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奶泡发生器的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57990发布日期:2019-12-10 19:34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奶泡发生器的咖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咖啡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带奶泡发生器的咖啡机。



背景技术:

花式咖啡通常是将奶泡与咖啡混合调配成的一种饮品,因其口感细滑、奶味浓郁而深受人们喜爱,在咖啡机上配套设置牛奶发泡器可以实现制作花式咖啡的功能。奶泡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蒸汽压力喷射使吸奶通道产生负压,从而带动空气、奶箱内的牛奶吸入,奶和蒸汽及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并且奶被剧烈乳化以生成泡沫。现有的花式咖啡机的结构可参见中国发明申请(申请号为200580012657.9)所公开的咖啡机结构,其奶泡器(包括盛装牛奶的奶盒及位于奶盒上方的发泡器)是可以从咖啡机的主体上分开的,发泡器的蒸汽入口可以与咖啡机主体上的蒸汽通道连接或分开,并且在咖啡机主体上设有微型开关,当奶盒离开咖啡机时,蒸汽加热器停止工作,蒸汽功能被阻止。申请号为201710835759.5的中国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可打奶泡的全自动咖啡机,咖啡机的水路结构包括给制取咖啡提供热水的咖啡支路和为打奶泡提供蒸汽的蒸汽支路,它在蒸汽支路上设置有电磁阀,当电磁阀关闭时,蒸汽功能被阻止,蒸汽管不会喷出蒸汽,防止蒸汽非正常喷射,为咖啡机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然而,以上咖啡机的奶泡蒸汽通道的安全关闭结构均是通过电控来实现的,其控制成本较高。而且,如200580012657.9所公开的咖啡机结构,当奶盒离开咖啡机的主体时,主体上的蒸汽通道的管口在空气中敞开,容易造成管道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带奶泡发生器的咖啡机,当奶泡发生器与咖啡机的主机分离时,主机上向奶泡发生器输出蒸汽的蒸汽通道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关闭,避免高温蒸汽非预期喷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奶泡发生器的咖啡机,包括主机、奶盒、奶泡发生器,奶泡发生器设置在奶盒上方,奶泡发生器和主机可以移动结合,所述主机包括有水箱、水泵、咖啡锅炉、蒸汽加热器、咖啡酿造机构,所述蒸汽加热器通过蒸汽通道向奶泡发生器输送蒸汽,其特征在于:所述奶泡发生器包括蒸汽管接头,所述蒸汽管接头设置压柱,所述蒸汽通道末端设置弹簧腔,弹簧腔内设置弹簧,弹簧的伸缩端连接阀轴,当奶泡发生器连接咖啡机主机时,压柱使弹簧压缩,从而打开蒸汽通道;当奶泡发生器与咖啡机主机分开时,弹簧促使阀轴关闭蒸汽通道。

所述奶泡发生器还包括奶泡喷头、空气进气管、牛奶进管、混合出管,所述奶泡喷头分别与蒸汽管接头、空气进气管、牛奶进管、混合出管连接,所述奶泡喷头上设有混合发泡腔,空气、牛奶、蒸汽从不同通道进入混合发泡腔,在混合发泡腔内生成奶泡,奶泡从混合出管流出。

所述空气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通道内设置进气调节组件。

主机外壳设有管槽,管槽的内端安装形成所述弹簧腔的构件,所述阀轴的基部设置轴套,蒸汽通道上设有阀口,所述轴套的工作端面用于关闭所述阀口。

所述构件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设有用于与所述蒸汽管接头密封连接的伸出管,所述伸出管从所述管槽中伸出,所述阀口位于伸出管的基部与弹簧腔的连接处,阀口上设置密封环形刃口,轴套的工作端面正对密封环形刃口。

所述轴套是硅胶件,轴套包裹阀轴的基部且在弹簧端设置弹簧孔,弹簧穿过弹簧孔直接抵压阀轴的基部。

所述压柱的基部设置肋筋,所述肋筋连接蒸汽管接头的管壁部,蒸汽可从相邻肋筋之间的通道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咖啡机主机的蒸汽通道末端设置弹簧腔,弹簧的伸缩端连接阀轴,奶泡发生器的蒸汽管接头设置压柱,当奶泡发生器连接咖啡机主机时,压柱使弹簧压缩、蒸汽通道打开;当奶泡发生器与咖啡机主机分开时,弹簧促使阀轴关闭蒸汽通道,防止蒸汽从通道中喷出,避免出现意外烫伤事故。

弹簧腔位于蒸汽通道的尾部,它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连接而成,第一构件的出口端呈管状从主机外壳的管槽中伸出,用于与套管结构的蒸汽管接头密封连接,管槽的内径略大于蒸汽管接头的外径,从而使蒸汽管接头可以伸入到管槽内,从而可以优化第一构件从主机外壳边缘的伸出长度。

阀轴的基部设置轴套,阀口形成在第一构件的伸出管的基部,伸出管的基部向弹簧腔方向凸起有密封环形刃口,它与轴套构成控制蒸汽流的伺服启闭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咖啡机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奶盒及奶泡发生器被移开。

图3为图2的局部剖示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奶盒与奶泡发生器的结构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奶泡发生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奶泡发生器的咖啡机,包括主机1、奶盒2、奶泡发生器3,奶泡发生器在奶盒上方,它可以与奶盒盖21形成一个整体,奶盒、连同奶泡发生器和主机可以移动结合。主机包括有水箱5、水泵、咖啡锅炉、蒸汽加热器、咖啡酿造机构4,水泵工作以满足咖啡锅炉或蒸汽加热器的用水要求,咖啡锅炉用于为咖啡酿造机构提供热水,而蒸汽加热器则为奶泡发生器提供蒸汽。蒸汽加热器连接蒸汽通道,蒸汽通道是连接蒸汽加热器至奶泡发生器之间的通道。

奶泡发生器包括牛奶进管31、蒸汽管接头6、空气进气管32、奶泡喷头30、混合出管33,奶泡喷头分别与空气进气管、牛奶进管、混合出管、蒸汽管接头连接,奶泡喷头上设有混合发泡腔35,空气、牛奶、蒸汽从不同通道进入混合发泡腔,在混合发泡腔内生成牛奶泡液,奶泡从混合出管流出。混合出管33与奶泡喷头30是旋转连接的,因此,混合出管的出奶泡方向可以通过管调节手柄36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空气进气管的空气进气通道设置进气量调节机构37,通过调节空气进气量,可以调节牛奶泡沫的细腻程度。

如图3-4所示,在咖啡机的主机外壳正对奶盒的侧壁上设置圆形或圆锥形状的管槽11,管槽的一端开口于主机外壳的侧壁,另一端向内延伸,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管内腔12。在管槽的内端安装形成弹簧腔70的构件,包括第一构件71和第二构件72,两构件通过连通的销孔73以紧固件连接,弹簧腔70是形成在弹簧腔构件内部的圆柱形内腔,它的内径比进出通道内径大,弹簧7放置在弹簧腔内,弹簧的基部抵压在弹簧腔的底壁,它的伸缩端连接阀轴8。第一构件的伸出管711从主机外壳的管槽11中伸出,用于与套管结构的蒸汽管接头6密封连接,而阀轴8的一端从弹簧腔进入伸出管711。阀轴的基部设置轴套9,轴套与阀轴的基部形成整体或为独立的构件,当它为独立的构件时,轴套是硅胶件,轴套包裹阀轴的基部且在弹簧端设置弹簧孔,弹簧穿过弹簧孔直接抵压阀轴的基部。阀口形成在第一构件的伸出管的基部,伸出管的基部向弹簧腔方向凸起有密封环形刃口715,轴套的工作端面正对密封环形刃口,它与轴套构成控制蒸汽流的伺服启闭机构。第二构件的端部设置蒸汽管道的接头结构,以便于与蒸汽管道(图未示)连接,蒸汽加热器连接蒸汽管道。

如图4-5所示,在奶泡发生器的蒸汽管接头6设置压柱61,压柱的基部设置肋筋62连接蒸汽管接头的管壁部,蒸汽可从肋筋之间的通道63穿过。当奶泡发生器连接咖啡机主机时,压柱将阀轴向弹簧方向推顶,使轴套离开阀口,阀口打开,从而使蒸汽加热器与奶泡发生器之间的蒸汽通道打开,蒸汽功能可启动。当奶泡发生器与咖啡机主机分开时,弹簧促使阀轴关闭蒸汽通道,防止蒸汽从通道中喷出。

管槽的内径略大于蒸汽管接头的外径,从而使蒸汽管接头可以伸入到管槽内,从而可以优化第一构件从主机外壳边缘的伸出长度。第一构件伸出管711的外壁上设置密封圈槽,在密封圈槽上安装密封圈712,使第一构件与蒸汽管接头形成密封连接。

蒸汽加热器工作时可生成用于打奶泡的蒸汽,在咖啡机的水路结构中,咖啡锅炉、蒸汽加热器可以是串联的结构,也可以是并联连接。当两者串联连接时,在咖啡锅炉、蒸汽加热器之间的通路上设置阀开关,咖啡机处于酿造模式时,阀开关关闭,当需要生成蒸汽时,阀开关开启,水箱的水经水泵先进入咖啡锅炉加热,热水经过阀开关进入蒸汽加热器,在蒸汽加热器内加热生成水蒸汽。若咖啡锅炉与蒸汽加热器关联,则两支路独立控制工作状态,在需要蒸汽时,水泵将水抽进蒸汽加热器。串联或并联的水路设计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手段。作为另一种补充,也可以将咖啡锅炉与蒸汽加热器整合为一个加热器,通过进水量、进水压力、加热时间的控制使其既可输出适合咖啡酿造的热水,也可输出适合打奶泡或管道清洗用的水蒸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限定,在未经创造性劳动所作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