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单手柄转角座的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4252发布日期:2020-01-10 16:0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带有单手柄转角座的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百叶窗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单手柄转角座的百叶窗。



背景技术:

百叶窗帘是一种古老的房屋结构帘饰,式样纷繁,结构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组成是百叶窗帘的叶片和叶片的张挂设施;百叶窗帘升降和叶片开合调节设施;百叶窗帘的悬挂和固定设施。目前流行的百叶窗帘,其叶片均用进口的铝合金或钢质薄片制造,用伞齿轮或蜗轮蜗杆调节支架或转动转轴的角度来调节叶片的开合。

目前,公告号为cn20611104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三玻璃腔内置百叶玻璃窗,它包含玻璃窗,玻璃窗边侧包含空腔,双层玻璃窗内部为百叶窗,百叶窗上方包含安装座,安装座上可转安装有铁杆,包含翻转部分,翻转部分结构是在铁杆边侧包含边侧翻转轴,边侧翻转轴上缠绕有翻转线,边侧翻转轴固定在铁杆上,空腔相对下方的位置还包含导线滚轮,翻转线还连接翻转器,翻转器的上方连接线缠绕在边侧反转轴上,翻转器的下方连接线通过导线滚轮后转向朝上连接缠绕在边侧反转轴上的上方连接线,上方连接线和下方连接线以及翻转器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翻转器升降的时候,能够带动着边侧翻转轴进一步带动铁杆转动,铁杆上缠绕一根以上的翻转线,翻转线穿过百叶窗的百叶后连接下方的下方固定柱。还包含拉升部分,拉升部分包含拉升线,所述拉升线包含一根以上,拉升线穿过百叶窗的百叶,拉升线下方固定连接下方固定柱,拉升线上方汇合后通过导向轮后朝下延伸通过拉升结构内部的拉绳结构滑轮后朝上固定在固定座上,固定座固定在空腔边侧;拉升结构升降能带动百叶窗收放。

这种三玻璃腔内置百叶玻璃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百叶窗的收放通过拉升结构实现,而百叶窗的角度反转则是通过翻转器进行调节,因此对于百叶窗的升降和角度调节需要分成两个步骤进行,这无疑给操作人员增加了劳动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单手柄转角座的百叶窗,具有同步完成百叶窗的升降和翻转,减轻操作人员劳动负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单手柄转角座的百叶窗,包括四侧呈中空设置的框架、胶接在框架之间的双层玻璃以及设置在双层玻璃之间的若干窗帘叶片,所述框架竖直方向一侧的空腔内设有内滑块,所述框架外贴合有与内滑块磁性配合的磁控把手,在框架的拐角处设有转角座,所述内滑块位于转角座的下方,所述转角座包括固定框、升降滑轮和转角结构,所述升降滑轮转动连接在固定框的下侧,所述升降滑轮与框架竖直方向的边侧相切,所述固定框的上侧开有安装口,所述转角结构转动连接在安装口内,所述转角结构包括转角滑轮、转角件和转角套,所述转角滑轮的轴线延长线伸入框架顶部的空腔内,所述转角滑轮朝向框架宽度方向中心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管,所述转角件转动套设在安装套管上,所述转角套的一端插设在安装套管内,所述转角套上设有用于抵触安装套管端面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固定连接有朝向转角滑轮的弧形拨片,所述转角件位于弧形拨片和安装套管之间,所述转角件的两端分别设有触角,所述安装口的底部设有用于抵挡触角的抵挡肋条,所述转角套远离转角滑轮的一端插设有转角杆,所述内滑块的上方连接有升降拉绳,所述升降拉绳绕过升降滑轮并连接于窗帘叶片的底部,所述转角杆上连接有转角梯绳,若干窗帘叶片由上而下依次穿设在转角梯绳内,所述内滑块的下方连接有转角拉绳,所述框架内且位于内滑块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辅助滑轮,所述转角拉绳依次绕过辅助滑轮和转角滑轮后,连接于内滑块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移动内滑块,一方面,内滑块的移动带动升降拉绳运动,升降拉绳在移动时,带动窗帘叶片收齐或下放。另一方面,内滑块的移动带动转角拉绳的移动,转角拉绳与转角滑轮之间的的摩擦力促使转角滑轮转动,转角滑轮带动安转套管转动,转角件与安装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转角件跟随转动,转角件的触角拨动拨片,从而促使转角套转动,转角杆受到转角套的扭转而跟随转动,转角梯绳受到转角杆的扭转而产生移动,从而促使窗帘叶片产生角度的翻转。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角座的设置实现了同步完成百叶窗的升降和翻转,以此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荷。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套管上开有限制槽,所述转角件转动连接在限制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槽能够限制转角件在安装套管上的移动,降低了转角件在安装套管上随意移动,与拨片之间形成位置偏差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转角杆沿着其长度方向开有坡口,所述转角套内设有与坡口相贴合的坡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坡口和坡面的配合避免了转角杆在转角套内产生转动的可能性,操作人员能够将转角套的转矩更高效率地传递给转角杆。

进一步的,所述转角件为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具有更高的柔性,在承受多次的反复扭转后也能依靠自身的弹性势能恢复原样,相较于刚性件,具有更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口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支耳和右支耳,所述转角滑轮背离安装套管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凸起,所述左支耳上竖向开有第一嵌口,所述右支耳上竖向开有第二嵌口,所述第一嵌口和第二嵌口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嵌口的下方开有用于容纳转动凸起的第一容纳口,所述第二嵌口的下方开有用于容纳转角套的第二容纳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转动凸起逐渐撑起第一嵌口,当转动凸起进入第一容纳口时,第一嵌口收缩,从而实现对转动凸起的限制。与此同时,转角套逐渐撑起第二嵌口,当转角套进入第二容纳口时,第二嵌口收缩,从而实现对转角套的限制。第一嵌口和第二嵌口的设置使得转角滑轮和转角套在安装口内的装卸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安装口位于第二框体上,所述升降滑轮转动连接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间,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互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间互相卡接配合,使得固定框的拆装更加方便,当升降滑轮上的升降拉绳产生混乱或者脱轨时,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拆开固定框,对升降拉绳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框上分别设有支撑凸点,所述支撑凸点呈三角形状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框架的安装后,固定框表面的支撑凸点受到框架的压力,从而使得固定框能够更加稳定地位于框架内,以此提高了转角座嵌设在框架内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转角座的设置实现了同步完成百叶窗的升降和翻转,以此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体现磁控把手与框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框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转角座的爆炸视图;

图4是用于体现转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的爆炸视图。

图中,1、框架;2、窗帘叶片;3、内滑块;31、磁控把手;4、转角座;41、固定框;411、安装口;4111、抵挡肋条;412、支撑凸点;413、第一框体;414、第二框体;42、升降滑轮;43、转角结构;431、转角滑轮;4311、转动凸起;432、转角件;4321、触角;433、转角套;4331、坡面;44、安装套管;441、限制槽;45、限位环;46、弧形拨片;5、转角杆;51、坡口;6、升降拉绳;7、转角梯绳;8、转角拉绳;81、辅助滑轮;9、左支耳;91、右支耳;911、第二嵌口;912、第二容纳口;92、第一嵌口;93、第一容纳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带有单手柄转角座的百叶窗,参照图1,包括四侧呈中空设置的框架1、胶接在框架1之间的双层玻璃以及设置在双层玻璃之间的若干窗帘叶片2。框架1竖直方向一侧的空腔内设有内滑块3(参照图2),框架1外贴合有与内滑块3磁性配合的磁控把手31,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移动磁控把手31实现对内滑块3的升降。

参照图3,在框架1(参照图2)的拐角处设有转角座4(参照图2),内滑块3(参照图2)位于转角座4的下方,转角座4嵌设在框架1内。转角座4包括固定框41、升降滑轮42(参照图5)和转角结构43。升降滑轮42转动连接在固定框41的下侧,升降滑轮42与框架1竖直方向的边侧相切。固定框41的上侧开有安装口411,转角结构43转动连接在安装口411内。

参照图3,转角结构43包括转角滑轮431、转角件432和转角套433。转角滑轮431的轴线延长线伸入框架1(参照图2)顶部的空腔内,转角滑轮431朝向框架1宽度方向中心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管44(参照图4),转角件432转动套设在安装套管44上。转角套433的一端插设在安装套管44内,转角套433上设有用于抵触安装套管44端面的限位环45(参照图4),限位环45上固定连接有朝向转角滑轮431的弧形拨片46(参照图4),转角件432位于弧形拨片46和安装套管44之间。转角件432的两端分别设有触角4321(参照图4),弧形拨片46位于两个触角4321之间。安装口411的底部设有用于抵挡触角4321的抵挡肋条4111。转角套433远离转角滑轮431的一端插设有转角杆5。

参照图2,内滑块3的上方连接有升降拉绳6,升降拉绳6绕过升降滑轮42(参照图5)并连接于窗帘叶片2的底部。转角杆5上连接有转角梯绳7,若干窗帘叶片2由上而下依次穿设在转角梯绳7内。内滑块3的下方连接有转角拉绳8,在框架1内且位于内滑块3的下方转动连接有辅助滑轮81,转角拉绳8依次绕过转角滑轮431(参照图3)和辅助滑轮81后,连接于内滑块3的上方。

参照图2,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磁控把手31(参照图1)带动内滑块3移动,在内滑块3移动的过程中,升降拉绳6经过升降滑轮42(参照图5)的导向实现对窗帘叶片2的收齐和下放。同时,在移动内滑块3的过程中,内滑块3带动转角拉绳8沿着转角滑轮431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转角拉绳8与转角滑轮431(参照图3)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转角滑轮431转动,从而带动安装套管44(参照图4)转动。转角件432(参照图4)与安装套管44之间的摩擦力促使转角件432跟随安装套管44的转动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触角4321(参照图4)抵触拨片,从而使得转角套433(参照图4)转动,转角套433带动转角杆5转动,从而使得转角梯绳7箍绕在转角杆5的表面,实现对窗帘叶片2的角度调节。当窗帘叶片2的一个方向的角度调节完成后,一端的触角4321抵触与抵挡肋条4111(参照图3),从而停止了对转角套433的拨动,限制了转角杆5的进一步转动。

参照图4,转角件432为扭簧,扭簧具有更好的柔性,能够适应多次反复的操作。为了防止转角件432在安装套上产生位移,在安装套管44上开有限制槽441,转角件432转动连接在限制槽441内。

参照图3,转角杆5沿着其长度方向开有坡口51,转角套433内设有与坡口51相贴合的坡面4331。坡口51与坡面4331的配合降低了转角杆5在转角套433内产生打滑现象的可能性。

参照图3,在固定框41上分别设有支撑凸点412,支撑凸点412呈三角形状排列。在安装百叶窗的过程中,当扣合完成框架1(参照图1)的扣合时,框架1的压紧力通过支撑凸点412传递到固定框41上,支撑凸点412以三角形排列,能够更加稳定地将固定框41限制在框架1内。

参照图5,固定框41包括第一框体413和第二框体414,安装口411(参照图3)位于第二框体414上,升降滑轮42转动连接在第一框体413和第二框体414之间,第一框体413和第二框体414互相卡接。由于升降滑轮42位于固定框41内,因此当升降拉绳6(参照图2)从升降滑轮42上脱落时,操作人员难以将升降拉绳6复位。将固定框41分为互相卡接配合的第一框体413和第二框体414,便于对固定框41进行拆卸,从而将升降滑轮42裸露在空气中,便于操作人员对升降拉绳6进行处理。

参照图3,安装口411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支耳9和右支耳91,转角滑轮431背离安装套管44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凸起4311(参照图4),左支耳9上竖向开有第一嵌口92,右支耳91上竖向开有第二嵌口911,第一嵌口92和第二嵌口911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第一嵌口92的下方开有用于容纳转动凸起4311的第一容纳口93,第二嵌口911的下方开有用于容纳转角套433的第二容纳口912。

参照图3,转角滑轮431和转角套433通过第一嵌口92和第二嵌口911实现在安装口411内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转动凸起4311(参照图4)进入第一嵌口92内,在下降的过程中,逐渐将第一嵌口92撑开,当转动凸起4311进入第一容纳口93内时,第一嵌口92互相靠近,从而实现对转动凸起4311的限制。同理可得,转角套433进入第二嵌口911内,第二嵌口911逐渐被撑开,当转角套433进入第二容纳口912内时,第二嵌口911之间的顶撑力卸除,从而相互靠近,以此将转角套433限制在第二容纳口912内。第一嵌口92和第二嵌口911的设置使得转角滑轮431和转角套433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具体工作原理:操作人员拉动磁控把手31,通过磁控把手31的磁吸力实现对内滑块3的控制。当上移内滑块3时,升降拉绳6放松,此时窗帘叶片2依靠自重下落并填满在整个框架1之间。

与此同时,内滑块3的移动带动转角拉绳8移动,转角拉绳8在移动的过程中,其与转角滑轮431之间的摩擦力促使转角滑轮431跟随转动,转角滑轮431带动安装套管44转动。转角件432与安装套管44之间存在的摩擦力促使转角件432跟随转动,在转角件432转动的过程中,其触角4321拨动拨片,从而使得转角套433跟随转动。由于转角杆5插设在转角套433内,因此转角杆5也随之转动,转角梯绳7受到转角杆5的扭矩而箍绕在转角杆5的杆身上,从而实现对窗帘叶片2的翻转。

反之,当下移内滑块3时,窗帘叶片2朝向反方向翻转,继续下移时,窗帘叶片2依次叠紧在框架1的顶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