出。

具体地说,管体1侧部沿轴向开设有条形孔,该条形孔贯穿管体1侧壁,连接件穿过条形孔并能沿条形孔来回移动,管体1外侧还固定有导向块8,操作件7呈长条状且穿过导向块8。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块8位于条形孔上方,导向块8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操作件7穿设在导向槽内,导向块8处固定有一插销,操作件7上开设有条形槽,导向块8处的插销穿过操作件7上的条形槽;连接件为连接销,一端与操作件7固连,另一端穿过条形孔与解锁件5固连。

解锁件5和锁定件3之间还设置有与管体1固定的呈平板状的分隔部9,分隔部9与解锁件5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二10,且解锁件5能在复位弹簧二10的弹力作用下远离锁定件3。分隔部9上还贯穿开设有解锁孔,解锁件5朝向分隔部9的一侧具有凸出的解锁部11,解锁部11与解锁孔位置对应且解锁部11能穿过解锁孔并作用在锁定件3上。

在本实施中,管体1内固连有一连接座,分隔部9位于连接座上;解锁件5朝向分隔部9的一侧具有凸出呈柱状的支撑部,解锁部11呈桶状且套设在支撑部外侧,解锁部11封闭的一端朝向锁定件3,支撑部与解锁部11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三12,解锁部11能在复位弹簧三12的弹力作用下抵靠在锁定件3上。其中,解锁部11上能与锁定件3相抵靠处的侧面为平面,解锁孔的形状与解锁部11的外周形状相匹配,为了方便三个复位弹簧的定位,三个复位弹簧,包括复位弹簧一4、复位弹簧二10和复位弹簧三12的一端均套设在各自凸出的定位柱外,其中,复位弹簧一4的另一端伸入连接座上的一限位孔内。

为了使解锁部11可相对于支撑部自由滑动却不自解锁件5上脱落,在解锁部11的侧部贯穿开设有滑槽,滑槽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解锁部11上相对的两侧,两个滑槽均呈长条状且沿解锁部11的轴向设置,支撑部上垂直地固连有插销,插销的两端分别伸入或者穿过对应的滑槽。

锁定件3位于下方的一端与管体1铰接,另一端朝向通孔的一侧具有凸出的锁定部13,复位弹簧一4设置于锁定件3与锁定部13相对的另一侧。锁定件3朝向解锁件5的一侧具有倾斜的导向面。

婴童座椅未收合时,套管2的锁定口6与管体1上的通孔位置对应,锁定件3在复位弹簧一4的弹力作用下伸入锁定口6内并锁定套管2和管体1之间的轴向位置,使得座椅不能相对于支脚移动,保证了婴童座椅使用时的稳定性。

当需要收合时,向下按压管体1外侧的操作件7,通过连接件带动解锁件5向锁定件3方向靠近,解锁部11在复位弹簧三12的弹力作用下随着解锁件5向锁定件3方向靠近,按压在锁定件3的导向面上,使锁定件3压缩复位弹簧一4缩入管体1内并从锁定口6中脱出。套管2和管体1之间被解除锁定,座椅可相对于支脚发生移动,减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缩小了整个婴童座椅的体积,方便了收纳。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